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老花眼”,这杯茶就可甩掉,每天喝一杯,90岁眼不花,看得清

金樱子 2023-07-28 06:20:28

是不是最近看报纸、书刊...总有模糊、串行、看小字困难的现象,看东西不由自主地想把胳膊伸的很远,用眼时间稍长,就眼睛酸胀,头疼呢?如果是,那您就要当心啦!可能是老花眼找上您了。

人到一定的年龄,会出现老花眼

因为老花眼是由眼部自然晶体衰老硬化,导致调节能力降低而产生的眼部疾病,老花症状通常在45岁以后开始显现,并逐年加深。但令人忧虑的是,我国老花眼人群有年轻化趋势,过度用眼及长时间看手机、电脑,令不少40岁出头的人群“未老眼先衰”。

为了让自己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用到百岁都不花,就一定要收好南京市中医药眼科副主任医师刘眣推荐的这杯茶。

▲刘眣,南京市中医药眼科副主任医师。

甩掉老花眼就靠这杯茶——桑杞菊花茶每天喝1杯,90岁眼不花,看得清

刘眣医生认为老年眼花是肝肾出了问题。肝藏血,目又受血而视;肾主精,上注于眼睛。肝肾亏虚不但会出现眼睛的问题,还会导致提前衰老。所以她推荐的这杯桑杞菊花茶可以清肝明目,赶紧学会了,不然就亏大了。

桑杞菊花茶的做法:

原料:桑葚6克、枸杞6克、菊花3克。

做法:把这三种材料放入杯中,再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这杯桑杞菊花茶究竟为什么功效如此强大呢?

功效:

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为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佳果。

在《中国大药典》、《本草拾遗》、《滇南本草》、《唐本草》等医学典籍中,均记载有桑果的治病保健的功效:“桑葚用于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主治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枸杞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保健功能。

南宋大诗人陆游年老时曾眼睛昏花,后来因坚持每日吃一杯枸杞羹,最终治愈了老花眼。为此陆游作诗曰:“雪霁茅堂钟馨清,晨斋枸杞一杯羹”。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等作用。

桑葚、枸杞、菊花这三者搭配起来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学会中医专家这杯桑杞菊花茶,长期饮用,90岁眼睛不花,看得清!想要眼睛不花用到老,就从这杯茶开始吧

