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 HOU QING TONG
邂
逅
青
铜
每次到博物馆看青铜器时,
鼎鬲簋觚爵甗觯斝
匜簠盨罍瓿彝觥卣
*&%*#@
......
不知道怎么读,
也不知道是什么
其实,读懂它们并不难,
今天,
我们从南京博物院的
“融合”展入手
一起来读读
从春秋到秦汉的
*&%*#青铜器
青铜器按功能来分,
主要分为
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别
哪些用来装酒,
哪些用来装食物...?
食 器
主要分为烹煮和盛食两类器。
烹煮器 有鼎、鬲、甗,可以用来煮肉、煮粥、蒸食。
鼎
dǐng
烹煮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也是贵族进行宴飨(xiǎng)、祭祀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大体分为圆鼎(两耳三足)和方鼎(两耳四足)两种。
鬲
lì
由三只下垂的袋状部分所组成,用来烹煮肉类与谷物。它的特点在于三个中空足,便于炊煮加热。
甗
yǎn
由上半部用于盛放食物的“甑”和下半部用于注水的“鬲”构成。用于将米或是其他谷类蒸熟,相当于我们今天用的蒸锅。
盛食器 有簋、簠、盨、敦、豆、染器。
其余还有一种切肉器:俎。
簋
guǐ
盛装煮熟的黍稷稻粱的容器,也是礼器。由一个圆形碗状的器身、一个环形足(圈足)与两只、三只,甚至极为罕见的四只半圆形的横向把手(“耳”)组成。
簠
fǔ
祭祀和宴飨时盛装黍稷稻粱等食物的容器。盖和器身形状基本相同,分开来就是两个器皿。
盨
xǔ
古代盛黍稷的礼器或食具,器盖上有四个方足,盖子反转过来也可作为另一件盛食物的器物。(盨与簠的外形近似,差别在于盨的线条与角度都浑圆,而且盖子的尺寸一定比容器本身略小。)
敦
duì
古代食器与礼器,大多盖子与器身形状相同。整体呈卵圆形。用来盛装与呈送食物。
豆
dòu
这是一种高圈足半球型容器,形状像今天的高脚杯外加一个盖子。礼宴中用来展示供奉的食物。
染器
rǎn qì
“染 ”指调味品,染器中的耳杯用来盛酱、盐等调料,染炉用来加热。这是可以加热的调料盘。
俎
zǔ
俎是古代进餐时切肉的案子,鸿门宴中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言。
酒 器
青铜酒器主要分为温酒器、盛酒器、饮酒器等。
盛酒器 有尊、觥、方彝、卣、罍、壶、瓶、缶等。
尊
zūn
盛酒的礼器。造型大多是口沿外倾,大肚,高脚,形体较宽。另外,还有一种鸟兽形尊。
觥
gōng
盛酒器,大多是动物或神兽的形象。与兽形尊挺像,但盖子不同,觥的盖子包含了兽头与背。倒酒时,酒从兽的颈部流出。
彝
yí
古代盛酒器。彝本是青铜礼器的通称,宋人始称这类器物为方彝。基本形制就是立体方形器 身,器盖做成斜坡式屋顶形。
卣
yǒu
用于贮存与运送酒浆的罐形青铜器。由或椭圆或梨形的器身、环形足、盖子,以及拱形的可活动的拎手构成。
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jù chàng)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
罍
léi
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基本形式有圆体和方体两种。特点是颈部内缩、肩部突出,肚子微收,平底或环形底。
壶
hú
古代盛酒器、盛水器和礼器。特点是颈部细长、肩部狭窄、球形肚子,环形底(圈足)。
温酒器 有爵、角、斝、鐎。
爵
jué
祭祀仪式中奠酒时用来盛酒与温酒的器物。
角
jué
一种酒杯,与爵相比,角没有方便倒酒的嘴(流),也没有两只小耳朵(立柱)。
斝
jiǎ
温热发酵酒浆的器物,也作礼器。三只脚,一把手(鋬pàn),两只耳朵(立柱)。与爵相比,斝的尺寸大很多,而且没有便于倒酒的长嘴。
饮酒器 有觚、觯等。
觚
gū
最常见的青铜杯型器物之一,用于饮酒的容器,也作礼器。口部和底部都呈喇叭状。
觯
zhì
一种杯型饮酒器。商代晚期极为盛行,西周中期左右消失。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水 器
青铜水器:盥洗用的水器,有鉴、盘,盂、匜、盉。
鉴
jiàn
盛水器,用于盛水照面或冰镇食物。体形巨大的鉴多用作礼器或陈设器。
