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书言偃来源:有书(ID:youshucc)胸怀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今年开年第一部爆火剧《狂飙》,火热收官。
大结局当晚,多位参演的演员发文告别角色。
其中,文字和剧中形象反差最大的,要属唐小龙的扮演者林家川。
面对第一次爆红,他分享了自己的欢喜和思考:“喜悦和惶恐交战,我很高兴大家能看到我;
但我也知道,对于一个普通演员来说,这种喜欢犹如潮水,汹涌而来,又会穿指缝而走。”
爆红之后如何继续前行,他吐露了自己的见解:
“红不红,犹如历史与宇宙,有时只是一种偶然。
就像人无法控制天气,但下雨了避雨,风大了加衣,天晴了踏青,自然应对,不该有杞人忧天的焦虑,生活如常继续。”
谁能想到,那个看上去没文化的大老粗,在现实中却有着令人惊艳的细腻文笔。
此篇长文一发,评论区几乎全是赞誉之声:“没想到收保护费的这么有文化”“长得像坏蛋,写得像作家。”
“原来好的演员真的是内外兼修”
精湛的演技之外,还文采斐然,他获得关注也是情理之中。
这个41岁靠文笔冲上热搜的林家川,也让我顿悟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多读书。01
读书,帮你成就更好的自己。
《狂飙》里,林家川扮演的是唐小龙,戏份不算多,但很多名场面都让人记忆犹新。
刚开始,唐小龙是嚣张的档口小混混,横行霸世、欺软怕硬;
后来,唐小龙成了大佬手下喜怒不形于色,为虎作伥的得力干将。
唐小龙的复杂经历,使得他的精神状态,乃至性格脾气都有很大变化。
可林家川的演绎却毫不违和,有层次的表演,也给角色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印象很深的是那场经典的“出狱戏”。
刑满释放的唐小龙,全身上下都透露着与现实的格格不入。
说话唯唯诺诺,动作局促不安,6年前凶狠的小混混形象,早已荡然无存。
可以说,林家川用鲜活细腻的表演,将一个畏缩紧张的“圈外人”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堪称炸裂的演技,让很多人忍不住打趣:“再查查林家川,他看起来也不像演的。”
直到《狂飙》大结局,林家川发完长文,很多人才发现原来现实中的他,和“刀哥”反差如此之大。
为什么敏感细腻的林家川,却能将最粗狂世俗的角色诠释得那么好?
“在没有通告的日子里,我会躲在房间里看书”,林家川在告别长文中的这句话,揭露了部分谜底。
因为用心读过书,才能提高推敲剧本的能力,揣摩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在专业领域不断提升。
也因为有多年的阅读积淀,才让他在表达时言之有物,写出一手好文章。
三毛曾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
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读书,或许无法立刻变现,但你所读过的每本书,都会在未来帮你成就更好的自己。
02
读书,赋予你对抗低谷的力量。
和同学张颂文的“草根”出身不同,林家川的父亲是知名作家、编剧林和平。
不过,当年本科毕业时,父亲却未给他提供庇护。
林家川和张颂文一起跑剧组,做过场记,当过摄影助理,甚至怀疑过自己是否真能成为演员。
好不容易接到角色后,林家川又发现自己仅有表演小技巧,专业知识不够。
反复思量后,他决定考研继续深造。
这条路并不容易,经历了3年边找活干边备考的时光,他才终于在2006年考研成功。
也正是这次考研经历,让父亲林和平开始正视儿子的成长。
之后,父亲开始利用资源带林家川拍戏,他也陆续演了不少,但始终没有大火。
那些年,林家川常常被讽是“关系户”,可他没有焦躁愤恨,而是选择沉下心努力。
拍戏时,认真对待每个角色,闲暇时,用读书充实内心。
多年后,曾经那个只有表演技巧的林家川,修炼出了教科书般的演技,也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作家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很多人常问,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想,演员林家川的经历,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你爱上了阅读,书籍就是最好的疗愈者。
当你走入低谷,读书,能让你不局限于当下困境,更能赋予你对抗低谷的力量。
03
读书,授予你长久蓬勃的精神。
知乎上有个问题:“经常看书的人和不看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一位匿名网友分享了一段经历。
网友在客运站等车,很快就注意到一位老奶奶,个子不高,头发全白,但衣着讲究,腰身挺拔,很有气质。
看出老奶奶的不便,网友主动帮忙提行李,上车后又刚好和老奶奶前后床。
网友上车就玩手机,看到略显无聊的奶奶后,就问她是否识字,可以把书借给她看。
老奶奶表示自己是1956年的大学生,还在北京上过学。
后来网友得知,老奶奶曾在北京和上海求学,旅行足迹遍布国内外。
更让人稀奇的是,无论是篮球网球还是斯诺克,奶奶都能聊上几句。
看着和自己相谈甚欢的老奶奶,网友不由得想起家中同龄的祖父。
祖父不识字,无法读书看报,也看不懂电视剧,已经完全不能理解现代社会。
爷爷枯燥乏味的晚年精神生活,常让他感到悲痛。
为什么同龄的两个人,一个还保持着勃勃生机,一个却只剩垂垂老矣,这和读书有很大关系。
老奶奶爱读书,所以总会去学习新知识,也能想办法找到乐趣,感受新的体验。
而爷爷,因为无法读书,慢慢被时代抛在了后面。
作家周国平说:“阅读能养心,能养生,我还要加上能养颜。
一个人读不读书,你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
是的,一个人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常常和他读过的书有关。
那些翻过的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开花结果,化为滋养你成长的养分,最终呈现于你的精神面貌中。
▽这段时间,网上有一段点赞很高的采访视频。
今年元宵,杭州将要时隔11年重启烟火秀,有记者随机采访了一名小男孩。
请小朋友描述一下,如果烟花放起来会是什么样。
这个看上去只有十来岁的男孩,随意地喝着饮料,脱口而出“一夜鱼龙舞”。
记者显然有些迷茫,就让他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
小男孩直接全文背诵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还解释,这首词本来就是描述元宵节的花灯,这跟烟花一样都很盛大。
视频一播出,无数网友感慨“我连个孩子都比不上”,连媒体都给他亲切地备注上了“杭州市民小陈”。
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的人,的确一开口就与众不同。
普通人看到美景,脑海里只有“好美,好壮观”。
而爱读书的人,看到荷花想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看到夕阳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人一定要试试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省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读书,带来的不仅是学识的渊博,更关键的是,它能让你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
没事多读书,才不会困于眼前的苟且,也不会随便被流言左右,更不会轻易被苦难击倒。
愿你我,都能用书籍挣脱禁锢,借文字汲取智慧,活出属于自己的丰盈人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72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礼记》:万物有度,过则为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