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绾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别离是常态,身边留下的弥足珍贵。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
说我们这一生,大约会遇见8263563人,会和其中39778人打招呼,然后和3619人变得熟悉,和275人走得亲近。
但最终,这些在人海里遇见的人,大都要归还于人海,真正能留下来的,其实少之又少。
的确,年轻的时候,谁的身旁不是高朋满座、熙熙攘攘。
可随着年纪的增长,才发现有太多的人都会在时光里走散。
即便是那些曾经亲密无间的缘分,也不过是陪你同行一段。
当你老了才知道,这一生最亲的只有三个人。
01生你养你的父母
前些天,看到一条让人泪目视频:
辽宁锦州一位95岁的老母亲,去探望她74岁生病的女儿。
虽然老太太的身子已经佝偻得直不起来,即便她脚下的步伐已是颤颤巍巍。
可她还是缓缓地挪动到女儿的床前,艰难地俯下身去,温柔地安抚着女儿:“没事儿,妈来了。”
说完,还在女儿的脸颊上亲吻了两下。
这一幕,让无数网友感动不已,纷纷说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老母亲的爱意。
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女是父母心头的肉,不管到了什么样的年纪,只要父母还在,子女就还有当孩子的权利。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则新闻:
上海一位79岁的父亲,为55岁的女儿准备了一本特殊的日历。
他在日历上写下了对女儿满满的关心,叮嘱她:
“不要老是发脾气”;
“别提重物,不要忘了自己手上有伤”;
“晓得你爱吃番茄,但底下发绿地记得不要吃”;
“睡觉要记得盖好被子,免得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
即使女儿早已长大,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可在父亲的眼里,她依旧还是那个长不大的小女孩。
对她的唯一要求是平安健康,对她的称呼一如既往,她永远是父母眼中的宝贝“囡囡”。
马尔克斯曾在《百年孤独》中写道:
“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父母在世时,孩子鲜少会感到人世间的疾苦、畏惧生离死别。
倒并非是因为苦难会消散,而是父母总是如山一般挡在我们身前。
直到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我们才不得不自己去担去扛。
或许年迈的父母,不再如从前一样,能够时时刻刻为子女遮风挡雨。
可那颗想要保护我们的心从未改变,任凭时光荏苒,也斩不断父母的思念和牵绊。
在这尘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
哪怕你已白发苍苍,仍有人把你当作孩童时的模样;
你想尽心尽孝承欢膝下时,父母双亲仍康健在旁。
02相互扶持的伴侣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授,曾在心理课上和学生们做过这样一个游戏。
他邀请了一位女同学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她生命中20个最重要的人。
女生依次写下了她的父母、朋友、邻居、同事等等。
紧接着,教授让她一一划掉其中可以割舍掉的人。
女同学艰难地做着抉择,最后,黑板上只剩下父母、孩子和伴侣三个人了。
教授又对她说,必须再划掉两个。
此时的女同学已经有些濒临崩溃了,但她还是含泪划掉了父母和孩子,留下了伴侣的名字。
教授问她理由,她啜泣着答道:
“父母总有一天会先我而去,孩子也会慢慢长大,拥有自己的生活,只有我的伴侣,能陪我最久。”
答案听起来颇为扎心,可生命本就趟不断告别的旅程。
有太多深情厚谊,也终难敌过岁月的侵袭。
父母大都要先行退场,儿女大都要展翅翱翔,唯有那个身旁的伴,才能陪你走过余生漫漫。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河南洛阳一位90岁姓彭的老爷子,为83岁瘫痪的妻子搭建了满屋子的扶手。
彭老爷子的老伴儿姓张,几年前因为脑血栓而瘫痪。
他们的儿子患有抑郁症,已是自顾不暇;还有一个女儿,也已经当了奶奶,忙着照顾她的小孙女。
于是,老爷子便独自承担起了照顾老伴儿的重担。
