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食物起到的健脾祛痰效果最好
1、柿子。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微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对于秋燥咳嗽有痰的人来说,吃点柿子能有效润肺化痰。
2、花生。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还能够增强记忆,可以帮助提高记忆力。所以,凡肺虚之人都适宜用花生水煮服食。
3、豆浆。中医认为,豆浆有利水、润燥、清肺化痰效果,很适合秋天饮用。豆浆中含有类似人体的女性荷尔蒙,有助皮肤光滑白皙,也可维持体态。豆浆的不饱和脂肪酸高、纤维多,且卵磷脂可以健脑。
4、罗汉果。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养声润肺,去除口臭之功效,而且对烟酒过度等引起的声音嘶哑、咽干口渴等效果尤佳。并且可调降血糖值,改善糖尿病。可保嗓子,还可治疗风热袭肺引起的声音嘶哑、咳嗽不爽、咽痛等症。
二、祛痰健脾的6大陈皮药膳秘方
陈皮粥
原料:陈皮10克,大米50克。做法:将陈皮洗净,切细,水煎取汁,去渣;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入陈皮汁及清水适量,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或将陈皮研为细末,每次取3-5克,调入稀粥中服食。
功效:可行气健脾,化痰止咳,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痰多,胸膈满闷等。
陈皮瘦肉羹
原料:陈皮10克,猪瘦肉50克,生姜3片,调味品适量。做法:将陈皮洗净,切为细末;葱切为段;猪瘦肉洗净,切丝,用淀粉、酱油、料酒勾芡;锅中放植物油适量烧热后,下葱、姜爆香,而后下肉丝爆炒,再下陈皮丝翻炒,待熟时调入食盐、味精,炒熟即成。
功效:可健脾开胃,制酸止痛,适用于胃气郁滞,胃酸过多把致的胃脘疼痛,暖气,泛吐清水等。
陈皮鲫鱼
原料:陈皮10克,鲫鱼250克,调味品适量。做法:将陈皮泡开,洗净,切丝;生姜切片;胡椒研细;葱切段;鲫鱼去鳞杂,洗净;将陈皮、生姜、胡椒、葱段等放入鱼腹内,而后将鲫鱼放碗中,上面摆上姜片,再加入黄酒、食醋、食盐、味精及清水适量,隔水炖熟后服食。
功效:可健脾暖胃,适用于虚寒胃痛,慢性痢疾,慢性腹泻,腹痛等。
陈皮鸭
原料:陈皮10克,青鸭1只,调味品适量。做法:将鸭去毛杂,洗净,加水煨炖,稍烂时取出,候凉拆去鸭骨,胸脯朝上,放于搪瓷盆内;将炖鸭的原汤加适量奶粉,鸡汽煮沸,调入料酒、酱油、胡椒粉、姜粉等再煮沸,放入搪瓷盆内,将切丝的陈皮放在拆骨鸭上面,上笼蒸30分钟即成。
功效:可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体虚消瘦等。
陈皮油烫鸡
原料:陈皮15克,嫩公鸡1只(约1500克),调料适量。做法:将公鸡去毛杂,洗净,放入锅中,加入切碎的陈皮、葱、姜、椒、盐等,煮至鸡六成熟时,捞出放凉;再将鸡、卤汁放入锅内,用文火煮至鸡六成熟时,捞出放凉;再将鸡、卤汁放入锅内,用文火煮至鸡熟,取出;将卤汁加糖、味精、食盐等,用武火收浓汤汁涂抹在鸡皮上,余汁倒出不用。锅中放植物油烧至九成热时,先将余下的陈皮下锅炸酥,再将鸡反复用炸陈皮的油淋烫,至鸡皮呈红亮色时取出再抹上麻油,斩成块状即成。
功效:可温中益气,燥湿健脾,适用于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反胃等。
陈皮鸡橘粉粥
原料:鸡内金5克,干桔皮3克,砂仁2克,大米30克,白糖少许。做法:将诸药共研细末;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药末及白糖,煮至粥熟服食,每日2次,中晚各服1碗。
功效:可健脾消积,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所致的肚腹胀大,面黄肌瘦,呕吐,大便粘滞不爽等。
小贴士:陈皮有燥湿化痰之功,故咳嗽痰多者服食尤为适宜。 陈皮以陈久者为佳,且以广东新会柑、茶枝柑的柑皮的品质最好,处方名“广陈皮”、“新会皮”。 不过陈皮燥湿助热,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
三、健脾化痰丸的功效与作用
【处方】 半夏2两半,南星2两半(切作十字块,以长皂角肉1两半,明矾1两半,煮汁20碗,浸2味,经宿取出,次日文武火煮透,劈开南星、半夏内无白点为度,去皂角不用,将2味切作薄片,晒干,称足4两),瓜蒌仁(去壳,另研)1两,黄连(姜汁炒)1两,陈皮(去白)1两,白茯苓(去皮)1两,枳实(面炒)1两,山楂子肉(去子,蒸)1两,萝卜子1两(炒),生甘草7钱半(去皮),白术2两(炒),紫苏子7钱,香附子1两(童便浸1宿),黄芩1两(酒炒),干姜5钱(新瓦上焙黑)。
【制法】 上为细末,姜汁煮薄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湿热气熏蒸而成郁结五色有形之痰。
【用法用量】 每服80丸,食后、临卧白汤送下。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 生白术2两,生鸡内金(去净瓦石糟粕)2两。
【制法】 上药各为细末,各自用慢火焙熟(不可焙过),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虚弱,不能运化饮食,以至生痰,廉于饮食,腹中一切积聚。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开水送下。
【各家论述】 白术纯禀土德,为健补脾胃之主药;然土性壅滞,故白术多服久服,亦有壅滞之弊,有鸡内金之善消瘀积者以佐之,则补益与宣通并用。俾中焦气化,壮旺流通,精液四布,清升浊降,痰之根底蠲除矣。
【摘录】 《衷中参西》上册
