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什么是真正的“先天一炁”?

荆十三 2024-03-20 11:57:25

文源:明心见性读书会

古书有云:「天地本无物也,物物生生,始开于炁,水乃有母,山水沙木,皆在人先,人生于水者」。所谓「物物生生,始开于炁」,是指万物的生长都开始于真炁,然后由先天真炁转化为后天元气,元气转化生水,故说「水乃有母」。「山水沙木,皆在人先,人生于水者」,是说有生命之前,就有山水沙木的形成,然后人是由水生形而来的。

d1f8bf73df35bab8c0659882e63e83c8.jpeg

举例来说,女性体内定期产生卵子,卵细胞初期只是一个由炁形成的炁水化合物,卵细胞的生长标示着一个生命单向的开始转化,与精子结合而怀孕,裂变成长为胎儿,以致生产,种种生育的转化,都是从炁而来,而炁是来自母体之外的孕化能力,藉由母体表现出生命的转化。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生一」的一,就是「先天一炁_。天地间没有任何生命之前,是开始于炁的,由这「先天一炁」转化为后天的元气,元气转化生水,由水生形。因此在万物生长之前,先有气机的变化,就像在天气转化之前,有风湿病的人,便能感受到气机在体内的作用,通常比气象局的天气预报还准,这就是气机对人体的影响。

医学上证实,人体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重量是由水组成,此即「人生于水者」。如同植物的萌芽生长,必定含有水分,有了水分,根部才能不断地戌长。不论人或植物的生长,除了水之外,也必须靠气机转化,若离开了炁,人就无法修补能量,若不了解、认知此炁,就像我们不知道人从哪儿来,也不知道能量从哪儿转化而来,当然就无法修炼。因为没有这个先天的炁,无论后天如何去治疗或调理,任何人都无法延长寿命。

这「先天一炁」是要以正确的采炼方法,才能得之、聚之。一般的针炙、吃药,只是调和后天之气,也就是中医所谓的「调平阴阳」,只是平和后天在人体内的气血,而不是采炁、聚炁。先天真炁与后天元气绝不相同,现在很多人不了解两者的分别,有很多名词及文字上的乱用、误导,才会导致认知上的偏差。

既要采炁、聚炁,就先要知道人体的原动能是什么?存于何处?方能掘井开采。开采出的真炁,需要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转化为元气补充人体所需,正如开采出的原油,经提炼处理后变成汽油,才能用于汽车上一样。因此练功时,要知道炁气的转化过程,才能正确地开发出人的潜在能力。

生命潜在的原动能「炁」早存于古文化的记载中,因古人对天、地、人的了解,才传述下来。因对生命的珍爱,古人的寿命远比今人长且健,黄帝内经有言「过百岁能劳其身」,虽然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甚可因此而延长人的生命,但「过百能劳」,又有几何?现代文明的发达,反而淹没了许多古文化的珍藏,在这些珍藏中,对天、地、人的认知和关怀,无所不在,而这些智识对如何开发人类的潜能,更有详实的阐述,炁气的转化便在其中。

炁气转化

人体内的气机,就是真炁、元气、五行气等各种气在体内的运行和转化,如下面的炁气转化图所示,练功中是形体和灵体两个生命体在相互转化。人的形体和灵体都有气海,形体是气海,灵体是炁海,所谓「炁海」俗称「丹田」,形体和灵体的两个气海就是气机的转化之处。

人体分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部分。横隔膜以上是上焦,横隔膜以下,脐以上,包括肝、胆、脾、胃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的精华和废物都由下焦储藏和排放,也通过下焦而转化,人的消耗漏泄之所都在下焦。人在年轻时,小腹是平坦的,一旦步入中、老年,小腹开始突出,这是内脏气机不足而造成的下垂,都是从下焦开始。为防止这种衰老现象,就必须维持气机的充足,要维持气机的充足,就必须能做到采炁储能,炁气转化。

人有「识神」和「元神」,分别存在于形体和灵体中,炁气转化需要识神和元神的沟通,人类智商的高低,也是由此二者决定。孔子说:「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讲的就是元神和识神。元神所有的是我们每个人天生的智慧,是「生而知之」;识神的知识是由我们后天所积累而来的,是「学而知之」。每个人智慧的高低和领悟力的强弱,跟元神有关。而后天受教育学的知识就跟识神有关。例如四岁小孩会弹钢琴,我们说是神童,这就是与元神有关,又如有的人读书,唸了了好几遍也不会,有的人却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也是每个人元神智慧不同的关系。

我们在练功当中,元神和识神中间有一个「桥」,像一条电线,在识神关闭的时候,元神的灵感就出现。像很多女人有第六感,也就是所谓的灵感,这不是来自于想象,而是用感觉得到的。现代人所说的灵感与后天知识的积累完全不同,像科学家的发明,就是由灵感而起,才有新的创造发明。例如牛顿,那么多人中,为什么偏偏只有他能发现「地心引力」和「万有引力」。又如有特异功能的人,诸如此类真可说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如果关闭灵体,只靠形体的话,那么知识的传播和记忆能力就只是单一性的了。当我们接触到什么,就有什么知识积累,不可能多一点点,所以能力不会多。很多人后天的知识不多,可是有另一部分的知识来源,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生而知之」,宗教称之为「灵感」。

