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体质调理方法详解
一、平和体质
1、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
2、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3、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二、阳虚体质
1、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
2、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等。
3、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
三、气虚体质
1、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2、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
3、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四、湿热体质
1、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
2、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
3、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运动。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五、痰湿体质
1、饮食清淡,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
2、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
3、可服用化痰祛湿方。
六、阴虚体质
1、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
2、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
3、剧烈运动,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4、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七、气郁体质
1、多吃小麦、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
2、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3、可以服用逍遥散、舒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调节。
八、血瘀体质
1、可多食黑豆、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山楂、醋、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
2、少食肥猪肉等,并保持足够的睡眠。
3、可服用桂枝茯苓丸等。
九、过敏体质
1、饮食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
2、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茄子、浓茶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3、可服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
二、不同体质的音乐调理方法
1、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是指当脏腑功能失调时,易出现体内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的症候,常表现为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口干,头发、皮肤干枯,舌干红、少苔,甚至光滑无苔,多因燥热之邪外侵、过食温燥之品、忧思过度、房事不节、久病之后而发病。
音乐调理:多听羽音、商音。羽音入肾,为水之下源,商音入肺为水之上源。羽调古琴曲有《乌夜啼》《稚朝飞》。商调式古琴曲有《长清》《鹤鸣九皋》《白雪》《潇湘水云》等。
2、气虚体质
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音乐调理:适合多收听宫音、商音、徵音。因为宫音入脾、商音入肺、徵音入心。肺主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需要心脉的推动。可多收听古琴曲中的《流水》《阳春》《长清》《鹤鸣九皋》《文王操》等。
3、气郁体质
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人体的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环境以及饮食营养相关以外,且与肾、脾、胃、肺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实质上都是气在人体内运动的具体体现。当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便形成气郁。中医认为,气郁多由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所致。长期气郁会导致血循环不畅,严重影响健康。
音乐调理:多听角音和徵音。角音入肝,能疏肝理气;徵音入心,振奋心阳。古琴曲有《渔歌》《高山》等。
4、湿热体质
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湿热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很常见。
音乐调理:宫音、羽音,宫音入脾,健脾化湿;羽音入肾,滋阴清热,古琴曲有《山居秋暝》《忆故人》等。
5、阳虚体质
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睡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尤其夜尿多,性欲衰退等。
音乐调理:听角音、徵音,振奋阳气,增加人体活力。古琴曲《流水》《酒狂》《欸乃》等。
6、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脏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常随痰湿留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音乐调理:多听角音。古琴曲《阳春》《高山》等。这些曲子能提升阳气,使人情绪愉快,有益健康。
三、中医调理小儿过敏体质的办法
过敏体质的孩子:
常有鼻塞、流鼻水、打喷嚏、鼻子痒、眼睛痒、鼻涕倒流、黑眼圈,甚至皮肤痒、荨麻疹、异位性皮肤炎、气喘等症状或疾病。这类体质主要是「肺系」的问题。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常用葛根汤、玉屏风散等治疗。
虚弱体质的孩子:
常有食欲不振、营养吸收不良、太瘦或过胖、发育不良、容易疲劳、气色差、肠胃功能失调(如容易腹泻,有时却会便秘)、易头昏等情形。
这类体质主要是「脾系」的问题,应从脾胃系统切入,以改善体质。一般可以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朮散等药方。
有焦虑、忧郁等情绪问题的青少年:
来自功课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待、同侪的竞争、对异性的好奇,使得青少年承受的压力不亚于成年人。这类体质的青少年常常会表现出胸闷、胃痛、心情抑郁,女生还会有月经不顺、痛经等问题。中医一般可以从「肝系」着手,疏肝解郁,常用的方剂有四逆散、逍遥散等。
容易失眠、健忘、心悸体质的孩子:
是属于用功读书的学生较常见的体质,中医称为「心肾不交」,应从「心系」、「肾系」一并处理,常用天王补心丹来治疗。
四、湿热体质如何正确调理
1、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1)六一散,成分:滑石、甘草。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2)三仁汤,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平胃散,成分:苍术、厚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2、热重
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1)连朴饮,成分:制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2)茵陈蒿汤,成分:茵陈蒿、栀子、大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3)葛根芩连汤,成分: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在化湿或清热的总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中医最为我国的瑰宝之一,经常受到人们的好评,即使国外的人,也对我国的中医赞美有加,中医养生是我国养生界的一大创举,很多人都觉得中药健康,用起来放心,中医养生效果也很好,那么夏季不同体质该如何养生?中医夏季有哪些养生方法?
