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温度决定生死

祝由师 2023-07-28 01:37:49

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一个天人合一。怎么合?人要顺天行道。“天”就是大自然,“道”就是规律。人要顺从大自然的规律行事养生。那么,天道是什么?中医文化,讲究取象比类,用有形的现象来体现无形的规律。每天,太阳升起降落,万事万物随之变化,这就是天道,就是“升降”。天人合一,“升降”就是天道天地之气有升降,人体亦如是。睡眠其实就是一种能量释放、收藏、升降的现象。早上,气要上升的时候,出来不通畅,就会表现为:想睡懒觉,即使勉强起来,整个早上都是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晚上,气要下降的时候,降不下去,就会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焦虑。所以,失眠的机理很简单,就是阳气降不下来而已。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气化不利,则体内蒸腾气化的无形之气气,易受寒凝集成有形的垃圾,如痰湿气郁血瘀等,阻碍阳气潜藏。所以,补阳气就是治疗的大方向。如睡觉时用被巾盖住肚脐眼,就是避免寒气进去。小孩子的屁股手脚都是非常热的,因为阳气充足;当温度降低,就意味着年龄越来越大,能量消退,直到没有温度了,生命就消亡了。所以,温度决定生死。生老病死的过程,其实就是能量递减的过程,体现为温度的变化。所以,保持热量,趋温避寒,就是养生健康的大原则。升降不调易导致“虚不受补”升降不调的病,很多见的表现为:吃凉的胃胀不舒服,吃热的上火,吃凉不行吃热也不行;明明身体很虚,却一吃补药就口舌生疮上火严重,俗语说的“虚不受补”。为何现在却还要叫他们吃姜?胃的“寒”,和饮食的“热”,是相反的力量,相当于两军交战,强势者胜。因为吃热的就上火,所以,不敢吃多,这个热量相对于脾胃的寒,就像游击队打正规军,肯定打不赢,败退了,就只能原路退回往上跑了,就上火了。于是吃降火药,其性寒凉,本来就胃寒,再吃寒凉,就凉上加凉,就会胃胀不舒服了。能量不足,易留邪致病现代人比之七八十年代的物质生活水平高了很多,想吃什么就有什么,营养很充足,为何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病更多了?这是因为,现在人能量不足,是因为吸收不好,而不是吃不好。是吸收的问题,而不是营养的问题!营养太丰富,超过了吸收的负荷,所以,应该做的是减食,而不是吃补。是清淡饮食而不是拼命补维生素蛋白质——现在满大街的卖营养品,其实是最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吸收是功能,必须以脾胃、肠道的能量是否充足为前提。腑脏自身能量不足,吸收功能就不高,工作效率就不会高,导致吸收不好。身体能量、热量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胃寒。导致胃寒,有四个因素:1.饮食寒凉寒凉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指温度——就如冷水烧成热水,需要消耗煤气能量一样,人体有温度,喝进去的冰冷食物先要加热,就会消耗脾胃原本的热量能量,导致胃寒,比如冰冻食品、冷饮、凉性水果。第二个指性质——性质是凉性的,你吃热的、喝热的还是起寒凉的作用。比如苦瓜,冬瓜,绿豆。2.外寒饮食进入的算里寒,夏天吹空调或者冬天受凉或者农活渔民或者家庭主妇洗衣服下冷水,这些都是外寒。外寒有的直接侵入脾胃导致胃寒,更多的是消耗整体的能量,相应局部脾胃的能量热量阳气就不足了,就寒了。3.季节因素天气越热,地下水井水越凉;天气越凉,地下水井水越热。其实就是能量、热量的位置转换结果:春夏由里到外发散,秋冬由外向里收敛。相应的,夏天的时候,在外的皮肤热,在里的脾胃就很寒。所以,夏季食欲最差,胃最寒。最容易上火。4.欲望因素想看、想听、想说、想思考、想吃,爱恨情仇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欲望,就是指人体功能的发挥使用。这些都需要消耗能量的。人体是很智能的,哪里得多需要用能量(欲望使然),就会从其它功能区调用能量去补充,相应的就会造成被调用区域功能不足。比如,生活中很多人吃饭后就容易困睡,是因为能量集中到中间的脾胃去消化吸收,调用了头脑的能量,头脑能量不足了就表现为困睡——思考的功能不足了。同理。当头脑用神很多的时候,也会调用脾胃的能量上行,导致脾胃能量不足,消化吸收就出现障碍了,胃寒就形成了,胃病就来了。IT人士,营销一线人士,所有“很忙很忙”的人,吃饭都是囫囵吞枣、速战速决的人,根本没有给以正在消化吸收工作的脾胃充足的能量和时间,所以胃寒就来了,胃病就来了。吃得越多,越好,脾胃负担越大,连食物都无法吸收,何况于药物?所以,这种胃病,是最难治的!悲哀的是,这种人,满大街都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多是高压社会,人挤人的社会,相火不位的社会,大部分人需要靠相火不位来提高竞争力(其实就是变相的透支身体),否则争不过别人。不要说你做不到、放不下,其实只要你愿意放弃那些不良的习惯,会舍,你才能要求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万病之本,最难去除的,就是欲望!所以,养生之道的最高标准,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收藏能量,减少欲望,不要肆意消耗身体的元气。5000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为天下百姓公布了健康长寿的秘诀,但是我们现在却做着本末倒置的事情!道法自然,顺应天性古老的教育,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说话,坐稳,一起动筷,一起停筷,就是要给脾胃最小的消化负担。有充足的时间,足够的气血能量来帮助消化、吸收。老教条里,蕴含着大道理!!能量难于补充,消耗却非常容易。如果把身体比喻为油灯,灯油的多少决定寿命的长短,灯火的大小决定生命消耗的快慢。欲望消耗就是灯火的燃烧,而性生活就是直接把灯油给漏了——古语,一滴精十滴血。补能量补了3个月,只要过了一次性生活,就全部推倒重来!甚至再重来的时候已经更加难于见效了!所以,想要疗效好,先把房事禁!禁欲因人而异,但原则上,慢性病调养,至少3个月。越久越好!能量不足严重的,甚至要禁欲到半年一年。吸收好了,但并不是你吃肉吃骨头就会长成肉和骨头给你,食物只是被身体用来制造血液,以血液的形式存在骨头里,才是真正被身体吸收利用了。这就涉及造血时间:晚上的9:00~临晨的3:00,是身体制造血液的时间,过了3点,就已经是用血消耗能量的时间了。临床上有经历过:两个病人来看病,一个年轻人,一个老人家。同样的病,开了同样的处方,按理说,年轻人体质水平高,会好得快。但是,几天后过来,老人家直夸“医生你真高明!你的药效果真好!”还没有来得及笑,年轻人进来了,“医生啊!怎么吃了药一点效果都没有啊?”为何?一问就明白了:老人家每天8点睡觉,早上4点起床。造血时间是9~3点6个小时;年轻人基本临晨1点睡觉,就算躺下去就睡着,造血时间也才2个小时。老人家喝一包药相当于年轻人3包药的效果,一天造血相当于年轻人3天。再加上年轻人消耗远远比老人家大得多,实际上喝药对于他来讲,可能不单没收入,反而付出了更多!所以就会有临床上越吃药效果越差,病情反应和药效截然相反的情况了。总结所以,想要健康,就一定要按照健康的规律来规范、审核自己的生活方式,服药只是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情绪等因素对身体的作用。综上所述,中医健康的标准就是:1. 精神好:辨证能量充足2. 冬天手足温:辨证能量充足3. 有食欲:能量可以吸收4. 排便通畅:垃圾可以排出5. 容易入睡睡得沉:营养转化为能量宫寒是女性手脚冰凉的根源宫寒的危害