为了方便老伴儿挪动起身,他在家中各处用竹竿、藤条等物品捆扎制成了特殊的扶手。
还在卧室里,修建了一台小型的“移动吊机”,可以帮老伴儿从床上起身移到轮椅上。
为了防止老太太得褥疮,老爷子隔三岔五地就给她翻身、擦身,清理起那些排泄物来,也从未有过半分嫌弃。
当被记者问到,一个人照顾老太太会不会很不方便时,老爷子答说:“困难肯定是有,但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质朴的话里,却尽是浓得化不开的爱意。
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不过如是。
柴米油盐的经年岁月里,或许每一对夫妻,都曾经吵过、闹过、悔过、怨过。
可再回首时,才发觉有过最多回忆、最多陪伴和扶持的,也正是那个枕边的伴侣,即便有过嫌弃,却也始终不离不弃。
03不离不弃的自己
《半山文集》中写道:
“一个人若是学会了自己陪伴自己,便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项生活技能。”
生活的底色是孤单,人生路上来来往往,没有谁能够永远陪在谁的身旁。
纵使天宽地阔,可到最后,能依仗的只有自己而已。
看过一部叫《生机无限》的纪录片,其中一幕让我久久难忘:
一位88岁的老人不小心在家中摔伤了腰,深夜时分被救护车送到了医院。
当医生提出要联系他的家人时,老人却连连摆手拒绝,说他自己可以支付医疗费用,也可以自己签字确认,不用联系任何人。
可他明明已经步履蹒跚,即便是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从前台到外科检查室短短十几米的距离,都走得十分艰难。
幸运的是,在医护人员和周围热心人的帮助下,老人完成了一系列的检查,伤得也不重,只是普通的扭伤罢了。
大家也才从他口中得知他的情况,他姓高,膝下有三个女儿,只是都移民到澳大利亚去了。
倘若他也跟着过去,在那边没有医疗保险,看病什么的都得自己花钱。
他不愿成为孩子的负担,就选择留在了国内,想着反正自己岁数那么大了,也就是凑合地活罢了。
三言两语,却听得人眼眶发酸。
普天之下,不知还有多少像高大爷这样的父母?
在他们年富力强时,一门心思地为儿为女,不辞辛苦、不怕风霜,哪怕付出再多也在所不惜。
即使老了,也不想不愿给孩子添一丁点儿麻烦,为了儿女甘愿低进尘埃里去。
可儿女,却未必都会给予同等的回应。
根据我国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高达2.62亿,其中空巢老人人数突破1亿。
都说“养儿防老”,可不是每一个儿女,都会铭记生养的恩情;
有些儿女,即便有孝心,也未必会有能力,为了生计就已经穷尽了力气。
与其指望儿女,不如仰仗自己,以经济的实力做底气,以健康的身体为根基。
莫把所有的钱财都交到孩子手里,给自己留一个转身的余地;
即使是在为儿女考量的时候,也别忘了优先照顾好自己。
04《庆余年》中有句经典的台词:
人这一生,就像是在路上前行,不断地与人遇见,再分道扬镳。年纪越长,越是了解人和人之间:别离是常态,留下的才是岁月恩赐的意外。身边最亲的人,不过父母、伴侣和自己。
好好珍惜这一世的亲子情缘,在父母健在的每一天里尽心尽孝,不让自己徒留遗憾;
善待枕边的伴侣,恩情心中记,怨怼随风去,用包容和理解去回馈今生的相知相遇;
善待自己,照顾好身体,经营好心情,闲事莫理,少操闲心,竭尽全力地把日子过得如意。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儿,最美爱情黄昏恋。”
人到晚年,还可以牵着老伴儿的手,陪着老伴儿看日出日落,孤独了有人在你耳边唠叨,生病了有人记挂着你,并为你端药送水,这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
但是,理想再美好,现实总是残酷的。当你老了,你会发现,晚年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不能如愿以偿。也许是老伴儿的身体状况比你更差,还需要你去照顾和操心?也许是夫妻两个人大半辈子的 情感 都是不冷不热的,何谈黄昏恋?也许……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有过亲身经历的人说出来的话才最具有可信度,在他们的晚年生活中选择最亲近的人更是值得借鉴的。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几位老人的真心话,对我们将来的晚年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01.
