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品味嘉兴端午

一个虫虫的旅行 2023-09-22 15:23:58

品味嘉兴端午

李亚妮《百科知识》

一说起嘉兴端午,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吃粽子”“观龙舟竞渡”的画面。嘉兴的端午不仅注重吃和玩的民俗事象,在服饰和居住方面也很有讲究。

端午话服饰

从文献记载来看,嘉兴端午的服饰习俗非常丰富。清乾隆《古禾杂识》记载:“芒种,逢壬入梅;夏至,逢庚断梅。又三日为头时,又五日为中时,又七日为末时。时中小儿禁剃头。闺人作蟾蜍袋、蒜葫芦、金蜘蛛、绢老虎、钗梁缀、健人符;又妇女剪蚕茧为花,儿童以雄黄涂面塞耳,或书王字于额。市工之戏,久不作矣。”清嘉庆《嘉府典故纂要续编》中也有“妇女制缯为健娘(挂于首,童子系于辫末)”的说法。在嘉兴南湖地区,依然保留有端午佩香囊,穿老虎衣、老虎鞋和戴老虎帽,系五彩丝的习俗。

佩香囊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的小绣囊,内装中草药白芷、川穹、艾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等。端午节时佩戴在胸前,香气扑鼻,避毒虫叮咬,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建国前,家境稍好的人家制作香囊大多用丝线缠绕,比较费料,而且对女红的技术要求较高;普通农家则简单地用布缝制成一个口袋,里面装上艾草等。建国后,这种用布缝制的香囊变得复杂了,有的以五彩丝做穗,香囊上面则用彩色丝线绣制出各种图案纹饰。香囊里装各种各样的香料,如薰衣草、玫瑰,还有白芷、枸杞子等中药。这些香料和中草药带有浓郁的气味,小孩戴着可防蚊虫叮咬,民间称“辟邪”。

在嘉兴南湖区流传着关于端午佩戴香囊的传说:古人很难避过端午这个节气,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托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害怕金属、香气,只要带上金属和有香气之类的物品,就能避过妖魔鬼怪之害。人们就在端午的午时,在身上佩戴各种各样的金属和有香气之类物品来辟邪,这种做法俗称“压午”。从此之后,人们每年端午节都佩戴金属、有香气之类的东西,并逐渐发展成香囊。

端午时候,还有一种戴在小孩子身上的香包,或者叫香囊、佩帏等,民间称之为“历本袋”。最早的历本袋是用绸缎缝制的,形状各异,有方形、八角形,还有12生肖、爬山虎等动物造型,一般长10厘米以内,小巧玲珑,制作十分精细。历本袋上的图案很漂亮,有松鹤、牡丹等花鸟,还有武松、吕洞宾等故事人物。有老人回忆自己小时候戴的历本袋是两头小,中间向外凸出(类似灯笼状),上面绣“五毒”。袋子里面装有历本(旧时的黄历,取辟邪之意),有的还放茶叶、桃叶、糯米、五谷。历本袋一般是外婆做的,挂在小孩身上,祈盼其健康成长。

如今端午期间,在南湖大街上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香囊,香囊制作比赛也成了嘉兴端午传统的民俗活动。参赛者制作各种各样的香囊,材料除常用的丝质面料外,还有羽毛、水晶、彩带、粽叶、防雨油布、蓝印花布等;造型上也颇具创意,除了传统的五角六合粽香囊外,还有更多生动逼真的形象,如香囊被制作成了天上的游龙、飞鸟,地上的兔子、小熊、花朵,水里的双鱼、乌龟、海星以及一切我们认为好看好玩的物什形状,如扇子、脸谱甚至莲花彩灯,造型不一而足。

穿老虎衣、老虎鞋,戴老虎帽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嘉兴小孩出生后的第一个端午节,要穿外婆送的老虎衣、老虎鞋,戴老虎帽,这三者也被称为“端午宝衣”或者“五毒服”。老虎衣大多是一件黄色的小衬衣,衣服的底色和虎皮一样,上面还绣着百脚(蜈蚣)、蛇、壁虎等图案,“五毒”的颜色是黑色或绿色。因为端午前后天气时冷时热,民间又有“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的说法,所以小孩子们的“五毒服”在款式上各有不同,有些家长会把它做成宽大又厚实的夹袍,出门时裹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则把它做成长袖或短袖的衬衫,让孩子贴身穿,嘴里还会念念有词:“你有蛇虫百脚,我有‘五毒’衣裳。”

老虎帽也是黄色的,额头上有一只老虎,后面稍微低一点,还有两个小耳朵。民间认为,农历五月里蛇、虫这些有毒的东西会出来,小孩子的抵抗力差,容易被咬到生疮疔,老虎是百兽之王,给小孩穿上老虎衣、老虎鞋,则可以避病消灾,保佑小孩健康成长。

