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城关乡罗翠村,距县城11公里。下辖罗地、翠竹洋、砂坑、上洋、下洋、王婆山6个自然村,罗翠是罗地与翠竹洋的合称。罗翠村罗姓系宋代着名理学家、“闽学四贤”之一罗从彦的后裔。罗翠村不仅遗存众多古迹,还有许多红色故事和红色遗迹。
△视频:罗翠村现存的部分红色标语
红军标语今犹存
据明溪党史办资料显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从闽西东进,多次从盖洋经罗翠进入明溪城关,罗翠村成为红军的外围驻扎地。至今,在罗翠官厅老屋及周边的老宅仍留存有珍贵的红军标语。
明溪县党史办为罗翠官厅红军标语所作的简介如下:官厅民居位于罗翠村部边。此宝宅为罗姓祖宅,有上百年的历史。
1931年7月5日,红军第一次解放明溪,成立了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临时县苏维埃政府),1931年冬成立“中共归化县委”。
1933年春归化沦陷,7月9日,彭德怀率东方军红三军团五师第十三团再次解放归化。
现官厅民居下厅墙壁上的红军标语字迹清晰:“杀死大刀会童子兵师父。守望队是保护豪绅地主的工具。当红军是为自己谋解放。当红军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只有贫穷工农才有当红军的权力。落款:红军 (宣)”“工农加入大刀会就是自杀。欢迎被欺骗加入大刀会的童子兵的工农回家种田。红军(宣)”。另一版的字迹已经模糊,内容为:“□□大刀会弟兄与红军,联合起来打帝国主义去。(宣)”。
现在,官厅的红军标语已用有机玻璃保护起来。
罗荣根是退休干部,他的儿子罗水源曾是一九九七年版明溪县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溪文史资料里收录了一篇他写的关于回忆儿时二三事的文章,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在我很小的时候,许多扛枪的红军来到村里,有些红军住在我家里。红军们头戴红五星帽子、灰衣灰裤、穿草鞋,说江西口音的话、三餐黄瓜做菜。用“红军票”买菜、买米、买柴。红军离开前,在我家的围墙上写下好几幅红军标语,“当红军最光荣,勇敢坚决的贫苦工农当红军去。”“当红军是唯一的革命出路。”红军走后,标语被国民党保甲长涂上一层黑泥巴。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明溪后,才把黑泥巴清洗掉,让标语重现。只是那面围墙现已拆除。
我们拜访围墙主人,想看是否还留存些许老照片等有价值的东西,却误闯入罗家老屋,发现堂屋里的墙面上还留存着珍贵的字迹。时光沧桑,灰墙自然剥落,痕淡了许多。“红军中指战员生活待遇平等。加入红军打帝国主义,加入红军消灭国民党军阀”。“劳苦工农退出大刀会杀死大刀会□□□□□□”字迹有些模糊不好辨认,但明显看得出字体不同,应属于三个不同人之手,或者可以说明这间屋子最少接待了三班不同的人马驻扎,或者说有同班人马的三次进出。
△墙上留有红军标语
邱门兄妹两烈士
罗翠村口住着邱家兄妹烈士的姐姐邱桂莲(2012年卒,102岁高龄)。在邱桂莲的儿子罗松炳(72岁,小学文化)回忆的片段中,我们得知邱桂莲姐弟3人,除了邱文澜在罗地伯公坳蛟坪牺牲外,还有一个妹妹邱惠莲也参加过红军,在江西牺牲。邱桂莲,盖洋大坑村人,18岁时就嫁到罗地。在弟弟、妹妹加入红军后,姐弟三人就很少见面。罗松炳小时候就常看到母亲经常对着伯公坳方向痴望,并暗自垂泪,到老了更是这样,天天以泪洗面。“懂事后,我才知道,那是舅舅邱文澜的牺牲之地。”邱桂莲生前常跟家人念叨:“你们的舅舅邱文澜(1911~1933年)和姨姨邱惠莲(1915~1934年)是英雄,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他们用鲜血换回来的。做人要光明磊落,要顶天立地……”
据一九九七年版明溪县志记载:“民国20年夏(1931年),邱文澜组织24名青年一同参加红军。他熟悉明溪的山川地理,常常穿梭于密林和崇山峻岭之中追剿歼击团匪。民国22年1月(1933年1月),邱文澜接受军分区和县红色政权领导交给的任务,带领红军小分队出发罗地执行任务,返程途中,在伯公坳蛟坪遭大刀会伏击,寡不敌众,光荣牺牲,时年22岁。”
“妹妹邱惠莲民国4年生,受邱文澜进步思想影响,于民国21年春(1932年),加入宁清归游击队,转战永安、清流、连城、归化4县边界。1933年初,邱文澜光荣牺牲,邱惠莲在红军同志的护送下回到家中,帮忙料理后事。那是邱桂莲与妹妹邱惠莲最后一次见面,一面成殇。民国23年冬(1934年)在闽赣边界的洋城战斗中,她为掩护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19岁。1953年,省人民政府追认邱文澜、邱惠莲为革命烈士。”
△罗翠官厅
罗家兄弟革命情
罗翠村罗地77号门牌左边钉着2块三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烈属之家”“复员军人之家”的门牌,因为年久,红漆剥落已近白色。这就是罗新祖烈士的家。
