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阳气”对机体的重要性!但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的很多生活习惯可能一直在耗损着自身阳气,导致疾病缠身。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身的阳气足不足?
一、阳气不足有哪些表现1四肢发凉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一到冬天手脚冰凉,有人后脖颈子冒凉风,一些女性小腹发凉,上了年纪的人容易觉得膝盖和手关节发凉。
其实,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阳气不足,阳气不能达到四肢末梢,就会觉得手脚怕凉。
2心情总是不好
一个阳气充盛的人,其心情大多数时候是好的。即便有的时候不好,也会在短期内调整过来,那些抑郁、苦闷,常常感觉压力较大的人,往往阳气不足。
3大便小便异常阳气充足身体各方面都会比较健康,小便流畅,大便顺畅。当我们体内阳气不足的时候,小便可能会出现淋漓的感觉,大便可能会出现不成型的情况。有时候,这些情况也有可能是体内湿气多造成的,但是我们阳气不足也容易导致湿气入侵。
4多汗出汗,我们一般在天热、运动的时候都有出现过。但如果我们出现异常出汗,比如白天动不动就出汗,晚上睡觉盗汗等,这种情况可能是阳气的固摄作用被削弱了。
阳气,有固摄津液的作用,心阳、胸阳不足的时候,津液不得固摄,腠理玄府舒张,于是就会多汗。
所以,多汗的人,尤其是白天没干什么也一身汗的人,基本是阳气不足。
5肥胖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如果我们体内出现代谢异常,则很容易导致肥胖发生,这也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尤其是腹部肥胖、舌胖苔白腻、动辄气喘吁吁的人。
6头晕迷糊
清阳之气,输送于头部,令我们神清气爽、头脑反应敏捷、记忆力好,这其实是阳气足的表现。
那些记忆力下降、总是感觉头晕迷糊的人,往往是阳气不足引起的。
7身体有淤血或者出血阳气存在于体内,可以固摄我们的血液,使之流畅运行。阳气不足,会容易出现淤血,或者异常出血的情况,比如我们常说的脑梗、心梗,以及女人的月经量大、崩漏等等。
中医有句名言“阳气不到就是病”,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调理良药,养生调理首先要扶阳。只要我们阳气充足了,气血充足了,经络通畅了,就不会生病。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到底如何该养护我们的阳气呢?其实“呵护阳气”的方法很多,除了晒太阳,饮食温补、运动外,我们人体也自带一些“阳气窝”。
平常我们多拍一拍这些“阳气窝”也能通经络、补气血!
二、刺激阳气窝,让气血大增1气海穴气海穴,只看名字就知道了,它是气的海洋,气海穴又称丹田,“气沉丹田”的说法,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从肚脐向下一寸半的地方。
气海穴可以培补元气、益肾固精。我们经常按摩气海穴能够强壮体质,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减少患病的可能。
2涌泉穴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脚上有很多穴位,特别是脚心上的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
我们经常按揉这个穴位能刺激气血的流通,气血通畅了,阳气自然就来了。
3劳宫穴劳宫穴在手掌的正中间,按压的时候,左右手交叉,一手大拇指弯曲,顶揉劳宫穴,每次顶按3分钟,换另外一只手,每天做一次。
没事做的时候,还可以经常拍一下手,也有能刺激劳宫穴。除此按揉拍打之外,在正中午,天地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可以晒一下劳宫穴,能帮助补充阳气。也可以直接拍打劳宫穴。
4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古人称其为“长寿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长寿穴古医书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拍揉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对于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也有很好防治作用。
5后溪穴
后溪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
后溪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我们经常按揉后溪穴,还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一切不利的影响,但要坚持!
