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当然是侠王老十三胤祥,胤祥之下,就是张廷玉鄂尔泰李卫田文镜这四大重臣,如果邬思道确有其人,那么雍正的人马班子倒有点像包拯包青天的开封府:邬思道堪比公孙策,胤祥比展昭还可靠,李卫等人应该就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了。
同为雍正手下四大干将,张廷玉跟鄂尔泰暗斗,李卫和田文镜明争,这四人打成了两对乌眼鸡。但是后世评价,却说李卫不失为一位豪侠,而田文镜则是酷吏小人。
世人为何会有如此评价?四大重臣打成两对乌眼鸡,是不是雍正皇帝用人不明?咱们看看李卫和田文镜做过的三件事就知道了。
关于李卫的影视剧不少,但都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李卫可不是什么小叫花,更不是雍亲王胤禛府上的包衣奴才,他本是江南富家子弟,长得人高马大,还有几个麻子,在康熙朝就纳捐(实际就是买官)当上了从五品兵部员外郎,没多久就升任正五品户部郎中,如果外放加官,那就是正、从四品知府、同知级别的高官——员外郎、郎中、同知、知府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读者诸君很多人都知道,就不写在正文里了。
田文镜跟李卫一样,都是买来的官(捐监后当上了长乐县丞,正八品),但是他们对读书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田文镜出于酸葡萄心里,对饱学之士恨之入骨,逮住机会就羞辱一番,而李卫虽然没有学历,但却很有文化——笔者怀疑李卫之所以不参加科举考试就是嫌麻烦,要真是参加考试,未必考不上举人进士:手下文案师爷撰写的公文奏章,经李卫稍加润色,就有画龙点睛之妙。
雍正对手下忠诚的臣子宽宏大量关爱有加,号称仁君的乾隆则显得刻薄寡恩,但是刻薄寡恩的乾隆对李卫也高看一眼,甚至怀有较深的感情,李卫病故,乾隆很伤心地发布了一道上谕:“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勇往直前,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前闻患病,准其解任调理,遣太医诊视,冀其痊可,今闻溘逝,深为悼念。《清史列传·卷十三》”
至于后来乾隆为什么要烧毁李卫“湖山神”塑像,不是本文探讨的话题,咱们还是回过头来说李卫与田文镜的仇怨。
《清代名人轶事》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河东总督田文镜柄用时,忌公(敏达公李卫李又玠),暗劾公,上不为动。田惧,转结纳,伺公居太夫人丧,遣人以厚赙吊。”
如果是鄂尔泰送给张廷玉厚礼,张廷玉虽然满肚皮怨气,但还是会笑脸相迎摆酒招待,但李卫就是李卫,他破口大骂:“吾母虽馁,不饮小人一勺水也!”
怒骂之后,李卫把田文镜的差人打出大门之外,把田文镜的名片和礼单都丢进了厕所(投其名纸于溷中)。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田文镜确实是个见风使舵的真小人:搬不倒李卫就想套近乎。而李卫则是一条真汉子:要打架,我接着,你服软,我不鸟你!
也难怪李卫瞧不起田文镜,咱们看看田文镜做的另外一件事,就会有一种面熟的感觉。
李卫和田文镜在《清史稿》中在同一传记(列传八十一),那里面记载了田文镜很多缺德事儿,咱们挑最缺德的一件来说。
雍正七年八年之间,山东河南都遭了水灾,雍正皇帝下令蠲免两省钱粮。但是雍正的好心却被山东河南总督田文镜拒绝了,他给雍正的奏折,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厚颜无耻:“今年河南被水州县,收成虽不等,实未成灾,士民踊跃输将,特恩蠲免钱粮,请仍照额完兑。”
明明是灾民卖儿卖女,田文镜却假称大家踊跃交粮,这摆明了是用百姓之命换自己的政绩。得知真实灾情的雍正皇帝气得手脚冰凉,在雍正九年下旨痛斥:“去年山东河南好几个县遭灾,我以为田文镜能处理好这件事,可是现在祥符、封丘等州县还有老百姓卖儿鬻女。可是田文镜不知赈济灾民,只是禁止百姓卖儿鬻女,这岂不是断了他们的生路?”
