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教森严,女子的贞洁和名声比性命更为重要,在《红楼梦》中塑造了因此而伤的女子。为了自证清白,跳井而亡的金钏儿;“寡妇门前是非多”,所以自贾珠去世之后,李纨再也不打扮了,她的心平静地入一潭死水,她从未想过改嫁,只是守着规矩过一辈子;因为未婚夫的嫌弃和拒绝,尤三姐直接自刎而亡得以明志。
可是在贾府里却有一个女子,和传统女性的行为背道而驰,她就是多姑娘。她和一般的女子不同,把贞洁和操守视为女子比性命更为重要的事情,她“考试”贾府半数的男子,贾琏都是她的座上客。可是这样与众不同的她,却在遇到了宝玉之后放过了他,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多姑娘”和贾府男子的风流韵事
“多姑娘”她并不是未出嫁的女子,她是贾府有名的“多浑虫”——贾府一个厨子的老婆。因为“多浑虫”是个不管事,不懂风月,只要有钱花有酒吃就可以了,他也从来都不在乎和管束多姑娘的行为,于是贾府的男子便见缝插针,他们如果有想法就会来找多姑娘试验一番。
多姑娘不仅长得还不错,而且她的性情也是一般女子不可比的。“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身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诸男子至此岂有惜命者哉。”
因为多姑娘的好处,贾府半数的男子都同有过交集。荣宁二府的人都能得手,而且贾府的小厮们都是她的好友,多姑娘也来者不拒。多姑娘这样的状态好像贾府成了的“三宫六院”,不是男人欺负了她,反而是她宠幸了他们。
第二,多姑娘对宝玉试探之后,认可宝玉不是她想象中的那种人
多姑娘见识了贾府半数的男子,但是她却无缘得见宝玉。好不容易在晴雯被撵出大观园在家养病的时间里,宝玉背着众人偷偷出来见晴雯,于是多姑娘正好找到了机会,于是她就宝玉一番试探。
多姑娘先是调戏宝玉,说他来到下人的房里难道是看上了她,而后她又把宝玉搂在了怀里。宝玉虽然已经懂了人事,可是他毕竟还是一个半大的男孩子,他哪里见过多姑娘这般架势的人,直接就被吓得不敢动,可是这个时候多姑娘却放过了宝玉。
因为这些不过是多姑娘对宝玉的试探。在多姑娘的私心里,晴雯服侍了宝玉那么久,他们之间定然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可是当她在外边听到了宝玉和晴雯的谈话,他们之间竟然是清清白白,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她不信宝玉“美色当前”不会心动,所以她就自己试探的一下,结果宝玉真的是正人君子。她的心里的疑惑得到了验证,她也不再调戏宝玉了。反而对宝玉说,以后他要是想要看望晴雯,只管来,她给他们把风,她也不会改告诉别人。
第三,多姑娘,放浪形骸的她,何尝不是对男性世界的一种反抗和宣泄
《红楼梦》写尽了人生百态,看尽了人情冷暖,多姑娘,她是一个放浪形骸的女子,可是她何尝不是男性世界的一种反抗和宣泄。为什么男子都可以在外花天酒地,可是女子却只能在家遵守三从四德、相夫教子, 他在外做的事情一概不能管,还要忍气吞声。
王熙凤即便再凶再善妒,可是在她抓到贾琏偷腥的时候,还是不能光明正大的教训贾琏。她对着贾琏发了一通火,结果还要被贾琏要打要杀,众人都劝她大度,不要计较贾琏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价值观里,男子花心是正常的,女子善妒是不许的,这是绝对不公平的。
因此,多姑娘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所以她反其道而行之,道德要求让她三从四德,可是她偏偏不这样做。她如果不是嫁给“多浑虫”这样没用的丈夫,她不会沦为男子的玩物,如果不是处在贾府这样的环境下,她也不至于这样生活。
在外人看来多姑娘是没有心的,因为她的生活不需要她有心,只要过得开心就好了。可是多姑娘一直想要追寻一份真情,她“考试”贾府半数的男子,不过是为了找寻一个契合的灵魂,可是到了最后只让她看到了男子的薄情寡性。所以,在遇到宝玉这样特别的男子的时候,她才会觉得难得和珍惜,所以她放过了她,她守护宝玉和晴雯的爱情,就是想要保留这一份美好。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红楼梦是一部世情小说,既是世情,就少不了人之常情,世故人情,世情人心。我们知道,从古至今的很多事,都是因为隔墙有耳发生的,金瓶梅中潘金莲被赶,正是因为她的丫鬟秋菊偷听她与陈敬济的关系后告密吴月娘引起的,同样,红楼梦里也写到了几次引起大波澜的“偷听事件”,可以称得上古代人的“窃听风云”了。
