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大新闻大历史:故宫秘史

程鹤麟 2023-09-22 16:33:14

北京故宫今年有一件大事。

什么事呢?600年大庆。故宫,600岁了。

故宫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建的。

这朱棣,本来不该是皇帝。他是他老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四儿子,按说轮不到他。

朱元璋生前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没想到朱标命薄,他老爸没死他先死了。

朱元璋是有多么瞧不上自己的其他儿子们啊,太子死了,朱元璋没有改立其他的儿子为太子,而是立了朱标15岁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所以朱元璋死后是朱允炆继位。

朱允炆登基那年21岁,他一登基就开始一个一个收拾他的叔父们。朱元璋生了26个儿子,朱允炆登基时,他的二叔三叔都已经过世,住在北平的四叔、燕王朱棣对朱允炆威胁最大,但朱棣实力雄厚,所以朱允炆先收拾其他的叔叔。朱棣看到弟弟们一个个都被废了,就假装生病,收起锋芒,暗地里部署起兵。

1399年,朱棣抓了朱允炆派来的官员,以靖难清君侧的名义挥师南下,讨伐所谓的奸臣逆贼。经过4年苦战,朱棣打赢,拿下首都应天府(南京),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明代四叔战侄子的故事。

朱棣称帝之后,各种因素使他决定放弃南京,迁都到自己住了20多年的北平,改名北京。不过,南京还保留朝廷机构,从此明朝有两个首都:北京、南京。

那朱棣原先是藩王,在北平住的是藩王的宫殿,现在是皇帝了,需要建皇宫,这就有了现在这个故宫。

北京紫禁城1406年开始建设,到1420年落成,用了14年时间。

这座宫殿让朱棣颇为得意,可没想到才过了一年,前三大殿就被大火焚毁。朱棣心里有鬼,觉得这是上天对自己推翻皇帝侄子的惩罚,没敢重建三大殿,还将办公地点移到了太和门下。

整整20年后,朱棣的曾孙、明英宗才重建了20年前被烧毁的三大殿。

奇怪的是,又过了17年,1557年,嘉靖皇帝时期,紫禁城里又失了火,前三大殿再次被毁,还有奉天门、文武楼、午门,也被烧毁。

又重建,用了4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明朝最后一年,李自成打进北京,住进紫禁城快活,没想到才住了41天就败亡,李自成逃离北京之前,放火烧了紫禁城。

满清王朝定都北京,又用了14年时间重建紫禁城,跟朱棣兴建紫禁城的时间一样。

1644年,李自成放火烧了紫禁城,这是紫禁城历史上第一次被人为破坏。

两百多年之后,1900年,紫禁城再次遭到人为破坏,这次的破坏者是外国人,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是哪八国简单复习一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

1900年5月,八国联军入侵中国,8月14日,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见势不妙,带着光绪皇帝一起仓惶逃往西安。

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号召联军官兵在北京城、在紫禁城随便抢劫,想要什么随便拿。一声令下,紫禁城城里城外成为匪军天堂。皇宫里,拿得走的珍贵文物,一概拿走,拿不走的就统统砸烂打碎毁掉。

除了在紫禁城里打砸抢之外,八国联军还在紫禁城里干了另一件羞辱大清王朝的事——在紫禁城阅兵。

8月28日,八国联军各国部队汇集在大清门内,由800名俄军作为领队,后面是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大利军、奥匈帝国军。

为什么要在紫禁城阅兵呢?为的就是羞辱大清王朝。

1917年,紫禁城第三次遭到人为破坏。

辛亥革命之后,大清王朝关门大吉。当时有一个江南提督叫张勋,对清朝“忠心耿耿”,命令自己的军队不准剪辫子,以此明志。

1917年6月4日,张勋带着他的辫子军4000人进北京,把大总统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复辟帝制,年仅12岁的溥仪再次坐上龙椅。

复辟期间,反对帝制的那一派军阀派了一架小飞机(那时候的飞机都是小飞机),在紫禁城上空投下了一颗小炸弹,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

这就是紫禁城第三次遭到人为破坏。

顺便说一句,那次张勋复辟只维持了12天,就被另一个军阀段祺瑞给废了,溥仪宣布的第二次皇帝也就只当了12天。

紫禁城是哪一年被称为故宫的呢?1925年。

1924年,冯玉祥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赶出了紫禁城,随后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紫禁城,第二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这就有了“故宫”这个名字。

其实,现在的故宫,已经不是朱棣600年前的模样了。因为什么?因为朱棣的紫禁城多次被火烧毁。清朝当年重建紫禁城时,进行了大量改变。比如,原来中宫皇后的坤宁宫,改成了萨满祭祀场所。满族信奉萨满教。