晚年最亲的人并非是老伴儿或者子女,而是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能陪伴自己到老的那个人,也只有自己是全心全意对待自己的人。
张大爷68岁,本以为自己退休之后可以和老伴儿真心相处,可是,一场疾病让他的老伴儿成为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从此以后,张大爷时刻要照顾老伴儿,走路要搀扶着她,吃饭要端在她的面前,说话还得小心翼翼,因为老伴儿变得很敏感。稍有不慎,老伴儿就会发脾气,甚至会摔盆子摔筷子,所以即使两个人曾经的 情感 特别好,可是每天这样相处的日子也会慢慢摧毁掉曾经美好的回忆。所以,张大爷只能每天细心照顾老伴儿,甚至还要接受老伴儿莫名其妙地爆发脾气。
本以为当自己想出去 旅游 的时候,或者当自己想清闲几天,就可以让老伴儿暂时待在儿女家里。可是,子女们由于自己的工作忙碌和家庭压力,不能够很好地照顾老伴儿,所谓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把老伴送到子女家里,子女们也只能帮忙照顾几天,一旦时间久了。孩子们就觉得是自己帮着张大爷照顾自己的母亲,这种想法让张大爷的心里很是不舒服。可张大爷也能理解孩子们,因为他们确实太忙了。倒不如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通正好自己的心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就这样过了几年,张大爷意识到只有自己是最靠得住的,自己才是自己最亲的人,自己才能明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自己懂得自己的辛苦,自己才是陪伴自己最久的那个人。所以,张大爷经常看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因为要杨绛先生老伴儿和女儿都很早地离开了他,然后靠自己的意志陪伴自己到老的那个人。
02.
常言道:“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所以晚年生活中最亲的人是自己的子女。
董阿姨,60岁。和自己的老伴儿已经结婚四十多年,曾经为了看在子女的面上,还能忍受老伴儿的好吃懒做。再后来,面对老伴儿整天无所事事,而且只知道和她开口要钱。两个人的婚姻似乎就是为了子女捆绑在一起,即使名存实亡,但最起码孩子们还有一个父母都存在的家,孙子孙女们有爷爷奶奶。所以,董阿姨从来都没有指望靠自己的老伴儿养老,甚至觉得老伴儿如果不和她要钱就已经是最幸福的晚年生活了。
可即使双方已经没有了 情感 ,甚至完全为对方付出自己的大半生,董阿姨还是硬着头皮接受这种婚姻。既然两个人都没有真正的相爱,相互扶持过,何谈值得依靠?
虽然很多人说养儿防老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也有人说,儿女是这辈子来索债的人,除了父母无私的付出,根本不需要指望她们。
可是董阿姨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儿女是自己的精神食粮,更认为儿女是自己最好的依靠,也认为儿女是自己一根无形的拐杖。起码在自己伤心难过的时候,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妈”,果然能够忘记所有的烦心事。听到儿女们打电话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心里很欣慰。
所以,而儿女不仅是董阿姨的寄托,也是老伴儿欺负她时候的坚强后盾。即使和老伴儿两个人的感情不存在,但是为了儿女,她也只能勉强过日子,等到老伴儿老年的时候,也有儿女的帮衬和支持,这已经是董阿姨最期盼的,所以儿女不仅是董阿姨的心头肉,也是董阿姨的精神食粮,更是董阿姨寻求帮助时最真心给予支持的人。
因此,董阿姨认为人老了,最亲近的人就是儿女。
03.