在古代的高门大户,偷听对于有身份的主子们来说,是令人不齿的,是不合礼法的,圣人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然而红楼梦里的这次偷听,也可以算的上是令人大开眼界了。
宝钗偷听
说到偷听,最著名的要数二十七回里的宝钗滴翠亭偷听事件了。这一天本是芒种时节,大观园里的男男女女们都在饯花神,独独不见了林黛玉,宝钗毛遂自荐要去把黛玉找回来,半路却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透露宝钗性格中热烈奔放一面的扑蝶,一件就是透露宝钗性格中冷漠理智一面的偷听嫁祸。
宝钗的这次偷听,以及转嫁黛玉,让小红误以为是黛玉把她们的话听了去,因此对林姑娘有了看法,若她与贾芸之事败露,必然会认为是黛玉不妨口说了出去,而真正的偷听者宝钗却可以置身事外,没事人一样。脂砚斋用了“机变”两个字来形容宝钗,再恰当不过。不能说宝钗多有心机,至少她的这次偷听和嫁祸,反映了她性格中冷的一面,尤其在涉及到个人利益和清誉面前,宝钗是绝不手软的。
黛玉偷听
其实看上去什么事都不过问的黛玉,也曾偷偷地在窗外听过他人说话,这皆是因为她心中的一段心事,对此不放心之故,这件事发生在第三十二回里,这一回是湘云二进荣国府。
在此之前,宝玉从清虚观张道士那里得到了一个金麒麟,这件事黛玉是知道的,且众人皆知史湘云也有这么一个麒麟,因此黛玉心中就起了疑,她担心宝玉和湘云也因为麒麟,而做出那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其实黛玉本没有打算偷听,但因走在窗外,恰好听到屋里的湘云和宝玉正聊到关键处,黛玉便没有进去,所以黛玉的偷听算是无心的。
也是因为这次偷听,黛玉明白了宝玉对她的用心,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其实从清虚观打醮之后,更具体地说是宝玉挨打之后,宝黛二人再也没有闹过大的矛盾,二人感情进入一种稳步发展期。黛玉的偷听,反应的恰恰是她对宝玉之情的自然流露,对宝玉与别的女孩关系的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从此我们也可看出,二玉之心心相印,人虽两个,心却一颗。
王熙凤偷听
作为荣国府的大管家,耳目心腹众多的王熙凤,本用不了自己去窃听什么,自有人向她汇报,但有些事还是要王熙凤自己亲力亲为,比如贾琏和鲍二家的之事。
王熙凤生日,本来是个高兴的日子,结果因为喝多了酒,她要回家歇歇,没想到就撞破了贾琏和鲍二家的“好事”,王熙凤多了个心眼,并没有直接打进屋里,而是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往里听。她要听听贾琏对她如何抱怨,鲍二家的怎样说她的坏话,这是王熙凤的手段和心机,这些听来的话,也成了她在贾母等人面前撒娇哭诉要求主持公道的证据。
其实在此之前,王熙凤还曾在路过赵姨娘窗下的时候,把赵姨娘对贾环的一顿斥骂都听在耳内,之后她就隔着窗含沙射影地把赵姨娘训斥了一顿,气的赵姨娘连话都不敢说。王熙凤这两次的偷听,也为后文埋下伏笔,她跟丈夫贾琏的关系越来越糟糕,以至于被休。而她跟赵姨娘结下的梁子,也必会在八十回后贾府败落前后有一个了结,不排除赵姨娘对落难后的凤姐,进行落井下石的报复。
宝玉偷听
宝玉这个情不情公子,第五十二回里也曾有过一次偷听。这一回袭人回家探母,晴雯生病,麝月又被平儿叫了去,晴雯不知道两个人鬼鬼祟祟的干什么,宝玉闲着没事,就主动说去窗根底下听听她们在说什么,然后回来告诉晴雯。
宝玉来到窗下潜听,听到了平儿和麝月关于前日丢镯子以及之前宝玉房里丢玉的事,平儿出于好心,怕晴雯暴炭一样的性子,听了这样的事不能忍,会闹出大波澜,于是悄悄地对麝月说了。这件事本来可以遮掩过去,大家相安无事。宝玉也深感平儿的细心体贴,但不谙世事的他,回来后偏偏把偷听来的这些话一五一十地都说给晴雯听了,结果晴雯在袭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就作主把坠儿给赶了出去。
