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丐帮”在中国一直都有,而且,直到今天还有丐帮的存在

江山社 2023-09-22 15:53:52

关于“丐帮”这个概念,大抵由于武侠小说的风靡而为人所知。那么,武侠小说中所写的种种,是否真的存在过?

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乞丐者亦有规格”,如果坏了规矩,众所不容。这应该是最早记录“乞丐”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字,而行乞这种行为应是很早就有的。

要知道,乞丐属于社会最底层,为了在长期行乞中维持生计,他们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立了帮派。而且,与其它行业一样,乞丐组织也有自己的祖师爷,而且,还不止一个。

其中,“范丹”位列第一。

范丹是何人?据说“救”过孔子。孔子在外传道授业时,断粮了,听说范丹有粮。于是,孔子派弟子颜回去借,还许下诺言,他门下的弟子会偿还的。而且,还告诉了范丹其弟子的特征,凡是能看到家中有字、画和藏书的,都是他的弟子。

然而,范丹的口气也很大,只要是穿着破烂,蓬首垢面者,都是他的门下。不过,范丹还是心有顾虑,读书人家多有看门狗,咋办?为此,孔子教了他个办法,用棍子敲。于是,“打狗棒”成了乞丐们的一个标志物。

不过,关于“打狗棒”的由来,另有一种说法和朱元璋有关。

说是朱元璋当年落魄时,被两个乞丐接济过。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就要重赏两个乞丐。但是,人家不愿做官,朱元璋就分别赐他们一根一尺长的木棒。

这可不是普通的木棒,是“杆”。上面缠着布,吊着黄、蓝穗,是象征乞丐首领权威的信物。平时,都是挂在一把手家中,或者大伙聚集点最明显的位置。在一般情况下,这杆会被漆成红色,再套个红色的丝绸袋。当时,新选出的领导或者新加入的乞丐,都要向这个“杆”磕头行大礼。

其实,关于丐帮两位祖师爷的故事,一般人也只是听听。不过,对于乞丐们来说,还真为此分出了门派。在北京,以黄、蓝两色形成了两派。“黄杆子”的成员,颇有些身份,大多是潦倒的八旗子弟。他们的首领,都是有身份的主,属于王公贝勒之流。

在平时,他们不会去大街上讨饭,只在春节、端午和中秋出来向商铺乞讨。连乞讨的形式,也很有一套说法。通常是两人配合,一人唱着曲,一人敲鼓板。之后,他们往商铺门口一站,有点眼力见的掌柜就会出来,按照规矩将钱给了。

当然,如果遇见不给钱的,他们也有招。每天都有乞丐来到商铺前,而且,人数是隔天翻倍,他们不开口,只是默默地围着商铺。这生意咋做啊?掌柜的只能出大钱买平安。其实,这种行径和普通人认知的“混混”好像差别不大。

另一派的“蓝杆子”就没这个气势,成员都是吃不起饭的人。

其实,乞丐组织并不像小说中那样,形成了全国统一管理的组织,而是以地为界,各干各的活。如湖南有“红黑会”,湖北则是“罗筐会”等等。

此外,他们行乞也是有讲究的。

有通过卖艺来乞讨的,如唱数来宝等,这叫“花搭子”;

如果是苦兮兮的乞讨,就是“武搭子”;

还有一类是“叫街”,是有残疾的乞丐。

然而,乞丐中也有小偷,行话叫“活捻子”,常被正儿八经的行乞者(死捻子)鄙视,互不来往。此外,乞丐们的老大,也非常人认知的那样,他会以德服人。他们不是当地的混混就是豪强,有资产,体格健壮,是被推选出来的。另外,一些家道败落的公子爷,仗着见多识广,往往也会成为领导者。当然,也有一些靠着特殊技能上位的,比如:一口气可以吞下20个生鸡蛋。

其实,丐帮的领导者们,看着从事行乞行当,但生活却是相当不错,不仅不劳而获,还有好几房妻妾。没事的时候,和当地的乡绅同席共饮,还是喜宴上的贵客。由此可以解释,为何乞丐们要推选有“势力”的人做他们的老大了。因为,这些人可以和官府走动,如当地有什么红白喜事,他们所收的“丐捐”,会有一份送给当地的警察。所以,这“丐捐”自然就成了正当收入。

于是,一些店家为了保平安,会主动交出这笔钱,而不肯出钱的店家,自然会受到侵扰。

虽然,看着这些乞丐组织各有特色,但规矩却差不多。若想加入,需要有介绍人,还要拜个师傅。在正式加入后,行乞得到的东西,都要全数交公。而且,绝对是在各自的地盘行乞,互不越界。当时,在上海地界上,就曾一度有八个乞丐组织,号称“八兄弟”,严格在自己的地界行乞。若是外地来的行乞者,定要先去拜见当地的乞丐老大,否则,就会被赶走。

其实,这些乞丐组织谈不上行侠仗义,更多只是生活所迫,大家抱个团,得个温饱而已。若能傍个厉害的帮主,兴许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那么,现代社会还有“丐帮”这样的团体存在吗?

现代社会有乞丐,也有一些有组织的小团体,但没有象武侠小说里说的那么成气候了。只不过是一些城市行乞流浪的人,为了自己行乞方便,故意把一些行乞人员拉到一起,来巩固自己的行乞地盘,已达到他们自己行乞方便的目的,故意说成是什么“丐帮”罢了。

所以说,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一个正规的组织。

参考资料:

【《东京梦华录》、《乞丐的历史》、《丐帮的江湖规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2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