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对乳制品、酒类、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有机产品5类产品开展全国性综合治理,并对食品、建材等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去年淘汰四成乳制品企业
来自质检总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去年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7.5%,45类产品的跟踪抽样合格率平行提升了5.5个百分点。同时,全年吊销注销食品和工业产品企业生产许可证1.5万张,特别是依法吊销注销了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426家,淘汰了40.4%的乳制品企业。
自蒙牛、长福牛奶在年底再次曝出质量问题后,国家质检总局表示,质检部门今年将会把质量问题多、民众反映强烈的产品和进出口商品作为重点,对乳制品、酒类、肉制品、食品添加剂、有机产品等开展全国性综合治理。同时,还将选择一至两个高风险食品行业,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准入条件,淘汰一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
电梯设备等加大安全监察
据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介绍,今年将整合质量信用信息包括进出口企业质量信用信息,重点推进对食品、建材、农资、中小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
同时,还将加大对涉及公共安全的电梯、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气瓶、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治理大隐患,防止大事故,力争特种设备万台事故死亡率再下降9%。
质检总局表示,对监督抽查、执法检查、口岸查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责令企业整改,督促企业召回,问题严重的要停产整顿,不能持续满足准入备案条件、整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注销、吊销许可证。
【摘 要】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乳制品消费量迅速提升,人们对乳制品安全问题也更加关注,特别是在某些乳制品质量问题出现之后,人们对乳制品质量方面的关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加强乳品质量管理是提升乳制品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信誉度的主要方法,本文就从乳制品安全入手,对乳制品安全质量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生产质量;工艺流程;质量管理
前言:
食品生产任意环节问题都可能是影响食品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持乳制品消费量持续上升的势头,产品质量管理就是提高实现以上情况的主要手段,使乳制品企业成为乳品行业龙头企业。
1 影响乳品安全的因素
要生产出一款新的乳制品,饲养奶牛、安全挤奶、储存是获得优质原料乳的必要步骤,获得了优质的原料乳之后,进行严格产品验收、正确工艺流程、标准化处理、设备保障、形成合格产品以及科学物流等环节之后,才能取得合格乳制产品。在这一复杂的产品生产过程中,不论在哪一个环节的问题,均可能对乳制品质量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重大影响问题,我们应加大乳制品质量管理力度,将产品质量隐患杜绝在外,对优质乳制品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实施乳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1 实施原料乳质量控制
乳制品生产加工的首要环节就是原料乳,它是乳制品生产的主要原料。原料乳的供应要从乳牛饲养条件着手,由于奶牛质量高低差异较大,奶牛的饲养极为分散,没有完全的饲料搭配和泌乳期的管理松散等,因此,必须要对这些环节实施有效管理控制。在对奶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奶牛饲养环境较差、饲养管理人员缺乏专门化的管理,且滥用抗生素等药物,这也是造成抗生素药品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其次,就是挤奶器具不规范,原料乳卫生条件较差,造成原料乳的直接污染,原料乳质量低下。最后,化学性污染和恶意掺假等也是造成原料乳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且一旦发生这样情况,依现有技术水平是很难实施全面监控的。
1.2 加工环节质量控制
灭菌环节是乳制品生产工艺重要的第二环,是加工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现今乳品企业引进了大量的先进生产设备、先进工艺流程、规范化管理体系以及发酵、罐装等相关工艺都在由微电脑控制全封闭管道和储罐中完成,明显降低了杀菌、消毒过程的微生物含量,仅有小部分经营规模不大的生产企业卫生条件、生产环境不达标或操作流程不规范,致使产品污染,影响产品卫生质量。
在发酵乳及乳饮料的生产发酵过程中,存在着灭菌、营养强化剂以及滥用益生菌等问题。添加营养强化剂及益生菌在我国乳制品行业中的运用极为普遍,新型乳制品不断涌入市场,企业之间不断相互效仿,各企业不断加大产品保健功效的宣传。但是由于乳制品行业规范缺乏,致使乳制品市场过于混乱。尤其是消费者并不了解的益生菌,商家正是利用这一点,故意夸大产品功能。
1.3 流通环节质量控制
从总体上来讲,商品流通环节法律条款仍较为粗疏。酸乳、原料乳以及巴氏杀菌乳等需经冷链流通的产品,对于保鲜和贮藏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必须要有相应法律法规对其加以规范。
2 乳制品质量的相应提升措施
2.1 加快乳制品行业法治建设
面对乳制品行业同制度发展状况不适应,我们应尽快完善乳制品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不断提升乳制品质量,国家对于乳制品原料乳、乳制品安全质量以及乳制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应尽早出台。不断对现行法律标准及法规进行梳理,不断归结完善,使其保持相互统一协调。质量安全的控制体系建立,有利于实施乳制品质量的全方位控制,制定相应的质量认证制度,保证乳制品行业有法可依,保证乳制品质量。
2.2 加强乳制品质量的全程监管
乳制品整个生产过程监管,对乳制品企业和产品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验,并实施检验结果的公开公布,对先进企业及产品予以鼓励,督促后进。实施乳品企业产品召回制度,实行乳制品的溯源管理,将不合格产品或企业实施严格惩处,加强乳制品执行监管能力、有效力及威慑力。加大对小型乳制品企业和农村奶源的整治力度,严格把握原料乳和乳制品生产条件关,严格把握乳品准入关,一经查处,乳制品生产条件不合格,不得向其发放乳制品生产许可证。不断加强乳制品企业原材料的监督检测工作,实现对乳制品企业各环节的规范化。严格规范散养奶牛监测工作,实现对原料乳的定期监测,实现对乳制品源头集中治理,以奶牛的集中养殖挤奶或是奶牛的分散养殖和集中挤奶,对原料乳质量和生产条件实施有效控制,强化奶牛健康管理,预防传染病。