晴雯赶坠儿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还是麝月出面,最终才平息此事。当然,这件事不可能就这么完结,坠儿妈应该也是在贾府当差的媳妇,她对晴雯的不满,自然会说给一同共事的婆子媳妇听,久而久之,众人也都觉得晴雯抓尖要强,处处压制她们,于是集体找机会对管事的婆子表达了她们的不满,这也为晴雯最后被赶埋下伏笔。所以,晴雯被驱逐,除了她自己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外,其实也有宝玉的责任。
小鹊偷听
很多人对小鹊这个人物可能印象不深,她是赵姨娘屋里的丫鬟,出现在第七十三回的一开头,她是来怡红院“告密”的,她大晚上跑到宝玉房里,把赵姨娘和贾政之间的对话,一长一短地都告诉了宝玉,让他做好心理准备,说完就走了。
小鹊偷听还得回溯到第七十二回,赵姨娘服侍贾政睡下,求贾政把王夫人要遣走的彩霞配给贾环,然后贾政就说到为宝玉贾环看中了两个丫鬟的事情,两人说话正在关键处,却听到外面一声响,其实这正是在墙外偷听的小鹊,不小心碰到了东西所致,但赵姨娘并没有发现,认为只是“窗屉不曾扣好”而曹公也没有明写这一处情节。
小鹊虽然是赵姨娘的丫鬟,但应该是被袭人收买了的,发现赵姨娘一旦有什么怀心思,就会第一时间向怡红院告密,而之所以会如此,则可能跟宝玉挨打有关,袭人为了减少来自赵姨娘方面对宝玉的暗害,不得不收买她身边的丫鬟,时时探听赵姨娘动静,以把危险消除到最低。通过小鹊进怡红院的情形以及众人的反应可知,她是经常出入怡红院的,这自然是告密了,也由此看得出,赵姨娘对宝玉,时刻都安着坏心的。
妙玉偷听
一直自诩为槛外人的妙玉,其实是“人在空门,心在红尘”,她出家修行是不得已而为之,进贾府时她就已经不学经文了,从请钗黛品茶,到宝玉乞梅,再到宝玉生日送拜帖这些情节,都看得出妙玉对尘世的留恋。所以,她虽然身着道袍,心却从未走出深闺,甚至在贾府的中秋佳节,不甘孤寂的妙玉也没有在栊翠庵清修,而是一个人走了出来欣赏月色。没想到半路遇到了黛玉湘云联句,但她没有出来,而是躲在山石背后一直偷听。
妙玉听湘云、黛玉联句,虽然妙玉说是因为两个人联的好,故此听住了,没有出来,其实也正反映了她对滚滚红尘的留恋,对闺中生活的依依不舍。妙玉能够出来欣赏月色,能够在山石背后偷偷地听黛玉湘云二人联句而不去打扰,且说出“失了咱们闺阁面目”的话,都是她“人在空门,心在红尘”的具体表现。
妙玉住在栊翠庵,这个庵其实是一种象征,束缚了她的身体、命运,使得她身不由己,但她却不甘心,那栊翠庵里绽放的红梅,则象征了妙玉对尘世的留恋,即便是身在清修地,依然也要绽放。她虽不甚出的俺门,却对一切都了如指掌,连宝玉生日都不忘。妙玉其实正是那个隔着门缝,隔着一道墙,偷听红尘之人。
多姑娘偷听
多姑娘是晴雯的表嫂,多浑虫的妻子,在贾府是出了名的“人物”,府内上下多半的男子都被她考试过,但唯独宝玉她不曾得手。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投奔了自己的表哥表嫂,宝玉放心不下,偷偷去探晴雯,这就给多姑娘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多姑娘看到宝玉来瞧晴雯,以为二人早有肌肤之亲,于是在窗外偷听多时,准备把宝玉也延揽上,可见这个多姑娘对男人,是用尽了心思和手段的。她对贾琏是多次有意,但一直没找到机会,而她对宝玉则是守株待兔,好容易等到机会。多姑娘的偷听,虽然她主观上是要听听晴雯宝玉之间的“风流韵事”,甚至想着自己也能以此要挟宝玉,但她错了。
多姑娘在宝玉进房后,就在窗外偷听了,她听到了宝玉和晴雯的全部对话,这实在是曹公的一番苦心安排,他让宝玉和晴雯之间的清白,至少还有一个明眼人知道,并亲口听他们说出这冤屈,以泄胸中愤懑,这人就是多姑娘(灯姑娘)。多姑娘的偷听,正是曹公要通过其口告诉世人,“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虽然他们多被世人冤屈,但至少还有一个人相信他们是无辜的。
导语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自古以来一直格外受人追捧。不少红学家都十分热衷研究书中人的性格,命运等。今天,我们就来聊下《红楼梦》中的多姑娘。
纵观《红楼梦》中所有女子,要说活的最潇洒最自由的人当属多姑娘了。可她一个底层丫鬟,懦弱无能的厨子老婆,是什么让她自由的呢?