老花眼、视力模糊刮痧绝技,三百度以内的老花都可以摘掉花镜

原创视频欢迎转载,拒绝挪用

喝什么荼有什么作用好处?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虽说茶排在最后一位,但很多人都离不了它。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饮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关注。现已知茶叶中含有350多种化学物质,如鞣酸,VA、VC、VB等。饮茶可补充人体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某些疾病也有防治作用。经研究表明,饮茶可降低人体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减少毛细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以及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并有抗衰老和增加免疫力的功效。多喝茶水可使人兴奋,有强心、利尿、收敛、杀菌、消炎等作用,长期喝茶水,能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营养免疫学”目的就是研究如何通过饮食提高人体的健康,从而避免得到癌症。“很多人知道咖啡含有咖啡因,也知道这种物质致癌,实际上,就算无咖啡因的咖啡一样对人体有害。但是长期喝茶的朋友也不要窃喜,就连一般的乌龙茶里所含的咖啡因都比咖啡里面高。”这个结论让在座许多人提高了警惕。陈昭妃博士提醒说,大家更应该多引用新鲜蔬菜汁、果汁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她总结说:“咖啡因加烟就等于慢性自杀。”最近的1份研究报告指出,长期喝茶的人,腰围与臀围可以各少2cm,而且身体脂肪含量比例还会少20%! 如果你还为胖胖的屁股、突出的腹部烦恼着,请将手上的含糖饮料丢掉……开始喝茶吧!在国际医界上备受瞩目、讨论多时的重大疾病“代谢症候群”,也是腹部肥胖者容易罹患的毛病。“代谢症候群”是一种统称,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这类的疾病共占台湾10大死因的27.6%,远超过第1名的癌症!茶要喝得长长久久,解决中广与下半身肥胖,似乎是人心所向,同时在维系健康的水平上,也有其必要性! 日前发表的“长期饮茶对身体脂肪含量比例与分布的影响”就为许多苦于摆脱腰腹赘肉的人,指出了一线曙光。 吴至行医师在研究中指出,茶叶萃取物可能会加强热能产生,促进脂肪氧化及24小时的热量耗损率,刺激脂肪水解并抑制胰脏脂解酵素的活性等功用,因而会影响人体内的脂肪量。研究结果显示,有长期饮茶习惯的人(每周至少喝茶1次达半年以上时间),身体脂肪含量的比例会明显地比未喝茶的人要少,同时腹部脂肪也较少。 而且随着喝茶习惯时间愈长,燃脂效果愈是明显。尤其是喝茶达10年以上比未喝茶的人,体脂肪比例上减少约20%,腹部脂肪减少约2.1%;女性更显著:分别下降达30%及5%。 所以,如果你还没养成喝茶习惯,现在马上开始吧! 没事,多喝茶!“我又不想减肥,还需要多喝茶吗?”那是当然的啰! 一般人都知道茶里面的儿茶素具抗氧化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老化,但你知道茶里面的氟化物,还能预防蛀牙吗?因为茶可以维持口中的正常菌数,所以能改善口臭预防牙周病及扁桃腺炎,同时儿茶素也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预防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如果你的家人有心血管疾病者,也别错过茶这个好东西!因为有许多的研究已证实,长期饮用茶叶中所含有的数以千计的化学成份,可能影响心脏血管疾病、癌症、脑中风、血脂异常及其它疾病的罹病率。 吴至行医师提到,肥胖引起的健康疾病相当广泛,而且可能还在持续增加当中。看了那么多喝茶的好处,你是不是也该来杯茶了?记得,除了将喝茶视为生活中的一部份外,最重要的是继续保持这个好习惯!茶饮窈窕健康术Q1:那我是不是应该每天有空时就猛灌茶呢?A1:当然不是,因为喝茶喝太多不但容易牙齿长黄斑,而且茶本身利尿,冬天喝太多小心频频跑厕所喔! 专家建议你,每天平均饮用约450cc的茶即可,大约是普通杯子2杯的份量。如果你胃不好,也别空腹饮用,饭后喝是最佳时间,不但消脂解腻,也可以清清口中的气味。Q2:任何茶种都有效吗?A2:日常生活而言,西方人常喝红茶,中国人比较常喝乌龙茶。研究的结果显示,乌龙茶(如白毫乌龙茶)、绿茶(如龙井和碧螺春)、红茶3种茶均有一定的功效,但是以绿茶及乌龙茶最显著。Q3:那其它种类的花茶呢?A3:很可惜,花草茶、药草茶、普洱茶等均不在这次的研究对象中,所以无法确认是否具有相同的功效。但是这些花茶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研究投入此领域中。长期饮茶与非习惯饮茶者体脂肪与腹部脂肪量的比较非习惯性饮茶者 长期饮茶者(10年以上者)非习惯性饮茶者 长期饮茶者(10年以上者)体脂肪含量比例(%) 25.35±0.81 20.39±0.92BMI(kg/m2) 25.72±0.43 25.62±0.49腰围(cm) 81.53±0.70 79.86±0.80臀围(cm) 93.54±0.69 91.88±0.79解读1. 每天饮茶450c.c.长期下来,腰围与臀围平均各可少约2cm!解读2. 喝茶与不喝茶的人,BMI值虽然没有太大不同,但平均体脂肪率却由25.35降至20.39整整少了20%!解读3. 总和以上的数据, 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长期饮茶的人,体重不见得很轻、体型很瘦削。但是,尤其是在腰臀的“中广”部位,影响健康的体脂肪却明显减少了!

