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三十五军的一位小将,建国后当中央警卫团政委,后授上将至今健在

文史茶馆2020 2023-09-22 12:07:16

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的第三十五军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军,它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此话怎讲呢?当年在山东战场,鲁中南纵队和国民党吴化文的部队经常打仗,结下很深的仇怨。

可是在济南战役中,吴化文弃暗投明,改邪归正,率部起义了。起义之后,华东野战军对吴化文的部队进行改编,如何改编呢?居然是和鲁中南纵队合编成了三十五军。

鲁中南纵队的将士们当然不愿意了,陈老总亲自出面做工作,这才安抚了大家的情绪。第三十五军的军长是吴化文,其中有一位年轻的团级将领叫杨德中,后来成就非常大。

杨德中是陕西渭南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加入八路军,长期战斗在山东战场,参加过胶东保卫战和济南战役。渡江战役打响,为了早日抢占南京,杨德中亲自挑选十位勇士组成渡江侦查班。

杨德中还把自己珍藏许久的一盒香烟分给大家,为大将壮行,他一直站在江边目送十位勇士消失在视线中。侦查成功,杨德中率领部队率先进入南京,为解放战争胜利立下了大功。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南京城有一支国民党的部队要起义,可是上峰的命令是让他们无条件缴械。杨德中坚决按政策办事,拒绝了这支部队的讨价还价,勒令他们放下武器,接受他们投降。

在强大的人民军队中,杨德中虽然是一名团级干部,却没有什么名气。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建国后的一个历史契机,中央警卫团成立,张耀祠担任团长,团政委从全军选拔,有三个人进入候选,最后选定了年轻有为政治过硬的杨德中。

中央警卫团的政委啊,虽然职务不高,却相当重要,因为他们保护的是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的安全。毛主席非常重视这支部队,曾经亲自给警卫员授课,布置工作任务,杨德中出色完成了任务。

1955年,杨德中授上校军衔,后来升大校。1964年,周总理亲自提名,让杨德中给他当警卫。为什么?周总理觉得杨德中非常干练,尤其是担任外国来访政要的卫士长时,工作做的可圈可点,有口皆碑。

从此,杨德中来到周总理身边,担任了近十年的警卫工作,陪同周总理到全国各地视察,到世界各地访问,确保了周总理的安全,他的工作得到了周总理和邓颖超大姐的充分肯定。

后来,杨德中升任警卫师师长、警卫局局长。1988年,全军恢复军衔制,杨德中被授中将,6年后升上将。如今的杨德中依然健在,已经快一百岁了,愿他老人家晚年幸福,快乐安康。

诸暨县:民国时出了150多名将军,还有四名上将,如今怎样了?

诸暨县在民国时代,出现了150多名国民党将军,数量名列全国去,是著名的民国三大将军县之首。

诸暨出身的将军里面一共有4名上将、36名中将,剩下的就都是少将。

4位上将分别是一级上将蒋鼎文、二级上将郭忏、上将蒋尊簋和蒋伯诚。

诸暨4位上将

蒋鼎文,黄埔军校教官,位列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

郭忏,保定军校第六期,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

蒋尊簋,章炳麟口中的“浙江二蒋”之一。

蒋伯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参谋长。

上图为五虎上将之一蒋鼎文

除此以外,还有一人值得大家了解:

冯圣法,黄埔一期毕业生,被外界称为“杀鬼子最多的中国人”

民国三大将军县

民国将军县除了冠军诸暨县之外,还有醴陵和合肥两县,我们来一个一个看!

