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进京把持朝政后,天下纷纷而起,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十八路诸侯群起讨伐董卓,这其中就有北平太守公孙瓒,刘关张三人当时也是托身于公孙瓒麾下。先是华雄称雄于汜水关,接连斩了鲍忠,俞涉以及上将潘凤,还顺便袭营击败了孙坚,随后华雄被关羽所战;其后吕布又扬威虎牢关,接连击败联军大将,直到刘关张三人出马才赶跑了吕布。
十八路诸侯中,只有公孙瓒一人是自己亲自出马战吕布,其他的都是派部将出战,可以看出一方面在众诸侯中公孙瓒的武力应该是位居前茅的,公孙瓒估计对自己的武力也还是有点信心的,否则也不会看到吕布斩了这么多大将还主动冲上前去;再则也能看除了公孙瓒还是有点担当的,至少不像有的诸侯那样畏敌。那么,公孙瓒的武力到底如何,他在三国众多名将中大概居于什么水平?今天就大概分析下。
先看他和吕布的对战。“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之前吕布杀河内名将方悦,张扬部将穆顺都是一戟就杀于马下,坚持最久的是武安国,十几回合被砍断手腕。这里所说的数合应该是大于三合的(如果是不到三合,按罗贯中的习惯,他一般都会说“不及三合,只一合"之类的说明),就按五合算,也就是说公孙瓒五合败于吕布之手。这其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了,三国之中,除了在二十四名将榜上的人之外,能在吕布手下走上五个回合没被斩杀估计真的不多。
再看他和文丑的对战。'公孙瓒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也就是说公孙瓒可以和文丑打十几个回合才落败,而文丑随后和赵云打了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赵云的武艺大家知道,他枪下大部分都是一合或数合就挑杀对方。
这里有个很好的参照对象,他就是曹操麾下和于禁,乐进齐名的李典,“曹仁命李典出阵,与赵云交锋。约战十数合,李典料敌不过,拨马回营。”两相一对比,可以看出,公孙瓒的武力应该和李典是类似水平。(这里要说明一点,李典为人谨慎,他是料敌不过,觉得打下去肯定输,所以就先撤了,真打,应该还能多撑几个回合),所以综合来说,公孙瓒可能略逊于李典。李典除了和赵云单挑过,还曾活捉十万黄巾头领黄邵(这里有个比较,和黄邵同样是十万黄巾头领的管亥和关羽打了几十个回合才被杀,同为十万黄巾头领,黄邵和管亥的武力应该不会相差很大;除此之外,李典在博望坡的时候还从关羽的眼皮底下逃走过。说这么多,不是要拿李典和关羽比较,而是说李典的武艺应该是比较强的)。
综合来看,除了众所周知的二十四名将外,公孙瓒排在三十多名应该还是可以的。
波澜壮阔的三国,可能大家把目光都放在孙刘曹三位身上了,要知道,讨伐董卓时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就是公孙瓒。东汉不允许地方有兵,当时的诸侯,都是临时拼凑人马。而公孙瓒长期驻防北部边境,与少数民族作战,不仅身经百战,而且拥有实力强劲的骑兵。
公孙瓒很大程度上靠自己的力量崛起。他从小吏做起,相貌堂堂,聪慧机变,他作战勇猛,足智多谋,威震边疆。他曾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巡,路遇几百鲜卑骑兵,众人恐惧,公孙瓒第一个冲入敌阵,杀得鲜卑人胆寒。在右北平郡太守任上,灭叛贼张纯,乌桓吓得归降。各少数民族畏其勇猛,不敢骚扰边境。
公孙瓒出发的时候,总是带着几十骑兵,骑白马,自号“白马义从”,他也被称为“白马将军”。遇上敌人,就风一样扫过去,砍瓜切菜一样杀敌。青州黄金三十余万,要与北部黑山贼汇合,公孙瓒带两万部队,斩首五万余、俘虏七万。当时的所谓诸侯,还没有兵马。
公孙瓒既然有如此实力,那为何公孙瓒最终会输给袁绍、兵败自焚呢?具体原因如下:
公孙瓒是幽州太守刘虞的部下,但在针对民族的政策上,两人意见很大。两人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公孙瓒杀掉刘虞,可见当时实力之强。不过,杀刘虞也是他衰败的开始。袁绍已到北方发展,刘虞的亲朋故旧,为了给刘虞报仇,都投靠了袁绍。
在那个时代,豪族拥有着很大的权力以及人望,更不用提当时的皇族刘虞了。幽州牧刘虞是汉室宗亲,有较高威望,更有幽州豪强的忠心拥护,因为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爱戴。可是,公孙瓒因为对待乌桓的态度与刘虞产生分歧,竟然对其下了杀手。此事彻底激怒了当时的豪族,他们纷纷开始背离公孙瓒,并组成了同盟对公孙瓒进行反击。