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在关键时刻,真心帮助自己的邻居其实特别亲。
73岁的陈阿姨,三年前老伴因病去世,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闷闷不乐,而且少言寡语,生活非常的孤独寂寞。儿女们看着也很担心,所以决定带她去城里面生活,本以为每天有子女的生活,有孙子奶生奶气喊一声奶奶是很幸福的事情。可是真正去了子女家,才发现他们每天根本没有时间和她坐下来好好谈几个小时的话,孩子们也很闹腾,反而让陈阿姨特别的不自在。
最终,陈阿姨决定再次回到农村。
也许在城里,在同一个单元里,一堵墙隔着两户人家,彼此之间很少见面,偶尔见一次面也是点头微笑,甚至干脆不言不语,透露着太多的冷漠和无情。
可是在农村,陈阿姨总是能感受到邻居的帮助和关照。当自己生病感冒了,邻居会主动送来一碗饭,还会时不时地过来探望生怕她因病而出现什么意外。当冬天下雪了,邻居会早早地起床为陈阿姨铲雪扫雪,生怕陈阿姨滑倒。就是无聊的时候,陈阿姨就和邻居一起说说话,关系变得非常的亲密。
某种程度上,陈阿姨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邻居要比子女都了解。不是子女不够孝顺,而是距离太远,不能时刻关注到彼此的生活和行为。可是邻居不一样,只要你能给予一定的帮助,邻居也能够相应地回报。
所以,当邻居的女儿要去上大学的时候,因为贫穷而不能交起学费的时候,从陈阿姨拿出5000块钱直接给了邻居,即使在后来邻居要给陈阿姨还,陈阿姨坚决不要。在子女的眼里,陈阿姨这是老糊涂了,竟然不给自己的亲人,反而把5000块钱给了邻居。
但陈阿姨知道,在某些时刻,邻居也是自己最亲的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真心地帮助邻居,邻居也会变成亲戚和朋友。以后,当自己需要照应的时候,邻居就是及时雨,邻居就是自己的解语花,邻居也是自己可以依靠的人。
04.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争议性很强的问题:兄弟姐妹亲还是伴侣亲?有很多人说,兄弟姐妹也是自己最亲的人。
58岁的刘大爷,由于和原配妻子 情感 一直不和,等到孩子们都成家了以后,决定和原配的妻子离婚。在和原配妻子生活的这么多年来,两个人矛盾不断,有时候原配妻子都不给他做饭吃,也不给他洗衣服,更不会和他心平气和地沟通。所以当他的生活失去信念和动力的时候,他的兄弟姐妹总是关心着他,支持着他,默默地守护着他。
等到离婚之后,刘大爷又重新找了一个伴儿,原以为自己也是很了解这个老伴的,毕竟彼此住得不远,经常见面。可是结婚之后,刘大爷才发现重组的家庭让人更加操心,不仅在经济上有很大的分歧,还创造出更多的家庭矛盾。当初结婚的时候,刘大爷的子女一万个不同意,可刘大爷认为子女们都在城里发展,离自己又远,而且两个人之间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完全不同,不如自己重新找一个老伴儿,幸福的携手度过晚年生活。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忍的。二婚老伴儿不仅时刻惦记着刘大爷的存款,而且家里只要有什么好吃的等会留给自己的子女,哪怕在团圆节的时候都毫不顾情面。最终,刘大爷不仅失去了一笔存款,还是失去了子女们的体贴。整个人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自己失去信心,每天无精打采。这个时候,兄弟姐妹经常来到刘大爷的家,给他解说,给他做饭,给他洗衣,帮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
这就是兄弟姐妹,也许在平常为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很少光顾。但是在关键时刻,兄弟姐妹是非常团结的,也会据理力争地帮助着彼此度过难关。大家在一起互相思考,谈天说地,解决问题,所谓的血液里流着共同的血,打断骨头连着筋。
虽然一个人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是在依靠自己的基础上,让兄弟姊妹成为自己的依靠,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成为自己最亲的人。虽然夫妻是一家人,兄弟姐妹是亲人,但是在任何时候,无论夫妻关系如何,都不能把兄弟姐妹的感情弄丢了。等到老年,回头看我一眼和自己从小长大的兄弟姐妹,内心的欣慰和喜悦是无人替代的。
总结:
老伴儿固然亲,但是老伴儿不一定是能够陪你终生到老的人,老伴儿也不一定一直能够伺候侍奉你的人。有老伴儿陪伴,当然是最幸福的事儿了,彼此搀扶,彼此温暖,共同生活,走向中了。
可是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是离不开生活圈儿,交际圈,更离不开其他 情感 的寄托。所以,和子女保持良好的关系,促进家庭的和谐,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彼此关怀,相互理解,共同回忆儿时的记忆和美好,才能让自己的记忆中没有空缺;和自己做最好的朋友,调整心态,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有真正的幸福优雅的晚年生活;和自己的老伴儿互相珍惜,相互陪伴,心里的 情感 纽带才能真正地有了着落。
所以每个人的生活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处理 情感 的方式也不同,会觉得自己身边的最亲近的人也不同。但是,当我们努力和自己亲近,和伴侣亲近,和兄弟姐妹亲近,和子女亲近,你会发现你人生中需要依靠的人,需要善待的人,最亲的人很多。
但愿天下所有的老人在生活中最亲的人不仅仅是某个人,而是很多人,让自己的心有着落,让自己的生活愉快!