和茶有关的人生哲理

关于茶的句子

1、人生如茶,好坏自知,冷暖无需等,是对是错,好坏真假,别认真,放下就好,一辈子不易,何必委屈。

2、人活一辈子,真真假假,总有好坏,总有无奈,懂了也好,不懂也罢,束缚的假,还是虚伪的笑,做好自己,随遇而安。

3、命运的斑斓,人生的感悟,是对还是虚伪,做好自己,珍惜人生,别耽误了时间,别错过了冷暖,昨天还是昨天,自己还是自己,努力就好,暖了说出来,冷了藏起来,做好自己。

4、人生如茶,一杯往事,一段心尘,做人啊,就是做人,做事啊,就是做事,别总是那么认真,别总是那么老实,一辈子不易,真假别执着,生命别活的那么清醒。

5、岁月不饶人,人生没有回头路,做好人生的今天,别负了来世,别错了今生,好人好心,还是无心,做人就是做人,别贪婪,凉了就走,别冷了心。

6、时间是最好的茶,人生是一杯白开水,做好自己的规划,分好自己的时间,别在意别人的说辞,别关系别人的话题。

7、人生,是一个故事,这样开始,那样结束,总是那么迷失,总是那么难忘,是珍惜,还是无奈,只是人生的一个理由,对的人,还是错的事,如茶,如月,如风。

8、生命,是一段感悟,时间,是一段珍惜,人生多少的在意,世界但大,最初的世界,还是最后的唯一,只是生命的懂,内心的茶。

9、冷的时间,酸的心,总有一杯茶,属于自己,属于生命,那么孤单,那么熟悉,那么冷漠,才知道阳光无法表达自己的心。

关于茶的古诗词

一、《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二、《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三、《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四、《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五、《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泡一壶茶喝一天可以吗

泡一壶茶喝一天可以吗

泡一壶茶喝一天可以吗,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现在的人们比过去更加注重养生,也逐渐意识到饮食的重要性,尤其是要谨防病从口入,在吃之前要了解清楚食物的特性和做法步骤,以及与其他食物的禁忌搭配,接下来一起了解下泡一壶茶喝一天可以吗?

泡一壶茶喝一天可以吗1 反复冲泡,一壶茶可以喝一天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几种喝茶的人:有的投一点茶叶之后,反复冲泡,一壶茶可以喝一天;有的只喝一次就倒掉,过会儿再喝时,还要重新洗茶泡茶。虽然不能说他们的做法一定是错误的,但茶的冲泡次数确实有些讲究,要因茶而异。

泡茶器具

如待客的东具虽然不一定要多么精致昂品贵,但要尽可能干净整齐一些,若是单位则要配置成套茶具为好。另外,如果来访的客人人数不多,停留时间不长,我们可以选择使用茶杯,保证一人一杯就可以了。如果人数超过5人,泡茶器就是最佳的选择。

下而是对泡茶器的简单介绍:泡茶器一般可以分为壶形和杯型两种。通常情况下,壶形泡茶器中都会们-是1地诺高我们可以将茶叶放在滤网之上进行冲泡。这样,茶叶和茶汤是分开的,第一次冲泡完成之后,还可以将滤网连同茶叶取出,以备进行第二次冲泡。

“需标形泡茶器的盖子比较灵活。只需轻轻一按,茶汤就会立刻流入下层,接下来就可以将流入下层的茶汤倒进茶杯,敬献给客人。

选取茶叶

如果家中茶叶种类丰富,那么我们可以在投放茶叶之前询问客人的喜好及口味,为不同的客人选择不同的茶叶。

茶叶量投放多少也要根据客人的喜好及人数决定,有的客人喜欢喝浓茶,我们自然可以多放一些茶叶;如果客人喜欢清淡的,我们就需要减少茶叶量。如果客人较少可以选择用茶包。另外,如果客人人数较多就必须要在茶壶或者泡茶器中放入与它们容量相当的茶叶,并注意不要因为客人较多就盲目增加茶叶投入的数量。

