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抛弃孙中山三大革命政策,发出:《秘字第一号命令》,通缉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宣布正式与共产党决裂,制造七一五政变。随后,汪精卫即表示愿意与南京国民政府“和平统一”,时值蒋介石宣布下野,终促成宁汉合流。
1928年2月3~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等议案。规定国民政府受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掌理全国政务,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选举,政府部门设有内政、外交、财政、交通、司法、农矿、工商等部以及军事委员会、最高法院、监察院、大学院等。会议推举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在白崇禧指挥下,占领平津,进抵滦河流域,奉军退至关外,北伐胜利。
1928年9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宣称全国进入训政时期,由国民政府执行训政职责,并决定以五院制组成国民政府。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设主席1人,委员10~12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同时,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至此,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组织形式渐趋完备。6月20日新疆杨增新,7月19日热河汤玉麟,分别宣布易帜。12月29日,北洋奉系张学良在奉天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南京国民政府领导。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得到国际承认、代表中国的合法的中央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北洋军阀势力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实际上各个地方军阀势力依旧盘根错节,心怀鬼胎,蠢蠢欲动。
(2)南京国民政府—二期北伐
二期北伐,指北伐战争的第二阶段。1928年,国民党领袖蒋介石联合新军阀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发动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因国民党自称这次战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继续,故称这次战争为“二次北伐”。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在击败军阀张宗昌后,奉系张作霖被迫撤回东北,途中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中国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3)蒋桂战争
1929年1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企图削弱企图军阀的势力,这自然引起各派军阀的不满。当时,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拥有相当的势力,控制着两广、两湖地区,并占有天津一些地区。2月份,李宗仁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撤换了亲蒋派湖南省主席鲁涤平。3月,蒋介石以中央的名义下令查办武汉政治分会,并发兵进攻武汉,蒋桂战争由此爆发。蒋介石为了打败桂系,令陈济棠等人率军联络冯玉祥、阎锡山和四川刘湘三面包围武汉,4月,桂系战败,李宗仁、白崇禧出逃南方,蒋介石控制了两湖地区,蒋桂战争以蒋胜利而结束。
(4)蒋冯战争
1929年蒋介石在讨伐桂系胜利后,为了进一步消除异己力量,立即转移兵力,进攻冯玉祥的西北军,冯玉祥在蒋军压力下,收缩兵力,5月中旬,令驻山东、河南的西北军退守潼关。蒋介石则分兵三路进行进攻,同时笼络西北军韩复榘、友三部等人叛冯归蒋。在蒋介石的武力进攻和内部瓦解之下,冯玉祥被迫于5月27日通电下野。8月召开编遣实施会议,欲强行削弱地方实力派的兵力。被逼之下,阎锡山和冯玉祥结盟,决定武力讨蒋,10月10日,冯玉祥指挥西北军将领宋哲元、孙良诚等人通电反蒋,兵分三路进攻河南。11日,蒋介石下令讨伐阎锡冯,至11月下旬,蒋军在河南先后三次发动攻击,将西北军赶回潼关,战争结束。
(5)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战争由中国国民党内北伐战争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意图夺权挑战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以蒋军胜利告终。
END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5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属猴犯太岁佩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