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荐读|《探考伏羲》之八女娲的贡献

三苗网X智慧苗族 2023-09-22 15:16:45

《探考伏羲》之八

女娲的贡献

我们在前面说过,从古至今,在众多的“三皇五帝”记载中,人们比较倾向于“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即:伏羲继天而王有圣德,女娲氏代宓牺,女娲氏没,神农氏作。

“三皇”是鼻祖,稍后的神农炎帝、黄帝、蚩尤是始祖。为了记住中华民族三大鼻祖的历史功勋,我们有必要简要叙说一下女娲、神农的主要历史贡献与功绩。

《淮南子·览冥篇》载: 女娲“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

具体地说,女娲的贡献与功绩主要是 :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炼石补天,拯救人类;兄妹成婚,繁衍人类;制定婚姻,教化人类;创造笙簧,娱乐人类;包牺氏没,女娲氏作。

女娲的人格力量在于她同伏羲一样,建立了齐天盖地的功勋。当然,女娲作为女祖先,其历史功绩自有其特别之处。

一、抟土造人 创造人类

中国史籍记载,盘古开天辟地后,世人却没有人类,是女娲用泥捏造了人类。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风俗通》“女娲搏黄土作人。”

传说天地开辟后,大地上还没有人,是女娲用黄土捏成团造成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是造不了多少人。于是她就把绳子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大地上人就多起来了。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由此可知,神话是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的,而女娲作为女祖先,在她的身上 “幻想色彩”则更加浓厚罢了。

据说开天辟地后,虽然大地上已经有了山川草木,甚还也有了鸟兽虫鱼,可是没有人类,世间仍旧荒凉而且寂寞。

行走在这一片荒寂的土地上的女娲,她的心里感觉着非常的孤独,她想了想,就在一处水池旁边蹲下身来,掘了池边地上的黄泥,掺合了水,仿照水里自己的形貌,揉成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刚一放在地面上,说来也奇怪,这小东西就活了起来。女娲对于她这一优美的创造品非常满意,便又继续用手揉团渗合了水的黄泥,造成功许多男男女女的人。赤裸的人们都围绕着女娲跳跃、欢呼,然后或单独、或成群地走散了。

女娲抟土造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传说的。不管其科学性如何,祖先是这么传下来,后人也没有否认祖先的说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即龙的传人,津津乐道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

正如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列举了人类诞生的几种故事后说:“倒是在这类纷纭的说法当中,出现了一种说法,说是人类原是前面说的那个叫女娲的女神独立创造的,这个传说既不平凡而又很人情,结果赢得了大家的相信,女娲造人的故事便这样流传来了,成为我们神话中一根富有诗意的琴弦。”

值得一提的是,女娲抟土造人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坚持了“物”为第一性,直接否定了上帝创造人类的传说。

二、炼石补天 拯救人类

中国史籍记载,女娲不仅抟土造人,还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

《三皇本纪》:女娲“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帝王世纪》:“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路史·发挥一》罗苹注引《尹子·盘古篇》:“共工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女娲补天,射十日。”“世遂有(女娲)炼石成霞,地势北高南下之说。”

据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安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失败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折断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

可去哪里炼石呢?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女娲不仅熔炼五色石来修补了苍天,而且杀死了许多恶兽猛禽,确保了她的儿女们的生存安全。

|女娲炼石补天雕像

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说:“女娲费了很大的辛苦把天补好,地填平,灾难平息了,人类获得重生,大地上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兄妹成婚 繁衍人类

中国史籍还记载说,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伏羲女娲夫妇,成为再造人类的始祖。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独异志》:“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仓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仓山, 咒曰:‘天若遣我兄妹 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是烟悉合,其妹即来就兄。”

《三坟书》:“(伏羲)后,女娲。”

《玉川子集》:“女娲本是伏羲妇。”

《唐书·乐志》:“合位娲后。”

《淮南子》:“古未有天地之时……有二神混生。”

伏羲女娲合婚后,伏羲女娲氏族形成。据王大友在《三皇五帝时代》中考证:“《长沙子弹库帛书.乙篇.第一节》中说:伏羲女娲合婚后是生四子口、是襄天践、是各参化、襄晷天步。显然,这四子即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这与苗瑶等族所传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苗瑶等族说是上古时期因涨了一次大洪水,世上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了,两兄妹无奈只好通过滚磨、点烟等形式而结成夫妻,再造人类,繁衍人烟。

庄寿雨在《我知道的地名一被遗忘的历史》中说:“在中华民族的传说时代,伏羲与女娲是最早的始祖了。伏羲是男姓,女娲是女性,他们是兄妹。在洪水中其他人都被淹死了,只剩下兄妹二人,于是他们结了婚,孕育了中华民族各族。”