泡茶、奉茶时的注意事项

我们的手法不需要多么完美无缺,但一定要注意许多泡茶中的忌讳问题,例如:

放置茶壶的时候不能将壶嘴对准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茶杯要放在茶垫上面,一是尊重传统泡茶中的礼仪;二是保持桌面的洁净、庄严;进行回旋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到单手回旋时,右手必须按逆时针方向、左手必须按顺时针方向动作,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

反之则变成暗示“去、去、去”了。斟茶的时候只可斟七分满,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要用托盘将茶端上来,不要用手直接碰触,这样做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之意,另外也表示隆重。

待客中的泡茶过程虽然与生活中的比较相近,但还是需要注意以上几点,这样才不会让客人觉得我们款诗不周。在下一次客人来访的时实,面带笑容,将一杯杯吞茶养上,表示我们对客人的尊敬与肯定吧。

办公室中的泡茶过程

生活在眼场中的人们,常常会感觉到身心载惫。尤其是午后,更是昏香激障。毫无精神。这时,如果为自己泡一杯鲜爽的清茶或一杯浓浓的奶茶,不仅会提神健病。解除发劳。同时又能使办公室的生活更加惬意舒适,重新投人工作时才会更有活力。

那么,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在办公室中如何泡茶吧。

选择茶叶及茶具

:由于办公室空间有限,并不能像在家中一样方便各种冲泡流程,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简单的原料及茶具,例如袋泡茶和简单的茶杯。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口味选择茶包中的茶品,也可以免去除茶渣的麻烦。原材料虽然简单,但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自己泡上一杯好茶,其功效往往不会减少。

以奶茶为例,假设我们此时需要泡一杯香浓的奶茶,那么首先要选择的原料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并不喜欢奶茶,而是选择冲泡袋装茶。其实,袋装茶的冲制过程比简易奶茶还要简单,不过必须注意一点:冲泡袋装茶时一定要先将开水注入杯中再放人茶包。如果先放茶包再注水会严重影响茶汤的品质和滋味。

泡一壶茶喝一天可以吗2 一天喝多少茶最好?

老茶客提醒,在饮茶时一定要注意用量,饮茶不宜饮用过多的浓茶、隔夜茶等,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饮茶不宜饮浓茶,饮茶的量控制在每天3~4杯为宜,淡茶为好,若喜欢喝浓茶,每天饮用1~2杯中度浓茶为宜,若饮用过多,则会造成身体不适,适得其反。

泡茶泡多久为佳?

日常沏茶时提倡边泡茶边喝茶最好,红茶、乌龙茶、绿茶等的冲泡5分钟为宜;乌龙茶在冲泡时需要先用沸水将壶身淋热,第一泡和第二泡的冲泡时间为1分钟即可,第三泡和第四泡为2分钟,依次递增。

在泡茶时,也要注意掌握好茶叶的用量,最好根据茶具、茶叶种类和饮茶者的习惯而定。

喝茶的“时间表”如下

第一杯:早茶

早上的第一杯茶被称为早茶,饮用时间最好控制在8点半到9点半之间,用200毫克的沸水冲泡3克的茶叶,早上喝一杯茶,可以帮助提神醒脑,缓解刚起床的困顿之感,让你用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

第二杯:午茶

午茶用180毫克沸水冲泡4克茶叶即可,最好的饮用时间在下午2点至三点之间,可以有效地补充水分,提升机体的活力。

第三杯:晚茶

值得一提的是,晚上喝茶时切忌不能喝太多,也不能喝浓茶,可用150毫克沸水冲泡2克茶叶,在晚上6点-7点之间饮用,到了9点之后不宜再饮茶,否则很容易影响到睡眠质量。

以下4款茶最适合平日饮用

1.绿茶

绿茶是中国最主要的茶类之一,由于它没有发酵的工序,所以天然的成分能够很大程度的被保留下来,其中茶多酚、咖啡碱等保留了85%以上,叶绿素保留了50%左右,具有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喝绿茶,它口感清新爽口,回味香甜,但是喝绿茶时要注意,不宜空腹饮用。