根据网上的相关文史资料的消息,醴陵县在民国时期出了一百多位将军(也有一种说法是两百多),仅次于诸暨县,被称为民国的第二大将军县。

醴陵县出身的将军特别多,我们找的的资料显示:

何键、柳漱风、李明灏、程潜、刘建绪、钟光仁、陶广、陶柳等都曾经互任上下级。

醴陵籍将军以黄埔军校出身的为最多,从网上的资料来看,黄埔军校后期的醴陵籍学员的姓氏和通讯地址和前几期学员有很多都是类似甚至相同,可以推测出来,后期的醴陵籍学员有的是前期的学员和军政界官员的同一个家族的兄弟。

看过了第二,我们再看第三名:民国三大将军县之合肥县

合肥县的将军出身,你们可能有点知道的,汪氏宗亲,一县出将军也是百余名,其中我列举几个相对有点辨识度的:

段祺瑞,北洋三杰之一,“北洋之虎”,民国陆军总长兼管将军府事务,四次出任国务卿或国务总理,民国13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范光启,辛亥烈士,南社会员,建铁血军,任总司令。后因反对袁世凯,被暗杀。

卫立煌抗战中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及河南省主席、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解放战争中任东北剿总司令,国民党五虎上将之“战将”。

安徽合肥籍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上将:段祺瑞、段芝贵、吴光新、聂宪藩、张广建

安徽合肥籍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雷震春、贾德耀、吴炳湘、王揖唐、吴新田、卫兴武、陶云鹤。

诸暨为什么会出了这么多将军

第一个原因,诸暨县的人民自称“木柁”,而且浙江一带有“杭州人怕飞机,日本佬怕诸暨”的说法,就凭这个说法,我们就知道这真的是抗战时期,血淋淋的历史,都是诸暨县的战士们靠着自己的生命打拼出来的!

第二个原因,诸暨县的好儿郎考取军校的居多,根据网上的数据显示:黄埔军校大陆时期的诸暨籍学生差不多有500多人,这还只是黄埔,没有算保定、苏州那几个军校。

第三个原因,中国是人情社会,诸暨军人也不能免俗,所以参军后的诸暨军人多有前辈同乡提携,不论是学识还是军事技能,提升都比较快。

现在的诸暨县

现在的诸暨县常年位居中国百强县前列,成为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诸暨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珍珠之乡”、“中国袜业之乡”、“中国香榧之乡”、“中国无公害茶叶之乡”、“中国名品衬衫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浙江省建筑之都”、浙江省首批“教育强市”,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获“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

说过了民国三大将军县,我们反过来说下新中国十大将军县

新中国十大将军县是: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浏阳。

第一大将军县——湖北红安(61人);第二大将军县——安徽金寨(59人);第三大将军县——江西兴国(54人);第四大将军县——湖南平江(52人);第五大将军县——江西吉安(46人);第六大将军县——江西永新(41人);第七大将军县——河南新县(40人);第八大将军县——湖北大悟(36人);第九大将军县——安徽六安(34人);第十大将军县——湖南浏阳(30人)!

结语

红色传承,出了这么多将军的县,到了经济发展的现在,这些县城在经济发展上也不遑多让

-END-

结尾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由作者(梦落学长)原创写就,任何组织、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私自转载,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亮剑中此人只出场三次,每次都夸李云龙,后来被授予啥军衔?

电视剧亮剑这一部电视连续剧以前受欢迎一时,这一部电视连续剧让人赞叹的地区,不仅取决于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还取决于知名演员们高超的表演,担任主人公的李幼斌教师主要表现当然是更为出色的了,此外,扮演楚云飞的张光北教师,扮演赵刚的何政军教师,主要表现全是十分优异的。而丁伟、孔捷、张大彪、魏和尚等性格演员的演译,也是惟妙惟肖。

此外,大家针对剧里旅长的的人物角色,点评也是十分高的,扮演旅长的这知名演员,实际上仅仅摄制组的一位工作员,并不是技术专业知名演员,可他却把一个幽默搞笑而又无失威势的旅长饰演了,真的是令如今的小鲜肉明星们无地自容了。旅长在电视剧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每次都用不同的方式夸李云龙,有时候委婉,有时候直接“骂娘式”。

旅长原型坚信收看过电视连续剧的小伙伴们一定会发觉一个状况,李云龙这人自高自大,对谁都不讲道理,唯有对这名旅长服服贴贴,每一次见了他如同耗子见了猫一样。而在建国后授街时,旅长也是大将军衔,李云龙作为团长,却仅仅少将,这是为什么呢?