陈铭曾在《奇葩说》中提到,最好的人生莫过于,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这句话用来形容杨绛先生的一生,也再合适不过。
这个民国时期的清华才女,这个跨越一个世纪与命运斗争的老人,在经历了丧女丧夫的悲痛之后,依然能凭借着爱和坚韧,走过人世间的100余年的老人,实在令人叹服。
杨绛先生用一生的时间告诉了我们,何为更好的人生,用一辈子的光阴告诉我们,何为人生之幸事。
无论是她与钱钟书那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爱情,还是她留给人间那最真最善最朴实的灵魂,抑或是她的一本本散文,一句句经典,都留给了后人无尽的宝藏。
通过了解她的一生,我们不难领悟到,人这一生,其实最亲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自己。只有与自己相处、相依、相守,才不会被生活的困难打倒,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无愧于天地。
人人在提及杨绛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要想起她的先生钱钟书,甚至很多人都会觉得,是因为钱钟书写了著作《围城》的原因,杨绛才一同名声大噪。
但其实并非如此,杨绛一生的荣耀,不仅仅是因为她成了“最贤的妻”,更因为无论任何时候,她都在与自己相处,始终是那最才的女。
与自己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走着自己的路,不为任何事情迷失,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人生选择。
在清华读书时期,杨绛的老师是朱自清,年纪尚小就已经有作品被推荐到了《大公报》,后来留学归国,仅仅是凭借着业余爱好,就写下了《诚心如意》《弄假成真》等红极一时的剧本。
虽然不是专业的剧作家,却也让杨绛的才华尽显,连著名的剧作家夏衍看了她的剧都说:
“你们都捧钱锺书,我却要捧杨绛!”
杨绛的一生都在坚守自我,即使是拥有最好的爱情,也不曾迷失,坚定地与自己相处着,恐怕这也是她这一生都有所寄托的主要原因。
纵然前半生的杨绛先生,生活幸福,怡然自乐,但生而为人,就总要经受生老病死的别离之苦。
如果提起杨绛先生这一生中最大的伤痛,那大概就是亲眼目睹了女儿和丈夫的离去吧,就像她在书中写的那样,从此以后的生活,都是: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面对亲人的离世,对于任何人而言恐怕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可是在杨绛先生身上,我们能看到她绵长的哀思,能看到她无尽的想念,却看不到一点点的哀怨,读不到一丝丝地妥协。
她用那孑然又勇敢的晚年告诉我们,与自己相依,无论何时都有勇气。
在钱钟书走后,杨绛一点点地处理他留下的手稿,在文字中与丈夫重逢。拒绝了一切探望,又仔细地回味起从前,一点一滴,一笔一画地写下了那些温暖的曾经,留下了那本传世佳作《我们仨》。
人是感性又多情的动物,面对巨大的悲痛谁能不难过。可是难过之后,勇敢的人依然会面对生活,正如杨绛先生一般,与自己相依,拥抱活下去的勇气。
在经历女儿与丈夫的离世之后,杨绛先生一直独自活到105岁才黯然离世,在人生最后的二十多年岁月里,她与自己相守,与文字为伴,肉体虽然孤独,精神却始终丰盈。
在她的心中,丈夫和女儿始终永驻,在她的眼神里,文字和信仰一直不灭。
人老了,面对难解的孤独,有没有一种坚毅的力量去面对是很重要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杨绛先生一直很推崇柏拉图的一个观点:灵魂不灭。
虽然肉身已然老去,但是一个人的精神却可以始终保持年轻的姿态,当拥有了这种心态之后,再漫长的孤独也都不是难以忍受,因为你始终都能和自己相守。
百岁老人不多见,百岁之后依然能保持清晰的头脑和认知的老人,更是少之又少。
杨绛拥有简朴的生活和高贵的灵魂,这本关于杨绛的传记《杨绛传》写透了她的一生,值得我们用心学习和品味。