2.花茶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饮用花茶的.好时机,花茶是集花香和茶香为一体的茶,花茶的种类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就是来自古都开封的青驰菊,它有较为久远的历史,曾在北宋时期作为贡品给皇上饮用,无论时自饮还是待客都是非常有面的。

青驰菊不同于其他的菊花,其花瓣紧实,颜色金黄鲜艳,花朵硕大,一朵就可以泡上一杯茶,并且它所含的营养物质要比其它种类的菊花略胜一筹,比如菊甙、氨基酸、维生素等,能够帮助缓解疲劳,养神明目,尤其适合经常喝酒熬夜的人以及上班族。

在冲泡青驰菊的时候,用90℃的开水闷泡5分钟左右,待其中的营养物质完全融入在茶汤内,小饮一口,会有淡淡的菊花清香,让人感觉心旷神怡,爽口而回甘,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3.红茶

红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茶,它是经过一系列工艺精制而成的全发酵茶,红茶经过冲泡后茶汤呈红色,所以因此而得名。

红茶味道醇香,在冲泡之后香味持久,深受老茶客的青睐,但是饮用时也要注意不喝浓茶,注意饮茶的量要适中。

4.乌龙茶

乌龙茶又被叫做青茶,属于半发酵的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其外观绿叶青边,冲泡之后,细心品味会感觉到既有绿茶的清新,又有红茶的香甜。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饮用乌龙茶,在吃过油腻的食物过后,来一杯乌龙茶还会有戒油腻的效果,不仅在我国很受欢迎,在国外也有很多人喝乌龙茶。

综上,喝茶本身就是一种兴趣爱好、是一门艺术,不管懂不懂茶,都有喝茶的权利,但是喝茶时一定要适当饮用,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

泡一壶茶喝一天可以吗3 泡茶的学问有哪些

1、茶具清洗

所用的茶器干净干净是对人尊重的起码的方式,保证盖碗、品茗杯、公道杯上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异物附在上面,茶托、茶承、水盂、茶盘上没有残留水渍或茶渣。

在泡茶之前,第一次泡水必须用开水将所用的茶器冲洗一遍,称为洁具。

2、不要用手接触杯口

泡茶者忌讳直接用手拿杯口,无论取杯还是奉茶。

取杯时可用茶具-茶夹夹杯,奉茶时使用杯托,双手奉上。如果只能用手拿,也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环处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

3、茶器杯口不能对向他人

在泡茶过程中,紫砂壶口,公道杯口,烧水壶口不能直接对向他人,特别是烧水壶口,水开时,可能水蒸气会伤到他人。

4、七分茶三分情

酒满敬客,茶满欺客,七分满,三分人情。一般冲泡好的茶是热的,如果满杯不便于握杯啜饮,还有可能倾撒,导致局面尴尬。

5、斟茶的讲究

“高冲水,低斟茶”是指注水时可以高冲,斟茶时要低斟,避免让茶汤溅出。

斟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每位客人的茶汤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

6、逆时针的讲究

在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7、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杯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

若自右到左逆时针,壶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向前行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会让人坐立不安。如果习惯左手持壶,则可自逆时针。

8、最后给自己倒茶

习惯上,斟茶从左至右,最右方的茶是尾席给自己,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将最后一杯留给自己。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9、伸掌礼仪

这是品茶过程中使用的非常频繁的礼仪动作,表示“请”与“谢谢”,主客双方都可使用。当两个人面对面时,都伸出右手掌行礼对答;当两人并排坐时,一个人伸出右掌 行礼,另一个人伸出左掌行礼。

伸掌时,将手伸斜在所奉物品的旁边,四指自然并拢在一起,拇指自然内收,手掌略向内凹,手心中要有托着一个小气团的感觉。手腕要含蓄有力,行伸掌礼的同时也要欠身微笑,动作和谐,一气呵成。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68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