以上就是本文对健脾化痰丸的一些介绍,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多积累这方面的信息,一定会对周围的人有所帮助的。
四、健脾化痰汤的功效与作用
用过或者听说过健脾化痰汤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其实健脾化痰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白术、陈皮、柴胡、当归、鳖甲、茯苓、人参、贝母、知母、黄耆、半夏(制)、黄芩、甘草、白芍。
【功能主治】 健脾化痰。主疟疾。
【摘录】 《何氏济生论》卷三
以上就是健脾化痰汤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另外,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小常识,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改善身体的质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化痰丸--《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处方】半夏(洗)、天南星(去皮、膜)、白矾、皂角(切碎)、生姜各500克,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别研)、干葛、神曲(炒)、麦蘖(炒)、山檀、香附子(炒,去毛)各250克。
【制法】上药先将前五味煎至天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晒干火焙,后入余药,同碾为细末。姜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顺气健脾,化痰消食。治痰饮,宿食。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临卧、食后用茶、酒送下。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化痰丸--《普济方》卷一六四
【处方】人参(去芦)、白茯苓、半夏(汤洗七次,别研细末)、桔梗(切作小块,姜汁浸)、白术各30克,白附子、前胡、枳实、甘草各15克。
【制法】上为末,用半夏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宿饮。
【用法用量】每次30~40丸,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四
化痰丸--《赤水玄珠》卷六
【处方】半夏90克,陈皮、干姜、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姜汁糊丸。
【功能主治】治寒痰。
【用法用量】姜汤下20丸。
【摘录】《赤水玄珠》卷六
化痰丸--《急救仙方》卷六
【处方】明矾(枯)1分,白附子半两,南星(半生半熟)半两,半夏(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主治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急救仙方》卷六
化痰丸--《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处方】胆星2两,半夏(制)2两,礞石(制)2两,枳实2两,麝香3分。
【制法】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惊搐,喉内痰响。
【用法用量】姜汤研化量送。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化痰丸--《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
【处方】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薄荷叶、人参、茯苓、白矾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凉膈,止嗽。主治痰嗽,头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五引《卫生家宝》
化痰丸--《瑞竹堂方》卷二
【处方】半夏(洗)1斤,南星(去皮膜)1斤,白矾1斤,皂角(切碎)1斤,生姜1斤。
【制法】上用水同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同半夏、南星晒乾,无白色,火焙,再加: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另研)、干葛、神曲(炒)、麦蘖(炒)、糖球子、香附子(炒,去毛),上加药共半斤,与前药合和一处,碾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脾顺气,化痰消食。主治痰湿食积内阻,咳嗽气喘,胸膈胀闷。痰饮。久喘或作或止者。酒食生痰,胸膈满闷,五更咳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集解》引作「顺气消食化痰丸」。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痰由湿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湿;痰由气升,苏子、菔子;杏仁所以降气;痰由气滞,青皮、陈皮、香附所以导滞;痰因于酒食,葛根、神曲所以解酒,山查、麦芽,所以化食。湿去食消则痰不生,气顺则咳嗽止,痰滞既去,满闷自除也。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
化痰丸--《瑞竹堂方》卷二
【别名】化痰顶
【处方】石青1两(水飞),石绿半两(水飞)。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顽痰不化。
