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朱元璋一声令下,35万南京人来到云南

青年必读 2023-09-22 16:59:13

只要你问昆明的汉族人祖上来自哪里,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来自“南京应天府柳树湾”。

午朝门遗址公园内的明万历石碑提到了“柳树湾”等地名

对于云南的汉族人是来自南京柳树湾的传说,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和定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祖籍关系讲,现今居住在云南省内的汉族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古代吴越地区,即今天的江浙一带。因为从云南汉族人与南京人风俗习惯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就连弥勒县的汉族灶台灼力样和装饰花纹,都和今天的南京郊区农民的锅灶相似。而昆明又是云南最主要的汉人聚集地。

昆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开始,先后建有苴兰城、谷昌城、昆州城等。南诏崛起后,于唐永泰元年(765年)在此筑“拓东城”,作为震慑滇东的军事重镇。后改名为鄯阐,定为南诏东京,成为云南的又一政治中心,历大理国时期而不变。元代统一云南,改鄯阐城为鸭赤城,以此设云南行省,成为全省的政治中心。这千余年的历程,主要是作为一个边疆政治军事型城市而逐步发展的。但到了明代,昆明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大的转折,其人口规模、经济基础、文化地位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不仅成为云南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成为了经济和文化中心,一跃而为西南边疆地区综合性的中心城市。在其中,汉族移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明朝建立时云南仍处于元朝梁王的控制之下,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向云南进讨,次年平定了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将云南正式收归明制统治。

沐英像

明廷设卫所并派军户以屯戍,从此揭开了移民入滇的序幕。

明朝30万大军平定云南后,部分调回,部分留下卫戍地方。从洪武年间云南境内设立的15卫、2千户所来推算,当时至少屯兵达九万之众。洪武十九年(1386年)九月,西平侯沐英上奏朱元璋:“云南土地基广,而荒芜居多,宜置屯,令军开耕,以备储备。”朱元璋闻奏之后敕谕户部:“屯田之政,可以纾民力,足兵食,边防之计,莫善于此。”此后明廷不断调兵入滇开展军屯,如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明太祖“诏景川侯曹震及四川都指挥使司选精兵二万五千人,给军器农具,即云南品甸之地屯种,以俟征讨”,同年十月“诏长兴候耿炳文率陕西士军三万三千人. 往云南屯种听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改平夷千户所为平夷指挥使司。上以云南列置戍兵,平夷尤当南北要冲,四面皆蛮夷部落,必置卫屯田镇守。乃命开国公常升往辰阳集民间丁壮凡五千人,遗右军都督佥事王成,千户虞春统赴平夷置卫。”据不完全统计,洪武中后期仅见于《明实录》记载的调兵入滇就有10余次,人数累计达到25万之众,加上原已留驻的9万余人,合计近35万余人

沐英回南京广招工匠,随自己远赴云南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因为南京柳树湾紧靠明朝皇宫的东南部,属于皇城禁地。因此,在这一片驻扎的军队以及居住着的居民,成为朱元璋的心头之患。还有一些让朝庭很不放心的官员、商贾以及那些犯了罪或被强行加上罪名的人,统统都被发配充军到了云南这块不毛这地。

红圈处为“柳树湾”位于南京城的大概位置

柳树湾 高石坎在南京的位置

南京柳树湾高石坎位置图

就这样,居住在柳树湾一带的居民就自然成了移民的主要对象了。

明洪武年间江南汉民入滇线路(南京-云南)

再加上当时的柳树湾在宫城禁地范围内,于是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遭遇了必然的拆迁,因此住在柳树湾的很多人就跟随沐英来到了云南。

来源:云南人民出版社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4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