6极泉穴
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调节心律,治疗两肋疼痛;可以探测心血管疾患,预防心血管早期疾病(心肌梗塞、心绞痛)。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我们经常弹拨极泉穴不仅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还可促进气血流通、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7承山穴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压力多筋、骨、肉的集结之处,另一方面又是人体阳气盛的经脉的枢纽。所以,我们经常按揉承山穴能振奋太阳膀胱经的阳气。
8血海穴
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穴位。顾名思义,血海和人体的血液有关系,这个穴位其实就是血液汇聚的地方,具体来说,就是脾经之血的聚集之处,正如江河百川,终归大海。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
经常按摩血海穴可以补血养肝、滋润皮肤、瘦腿、治疗雀斑、月经不调、痛经、贫血、腹痛等。
我们呵护阳气的方法,除了上文说的这些外。其实,我们以下这两个习惯也很重要,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
三、呵护阳气从良好习惯开始1早入睡,补充阳气《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条件就是生活要有规律。
因此,我们应该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人就会显得疲惫。
2穿衣饮食“暖”,不伤阳
在生活中,我们要改变一些伤阳气的生活习惯,穿衣要暖,平常多喝热水,特别是手脚冰冷、有宫寒现象的人,平常可多喝红糖姜茶,祛湿驱寒。
做法:取生姜15克,红枣5~6颗。生姜洗净切块,与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10~15分钟,起锅前可添加适量红糖,每日尽量于上午代茶饮用。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红枣、红糖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的功效,红糖还能活血化瘀。
主要是椅子的问题,换一个矮的,不然再想别的办法也没用,治标不治本,自己坐着工作时能够把背挺直了为佳,即使坐着不适应也要坚持,只有背直了在以后才会真正觉得舒服,颈椎和脊椎病都是因为背部长时间弯曲导致的,人在睡觉和走路时背部都是直的,长时间背部扭曲突然改成直的自然不适应,甚至导致神经受到压迫不能正常工作和生长而紊乱,这也使得颈椎病的内在原因,现在赶紧纠正,不然背驼了年龄大了就再也直不起来了。
文/黄筱佩
人体的穴位可以反映出身体内相对应部位的器官与身体状态。不只是脚部对应着全身的器官,人的十个手指头及手掌、手臂也各有相对应的穴位。德国傅尔博士( Dr.Voll )借由仪器量测人体的能量电流,所提出的手脚经络、生物能穴位关系图,是最广为应用的理论,并间接印证了手脚穴位、经络与体内脏腑的相对关系。
经络阻塞易脏腑失调生病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傅俊霖指出,人体有一个微妙的分布系统,负责传送「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这个输布网络称为「经络系统」。它像一个巨大的网,将身体不同地方联系起来,透过特定的途径及时间,经络系统组成了一个全面和复杂的人体地图,并解释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生病的原因。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早于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医学文献《黄帝内经》已记载经络的概念:「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是路径的意思,属纵行的通道主干;「络」则有网络的意思,属经脉的分支,多纵横交错循行全身。「经」与「络」在身体联系在一起,组成经络系统。
人体中的气血有流动的特性,与自然界的水流一样,气的流动有着同样的特性。气从高能量流向低能量的地方,并依循着身体的地形,汇聚于经络。因此,经络为体内气的流动提供了一个自然的路径,并稳定地将能量供应身体各部,若身体的经络系统阻塞,身体各部的供应便会受到影响,体内气机的凝滞将引致脏腑失调,产生疾病。
要回复经络平衡和协调,可透过 *** 某些特定的穴位,以恢复经络系统的平衡。透过这些方法,气的流动得到调节,而气的能量则可有效地输布全身。
人体 12 经络 V.S. 对应功能
中医将人体分 12 经络,每个经络都有各自掌管功能,如果出问题,就会有病理变化的发生。
人体 12 经脉分为手三阳、手三阴、足三和足三阴,构成 12 经络。傅俊霖表示, 12 经络的走向和交接有一定的规律,正如《黄帝内经》所载:「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如此全身周游,循环不息。
经络亦有其所属的脏或腑,脏腑各司其职,却又藉经络相互联系,供气血及精微物质输布,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按中医理论,虽然经气在身体循环不息地流动,但在不同的时间,经气的流动在脏腑间均有盛衰, 12 经络也都有其最旺盛的运行时间。