练功时首重「入静」

人的生命孕育和成长经历了两套生长规律。在母体内经由先天炁的转化,造成细胞的裂变,而有头、脊椎、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生长形成,这时灵体大于形体,属于阳包阴的状态,是先天的生长规律,有再生和修补的能力。等脐带剪断,有了思维、欲望后,原有的身躯器官只能增大,不能再造,此为阴包阳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人就开始不断地消耗而失去再生的能力。我们练功,就是要从后天返先天,回到阳包阴,也就是灵包形的状态,才能有再生和修补的能力。

阴包阳就是说你的身体包了你的灵体,你的灵体完全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采炁,也不能聚炁。为使灵、形互化,练功时首重「入静」,也就是大脑不想事情,关闭思维,,而后开启识神通往元神的「桥」,才能启动我们另一个生命系统的灵体,以灵为主,以形为辅,回到阳包阴、灵包形的状况,也就是不欲、不虑、不思、不动的先天状态。做到「心不动,气自固;意不动,神自灵;身不动,精自固」;「不耗我神,不散我精,不耗我气」,才能进行气机转化。

我们一定要在灵包形的这种情况下,才能采炁、聚炁。透过形体练功用力,「以功施功」、「以炁行功」,把气海对炁海,使体力、炁力互相转化,也就是阴阳转化、气机转化,把所采的先天的真炁转化成后天的元气,元气的增加,才能修补供给人体内所需的五脏六腑之气,这样才能达到再造的功能,否则神散、气散、精疲力尽,无法再造。

练功达到灵形互化时,就不会感觉到累,尤其进入气动现象时反而觉得身体舒适,聚炁时体力就用得少,就像「倒吃甘蔗,渐入佳境」。气动只是体会气机的感觉,好比开车,刚发动而已,初学到了一定程度,过了开动的第一关,就好像冲过一条线,上了一个台阶。也有人练功练得满头大汗,可是并不一定有气动,是否气动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气机的变化,以功施功,以炁行功,促使两个状态的一运一化,这就是运化功的精要所在。

真炁与元气的差别

从炁气的转化我们可以了解,真炁不同于元气,一为先天炁,一为后天气,一存于灵体,一存于形体,真炁与元气结合了五脏六腑的互化,而丹田和气海的炁气互化,要靠练功时的收腹提肛来辅助。

真炁与五脏有关,元气与五腑有关,真炁转化为五行炁,运行于五脏之间。元气转化为五行气,运行于五腑之间。元气要靠饮食来补充,而食物必需要靠五腑来分解、吸收、排泄及解毒,才能转化为水谷精华补充元气。就跟汽车燃烧汽油,车子才有动力一样,而燃烧汽油的机械部分容易损耗,这就是为什么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五腑开始损耗出毛病。真炁则要靠采炁储能来补充先天之炁,真炁足,五脏的功能才运行顺畅。五脏与五腑两者是互动的,五腑要靠五脏的原动力来推动和运化,才能起耗能运化的作用。

真炁与元气充沛,才能使金、木、水、火、土,五行炁和气在脏腑间运行顺畅。五行相生相克,有其互化性,所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脏腑与五行对应,大肠与肺(金)对应,肺功能不好,大肠的蠕动就不好;胃与脾(土)相关,胃是靠脾的推动来消化;肾(水)与膀胱对应;肝(木)与胆相照;心(火)与小肠相应,心脏功能欠佳,会影响小暘的吸收。这就是真炁,元气与五行气之间的关系。

其他人体内之气

徐了真炁、元气、五行气之外,人体内还存有五谷气。人吃五谷杂粮会产生气,在人体的五腑内运行,此即「五谷气」。所谓「无衣不暖,无谷不活」,人体需要靠五谷来维生,就会产生五谷气。

一般人很少有不病的,人体生病,就是体内的五脏六腑或四肢百骸,开始腐蚀病变。这种情形,就如同把肉放入塑料袋中,予以封口,再放在太阳光下观察,很快的,肉开始腐坏而产生气,这就是「病气」。病气在人体内一般来说是看不到、不动的,会阻塞气的运行,所以病人会觉得头昏脑胀,或肠里、胃里有胀痛感,那是因为病气阻塞所致。

此外还有「胀气」,胀气是饮食消化不良所产生的气,当存气多,排气少时,胀气也就愈形厉害。刚动过手术的人,如果当天不排气,就不能吃固体食物,医生也不准出院。

最后则是浊气,所谓「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浊气应往下行,由下焦释放,也就是排气。胀气会藉打嗝从上而出,当胀气不出,顶到胃时,甚至会想呕吐。有时练功,也会有想呕吐的现象,此是胃不好的关系,当呕吐感消失了,胃气也就理顺了。

气的定向作用

知道了各种气在人体的作用和影响后,还必须暸解气的定向作用,其变化完全操之于人的情绪。当人满怀喜悦时,气血向外释放,全身发热而满面红光。当人生气时,气血内收而面色苍白。此一收一放的作用完全受情绪所支配,可见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所以在我们练功修身的同时,还要注意日常的养性,唯有修身养性双管齐下,才能掌握生命的方向,从后天运返先天,采炁储能,恢复修补和再生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577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