【用法用量】化痰顶(《串雅补》卷一)。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
化痰丸--《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
【处方】陈皮6两,半夏6两,枳实6两,茯苓5两,黄芩(枯)5两,黄连5两,南星5两,瓜蒌仁4两,杏仁4两,天粉4两,前胡4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末,竹沥、姜汁或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胸满气急。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白汤送下。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引丹溪方
化痰丸--《普济方》卷一五七
【处方】南星1两,生姜1两,半夏1两半,枯矾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涎喘。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虀汁送下,1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七
化痰丸--《明医杂着》卷一
【别名】节斋化痰丸
【处方】天门冬(去心)1两,黄芩(酒炒)1两,海粉1两,橘红1两,桔梗5钱,连翘5钱,香附(杵碎,淡盐水浸炒)5钱,青黛(另研)3钱,芒消(另研)3钱,瓜蒌仁(取肉另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入生姜汁少许,和药杵极匀为丸,如小龙眼大。
【功能主治】开郁降火,清润肺金,消凝结之痰。主治痰因火上,肺气不清,咳嗽时作,及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
【用法用量】节斋化痰丸(《医学入门》卷七)。
【各家论述】此方用天门冬、黄芩泄肺火也,海粉、芒消咸以软坚也,瓜蒌仁润肺清痰,香附米开郁降气,连翘开结降火,青黛降郁火,故皆不用香燥之剂。
【摘录】《明医杂着》卷一
化痰丸--《扶寿精方》
【处方】半夏(泡7次)1两,南星(水泡,各姜汁拌)1两,黄芩1两,寒水石(锻)1两,黄连(去毛)1两,猪牙皂角5钱,薄荷5钱,甘草(炙)3钱。
【制法】上为细末,淡姜汁打糊为丸,如赤豆大。
【功能主治】热在上焦,火盛成痰,或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茶清送下。
【摘录】《扶寿精方》
化痰丸--《摄生众妙方》卷六
【处方】天络丝(即丝瓜,烧存性为细末)。
【制法】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丸,好酒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化痰丸--《普济方》卷一五八
【处方】干姜(或用姜屑)1两,半夏(炮)1两,南星(炮)1两,枯矾1两,滑石1两,巴豆霜1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坠涎,止嗽定喘。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生姜汤送下。食后微溏利妙。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八
化痰丸--《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处方】南星(去皮,切块)4两(同皂角3两、生姜3两、白矾3两同煮无白星为度,取出,晒乾,皂角不用),半夏4两,香附2两,瓜蒌仁(去壳,另研)2两,陈皮(去白)2两,茯苓2两,紫苏子(炒)2两,萝卜子(炒)2两,杏仁(去皮尖,另研)2两,枳壳(麸炒)2两。
【制法】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脾顺气,消食化痰。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临卧或食后用茶汤送下。酒痰,加青皮、葛根;食积痰,加神曲、麦芽、山楂各2两;气壅者,加沉香5钱;热痰,加枯芩、青黛各1两。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四
化痰丸--《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黄芩(酒洗)1两半,南星1两,贝母(去心)1两,滑石5钱,白芥子(去壳)5钱,风化消2钱半。
【功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化痰丸--《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瓜蒌霜、天冬、海石、青黛、连翘、桔梗。
【功能主治】肺经咳嗽。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化痰丸--《奇方类编》卷上
【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川芎1钱,苍术1钱,砂仁1钱,栀子(炒黑)1钱,制香附1钱,甘草3分,山楂3分,白术4分。
【功能主治】痰嗽。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食远服。
【摘录】《奇方类编》卷上
化痰丸--《仙拈集》卷二
【处方】蛇含石2两(醋淬7次,以酥为度)。
【制法】黑雄猪胆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风狂,痰迷心窍。
【用法用量】每服5分、7分,至1钱为止。12-13服即愈。更服后宁神饮。
【摘录】《仙拈集》卷二