杨绛先生用她的一生书写了一个温暖而深刻的故事,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依靠自己才能得到最大的救赎,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过高质量的人生。
就像在电视剧《人世间》中,秉义说的那样:“最重要的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质量。”
爱自己,就是提升生命厚度的不二选择。
杨绛在九十多岁时写成的著作《我们仨》藏着女人一生最好的活法,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强大和人生的智慧。
END
当一个人回想起曾经生活的点滴,难免会有一种失落的感觉,一想到我也即将离开尘世间,内心的滋味都是五味杂陈,只不过是面对人生如此的运势,谁也没有办法去阻拦这一切的产生。或许,当某一天的早晨,阳光洒向地面情况下,我们会恍惚之间意识到自己的离去,在短短的几十秒里,把人生的一趟旅途所有尽在脑海中,里面有忧伤、痛楚、开心、欢乐这些,但总结起来想一想,自身也没有什么缺憾,这一生可以说是完美了,想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
再也不会有人把你当成小孩来看待了,再也不会有人真真正正在乎你的忧伤和快乐了,“父母去,人生只剩下归路”,我们也已经渐渐地老去,直到最后还会和这个曾经生活过的人间道别,那也是每一个人终归逃脱不了的命运。
可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永远失去伙伴的现实,我们才会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已经年纪大了,终究要踏入伙伴的覆辙,而这份友谊自然也会被一直牢记在心里。岁月匆匆,岁月岁月如流,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对故人的思念也罢,由想念而来的伤感也好,大家朝气蓬勃的时代早已从此找不回来了,余下的就是爱惜现阶段的岁月,好好享有晚年的生活。
作者:洞见·许朝暮
伴侣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教授在演讲时提出要做一个 游戏 ,并邀请了一位女生配合自己。
教授让她在黑板上写出20个最亲近的人的名字。
女生依次写下父母、朋友、同学等人。
紧接着,教授让她一一划去可以割舍的人,直到剩下父母、孩子和伴侣。
游戏 没有结束。
最后教授告诉他,这些人中只能留下一个人。
她纠结了很久,哭着划掉了父母和孩子的名字。
教授诧异地问:“为什么你最后会选择伴侣呢?”
她回答:“父母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后也会离开我,能真正陪我走过一生的,只有我的伴侣。”
是啊,人生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重要的人都会先后离你而去。
当你行至暮年才知道,那个依旧陪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的伴侣,才是你最亲的人。
01
有句话说:“我不羡慕街角拥吻的情侣,我只羡慕牵手散步的老人。”
能与爱人从青丝到白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
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讲述了一对老夫妻的爱情故事。
迈入婚姻殿堂那一年,她14岁,他19岁。
他们吃过物质匮乏的苦,受过失去爱子的痛,转眼间就从青葱年少到了耄耋之年。
儿女们各自忙碌,老朋友也一一逝去,还好有彼此的陪伴,晚年生活才不至于凄凉。
他们会一起扫落叶,打雪仗,堆雪人,跟着老年大学去郊游。
他们喜欢穿情侣装出门,看到美丽的鲜花,会摘下来戴在对方身上。
婚姻最初的激情,也在岁月中融化成了无处不在的关怀。
奶奶晚上不敢上厕所,爷爷就守在外面,用歌声给她壮胆。
奶奶去医院打针时怕疼,爷爷就陪在一旁,默默揉她的膝盖。
而爷爷半夜因咳嗽无法入眠时,奶奶会立即清醒,起身为他倒水。