1、中医夏季养生法
一、平和质
平和质体质的人目光有神、精力充沛、胖瘦匀称、健壮有力。他们的养生原则是阴阳协调,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但是在饮食上并没有特别的禁忌。
二、痰湿质
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担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饮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三、阳虚质
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阳虚质的人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宜食温热的食物,比如荔枝、龙眼、羊肉等。
四、气虚质
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饮食上宜食性质平和、偏温之物,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五、阴虚质
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养生原则是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以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饮食上,不宜吃温燥、辛辣、香浓的食物。宜食清润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黄瓜等。
六、湿热质
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饮食上宜食清淡去湿之物,如冬瓜、苦瓜、绿豆、薏米、海带等。
七、阳热质
此类人体格壮实、面色红润、声高气粗。调养应以生津养阴为主。饮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黄瓜、苦瓜、西瓜、梨、苹果、冰糖等。
2、中医养生之道
1、饮食调养
通常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补血养血的食物来调理,例如黑木耳、菠菜、胡萝卜、荔枝、桑葚、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猪肉、羊肉等食物,它们都是具有补血养血作用的食物。
2、慎防久视伤血
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3、不要劳心过度
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挖空心思,就会耗伤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使人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4、保持乐观情绪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5、药物治疗
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经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而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很多人 养生 ,却不知道该怎么 养生 。
首先,很多时候我们就先去调养体质,因为体质是可以调理的。
中医讲究以平为期,平和体质我就不多说了,毕竟这种人不多。
先来说说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者多为脾虚失司,水谷精微运化障碍,以致湿浊留滞,缘于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以及病后水湿停聚。治疗上可以健脾利湿,化痰泄浊为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般我自己用参苓白术散、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
痰湿体质的人,在调理的时候可以配用温化通阳的药物,因为湿为阴邪,其性黏滞,宜温化通阳,根据病情需要可酌加桂枝、厚朴、干姜以及仙灵脾、补骨脂等,但须防温热太过,水液受灼,化热生变,所以有时候在治疗的时候可以寒温搭配,此外,痰湿黏滞,容易阻遏气机,常致血瘀,形成痰瘀互夹,所以长期痰湿的人可以加点活血药。另外,一些柔润之药,亦能滞湿生痰,应予慎用,平时日常饮食宜少食肥甘厚腻食物,所以痰湿体质的人,膏方之类的,比较滋腻的就不要吃了。
湿热体质的人多湿热蕴结不解,形成于先天禀赋或久居湿地。可以分消湿浊,清泄伏火为法,可以用龙胆泻肝丸、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我个人喜欢用三仁汤加减。
湿热需要有出路,而三仁汤中就有一些通利之药,比如木通、竹叶、薏苡仁等,使热从下泄露,另外呢,湿热体质的人,已经又湿又热了,慎用辛温助火之品,而一些补品偏于温燥,所以自己就不要乱补了,宜戒烟限酒,少食辛辣香燥,夏天可以吃点绿豆汤,平时吃点瓜果蔬菜,保持大小便通调。
气郁体质
气郁质者多气机郁滞,其形成与先天遗传及后天情志所伤有关。予以疏肝行气,开其郁结为法。代表方为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我个人喜欢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因为很多气郁患者会郁而化热呀。
很多疏肝解郁的药过燥,所以需要一些柔润养阴的药物,但是呢,养阴的药物怕滋腻,所以用药不宜峻猛。此外,气郁患者多情志不畅,必须充分重视精神调节,所以保持心情愉悦和吃药同样重要。
气虚质者多元气虚弱。主要成因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可以培补元气,补气健脾为法,代表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气虚体质者应把握剂量,不可峻补,因为太补的药容易壅滞,所以一般要配以行气理气的药物。另外很多很都提倡人参大补,这没错,不过呢,气有余便是火,慎勿补之太过,当然了,现在一根人参起码几千起,还不如用点中药调理,疗效不比人参差,主要价格也实惠。此外,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气虚的患者容易有虚实夹杂之证,当予顾及,扶正兼以驱邪。
阳虚质者多元阳不足,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如父母年老体衰晚年得子,或由于母体妊娠调养失当,元气不充;或因后天失调,喂养不当,营养缺乏;或中年以后劳倦内伤,房事不节,渐到年老阳衰及肾等。予以补肾温阳,益火之源为法。代表方为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我个人喜欢用点肾四味配合少火生气的肾气丸。
我也写过文章,有些人不适合峻补,所以需要少火生气。根据中医理论,阳虚者,可阳损及阴,导致阴阳两虚,用药要阴阳相顾,切忌温阳太过,耗血伤津,转现燥热。所以对于阳虚之人要慢温、慢补,缓缓调治,有些疾病中医适合效若浮鼓,有些疾病中医还是需要慢慢调治。此外,对于脾胃也需要注意,包括每一个体质的调理,都需要兼顾脾胃。脾胃主运化,脾胃不好,运化不好,就算吃灵丹妙药,同样无济于事。
瘀血质者多血脉瘀滞不畅,多因先天遗传,后天损伤,起居失度,久病血瘀等所致。予以活血祛瘀,疏利通络为法,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桂枝茯苓丸等。对于瘀血患者,王清任有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等等,我一般用这个比较多。
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畅,所以活血的时候常加用调气理气药,我喜欢调入四逆散等。有些瘀血比较严重的,还是得调入血肉有情之品。虫类通络药朱良春先生说的详细,我就不献丑了。当然,瘀血原因很多,所以根据情况或予以滋阴,或予以温阳,或予以补气等。
阴虚质者多真阴不足。其成因与先天本弱,后天久病、失血、积劳伤阴有关。予以滋补肾阴,壮水制火为法。予以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加减。
阴虚生内热,比如阴虚火旺之类的,故滋阴应注意与清热法同用,即滋阴亦可除热,清热可以存阴之意。此外,真阴不足,可涉及精、血、津、液的虚亏,因此在调治阴虚的同时,注意结合填精、养血、滋阴的方药。此外,我上次也说过,滋阴药多性柔而腻,久服易伤脾阳,容易引起胃纳呆滞,腹胀腹泻等,可加木香、砂仁等理气健脾消导之品。
特禀质是由于先天性或遗传因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体质状态。有些先天因素的可能没效果,尤其是一些遗传性疾病,或生理缺陷,一般无特殊调治方法。但是对于一些过敏体质者中药倒是有不错的方法。调整过敏质的代表方为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57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