笔者从罗氏族谱得知罗新祖的父亲罗植森育有4子,罗新传、罗新祖、罗新旺、罗新贤,加上入继的大儿子罗福兴共5子。
在明溪文史资料《一位红军与烈士弟弟的故事》一文中,作者王仕文这样写道:“罗新传在宁化读书,接触新思想后加入红军。因为有文化,参加了红军宣传队。红军撤离明溪时,罗新传正在盖洋小蔗坑进行革命宣传。当他撤离小蔗坑时,早已被大刀会(已被白区政府收买的反动组织)盯上,认出并在村外设伏杀害。”罗新传被杀后,大刀会派人通知罗家前去收尸。家人胆小,开始不敢去,等大刀会离开后,才去收尸,在小蔗坑村里里外外搜寻,却不见罗新传的尸骨。尸骨不见,这也为后来的烈士、烈属的申报,埋下了重重困难。
“罗新祖常为在宁化读书的哥哥送衣、送粮,因为哥哥的影响,接触了红军的新思想,知道红军是好人,多次协助红军筹粮筹款并翻山越岭为红军带路。”1934年春,罗新祖将红军带到宁化后就回转。哪知红军前脚走,大刀会后脚就来,家里人担心大刀会知道罗新祖给红军带路的事,会对他不利,就让小儿子出村拦住,叫哥哥跑远远的不要回家。罗新祖未依,乘夜潜回村子,暂居在南山草房,每日由母亲借着外出砍柴、找猪菜的借口送来食物。大刀会故意放出消息,只要回来当众认个错,不该给红军带路,就会放过他。罗新祖的警惕性当时还挺高的,没有相信。后来,大刀会派人给罗新祖的母亲送来一张保证不杀他的纸条。于是,罗新祖回家了。回家后,罗新祖呆在家里没出门,大刀会也没上门来找,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了几天,警惕性也就渐渐放松了。一天傍晚,罗新祖坐在离家不远的墙根下乘凉,大刀会爪牙合围过来……第二天下午,罗新祖便被押往大庙下(将军庙沿河10米处)斩首示众。
解放后,罗新祖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罗裕隆(资料图)
罗裕隆老人现年72岁,是罗新贤的第3个儿子。笔者跟明溪县文史通讯员王仕文等走进他家采访时,他陷入深深地回忆:“我伯伯罗新传牺牲后,因未找到尸体,开始时,还算失踪人员。只是,他牺牲时,还没结婚,也没有孩子。全村人都知道罗新传在宁化加入了红军,并且是红军的宣传员,又被大刀会杀死了。这可是全村人都知道的事实呀,因为没有更有力的材料证明,罗新传的烈士认定被搁置了,一拖就成了历史问题。”目前,关于罗新传的烈士身份,县里正在申报中。
伯公坳上烈士墓
罗地一带还是当年的阻击战场之一。围绕罗地村的几个山头上都有战壕遗址。只是,年深日久,蒿草挡路,我们一行人无功而返。距离罗地两公里的伯公坳山上林木苍郁,浓荫蔽遮,红豆杉、枫香、栲树、水杉树、三尖杉、苦椎树等丰富的一级保护树种资源遍布山岭。山岭上就是红军的阻击战场。当时,伯公坳是罗地去县城的唯一近道通道。 伯公坳最高处向下行,往县城的石板路狭窄陡峭,唯山顶的转角石阶平坦,可架机枪。山顶对着山垇口,视野开阔,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罗希华的太叔公(现已90多岁)曾在这里捡了满满一挑弹壳卖废品。
曾任一九九七年版明溪县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之一的陈秉怡,着有《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朱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家路经明溪县领导革命斗争实践活动的调查情况》一文,文章是明溪县革命历史调查组全体同志经过3年的艰苦工作,深入调查核实史料后所作情况概述。
文中写道:“一九三四年,东方军(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在归化作战。2月,红七军团在铜铁岭阻击战中大获全胜。4月,独立第九团团长吴胜、红九军司令罗炳辉、红军三分区司令兼政委黄火星等多次在归化一带作战。10月初,红军东方军数万人经由我县赶到宁化集中,准备长征……”这许多的史料记载,究竟是哪支部队在伯公坳上作战,还待进一步考证。
山上有个烈士墓,因为知情的老人相继去世,现在村民们也说不清具体时间是1933年还是1934年,但肯定是红军长征之前的事。那是个参加某个战役后被打散的伤兵,掉队了,一瘸一拐地追寻部队时,被白区政府收买的反动组织杀害。当地的村民将他就近埋葬在伯公坳山岭上。
△罗翠村全景
山风拂过,林梢微动,也许一些故事就暗哑在时光里了。所幸,罗地红迹并未尘湮殆尽,它们留在山水之间,留在老百姓心中。目前,罗翠村两委正在着力打造红色生态旅游线路。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作者:黄奕丽 文/图)
视频、部分图片来自明溪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编辑:黄磊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6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