爷爷晚上睡觉不喜欢关灯,奶奶也毫无怨言,迁就了他几十年。
爷爷对奶奶说:“遇见你之后,一直不曾孤单过。”
这句动听的情话,道出了婚姻的真谛。
世间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少年夫妻老来伴。
随着年纪增长,父母、儿女、兄弟姐妹都渐行渐远,圈子会越来越小,日子也越过越淡。
只有陪自己走过漫长岁月的伴侣,能给你知冷暖的体贴,懂悲欢的默契。
你们参与了彼此的回忆,见证了对方的成长,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无法替代的了解和懂得。
02
记得看《小舍得》时,很多人不理解,南建龙和蔡菊英这对半路夫妻,为何能共度余生。
南建龙是建筑设计院的副院长,蔡菊英是没什么文化的护工。
两人的经济能力、 社会 地位和交际圈子完全不同,可以说是门不当户不对。
在婚姻中,他们的位置也不可避免地不对等。
南建龙经常对蔡菊英呼来喝去,蔡菊英则小心翼翼地讨好他。
平时买菜做饭,蔡菊英会一笔一笔地记在账本上,南建龙嘴上说着不在乎钱,手里却拿着放大镜仔细核对。
但南建龙被病痛折磨时,是蔡菊英给他做艾灸、按摩,为他制定 健康 食谱,将他的身体照顾得比生病之前还好。
蔡菊英的女儿考不上好大学,外孙进不了金牌补习班时,也是南建龙利用自己的 社会 关系出手相助。
就算有过猜忌、争执和抱怨,这份相互扶持的情谊,也足以支撑他们一起走下去。
有句话说:“经得起风雨考验的婚姻,弥足珍贵。”
再浪漫的花前月下,也抵不过平淡生活中的相扶相依。
麦当劳创始人雷·克洛克,曾在回忆录中讲述了自己与妻子的故事。
他说,麦当劳能从十平米的小店走到今天,要归功于妻子的支持。
合伙人离开、资金链出现问题时,连他自己都差点放弃,妻子却无条件相信他,想尽办法帮助他。
正是妻子的不离不弃,给了他前行的动力。
要知道,在你处境落魄时,不是每个人都有跟你患难与共的勇气。
只有几十年的相知相守,才能建立起足够的信任,让彼此紧紧拧成一股绳。
作家毕淑敏说:“一个好男人和一个好女人,在共患难的日子里,虽有两颗心,却只有一个念头——风雨同舟地向前。”
在你最无助时伸出双手,最沮丧时张开怀抱的,只有跟你共同承受命运的伴侣。
03
某档节目中,一对夫妻的退休生活引发了热议。
62岁的黄叔叔和59岁的龚阿姨,带着锅碗瓢盆,沿着高速公路,开着车跑了大半个中国。
每次出行,黄叔叔负责规划行程和开车,龚阿姨负责两人的生活起居。
休息、洗澡、洗衣服,全都在服务区的露天营地里解决。
其实,他们年轻时就喜欢 旅游 ,每逢节假日就坐着火车到处跑。
儿女长大成人后,都忙着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夫妻俩就更想出去看看大好河山。
黄叔叔想尝试自己开车,龚阿姨也想体验住帐篷的感觉。
两人一拍即合,带着家里的两条泰迪犬,开启了不远万里的自驾旅行。
一路上,他们走走停停,有欣赏美景的喜悦,有舟车劳顿的疲惫,也有遭遇意外的慌张。
黄叔叔享受旅途的未知,他想开到开不动为止。
龚阿姨也说:“一直跟着走下去,他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
从他们的故事中,不难理解伴侣对一个人而言的意义:是生活上的相互支持,更是灵魂上的高度契合。
情感 专家白福宝说:
我们用尽一生寻寻觅觅,找的不过就是理解并支持自己的同路人。
陪自己去遍想去的地方,看遍想看的风景。
但老了就会发现,生命中过客匆匆,大概只有伴侣会为你实现心愿。
04
股神巴菲特说过一句话:“伴侣是人生最大的投资。”
尽染岁月风尘,遍看云卷云舒后,依旧有爱人在旁,就是莫大的幸福。
当你面对惊涛骇浪时,是伴侣与你生死相依;
当你回归细水长流时,是伴侣与你不离不弃。
你们会在最难的日子里相依为命,也会在鸡毛蒜皮中温情相守。
人生过半,要照顾好自己,更要珍惜不离不弃的眼前人。
点个 赞吧 ,愿你我把最好的爱,留给最值得的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87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一个人骨子里的贵气,再多钱买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