给小孩子额头上点雄黄酒或者写“王”字也是当地的一种端午习俗。端午节当天中午,母亲或者奶奶用手指蘸着雄黄酒在小孩的额头上写个“王”字或者轻轻点一下,在耳朵、下巴、腋窝处抹一抹,据说这样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系五彩丝

五彩线又称为五彩丝,是用青、白、红、黑、黄5种丝线捻成。《风俗通义》中有关于五彩丝的记载,《艺文类聚》卷四做了引用,“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生病瘟,亦因屈原”;还解释了佩戴五彩丝的意义,“五月五日系命缕,俗说以续人命”。现在端午节时,南湖地区的市场上有卖五彩线的,小孩买来系在胳膊上或腿上,作为一种饰品令人艳羡。

端午话家饰

在嘉兴,还有端午贴辟邪符、张天师像、钟馗像的习俗。

挂符

嘉禾端午民俗体验馆的资料中写道:“端午节时,嘉兴南湖区一带的百姓常会在自家门上贴‘雄鸡图’,认为公鸡不怕五毒,因而被作为‘五毒’的镇物。‘雄鸡图’描绘大公鸡嘴上叼着蜈蚣,爪下抓着蚰蜒、蝎子,雄健之状,俨然是保护合家平安的另一种门神。”

嘉兴民间有端午送符的习俗。一般农历五月初到端午,寺庙的和尚会到村民家里送符。送的符通常是一张黄纸,上面画着道士的头像,以示辟邪。如今老百姓会在端午当天挂出钟馗像,祈求平安。

挂艾草、菖蒲和大蒜头

南湖农村有在房前屋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在端午当日,家家户户还会在门上悬挂菖蒲、艾草和大蒜头。当地人认为“菖蒲是一把剑,大蒜头是一个铜锣,上面的天神用一个铜锣,艾草是一个马鞭”。端午节前,街上的卖主把几根艾叶、几株菖蒲和一根大蒜(带根带叶的)用红绳绑在一起出售。

艾草、菖蒲和大蒜头具体的挂法不一,有的人家将它们横挂在门框上方,也有的人家将它们竖着挂在门框一侧的上方。据说要一直挂到第二年的端午节前,把去年的拿下来准备打霉烟用,再挂一把新的上去。有的人家每个屋子的门上都会挂,普通人家只在大门上挂。挂的时间点是在中午12点之前,有的人家会在午时3刻以前挂上。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南湖区原来有很多村子,有一年皇帝派来一个官员,官员蛮横霸道,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他将村里所有的铁器都收上去。官员的行为让百姓忍无可忍,最后决定起义。于是各家商定在农历五月五日中午12点起烟,因为烟是有毒气体,百姓都用大蒜头堵住自己的鼻子,当天夜里官员便被烟熏死了。当时是夏天,官员的尸体味道很难遮掩,为了防止被皇帝派来的其他官员发现,百姓人人吃大蒜,以此来遮掩住这个气味。官员死后,百姓担心他的鬼魂会回村子来骚扰,于是就在门上挂上菖蒲、艾草和大蒜头,将艾叶做成人形,将菖蒲做成宝剑的样子。百姓在未曾有科学的药理知识之前,把艾草、大蒜头和菖蒲理解成了辟邪、除秽、保全身心的物什。现在看来,艾草具有理气、利尿、解热、止血等功效,艾草和大蒜能抑制细菌、增强人体免疫力,菖蒲气味辛,有开心窍、补五脏的作用,人们将这些挂在门上,有灭菌保健之用。

打霉烟

打霉烟是嘉兴一带端午节俗中居室民俗事象中的一种。打霉烟是在端午午时(中午12点钟)举行的一种仪式,家里的主人(一般都是主妇)将去年挂在门上的菖蒲、艾草拿下来,打个结,加一点点柴火,放点雄黄,滴点烧酒,再放上从药店买来的中药。将这些东西放在用来打霉烟的炉子或火盆里,关紧门窗,点着后,冒出一团烟雾。主人端着火盆或炉子到各个房间熏一熏,夏季就不会有蚊虫叮咬了。

嘉兴是一个多雨的城市,河流也很多,人们在夏天自是免不了蚊虫叮咬。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还有亲自打霉烟或者看父母打霉烟的经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打霉烟的民俗活动逐渐逝去。如今,仅在少数的乡下人家,端午的时候还会在饲养禽畜的地方打霉烟熏熏蚊子。

在南湖民间,随着社会的变迁、城镇化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住形式的改变,一些传统的习俗在年轻一代人的身上逐渐淡化,或者说逐渐形式化、简单化、空洞化,但端午的情结依然深藏在人们的心中。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1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