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一个人的福气或者灾祸,都是自己带来的。
种下善因,修得善果;种下恶因,修得恶果。
《易经》讲:无妄,元亨利贞。
人只有遵从天道,无妄言妄行,才能亨通顺利,远离无妄之灾。
一、不妄取古人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一个人的拥有的财富和地位,一定要与自身的德行相匹配,不然就会招惹祸患。
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须克制贪念,绝不妄取。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权倾朝野。
有个下属为了讨好他,送了他一副王羲之的字,珍贵异常。
但是曾国藩欣赏之后,就还给了他,说:“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为官几十年,曾国藩收到过很多礼物,但是他每次都只取一些土特产,收下心意,其他一概奉还。
不伤人面子,也不伤自己的品行。
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
人生在世,只有克制住自己的贪念,心底才能有一份自在和坦荡。
一个人锦衣华服,内心却惴惴不安,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二、不妄予人性本善,给予他人,帮助他人让我们感到快乐。
但是善良要有分寸,不能随便给予别人。
太爽快的善良会变得廉价,太慷慨的善良会助长人心的贪婪。
有个乞丐在市集乞讨,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都是一块两块施舍给他。
有一天来了个善人,一出手就是十块,乞丐感激涕零。
这个善人每天都来,每次都是十块,整整两年未变。
后来,善人结婚了,家里开销也变大了,于是开始只给乞丐五块钱。
乞丐就问他:“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
善人回答说:“我结婚了。”
乞丐闻言,一巴掌打在了善人的脸上,怒骂道:“你竟拿我的钱去养女人?”
这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却值得深思。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事。
心怀善意去帮助别人,到头来别人不仅不知感恩,反而变本加厉。
一旦停止帮助,甚至反目成仇。
古人说: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
帮助别人一定要有分寸。
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能坏到肆无忌惮。
对于那些不知感恩,一味索取的人,一定要收起自己的善良。三、不妄言
《管子》讲:“不通於轻重,谓之妄言。”
一个人不论真假,张口胡说,就是妄言。
有个年轻人热爱文学。
他给文学家陈忠实写了一封信,并寄了一篇自己的文章。
想问问自己是否能走文学之路。
陈忠实看完,觉得文章平淡,没有任何出彩之处。
但是他依然回信给年轻人“你的文章不错”,鼓励他继续写作。
结果这个年轻人欣喜若狂,一心扑在写作上。
几十年后,依然一事无成。
陈忠实知道后,后悔不已,没想到自己随便一句话,害了年轻人一生。
季羡林曾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莫说是不能说假话,纵然是真话,也不能和盘托出。
这是季老处世的守则,一生不曾打破。
古人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说话恰当有分寸,是智慧;适时保持沉默,也是智慧。
言多必失,不妄言,少说话,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四、不妄断有时候做道德评判的时候,我总觉得有点心虚,你知道吗,因为人的处境真的很不一样。
处境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很多人不知道事情的全貌,却总是喜欢妄下判断。
这样的人情商很低,而且很容易招惹祸端。
有个大学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环球旅行,在海上遇到了风浪。
轮船不断下沉,男子却独自逃上救生艇。
妻子随着轮船慢慢沉没,她对远去的丈夫喊了一句话。
很多人都在猜这句话一定是:“我瞎了眼,会嫁给你这样一个混蛋。”
事情传到网上,很多人开始指责这个男子冷血。
男子被网暴,精神备受打击,工作也丢了,走在路上被人指指点点。
但是后来人们才知道,妻子生下孩子不久之后就患了绝症。
环球旅行不过是去世前最后一点心愿。
而她喊的那句话是:“好好活下去,照顾好我们的女儿。”
《心灵捕手》说:“我们同样无法通过别人的某个举动或者某些言论就去想当然评价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我们不了解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做出这个选择的。”
人性幽深,处境复杂,人生的选择更是百转千回,难以预料,更难以评价。
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不要轻易下判断。
这是一个人的成熟,更是一个人的修养。五、不妄为《易经》有言:“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如果一个人可以遵从自然的规律办事,一定可以吉无不利。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顺势而为,不主观,不妄为,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伐魏。
蜀国孱弱,必须速战,所以诸葛亮必须逼迫司马懿出战。
司马懿却高挂免战牌,任诸葛亮如何骚扰,都不肯迎战。
后来,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女装,侮辱他像个妇人一样胆小。
诸将不忿想要出战,司马懿却坦然受之,当着使者的面穿上。
他知道魏国国力强盛,拖得起,但是蜀国却不然。
诸葛亮无奈,最终拖垮了身体,病亡五丈原,蜀国也慢慢败落。
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真正的君子,从不被情绪左右。
他们能够尊重规律,克制自己,顺时顺势。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的养生观。
一、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时间节律,认为医者必须通晓天文历法,并将其作为从医的门槛,故《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官针》都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素问·生气通天论》更说“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明确指出了人之所以能避外邪之犯,是顺应了时间规律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顺时养生要做到以下三点。
1顺年节律养生周年节律指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周期的节律变化。一年之中可分四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认为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命之本,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顺应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