盂
yú
盛装洗手用的水,也可盛装冰块以保持食物新鲜。根据尺寸大小,有大盂与小盂之分。
盘
pán
祭祀仪式时洗手用的水器。古代在祭祀和宴飨(xiǎng)之前,要先行沃盥(guàn) 之礼,也就是用专门的礼器来洗手,用匜倒出的水洗手,用盘在下方接水。
匜
yí
形状像瓢,上文提到, 匜是行 沃盥(guàn) 之礼时洗手用的的礼器。它的出水口通常是动物造型。
盉
hé
形状像茶壶,是盛水的容器,也有学者认为是古代调酒的器具。
乐 器
青铜乐器:有钟、镈、铙、鼓、錞于、铃等。
钟
zhōng
编钟是西周宫廷打击乐器,是权力的象征。斜挂的钟称为甬钟,直悬的钟称为钮钟。
铙
náo
打击乐器,用来指挥军队进退及祭祀和宴乐。
镈
bó
镈与钟同为厚边打击乐器,出现在西周中期,晚于甬钟。
铃
líng
形状像钟,体型较小,内部有铜舌,摇起来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鼓
gǔ
铜鼓是西南地区常见的青铜礼器。
錞于
chún yú
打击乐器,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也可用于祭祀集会,宗庙宴乐。
兵 器
冷兵器时代,长兵、短兵、远射是兵器的三大主要类型。考古出土实物中, 青铜兵器有戈、矛、铍、戟、钺、剑、镞、刀、弩、镞、盔。
戈
gē
用于钩杀的进攻性长兵器,也可作为祭祀、仪仗用品
矛
máo
用于直刺和挑扎的长兵器。
戟
jǐ
是戈和矛的合成体,有直刃也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
钺
yuè
以劈砍为主的长兵器,商代以后成为象征杀伐之权的仪仗兵器。
铍
pī
铍与短剑相似,细如柳叶,铍头套接在木柄上,是长兵器之一。
剑
jiàn
剑是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戴用以自卫防身、可斩可刺的短兵器,素有“百兵之君”之称。
镞
zú
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青铜箭头,看起来十分锋利。
弩
nǔ
古代一种大威力、远距离杀伤武器,是春秋时期的常见兵器。
车 马 器
车马器有軎、辖、毂饰、轴饰、舆饰、辕首饰、衡饰、銮、轭、踵饰、衔、镳、当卢、马冠、铜 泡等。
辕首
yuán shǒu
辕首是装饰在车辕前端的铜车饰。一方面是保护木质车辕的顶端,另一方面起到装饰作用,并随着器物演变逐步与乘车者身份相对应。
节约
jié yuē
马络头进行编组时加在皮条纵横交叉或衔接处的装饰品。除了可以保证皮条在交叉处稳固结节,它还有重要的装饰效果。
马衔
mǎ xián
马衔镳为重要的御马器组合,包含马衔与马镳两部分。马衔放入马嘴之中,主要通过驭手控制缰绳来影响马的提顿和转向。
马镳
mǎ biāo
两件一对,置于马脸颊上,以皮条联结马衔以及马络,用于固定马衔。
度 量 衡
青铜度量衡有尺、量、衡、权等。
权
quán
古代测定器物重量的衡器,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秤砣。
量
liàng
古代计算体积的量器。
货 币
青铜货币有春秋战国铜币——布币、刀币、贝币等,还有秦代的半两,汉代的半两、五铢等。
刀币
dāo bì
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削刀形货币的总称。主要流行于齐、燕、赵、中山等国。
布币
bù bì
因形状像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bó)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的货币。
贝币
bèi bì
战国中晚期楚国铸行的铜贝又称蚁鼻钱,其形制源于商周时期的贝币。
賹化
ài huà
战国后期齐国铸造的一种圜(yuán)钱,约始铸于齐襄王击退燕军复国后。
半两
bàn liǎng
形状为圆形方孔,重12铢(中国古代规定1两为24铢),钱上铸有文字“半两”。
五铢
wǔ zhū
汉代统一铸行的基础流通货币,并影响到魏、晋、南北朝、隋、五代等朝代和时期。
-END--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3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