若想知道朱棣紫禁城的原样,我们可以去南京看明朝故宫。

因为朱棣下令建设的北京紫禁城,就是仿照南京皇宫建设的。

这真是,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周日晚上19:15凤凰卫视资讯台《大新闻大历史.故宫秘史》)

故宫历史故事

有奖励写回答
故宫历史故事
有奖励写回答共4个回答
xiaofly11
LV.7
聊聊关注成为第3位粉丝
嘉庆实在是个运气很糟糕的皇帝,他改元第一年的正月初八,白莲教就开始造反了。这场1840年之前最大规模的民变让嘉庆和他的政府元气大伤,史学家称之为“清帝国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之后又有无为教、龙天教、黄门道等秘密教会的悄悄活动。到了嘉庆十八年,终于又爆发了天理教的造反运动。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十月间,在河南、直隶、山东三省交界地带和京畿地区爆发了以林清、李文成为首的天理教民变。造反的教民先后攻占了河南滑县,直隶长垣,山东定陶、曹县等地。秘密活动于京城大兴、宛平一带的天理教徒在宫中太监的接应之下攻入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1813年农历九月十四日,林清派教徒二百人分两小队,暗藏武器,化装潜入北京。次日有九十余人在陈爽、陈文魁率领下,由信教的太监张太、刘得财等引导接应,分别从东、西华门攻入皇宫,守卫皇宫的“八旗劲旅”猝不及防,一败涂地。攻入皇宫后,为了寻找并杀死嘉庆帝,起义军化整为零,分成小队四处寻找皇帝,宫廷侍卫们大多死的死,逃的逃,仅有少部分在隆宗门外与义军激战,皇宫内一片混乱。部分义军甚至冲至养心门,正在读书的皇子绵宁大惊失色,疾呼侍卫,竟无人响应,无奈之下,只得拿出鸟枪抵御,击毙了两名义军士兵。这时,本来准备开赴承德避暑山庄保卫皇帝的火器营正在紫禁城内休整,被紧急调来镇压起义军,起义军人少而且分散,又敌不过凌厉的火器,最终被火器营各个击破,全军覆没。
其实关于这件事,还有一段插曲,义军攻入东华门之后,遇到一个“煤黑子”——运煤的挑夫,在一直给皇宫运煤,此时与义军狭路相逢,便打了起来,义军与其纠缠,错过了时机。因为这时恰巧有一个大学士保兴,在上书房教授诸王读书,从景运门出来,望见门外有一个黑大汉,在那里抵敌一群匪徒,急急回进门去,召集许多太监来关了熙和门,一群侍卫也在这之后赶到......最后,这个煤黑子被义军杀死了,领侍卫大臣怕皇帝知道这件事后更加怪罪自己失职,就没有上报,结果这个“煤黑子”的家人也没得到抚恤。
事件发生后,嘉庆皇帝极不情愿地为此下诏“罪己”,并在临终前告诫群臣,“永不忘十八年之变”。平变之后,混战中射在隆宗门上的一个箭镞,一直被保留了下来。嘉庆希望这个箭镞能够对爱新觉罗皇室的子孙们保持一种紧迫:务必宽仁爱民,勿为“害民之虐事”。尽管天理教民变没有嘉庆初川陕白莲教民变的规模,但其深入皇宫的事实确实让满清政府感到惊悸不安。
这次天理教起事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伙不到百人的“乌合之众”,居然顺利地攻入了由八旗军层层守卫的皇宫。这还不算,攻入之后还分成小队搜索,在皇宫里大肆“扫荡”了一番。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历史上也极为罕见。如果起义军攻入皇宫是因为有内应,守军猝不及防,也还勉强说得过去,但起义军在攻入皇宫后分成小队“扫荡”,宫内的侍卫居然还无法将其剿灭,就实在贻笑大方了。如果没有那个“煤黑子”,火器营当时没在紫禁城内,真不知道还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这件事充分暴露出“八旗禁卫军”乃至整个清王朝腐朽衰败、不堪一击的事实,更是当时社会矛盾急剧激化的真实写照。
如今,紫禁城隆宗门上的那个箭镞,像一个无言的证人,向人们讲述那段历史......
有没有看过《金枝欲孽》,讲得就是这段。
顺便说一句嘉庆是乾隆的儿子。

故宫的介绍和历史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8千7百多间,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介绍和历史

故宫位于北京的市的中心位置,过去称为紫禁城,也是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

故宫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共建了14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63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