化痰丸--《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瓜蒌霜1两,苦杏仁1两,锻瓦楞子1两,青海粉1两,制香附5钱,海蛤粉5钱,风化消5钱,青连翘5钱,苦桔梗3钱,广皮红3钱,姜汁1匙。
【制法】和竹沥,捣药为丸。
【功能主治】清化下泄,廓清肠胃。主治痰火蕴结胃肠,恶心呕吐,胸膈壅塞,嘈杂脘满,便溏腹泄,或胸中、肠中辘
生痰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鱼腥虾蟹
咳嗽在进食鱼腥类食品后咳嗽加重,这与腥味刺激呼吸道和对鱼虾食品的蛋白过敏有关。过敏体质的咳嗽时更应忌食上述食物。
2、肥甘厚味食物
中医认为咳嗽多为肺热引起。日常饮食中,吃肥甘厚味可产生内热,加重咳嗽,且痰多粘稠,不易咳出。过食肥甘可致痰热互结,阻塞呼吸道,加重哮喘,使疾病难以痊愈。所以在咳嗽期间应吃一些清淡食物。花生、瓜子、巧克力等食品含油脂较多,食后易滋生痰液,使咳嗽加重。咳嗽时胃肠功能比较薄弱,油炸食品可加重胃肠负担,且助湿助热,滋生痰液,使咳嗽难以痊愈。
3、橘子
许多人认为橘子是止咳化痰的,于是让患咳嗽的孩子多吃橘子。实际上,橘皮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但橘肉反而生热生痰。
4、冷、酸、辣食物
冷冻、辛辣食品会刺激咽喉部,使咳嗽加重。因此,咳嗽时不宜吃冷饮或冷冻饮料,从冰箱里取出的牛奶最好加温后再喝。患“过敏性咳嗽”的孩子更不宜喝碳酸饮料,以免诱发咳嗽发作。酸食常敛痰,使痰不易咳出,以致加重病情,使咳嗽难愈。
痰湿体质饮食注意事项:
食疗上首重戒除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淤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
适宜痰湿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木瓜、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枇杷、白果、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包菜、山药、薏米、冬瓜仁、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鲢鱼、鳟鱼、带鱼、泥鳅、黄鳝、河虾、海参、鲍鱼、杏子、荔枝、柠檬、樱桃、杨梅、石榴、槟榔、佛手、栗子等。
应限制食盐的摄入,不宜多吃肥甘油腻、酸涩食品,如饴糖、石榴、大枣、柚子、枇杷、砂糖等。
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1、柿子
中医认为,柿子性寒味甘微涩,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生津润肠、凉血止血等多种功效。对于秋燥咳嗽有痰的人来说,吃点柿子能有效润肺化痰。
2、花生
花生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有扶正补虚、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利水消肿、止血生乳、清咽止疟的作用,还能够增强记忆,可以帮助提高宝宝的记忆力,对宝宝有很大的益处。
4、罗汉果
罗汉果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养声润肺,去除口臭之功效,而且对烟酒过度等引起的声音嘶哑、咽干口渴等效果尤佳。并且可调降血糖值,改善糖尿病。可保嗓子,还可治疗风热袭肺引起的声音嘶哑、咳嗽不爽、咽痛等症。可用于肺火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等症状。
5、白萝卜
中医认为,白萝卜色白属金,对应五脏中的肺,其性甘平味辛,归肺脾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主治肺痿、肺热、便秘、吐血、气胀、食滞、消化不良、痰多、大小便不通畅等。
6、薄荷
薄荷味辛性凉,善于疏散外感风热。《滇南本草》中说它“治伤风咳嗽”,实为风热咳嗽。《简便单方》中也介绍单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故凡风热感冒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饮颇宜。
7、银耳
银耳含多种氨基酸,能缓解皮肤干燥、瘙痒。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另外,银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8、陈皮
陈皮是一味传统中药,它能理气健脾、止咳化痰,对因秋燥咳嗽的人来说格外有用。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经、胃经、肺经,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临床使用陈皮多治痰湿不化、胸膈满闷、咳喘痰多、痰白粘稠。
9、梨
梨味甘性凉、微酸,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是防治秋燥的佳果。梨能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还能软化血管。
10、荸荠
荸荠,又称马蹄、地栗、尾梨,原产印度。肥大、嫩脆者最好。可生食,也可煮熟吃或当菜肴。有清热化痰、生津开胃、明目清音、消食醒酒等功效。荸荠的地上茎,中药名“通天草”,有清热利尿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100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慢性胃炎怎么确诊?慢性胃炎确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