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早用于着色的颜料是红色的赤铁矿(Fe2o3)和黑色的磁铁矿(Fe3o4)等矿物质。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很容易从自然界取得,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就可使用。在中国陕西临潼五千多年前的姜搴遗址中,曾发掘出一块盖着石盖的石砚,掀开石盖,砚面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砚旁有数块黑色颜料以及灰色陶质水杯,一共五件,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彩绘工具。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在涂色前须把矿物质粉碎、研磨,磨得越细,颜料的附着力、覆盖力、着色力等就越好。
我们把这种利用各种矿物颜料给服装着色的石染方法称为“矿物染”。矿物染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的古书《尚书·禹贡》上就有关于“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黄土”的记载,说明那时的人们已对具有不同天然色彩的矿物和土壤有所认识。我国古代主要矿物的颜料有:红色的赤铁矿和朱砂(HgS)、黄色的石黄(雄黄和雌黄)、绿色的空青、蓝色的石青、白色的胡粉和蜃灰、黑色的炭黑。现在介绍一下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应用的矿物颜料—-朱砂。
朱砂,古时称作“丹”,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HgS),在我国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出产。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非常纯正、鲜艳。《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着一位名叫清的寡妇的祖先在四川涪陵地区挖掘丹矿,世代经营,成为当地有名巨贾的故事。由此可见,在秦汉之际,这种红色颜料的应用广泛。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织品中,有不少花纹就是用朱砂绘制成的,这些朱砂颗粒研磨得又细又匀,埋葬时间虽长达两千多年,但织物的色泽依然鲜艳无比。可见西汉时期炼制和使用朱砂的技术水平是相当高超的。
东汉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丹而兴起的炼丹术,使中国人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为与天然朱砂区别,古时的人们将人造的硫化汞(HgS)称为银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为硫磺和水银(汞),是在特制的容器里,按一定的火候提炼而成的,这是我国最早采用化学方法炼制的颜料。人造朱砂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外销产品,曾远销至日本等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603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代数学成就-二进制思想的开创国
下一篇: 指南针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