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编钟
战国时期楚国的乐器,1978年河南淅川楚墓出土。每枚钟都有调音槽,音槽两边形成遂部和鼓部的两个音区。该组编钟音质很好,音阶准确,至今仍可演奏乐曲。
钟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乐器。钟体上部称为”钲”,下部为”鼓”,即发声的部位。钟口呈弧形弯曲,称为”于”。内壁有深沟漕,系调音磨锉所致,由于钟口弯曲,钟体表面铸有钟乳,形成声音衰减较快,并有双音的特点。用多件频率不同的钟按大小不同依次排列,编成一组,构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为编钟。
青铜奔马
东汉(公元25-220年)晚期,亦称”马踏飞燕”。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出土。奔马造型雄俊非凡,昂首嘶鸣,如风驰电挚状,三足腾空,一足蹄下踏一飞燕,其姿态的优美,在遗存的同时期作品中是无与伦比的,反映了东汉时期杰出的制作工艺和铸造水平。
龙洗
古代用以盛水盥洗的器皿。相传公元10-13世纪时,工匠特为皇宫制造,因盆内有龙纹而称为龙洗。若以手摩擦两耳得法,产生共振,即可泛起水花,景象十分别致,后成为一种民间娱乐用品。经现代振动与波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这是薄壳圆柱体自激振荡时的不同振型所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600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国古代早于欧洲若干年的科技成就
下一篇: 爵、提梁卣、方座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