原因是性。正是"性"这双翻云覆雨的双手,给多姑娘的人生带来了些许眷顾。
天性放荡,毫无拘束《红楼梦》的作者在书中这样描写多姑娘"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且又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人挨身,便觉筋骨瘫软……"。从书中对多姑娘描述来看,我们能够明确了解到多姑娘私生活的放荡。但她是有丈夫的人,她的丈夫对此难道就束手旁观?
曹雪芹在文中第21回这样写到:"多浑虫又不理论,只要有酒、有肉、有钱,便诸事不管了,所以宁、荣二府之人都得入手。"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多姑娘的丈夫——多浑虫可能性无能,无法满足老婆,所以转移爱好,以酒肉为乐。两人或许达成了某种协议,只要多姑娘给丈夫钱,那就可以随意与人幽会。多姑娘由此没了来自丈夫的拘束。
人心未泯,侥幸生存多姑娘虽生性放荡,但却良性未泯,或许也正是她这个性格使她能够逃脱死亡的命运。我们都知道在书中贾链除了与多姑娘发生关系,还和鲍二家的偷情。二人同样被王熙凤发现,但鲍二家的却落得自杀的下场,可多姑娘却安然无恙,两人不同的下场和她们对贾链的表现有关。鲍二家的在与贾链欢愉之时诅咒凤姐早死,而多姑娘却是劝贾链多关心他与凤姐的女儿。将两人的行为做对比,凤姐恨的是鲍二家的,而因为多姑娘的好言规劝,所以饶了她一命。
侠义红尘,古道热肠在书中第77回中,宝玉看望晴雯,多姑娘看到宝玉,想要勾引,但却遭到拒绝,由此看到宝玉对女性的尊重以及对爱情的忠贞,霎时间对宝玉另眼相看,也和晴雯消除了误会。并说出了:"既然如此,你且放心,以后你只管来。"这样的作风颇有几分侠义红尘女子的味道。
晴雯因受人诬陷与宝玉私通而被逐出贾府后,自此之后忿忿不平,逐渐将身子气出病来,那时的她穷困潦倒,无人关怀,一直是多姑娘在她身边好言规劝,给予了晴雯人世最后的温暖。
总结多姑娘滥性,但不滥情,相好诸多,但都是及时行乐,未曾破坏贾府其他女人的婚姻。她本性不坏,得到了贾府男女的包容,日子过的还算可以。
封建社会将女子贞洁看得比命还重,但唯独将身上枷锁打开,不顾人们言论,肆意妄为,笑看人间,相比于那些受封建约束的女子,对姑娘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潇洒呢?
(第七十七回)
晴雯在病中被王夫人赶出了贾府。她到哪里去栖身?晴雯原是赖大家买来的丫头,因贾母喜欢,赖嬷嬷便孝敬了贾母。贾母见园里空大人少,又把她给了贾宝玉。晴雯进来的时候才十岁,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道有个姑舅哥哥。这个姑舅哥哥也沦落在外,因专能庖宰,做了荣国府的厨子,并娶了媳妇。晴雯无家可归,只好到他的家里去。“若问他夫妻姓甚名谁,上回贾琏所接见的多浑虫、灯姑娘儿的便是了。”我们知道,多浑虫就是多官,他的妻子叫多姑娘儿,贾琏在和王熙凤隔房期间与之私通。现在说的灯姑娘儿是谁?与多姑娘儿是不是一个人?