12 经络不通12 健康警讯
傅俊霖表示,若从肺经开始,依照其主要运行时间排序, 12 经络阻滞可能对应的健康警讯分别如下:
●肺经:肺主气、司呼吸及体表防御系统,肺经出问题,会出现咳嗽、呼吸不顺、咽喉肿痛等感冒症状,与气喘或过敏性鼻炎亦有密切相关。
大肠经:大肠腑负责排泄废物毒素,正常排便是人体气机通畅与大肠功能正常的结果,不然会有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的表现。
胃经:胃腑主消化饮食,若因饮食不节制或精神 *** ,肝胃不和,易导致胃痛、甚至胃炎溃疡等问题。
脾经:脾主消化及散布营养至全身,脾胃是身体气血能量的来源,气血充盛,则面色柔润光泽、肌肉丰满;若脾经出问题,中气虚损,则见面黄憔悴,病久会影响其他脏腑。现代研究发现,脾脏牵涉免疫及内分泌系统,与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息息相关。
心经:心主血脉及供血于全身,心脉失常,轻有胸闷痛、心律不整的症状,重则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危重病症。
小肠经:小肠腑承受胃腑下来的消化物质,再消化吸收养分、水分。小肠经属五行中之火行,小肠经之病变,常见经络循行处,如面颊、颈下、咽部、扁桃腺、肩、肘、臂的发炎。
膀胱经:膀胱腑为贮尿器官,和肾同属五行之水行,主一身水气不足或过剩之病,且膀胱经位于背部脊椎两侧,是身体最长、穴位最多的经络。如果膀胱经发生病变,轻则颈后胀痛、腰酸背痛,重则泌尿系统、脊背神经疾病。
肾经:肾藏精,为生命根本能量所在,主生殖、生长发育,若肾经虚弱,于儿童则见生长发育迟缓,于成人则见肾衰,与不孕及各种慢性病、重病皆相关。
心包经:心包与心同体,作用在保护心脏,其病变与心经基本相同,中医认为心藏神,掌管人之思维意识、脑部神经中枢,故心包经亦与癫狂、抑郁等精神疾病相关。
三焦经:三焦腑属中医特别的一腑,分为上中下焦,为体腔间、脏腑外之膜,与其余脏腑皆有联系,负责行气行水,水肿病通常与三焦经病变有关。
胆经:胆贮藏与排泄胆汁,直接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不通则出现厌食、腹胀、黄疸、口苦等症状;胆主决断和胆识,胆气虚弱的人,易受到精神 *** ,而有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问题。
肝经:肝藏血,与血液之新陈代谢及妇女月经生理有关,肝主气机的疏泄调整,肝气舒和则气机条畅,胆汁分泌平稳,精神情志舒畅。肝经不通,初起易有神经紧张、目赤眼干口干及脾气暴躁等肝火上炎症状,甚者会在肝病、消化、生殖、内分泌或更年期等疾病上显现。
按压穴位活络经络
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重则病于脏腑,轻则病于经络。经络可以像想是「能量之河」,当经络出现问题,无法顺利输运气血滋润旁边的肌肉或筋骨,会比较僵便,摸起来突出或结成一块,就是不通的表现。傅俊霖建议,可以常常 *** 、泡热水澡,或是拍打让身体温热、按压穴位等,使经络通畅舒坦。
人体有自我修复机能,当经络阻滞时,好好睡一觉或多多休息,一般都会再自行活络起来。但如果是胸腹闷痛持续数小时、手脚肩颈疼痛一周以上,建议就医处理。中医可采取放血、针灸或拔罐等方式,让经络顺畅。不过,若器质性病变如胆囊炎或胆结石引起的疼痛,虽可由针灸或 *** 穴位缓解不适,但发炎结石仍然存在,还是要寻求医治,不能只靠经络保健。
傅俊霖认为,平日可以多做手指和脚趾的按压,尤其是指甲的两侧,上下周围都捏一捏,由于指头是 12 经络的起始点,经常按压能 *** 经络活络。
居家简易经络保健法
傅俊霖建议,可采取以下方式保养经络,尤其冬天经络容易因寒冷而滞郁,更要多注重保健。
《重要穴位常按一按》
合谷穴:手部大姆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凹陷处,便秘或肠胃不顺,多按一按。
足三里穴:足部膝盖外侧凹窝处往下数四指,常按压,可帮助消化和缓解打嗝胀气。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间凹陷处,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掌管一身的阳气,泡脚或经常按压,让身体的肾阳气旺盛,不会整天疲累精神萎靡,冬天尤其该多按压。
《冲热水澡或泡汤 *** 》
冬天强调顾本,经络保养或活络更显重要,主要以膀胱经和肾经为主,如果无法泡澡或泡汤,洗澡用莲篷头从肩膀往下冲,热水可以让经络达到温热通畅。平日也该多 *** 身体各部位,以 *** 或搓热身体的方式,帮助经络通行。
《练养生功》
慢练,缓慢的动作,让每处肌肉慢慢松开,有助经络运行。
吐纳:慢慢吐吸,腹式呼吸,每个循环越久越好。可调理胸腹、人体气血循环,对各个经络保健很有帮助。
甩手:可以随意、不拘功法,双脚张开与肩同宽,双手平举与肩同高,再往后甩 45 度,一前一后算一次,每回做 200 次、一天 2 、 3 回,双脚可以站直,也可以微蹲。除了平甩,也可以双手往侧身甩,达到扭腰、活行经络之效。
拍打:手掌弓起、手心呈空心状,用此方式拍打,从肩颈开始慢慢往下拍打,全身各处都拍一拍,达到全身温热效果,每次不超过 15 分钟,要注意不要打到受伤,身体胀热微酸即可。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79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长告诫你,这几个阴气之地千万别去!
下一篇: 生肖羊不能配什么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