再加上公孙瓒虽然勇猛,但却缺乏智谋,对待百姓异常苛刻,不懂得体谅百姓,在他管辖的幽州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到了公元199年,公孙瓒后方被攻破,不得已只能回到孤城坚守。
最终,他走投无路,无奈地走上高楼,先杀妻妾,点上一把火,幻化成了一团灰烬,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在东汉末年的纷乱中, 他就如同那流星一般,璀璨且短暂。
公孙瓒麾下
白马义从在前三国河北非常出名
时人称之白马将军,
与鲜卑各族有过胜战记录。
与袁绍交战时错误判断,
勇则勇
非智勇也。
作为一名冲锋陷阵的将领无疑公孙是不错的选着
作为一名群雄而涿鹿中原公孙欠缺的就不是一点两点了。
至于你的
厉害不厉害主要看你是如何看待他的。
三国爱好者
纯手写望
采纳
东汉末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除了大家众所周知的曹操、孙权、刘备,其实还有很多在东汉和三国之间的英雄人物,比如公孙瓒。公孙瓒长相俊美,武艺高强,被人称为白马将军,他与刘备是同门师兄弟,都是大儒卢植的徒弟。
因为主张强硬政策,公孙瓒与上司不和,最后他在193年击杀上司刘虞,并且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权力。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诸侯的袁绍都被公孙瓒多次打败,可见公孙瓒实力强横。公孙瓒实力这么强大,除了他个人勇武睿智之外,还与他手下的三名大将有关系,他们分别是:赵云、严纲和田豫。
赵云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后面跟了刘备。赵云一开始是公孙瓒手下的得力干将,184年23岁的刘备因为镇压黄巾军而被封为一个小官,但是终究因为当时的官僚集团不接受他这个平民(虽然是皇族,但其实已经很穷困了)的将军,于是他前往河北投靠自己的好朋友、老同学公孙瓒。
在这期间,刘备与赵云培养了丰富的感情。赵云在191年由于为人公正善良且武艺高超被常山郡的老乡们推举组织了一支队伍去投奔公孙瓒来保护自己的家乡。当时公孙瓒对赵云说:?我听说冀州的人都去投奔袁绍,你为何来投奔我啊??赵云说:?天下大乱,老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我们常山的老乡们商量应该追随仁政使得放心,并不是我个人的意思?
从此也可以看出,赵云也是一个非常仁爱的人,因此他跟同样以仁爱著称的刘备非常合得来。袁绍来进攻公孙瓒的时候,公孙瓒命赵云和刘备抵抗,他们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后来赵云哥哥去世,他想公孙瓒请假回家。刘备知道赵云一去不会再回,所以前去送别,赵云嘱咐刘备:?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刘备深刻的记住了赵云的话,公元200年赵云果然投靠了仁爱的刘备。
那么严纲、田豫又是如何的结局呢?田豫本身是刘备的部下,刘备很看重他。但是那时候田豫还非常小,刘备投靠公孙瓒之后田豫因为母亲年老的原因回家去了,临走前刘备拉着他的手跟他说:?只恨不能与君一起建立大业。?但是田豫走了之后估计就忘记了刘备的话,也许是觉得刘备太过于落魄没有前途,后面公孙瓒任命他为东州县令。
由于在一次叛乱时间当作田豫表现出色,后面得到了公孙瓒的特别看重。然而公孙瓒最后还是兵败自焚而死,鲜于辅继承了公孙瓒的位置。鲜于辅不知道面对强大的袁绍的时候该怎么办,田豫告诉他:?最终安定天下的,一定还是曹操。?于是两人相约投奔了曹操。后面田豫在代郡大败乌桓人,并且带领100人的队伍直扑乌桓王骨进的王庭,杀死了骨进,威震漠北。232年他又在南方大败东吴大将周贺,可见田豫也是堪比赵云的大将之材!
而公孙瓒的三名大将当中的严纲最后却没有被三国当中的任何一国降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当时比赵云和田豫在公孙瓒军中的地位还要高,在袁绍与公孙瓒大战的时候,严纲也在一旁助阵,最后被袁绍的伏兵杀死,早早的就退出了三国的大舞台,所以没有一人能够降伏他。
田豫、赵云在后面都建立了伟大的功绩,严纲的地位比他们还高,本领肯定比他们还厉害,如果不是战死沙场的话,三国的历史当中,一定会有更多关于他的故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1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杨宝山:以热血和生命扞卫军人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