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切腹自尽”这一个名词,想必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都会想到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旧时代的日本人。在武士道精神的控制下,这些旧时代的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人们,在受辱或者失败的情况下,为了抹去自己身上已经留下的耻辱的印记,于是他们便会选择以切腹的方式结束他们的生命。相信这种印象会是大部分读者朋友们对“切腹自尽”这一名词的认识。
不过,当我们了解到“切腹”这一我们印象中日本人十分钟爱的自杀形式的起源和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的情况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一所谓的代表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自杀形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崇高和体面。
切腹自尽起源于日本的平安时期,令人感到非常戏剧性的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以切腹的方式自尽的武士,其实是个大盗。在永祚元年(989),当时的权贵家族藤原家有个权贵子弟叫藤原义,这个人行事非常特立独行。他本是藤原家的贵族,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但却喜欢在夜里化身无恶不作的大盗。
他在当时的首都京都城成了京都百姓和京城的捕快的心腹大患。但又因为藤原义武艺高强,又非常狡猾,很长一段时间里,京都的捕快甚至连他的真实身份都无从知晓。之后,搜捕藤原义的捕快们终于弄清了他的身份,于是便准备对其实施抓捕。当藤原义在一天夜里再次过完大盗的瘾回到他的府邸时,埋伏在他家周围的武士已经确定了他的情况。
当天后半夜,官兵便将其府邸包围,准备实施抓捕。只见藤原义的府邸一片灯火通明,甚至还将宅子的大门洞开,官兵们带着好奇和疑惑进入了藤原义的府邸。结果进去之后才发现,藤原义正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身边还摆着一把太刀,并且还非常有情调地吹起了箫,调子虽然很凄凉,但现场却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曲子。
就这样,藤原义静静的吹着箫,而前来抓捕他的官兵也不敢贸然行动,这样僵持了一会儿后,藤原义的曲子吹完了。他拿起了刀,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居然反手将刀插入了自己的腹部,并一刀剖开,还将内脏扔向官兵们,这惊悚的一幕使得官兵们受到了不小的惊吓,一时间无人敢于上前。这就是切腹自尽的起源。
历史的发展总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原本是江洋大盗穷途末路下的使用的自杀手段的剖腹,结果却逐渐发展成了后来日本武士们体现自己武士道精神的一大方式。在幕府时代,这一自尽方式大行其道,成为很多武士的必修课,甚至成了日本武士的特权,平民连切腹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随着切腹的不断流行,这些武士们逐渐发现切腹这一自尽方式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死的很痛苦。因为最初的切腹方式都是直接用刀子将肚子划破,如果“运气好”划破内脏可能能够死的痛快一点,要是“运气不好只划破了外面的一层肚皮的话,那只能忍受着剧痛一直到失血过多而死,而这一过程甚至可能长达十多个小时。
而自尽所花费的时间太长,就会造成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很多武士原本在自尽前视死如归,把切腹自尽看的光荣无比。结果经过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剧痛折磨后,实在难以忍受,精神崩溃下甚至可能向他人求救。这导致日本武士开始改进他们的切腹方式,以便这些想要以切腹洗刷耻辱的武士能够不至于作出求救这种丢脸的事。
为了让这些日本武士切腹切的体面又干脆,切腹方式经过了好几次演变,但由于武士们在幕府时代长期的养尊处优,依然觉得不能接受而对切腹自尽怀有畏惧。所以就发展出了所谓的介错制度,电影《让子弹飞》里其实就有这么一个桥段:当黄四郎说让张麻子当他的介错人时,张麻子纠正他介错是用长刀而切腹才是用短刀。
所以介错正是如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就是专门由一个人来担任切腹者的介错人,当切腹者为了保卫所谓的武士的荣光而切腹时,介错人就要在切腹者完成切腹的一瞬间,从身后砍下切腹者的头,以便减轻切腹者的痛苦。然而切腹发展到这个程度,与其说这些切腹者是切腹自尽,还不如说就是砍头自尽。
随着日本社会的不断发展,切腹这种极其残酷的自尽方法也越发受到武士阶层的抵触,甚至发展到后来到了用木刀和扇子来进行假切腹的程度,而自尽全靠介错人砍头。到了这种程度,其实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早已被腐蚀得千疮百孔。到了二战以后,日本被强行改造,而切腹自尽这种带有极强的旧日本时期气息的自尽方式,也自然而然地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再也无人问津,最终化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 ? ? ?日本的武士才有资格进行切腹,切腹式武士道精神的一种。武士道精神是封建社会日本武士阶层的精神追求。武士道精神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和名誉。那日本武士为什么用切腹自尽来表达忠心呢?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方式?
