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平山堂与会老堂
平山堂在江苏省扬州市,会老堂在安徽省阜阳市,两堂比肩,遥相呼应。
两堂均为欧阳修在两州时先后所建,故而一并而论,洵一趣谈。
欧阳公在扬州时,平山堂总是热闹的,雅士云集、吟诗唱和、观花斗草、法书绘画,极尽文人之雅玩。即便没有亲踵平山堂的人,也可从那些诗词歌赋中一窥平山堂的风流蕴藉。
欧阳修的“文章太守”由扬州得名,欧阳修结缘颍州是在北宋皇佑元年(1049)。是年正月,他以目疾为苦,自请由扬州移知颍州并得俞允,于二月十三日由水路抵达颍州。北宋皇佑元年(1049)三月在颍州作,时年四十三岁。
欧阳修于二月到颍不久,就爱上了颍州西湖。三月视事(办公)之初,便带领僚属同游西湖。知颍期间,他写下了《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寄淮南转运吕度支、发运许主客》、《祈雨晓过湖上《西湖戏作示同游者》、《三桥诗》、《飞盖桥玩月》等一批咏赞颍州西湖的佳作名篇。留下了“平湖十里碧琉璃,四面清荫乍合时”“渺渺平湖碧玉田”、“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等咏赞颍州西湖的名句。
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退居颍州,寓西湖六一堂。翌年四月,赵概以高龄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来访欧阳修,畅叙友情,一个多月才回南京,时吕公着为郡守,在“六一”堂西侧专建此堂接待,欧、赵、吕会聚此堂,宴饮赋诗,故题名“会老堂”。 “会老堂”因欧、赵相会而名扬天下,这次聚会,一时传为佳话。
据宋 ·蔡绦《西清诗话》:“欧阳永叔与赵叔平同在政府,相得甚欢。平叔先告老睢阳,永叔相继谢事归汝阴。平叔一日单车往过之,时年几八十矣。留剧饮逾月,纵游而后返。永叔因榜其地为会老堂。”
如今的会老堂,在我市生态乐园里,古朴的小院,院门上方一块匾额上,“会老堂”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走进院子,梁枋雕刻精美,明三暗五,重梁迭架,柱石斗拱,砖刻花纹,形式古朴。构图古朴美观,堂内立有欧阳修石刻画像。从室内展板介绍,可以了解了欧阳修与会老堂的渊源。
会老堂还是革命遗址,1928年4月7日,魏野畴为主导的中共皖北特委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发动“四九”农民起义,并成立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敢死队,攻占阜阳城,从而点燃了轰动全国的“四九”暴动火焰,尽管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四·九”农民起义在皖北大地点燃了革命的火种,会老堂作为皖北革命的见证者,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元佑六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在会老堂感慨赋诗曰:“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乘兴不辞千里远,於怀还许一樽同。”并亲笔题写了堂内“景贤”“尚友”两月门楣额,纪念欧阳修与赵概、吕公着三人的友情。
从欧阳修的诗文中,我们很容易读到了浓郁热烈、感人至深的颍州情结。会老堂是阜阳历史文化遗产核心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在此可以感念欧苏风情、感悟阜阳历史文化的恢弘灿烂。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60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