因此该篇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因时养生”法则,强调要顺自然四时物候之变化而采取“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方法,对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音五味》等篇还提出五脏应五季,五季食物各有所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除一周年之内的节律外,还有五运六气的超年节律变化,运气学说认为,自然气象存在着5年、6年、10年、12年、60年等周期 。
由于每一年岁运不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各不相同,人之患病情况不同,治未病所需之药食亦不相同,因此要“司岁备物”方可“无遗主”。
2顺月节律养生周月节律指以1个恒星月或朔望月为周期的节律变化,其产生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周期公转。地球上,海水受日月引力而有潮汐,人体气血受其影响而有盛衰变化。
《灵枢·岁露论》指出“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虚,其卫气去,形独居。”
《素问·八正神明论》亦有类似的论述,并指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又说“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既说明了人体气血盛衰存在月节律变化,还指出了违反月节律而治的不良后果。
因此,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生防病,都应当要注意“因月而调”,避免灾祸内生。
3顺日节律养生一日分为四时,则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一日之中的养生亦当同年节律,朝养生,日中养长,日入养收,夜半养肾。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将一日分为平旦、日中、日入三时而论,指出人的阳气平旦初生、日中阳气隆盛,日西阳气内收,因此在日西入夜之后,要减少劳作及户外活动,若违背此原则,则会形体困顿。
二、因地制宜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东方生风”“南方生火”“中央生湿”“北方生寒”“西方生燥”,指出五方的气候各不相同。
《素问·异法方宜论》进一步指出五方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的不同,导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的差异。
实质上,特定的生存环境造就特定的生活习惯,造就了特定的人群。人类最原始的养生理念来源于生存过程中本能的趋利避害 。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的北方人“乳食”,其原因在于自然之中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导致“风寒冰冽”,而北方又是“天地所闭藏之域”,作物产出相对较少,故乳食以充饥而御寒;又说“脏寒生满病”,其本义在于提示居于北方,应以避寒而就温为养生第一要务。
西方人由于“多风,水土刚强”,故“不衣而褐荐”,多以致密不透风之皮毛为衣以御风寒。就此而言,不同地域之人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根据处生活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必须做到“节饮食”“适寒暑”,方能“安居处”而“长生久视”。
体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说明体质源于先天,人在出生之时已初步具备了体质特性。
《黄帝内经》对体质的论述多种多样,如《灵枢·逆顺肥瘦》云:“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此肥人也。……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论述了肥人、瘦人、壮人、婴儿内在气血盛衰、皮肉坚脆情况各不相同。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以五行分类,论述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之人,又以宫、商、角、徵、羽五间对五行之人进一步分类论述,共计 25 种体质,指出各形人体格大小强弱、性格特点各不相同。
《灵枢·通天》则以阴阳五态分类,论述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等五种体质。
此外还有从人格来对体质进行分类的,如《灵枢·论勇》的勇者、怯者,以及《素问·血气形质》的形志苦乐分类。体质不同,其内在脏腑气血之盛衰亦不相同,故养生必须以体质为依据,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2辨年龄养生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也随之而变化,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
《灵枢·营卫生会》说“老壮不同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指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时,其脏腑气血盛衰存在差异,少儿至青少年时,人体气血渐充、脏腑功能逐渐强盛,在中年盛壮之后就逐步走向衰老;
在五脏六腑平定强盛之后,脏腑功能从肝开始按照相生次序逐渐衰退,至五脏皆虚、形神相离之时走向生命终点,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之变化受气血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强弱的影响。
由于年龄不同,体内气血盛衰情况不同,故养生法则必须因年龄而定。
3别男女养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指出男女存在生理差异,男子为阳,以气为用;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故男子之养生重在养气,而女子养生重在和血。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以女七、男八为阶段详细论述了男女生、长、壮、老、已的规律。男子五八衰老始于肾,女子五七衰老始于阳明。除了说明人的生理状态随年龄而变以外,还与性别密切相关。
《灵枢·五音五味》对女性的体质特点概括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即认为女子受经产的影响而处于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状态。
综上所述,女子的养生应当以血为根本,要重视阳明的调护;男子养生应以精为根本,要重视肾气的保护。
三因制宜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它要求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所处的时空环境特异性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考虑,知常达变,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这样的人,才能被天道庇护,最终有所成就。本文作者:洞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76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到中年,,凡事看开
下一篇: 每日运势解读:9月13日·己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