2.3 乳制品标准化检验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使乳制品生产加工更加严格化、标准化,将乳制品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作为产品生产的最低标准,保证每批乳制品的质量稳定性。利用先进的乳制品检测设备,实行对乳制品原辅料、最终产品和生产过程产品的严格检验,保证进入下一道工序的产品均为合格产品,保证投入市场的乳制品均为合格产品。只有经国家劳动部认可的乳制品检验人员才有资格从事乳制品检验工作,保证每名乳制品检验人员都是持证上岗,公司要不定期检查检验人员工作情况,考核乳制品检测结果,保证乳制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供可靠的乳制品生产质量控制数据。
2.4 促进先进设备应用
利用先进设备引导乳制品行业发展,提高乳制品质量,逐渐取代手工挤奶和收奶站等奶源环节,实现机械化挤奶。建立在养牛户集中养殖的地区设定专门的乳品企业挤奶厅,尽量缩减中间环节,提升原料乳质量。保证关键性设施投入,重点从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升方面进行研究,极力保证乳制品营养和安全最大留存。
2.5 售后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
只有不断对乳品企业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才能不断促进乳品企业的持续发展是。完善的乳制品售后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为消费者答疑解惑,妥善处理好消费者投诉和不满,缓解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实现对消费者利益的最大保护。为消费者答疑解惑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及服务。不断分析消费者的投诉问题,实现对产品、服务质量跟踪,对部分部分的不当举措予以纠正,将产品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同样问题不会发生第二次。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在政府给予乳制品行业大力支持的同时,还应实施有力的监管,各部门协同合作,不断提升奶牛饲养管理水平,规范奶业相关法律法规,逐渐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乳制品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影响乳制品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法.中国乳品工业,2007(3):53~56
[2]王云渊.法国牛奶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当代畜牧,2005(7):35~37
[3]毛文娟.完善技术标准,保障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中国软科学,2005(9):30~36
2008年10月,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予以公布实施,条例要求对奶牛养殖场实行专人监督,严格检查奶牛健康状况,监督、指导养殖场业主搞好防疫和消毒灭源工作,建立健全各种养殖记录,确保奶源的质量。
从2009年以来,农业部开始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监测指标从2009年的6个增加到2013年的13个,抽检样品从每年1.3万多批次增加到2万多批次,覆盖全国所有奶站和运输车。从原料奶的生产、收购、运输直至乳制品加工环节,都有严格的监管措施。
2010年,质检总局修订了《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并按照新细则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进行了重新审定。全国14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中,有114家通过审核。未通过审核的31家生产企业被注销了生产许可证,不得再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
2011年,集十一部委、机构之力,耗时近两年出台了的乳业新国标,但新国标饱受争议,甚至被一些媒体称为“标准全球最低”。
自2011年起,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行业实施“月月抽检计划”,每月委托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各省会城市的超市、商场和正规专卖店销售的配方乳粉随机采样。检验的指标都是消费者十分关注的、且在生产加工中容易出问题的指标。对于发现的问题产品,当地质检部门立即采取措施,依法予以处置,并责令企业召回问题产品,消除风险隐患。
2013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实施《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进口乳品将通过比之前严格的检疫提高准入门槛,尤其是进口乳品标注的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得提供经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外国驻中国使领馆等外交途径确认的证明文件。
201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9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出台“史上最严格婴幼儿奶粉制度”。
2014年4月起,被称为“史上最严”洋奶粉新规开始实施,,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
2014年6月,由工信部编制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通过国务完审批,国家将进一步推动乳企重组,促进婴幼儿配方奶粉产业健康发展。在加强奶粉质量安全方面,还选取完达山等6家乳业做为试点,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并以完达山目前的乳品质量追溯为蓝本,邀请其参与国家婴幼儿乳品质量追溯体系标准的制定。都知道,完达山在这些年的质量事故中一直没出事情,可见其质量控制和检验是很严格的。邀请其参与标准制定,相信是个非常严格的标准。
检验项目
1 感官要求
2 净含量
3 茶多酚
4 咖啡因
5 食品添加剂
6 pH
7 蛋白质含量
8 砷
9 铅
10 铜
11 菌落总数
12 大肠菌群
13 致病菌
14 霉菌
15 酵母
16 标签
参考资料:/1307425.ht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44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早晨起床刷牙恶心干呕,正确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