? ? ? ?日本国家是吃大米为主的,他们认为稻米是有灵魂的,而人类所吃下去的稻米,都是在腹腔内消化和吸收的,所以人体吸收灵魂和净化的地方就是腹腔,所以人体的灵魂居住在腹部。武士切腹是为了将灵魂释放出来。我们看到抗战电视剧,在日本将领被俘虏了以后,都会选择切腹自尽。我们中国人一般认为自杀是懦弱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然后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切腹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已此种方式赎罪,当时的日本军人都是效忠于天皇的,没有完成战争的任务,他们是不会选择当俘虏的,切腹自尽是来表达自己效忠天皇的忠心,是他们表达自己决心的一种方式。
? ? ? 其实切腹并不可能让人很快地死去,人体的腹部有很多神经,一旦被割一个口子是十分疼痛的,一般人是难以忍受的。而且真正的切腹是要在肚子上面切十字刀,先横着切一刀,在竖着切,整个过程都是要忍受剧痛的。日本武士在学习武士道精神的时候,都会练习切腹的动作。在切腹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死掉,还会有人在脖子上砍一刀,而且这一刀不能砍断,要让头和脖子继续连着直到死去。切腹自尽整个过程十分残忍和痛苦,一般人是难以完成的,在日本普通人是没有资格来切腹的,之后武士才有资格和资格完成,传达着一种武士道精神,就是死也要死得有尊严。
日本文豪三岛由纪夫,之所以会当众切腹自尽主要有三个原因:当时的社会背景让三岛由纪夫担忧从而呼吁人们成为真正的勇士,却不想被人们嘲笑当做是疯子;三岛由纪夫身上有着浓重的日本武士精神,这让他做事疯狂且偏执;三岛由纪夫崇尚民族主义,崇尚日本的传统文化,然而当时的日本已经逐渐成为了美国的附庸。
第一,当时的社会背景让三岛由纪夫担忧从而呼吁人们成为真正的勇士,却不想被人们嘲笑当做是疯子。三岛由纪夫一直宣称日本的传统武士精神要保留下来并且是为了保护天皇,然而当时的日本勇士精神已经逐渐的变质,大众更加倾向于资本主义思想,于是三岛由纪夫在总监部的阳台向着八百名自卫队士兵发表演讲,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真正的勇士?并且在他的指挥下发动兵变,但是他的演讲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回应。三岛由纪夫觉得日本军队确实是要走上了军队宪法制度了,为了能够让日本勇士的态度可以粳稻更大的冲击,三岛由纪夫孤注一掷于是在回到房间后佩戴?七生报国?的头巾切腹自尽。
第二,三岛由纪夫身上有着浓重的日本武士精神,这让他做事疯狂且偏执。三岛由纪夫的祖母出身于贵族武士世家,从小就寄养在天皇的亲王家中,因此三岛由纪夫受她祖母的影响,从小就对武士精神有着疯狂并偏执的一面,他对日本传统的武士精神特别的推崇。当这种推崇的精神被他人蔑视的时候,三岛由纪夫就站了出来,并且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去呼吁民众恢复传统武士精神。
第三,三岛由纪夫崇尚民族主义,崇尚日本的传统文化,然而当时的日本已经逐渐成为了美国的附庸。二战之后,日本的裕仁天皇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跟美国狼狈为奸,逐渐的把日本变成了美国甚至是西方国家的附庸国。三岛由纪夫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心痛,他想要通过呼吁恢复日本传统文化唤醒人们保护国家,于是就用了这种极端的切腹自尽的手段来唤醒人们。
切腹自尽确实是日本武士这个群体发明和实施的一种自尽方式,当然不是分分钟就要自尽的,是犯了严重的错误或者面临屈辱时,才会选择这个方式自尽的。
最初日本人的自尽方式一般是上吊,武士这个群体形成之后,就开始流行起切腹这种酷炫的自尽方式。日本的武士道很流行,他们把切腹认为是武士道的至高规范,所以是每个武士的必修课,他们都应该要有切腹的觉悟。
日本的平安时代过后,切腹盛行,那时人们切腹一般是因为被君王或主人赐死,所以选择切腹以表忠心,这种自尽方式被认定是最光荣的,而且切腹死后人的灵魂可以升华。后来日本的军国主义开始流行,武士道的精神渐渐被曲解,好像只要是犯了错误,就必须切腹,唯有这样才算光荣。
切腹是要切一个十字的,整个过程肯定十分痛苦,正常人都承受不来。可是当时的日本人好面子,于是想出了个方式,就是切腹时自己先桶自己一刀,然后让其他人帮忙切个十字,一般是委托其亲戚好友补刀,最好是一刀致命。有些对自己比较狠的人,会让亲戚好友割下自己的头,就为了死个痛快。
这些被委托来补刀的亲戚好友,也称为介错人。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有日本人在犯了错误之后自愿选择切腹的情节,然而在实际历史上,真正可以独立切腹的人不到5个,一般都是让介错人帮忙的,不过对外的话会宣称他们是自己完成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3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