田文镜虚报产量,为了自己的面子又禁止饥民逃荒,这种做法已经突破了做人的底线,雍正皇帝发出了诛心之问:“岂为民父母者所忍言乎?”
那场大灾之后,老百姓送给了田文镜一个绰号叫做“田阎王”。要不是雍正及时派出刑部侍郎王国栋前去赈灾,山东河南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呢。田文镜虚报政绩害人无数,第二年他就病死了——田文镜当然不是愧疚而死,因为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有愧疚之心的。
陷害李卫不成转而献媚,隐匿灾情害人无数,这两件事田文镜做得伤天害理,他居然能活到七十二岁,也算是老天爷不开眼了。
与田文镜截然相反,李卫应该算是刀子嘴豆腐心,这位“没文化”的李总督治理出了一个文化大省:因为查嗣庭、汪景祺之案,雍正皇帝停止了浙江科举考试,是李卫屡次三番上书,说浙江学子“感恩悔过,士风丕变”,这才恢复了浙江学子的科举资格。转过年来,浙江人很争气地包揽了殿试一甲全部名额(一甲只有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大家当然对李卫感激不尽:“江南之人,望如天上。”
李卫如何善待文人,这还不是咱们要说的那件事儿,咱们要说的是李卫这个人喜欢骂人,也勇于认错。
李卫当上封疆大吏之后,仗着雍正皇帝的恩宠,也想给祖上增添一些荣光,就让手下师爷田芳写奏折,请雍正皇帝追封自己上溯五代。
有什么样的总督就有什么样的师爷,这个田芳梗着脖子不肯写:“封典止三代,无五代,芳不能作此奏。”
李卫强迫田芳写,田芳坚决不写,这下激怒了李卫:“畜产,例自我创,何干汝而逆我?”
田芳也不示弱,站起来大喊大叫(田遽起立,勃然曰):“公大误,公怙天子一时宠,忘王章。芳故晓公,公当谢芳,乃辱及其亲何也?且公为人子孙,封三代而犹未足,芳亦人子孙,未封一代。而公以畜产宠秩之,何用心逆人道耶?芳殊不服!芳殊不服!”
这一个总督一个师爷在公堂上大吵大闹,李卫最后都有点气急败坏了:“即使是我错了,你就是不服,又能把我咋样(便是我误,汝不服,奈何)?”
那田芳也不是善茬子,说话西北风掺沙子连讽刺带打击:“你是大人,我是小吏,你骂我,我没招儿,你打死我,我也没招儿,但不管你怎么耍威风,我都比你有理!
说完之后,田芳背着手扬长而去,丢下李卫抓耳挠腮下不来台(公默然,顾左右,乱以他语而罢)。
当天晚上,李卫把田芳请进内堂,握着他的手笑着说:“你小子有胆有识,当师爷屈才了(汝有胆识而辱为吏,可惜),我给你一千二百两银子,你也买个县丞当,但是有一点要记住,你当官之后,他日事上官,亦以直道行之。”
结果是皆大欢喜:“田泣谢,得富平县丞,选凤翔令,以贤闻。”
从这三件事中,读者诸君可能已经看出了田文镜跟李卫人品的不同,也知道为什么人们称李卫为豪侠、称田文镜为小人了吧?雍正朝之后,李卫越来越少,田文镜却越来越多,这是清朝的不幸,还是老百姓倒霉?
当然,田文镜也做过很多好事,李卫也不是没有毛病,所以最后还是要请请读者诸君评判:李卫和田文静,谁更适合当封疆大吏民之父母?您还知道哪些李卫趣事,也请分享出来,供大家开心一笑……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1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