1、宫寒是女性手脚冰凉的根源;

2、宫寒是女性不孕的罪魁祸首;

3、宫寒使女人腰膝酸软,气色差;

4、宫寒会引发夜尿频多、爱遗尿;

5、宫寒让女人房事冷淡不和谐;

6、宫寒会造成女人月经紊乱、痛经多;

7、宫寒的女人易流产;

8、宫寒是女人黄褐斑、黑眼圈的反复发作的根源;

9、宫寒引发肥胖,使女人身材走形。

春季温宫排於毒,驱寒排湿正当时

如何来判断是否宫寒呢?

很简单,4步就能搞定!

望:经血颜色黯黑、白带色白清稀,面色黯黑或苍白无华,舌色黯淡,舌苔白而且水滑。

闻:白带有腥味。

问:痛经、黄褐斑、性冷、月经延期甚至闭经、腰膝酸冷、四肢不温。

触:小腹温度较低。

子宫寒冷的状态,在自然界看来,相当于天空中没有了太阳。

解决之道如下~

1、按涌泉穴

在空余时间,可按摩涌泉穴,有益于固护阳气、预防宫寒。平时可以坚持快步走,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

2、刮痧驱寒

每隔3到5天,用刮痧板刮拭腰骶部、腹部及小腹,直至发红发热,这也是治疗宫寒的好办法。

3、艾灸驱寒

艾灸取穴: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方法:悬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开头连续灸3天,之后隔一天灸一次。灸完10次你再观察观察,是不是已经明显改善了?

4、少吃凉食

女性要适量喝冷饮、吃瓜果等寒凉之物,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最好放置一段时间再吃。还要记住,吃冷食之前,应先吃一些热的东西垫底。生姜能温中散寒,可适当吃点。

5、重保暖

如果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久而久之,寒邪便悄悄侵入脏腑,伤害子宫。所以,空调屋一定要注意保暖,也尽量穿长一点的上衣,护住腰腹。外出时,不要坐在地上或石椅上,避免受寒。

6、宫寒宜吃食物

乌鸡是最好的暖宫食物,能补血驱寒。还有就是喝驱寒的蜂蜜,也可以吃点温补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羊肉、牛奶、红肉、辣椒、红糖、姜、红茶等等。此外,红枣、龙眼肉等也是温宫补血的佳品。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62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