应当是一个人。我们看一看书中前后的介绍就知道了。第二十一回,说多姑娘儿“今年方二十来往年纪,生得有几分人才,见者无不羡爱。他生性轻浮,最喜拈花惹草,多浑虫又不理论,只是有酒有肉有钱,便诸事不管了,所以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第七十七回,说灯姑娘儿“多情美色”,“恣情纵欲,满宅内便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是他考试过的。”第一,美色;第二,轻浮;第三,纵欲。灯姑娘儿就是多姑娘儿。——尽管对她的来历说得不完全一样。前面说,“自小父母替他(多官)在外娶了一个媳妇”;后面说,赖大家“把家里一个女孩子配了他(多官)”。这个我们不去管它了。
正如多浑虫是多官的诨名一样,多姑娘儿也是一个诨名。书中说:“因这个媳妇美貌异常,轻浮无比,众人都呼他作‘多姑娘儿’。”多官的诨名不只一个,他还叫“醉泥鳅”;他的媳妇的诨名也可能不是一个,“灯姑娘儿”大概就是她的又一个诨名。至于她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诨名,我们不必深究,但这个“灯”却在读者的心中照亮了一个人,这就是屈死的丫鬟晴雯。晴雯为什么被王夫人赶出贾府?贾宝玉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晴雯临死之前向贾宝玉悲愤地说:“我虽生的比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狐狸精!我太不服。”犯了何等滔天大罪?我太不服!在封建恶势力面前,贾宝玉、晴雯都是弱者,但是他们拼着性命喊出的这些话,真是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就是这个“轻浮无比”、“恣情纵欲”的灯姑娘儿,也说了这样的公道话:“可知人的嘴一概听不得的。就比如方才我们姑娘下来,我也料定你们素日偷鸡盗狗的;我进来一会在窗外细听,屋里只你二人,若有偷鸡盗狗的事,岂有不谈及的,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看,她的这个话不正像是一盏明灯吗?
袭人之前是贾母身边的丫环,后面被贾母分出来单独照顾贾宝玉,成了贾宝玉身边的大丫环,二人的关系较别人特别好,二人第一次偷试是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之后。
当天贾宝玉和贾母等人去宁国府赴宴,中午的时候贾宝玉有些犯困,秦可卿便自告奋勇照顾他午休,经贾宝玉的一番折腾,二人最后去了秦可卿的房间。在秦可卿的房间,贾宝玉感觉环境宜人很快就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帮贾宝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到了晚间,袭人趁别人不注意拿了一条裤子让贾宝玉换上,并问他是梦到了什么,贾宝玉便把梦中的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袭人。袭人听说后掩面含蓄,此举更是撩动了贾宝玉的心,他一时兴起便拉着袭人偷试一番,这个时候贾宝玉大概就是十岁多一点的孩子。
之后,二人便一直私下里维持这种关系,一直到查抄大观园的前两年才结束。当时袭人因为晴雯搬出去了便问贾宝玉晚上怎么睡觉,贾宝玉就胡乱应了一番。当时作者交代原来袭人因为被王夫人看重就越发自重,所以这一两年间总不和贾宝玉亲近。
这一年林黛玉都已经十六七岁了,贾宝玉也有十七八岁了。按照书中的旁白,贾宝玉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和袭人断了来往,也就是说从贾宝玉和袭人第一次偷试到袭人单方面暂时结束这段关系,这期间的时间跨度大概有六七年之久。
其它和袭人类似的女孩子没有怀孕,作者都给出了比较充足和关键的理由,唯独袭人这里没有,也就是说袭人没有怀孕的原因不是客观的,是主观原因导致。什么是主观原因?是当事人自己不想要。这个当事人肯定不是贾宝玉,他对此肯定是不太懂也无所谓态度,那么只能是袭人不想要了。袭人之所以同宝玉偷试,其实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按照长幼排序的传统观点,先出生的男子一般是家族财产继承人。妻子生出的子女是嫡出,小妾生出的子女是庶出,若是庶出的大过嫡出的,家族财产继承上就会发生矛盾。封建礼教,嫡出为尊。
薛宝钗一心想嫁给宝玉,对这些规矩自然知晓。同样,袭人也是知道这些规矩的。所以她和宝玉无论怎样交往,都不敢怀孕生子。尤其是王夫人给了她名分之后,心中吃下定心丸之后,更是有意远离宝玉,以免发生情况。
像袭人这种贴身伺候主子的丫头,甚至明确是“屋里人”的通房丫头,肯定有人耳提面命告知避孕方法。第六回说袭人年长略同人事,绝不会无师自通。自有人传授两性知识,也包括避孕土方法!有些有效,比方水银、麝香避孕。比方事后清理避孕,或者服用一些紧急避孕药。其实临床医学上到了明清时期,关于避孕已经摸索出一些生理期避孕的措施。想意外怀孩子并不太容易,尤其接触有限,双方又极力避免的情况,更是几率很小。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5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孙菊仙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