王大友还考证说:“蚩尤为伏羲族裔,自泾洛迁于莱芜、沂源附近的苗山、九山、鲁山……传说苗族祖先之一伏羲女娲大洪水之后,于昆仑山兄妺为婚,再传人类。以地察之,西有雷泽、泰山、徂徕山,东有高密(虙氏之阜邑)、莱夷、黄夷,北有嵎夷,与伏羲氏、女娲氏故地毗邻,所以得到发展。”

四、制定婚姻 教化人类

是女娲抟土造人也好,仰或是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也好,反正我们的祖先就是这么传说的。还传说是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民始知有父子之亲。

《管子·君臣》:“古者……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争。”

《吕氏春秋·恃君览篇》:“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制之别。”

《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昏姻”。

《新语》:“民始知有父子之亲……夫妇之道,长幼之序。”

传说女娲造了女人和男人,考虑到人要代代相继,繁衍不绝,要知其母也要知其父,于是创建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与女子结合以生儿育女,于是女娲就成了第一个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称“高禖”。女娲“高禖”或许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谋,因置昏姻”。女娲是祷祠神,祈求她做媒人,这才有了婚姻。《路史后记》中说:因为女娲做媒人,所以后世人建立国家就把她祀为媒神。《礼记》记载:仲春二月,用太牢的礼节,在高媒庙祭祀。《周礼·媒氏》也记载:仲春之月让男女相会交合。在这时候,对私奔的也不禁止,主张就是相对固定的男女结合。

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说:“女娲因为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男女们互相配合,做了人类最早的媒人。所以后世的人把女娲奉为高媒,高媒就是神谋,也就是婚姻之神的意思。”

由上可以看出,女娲氏不但造了人类,还是人类的婚姻之神。

五、创造笙簧 娱乐人类

中国史籍还记载说,女娲创造了笙簧、瑟、埙等乐器,将音乐和欢乐带给了她的子女们,带给了人类。

《史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疱羲制度,始作笙簧。”

《路史·女皇氏》:女娲“乃命臣随作制笙簧,以通殊风,以才民用。命娥陵氏制都良之筦,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制颁筦,以合日月星辰,以易兆之晨作充乐。用五弦之瑟,于泽丘动阴声,极其数而为五十弦以交天;侑神听之悲不能克,乃破为二十五弦,以仰其情。具二均声,乐成,而天下幽微亡不得其理。”

《礼记正义·明堂位》:“女娲之笙簧。”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说:“女娲看见她的孩子生活得好,自己心里也很喜欢,据说她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其实就是笙,簧只是笙里的薄叶,使笙一吹就发出声音来……女娲做的笙,如今西南苗侗等族人民仍然吹着它,叫做芦笙,只不过它的做法和古代的笙略有些不同罢了。古代的笙是用葫芦(和伏羲女娲曾经在葫芦里避洪水的传说当然有关) ,现在已经改用挖空的木头,管子也少了几支,大体上还保留着古制的遗迹。”

六、包牺氏没 女娲氏作

中国史籍记载,包牺氏没,女娲氏作。 即说伏羲氏驾仙去后,女娲氏代之为王。

《三皇本纪》:“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女。”

《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

《春秋纬》注《礼记》:“女娲,三皇承伏羲者。”

《通鉴外纪》:“包牺氏没,女娲氏作,元年辛未。”

《通鉴外纪注》:“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号女帝。”

《路史·女皇氏》:女娲“特佐伏羲,以定九州岛而已……制度承庖 彼女希。迪主东方。”

《淮南子·说林训》:“女娲王天下者也。”

《水经注》:“庖羲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

上述记载明确告诉后人,女娲有圣德,曾佐伏羲氏定九州,包牺氏没了,女娲氏代立, 在伏羲崩逝后登上王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王”“女皇”。女娲氏以其功高而充任上古三皇之一。

王大友在《三皇五帝时代》中说:“伏羲死,女娲时年52岁,代伏羲摄政天下,伏羲二世、三世皆听命于女娲,称女皇,死葬凤陵渡。”

袁珂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也说:“世世代代的人们,对于这功劳上达九天,下到黄泉的慈爱而谦逊的伟大的人类母亲女娲,才这样地感念不置,使她永远活在众人的心里。”

作者简介:

石朝江·苗族

我国资深的苗学研究专家,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贵州省文史馆馆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巡视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学术顾问(原副理事长)等。

《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世界苗族迁徙史》获贵州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着作类一等奖。出版着作《中国苗学》、《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世界苗族迁徙史》、《上古的记忆·苗族》等,合着、主编多部作品, 个人科研成果字数达500多万字。

:石朝江、部分网络

文字来源:石朝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1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