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莘县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莘县老促会秘书长马世祥等人精心编辑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红色杨庄》一书,现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和纪念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宋任穷诞辰110周年所出版的一部大型抗战专辑,前后历经9年时间。记者看到,该书红色封面、金色书名,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共30万字,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折射出了宋任穷丰富多彩英勇战斗的一生。
宋任穷的故事在莘县广为流传
1941年冬,宋任穷第一次到莘县大王寨镇杨庄调研,深入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和抗战形势。之后,他返回冀南,原本想把新的立足点放在冠县、馆陶、邱县一带,经反复论证比较,最后决定放在朝北县(朝城西北部的王奉、大王寨、张鲁等地区)。
1942年5月,宋任穷率领冀南区党委、冀南行政公署、冀南军区司令部机关及部分后方机关,从河北陆续转移至杨庄村。1942年和1943年两年,是冀南抗战最艰难困苦的时期,除了军事上困难外,天灾也来了。
1943年,先是旱灾,自春到秋久旱无雨长达8个月。干旱未缓,虫灾又起,传染病情也相当严重。为战胜严重灾荒,宋任穷在杨庄同全村群众共渡难关,有仗打仗,没仗就同老百姓一起耕作。为减轻群众负担,他组织部队生产自救,开荒种地,和行署副主任王任重及军区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朱光等,加上警卫人员8个人,同拉一张犁,每天种3亩地。他还与群众一起生产,拉车运水抗旱。有一次,宋任穷在拉犁时,腿部不慎被划破了一个大伤口,鲜血直流,别人劝他回去,但他只让人简单包扎了一下,继续坚持劳动。
宋任穷还节衣缩食救助村民。由于灾荒,部队每人每天只有8两口粮,宋任穷带头减为2两。杨庄村有一位叫李青女的老大娘,勤劳朴实,心地善良,她经常不怕脏累地为部队干部家属照看孩子,还经常到军区医院为伤病员喂水喂药喂饭。为了感谢李青女的奉献,宋任穷特地从警卫连挑选了两名战士,从西田庄挑来180斤玉米,送给李青女一家,帮他们度过了灾荒年。
宋任穷进驻杨庄后,有句口头禅是“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因工作需要,宋任穷有时住在冀鲁豫中心区蒋店村陈玉功家里。一天,宋任穷和通讯员又住到陈玉功家,因通讯员外出要执行任务,宋任穷身体有伤,需要护送到位于张鲁北部的杨庄冀南军区后方医院,陈玉功毫不犹豫地说:“我送你去。”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出发了,陈玉功背上宋任穷的行李,一路搀扶扶着宋任穷躲避敌人袭击,行程70里路,汗水湿透了衣背,天黑才安全到达后方医院。第二天陈玉功离开的时候,宋任穷拉住陈玉功说:“小鬼,这个毯子是战利品,你拿回去用吧。”旁边的人说:“宋司令送给你的,快接着吧。”陈玉功这时才知道,自已一路护送的原来是宋任穷司令。
马世祥说,有关宋任穷这样的革命故事和战斗历程,在莘县广为流传,但以往史料上披露不多、记载较少,目前还在进一步挖掘当中。
花9年时间着书 纪念革命前辈
根据挖掘整理的史料,莘县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莘县老促会秘书长马世祥等人精心编辑了《红色杨庄》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书籍收集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解放军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等为冀南区党委旧址的题词。莘县县委书记王峰、县长高志国分别为该书作序。
据介绍,该书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和纪念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宋任穷诞辰110周年所出版的一部大型抗战专辑。1942年至1944年,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宋任穷率领冀南区党政军群机关及部分后方机关,从河北陆续转移到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与群众朝夕相处、休戚与共,结下了非常珍贵和深厚的革命情谊,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艰苦抗战的战斗史诗。莘县县委党史研究中心、莘县大王寨镇党委,联合整理挖掘冀南区党委驻杨庄期间的这段历史史事,前后历经九年寒暑,如今终于正式出版,可谓“十年磨一剑”。
该书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冀南区党委在这儿”,主要收录了自2011年以来,经过挖掘整理,在中央级、省、市、县级党报党刊上发表的有关宋任穷等在莘县杨庄抗战期间的回忆文章、专题文章和各类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二是“旧址保护和利用”,主要介绍了县委、乡(镇)党委对“冀南区党委旧址暨宋任穷旧居”等红色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三是“附录”,主要介绍了“冀南区党委旧址暨宋任穷旧居”所在地莘县大王寨镇和杨庄村的地理环境、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等情况。四是收录了反映宋任穷等人在莘县杨庄村的部分图片资料。
该书融史料性、可读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内容生动,引人入胜。全书生动体现了开国上将宋任穷在大王寨镇杨庄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战斗历程,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生动折射出了宋任穷丰富多彩英勇战斗的一生,填补了莘县、聊城市乃至山东省党史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该书共30万字,印制2500余册,由全国新华书店经销发行,是当前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
题材重大 获得全省党史优秀成果奖
从1941年农历11月至1944年5月,宋任穷在杨庄工作、生活、战斗了三年时间,其间,他曾一身担任中共冀南区党委书记、冀南行署主任、冀南军区政委等要职,领导指挥冀南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冀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11月,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了新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黄敬任政治委员(不久,黄敬调任,宋任穷兼任政治委员)。1944年8月1日,他指挥军区所属部队,以第七军分区(司令员赵健民)为主力,向莘县地区之敌发起进攻,一举攻克莘县县城。
解放战争期间,宋任穷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政委,同司令员陈再道一起,组织指挥发起聊城、博平战役,使聊城、博平两座城市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后重获新生,回到广大人民群众怀抱。
宋任穷入驻杨庄后,在抓好军事工作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群众工作,在杨庄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夏炳银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夏云龙、夏少增、王景贤三名党员为党支部委员。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后,村里相继成立了妇救会、儿童团和民兵自卫队,在原有四名党员的基础上,又发展其他五名群众为党员,壮大了组织力量。
随后,武家河、玉庄、尧头、余庄等附近十几个村也先后建立了党支部,发展党员38名。
马世祥说,“宋任穷在莘县杨庄”这一重大新闻题材,曾吸引大量新闻媒体记者专程前往采访,在鲁西北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宋任穷回忆录》前言中指出:“对这40年的经历,不是做全面的记述,而是有重点地追忆……这本回忆录,严格来说,只是我的回忆片断。”所以说,《红色杨庄》一书的出版,填补了鲁西北党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根据《全省党史史志优秀成果评选表彰办法》,本着延续性、普惠性、专业性原则,经过严格评审,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评出515项优秀科研成果,并于今年年初进行了公示。据了解,在全省党史优秀科研成果名单中,《红色杨庄》等66项着作获得三等奖。
来源:莘县政务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1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