缘故其实不是很难,旅长便是在历史上的陈赓将军。陈赓,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与贺衷寒、蒋先云并称之为黄埔三杰,是黄埔区第一期中的优秀生。在黄埔区学员军东征时,老蒋在作战中遇难,踌躇不知所终,是陈赓舍了命未来拯救出,老蒋尽管日后反革命,但在那时候或是东征军的司令员,观念也较为左,事实上还算作一位进步分子。

南昌起义时,陈赓担任连长,之后在鄂豫皖苏区又保证了老师。但由于在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作战中负伤,陈赓迫不得已返回上海市治伤,伤愈复出后即追随周负责人参与特科的工作中。之后陈赓随机构赶到井冈山根据地,在万里长征中担任干部团团长,呈现了自身优秀的国防能力,变成中国军队中赫赫有名的大将。

旅长真实战绩陈赓在抗日战事中担任386旅旅长,这就是电视剧亮剑中的时代特征。陈赓担任386旅旅长期内,率军在响堂铺致命一击日寇,在神头岭大破侵略军,在七亘村、黄崖洞设下埋伏的军队,将侵略军打得溃不成军。根据这一系列光辉获胜,陈赓将386旅带变成八路军的金牌军队,拥有天下第一旅的美名。

抗日战争阶段,陈赓担任太岳纵队总司令、陈谢兵团总司令、二野第四兵团总司令,从闻夏战争逐渐,一路连战连捷,一直打到西南的四川盆地。陈赓纵队在军队建设的在历史上拥有独特的影响力,纵队军事史列项,在军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新中国成立创建后,陈赓参与过抗法援越的战事,在界限战争中致命一击法军,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陈赓又被派遣北朝鲜竞技场,担任团场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总司令。陈赓依次与日寇、法军、美帝开展过决战,肯定称得上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一位中华民族的英雄人物了。

1955年的授街典礼上,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肯定是当之无愧的。就军功而言,陈赓在将军中,也就是只是略输于战神粟裕罢了。

论功行赏而李云龙却只是被授予少将军衔。我们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陈赓是旅长,李云龙是团长,算作顶边的各个部门,但为什么到授街时,两个人差别则是这般之大呢?关键有下列几层面的缘故。

第一,李云龙尽管是团长,但独立团并不是是靠谱定编,顶多只有算八路军的天然的团。因此 ,李云龙尽管看上去等级与陈赓相距并不大,事实上则是天差地远的。 第二,李云龙的国防能力十分差,没什么发展战略布局,只了解带领冲锋。在抗日战争时期,李云龙打山崎大队,打平安县城这类小规模纳税人的作战,还能够用这类方式制胜。到抗日战争阶段,在淮海战役这类资金投入几百万军力的大兵团作战中,李云龙作为老师,居然带领冲峰,结果立即被国民党的战火安葬,自身也缺阵了抗日战争后边的战争,可以说,李云龙的国防素质是十分差的。
大家见到,李云龙在抗日战争前期是团长,到淮海战役时居然只保证了老师。抗日战争前期的团长,即便 是天然的团的,到淮海战役时至少也得是个纵队总司令啊,李云龙居然升得这般之慢,除开他数次违反纪律被免职外,国防能力得不够,也是一个关键要素。 第三,李云龙组织纪律性偏差,数次违背机构上的组织纪律性,常常被免职,因此 职位一直升不上来,到抗日战争阶段才算是老师,这一职位,也就是个少将的等级了,乃至被授予大校,也是能够了解的。李云龙在抗日战争初期便是团长,以后依次由于违反纪律被免职为连长、被服厂场长,以后尽管官复原职,可是针对升职的危害肯定是十分大的。 总的来说,李云龙这人国防能力差,又无机构无纪律,数次被免职,他能得个少将军衔,早已是机构上照料他了。看到,拥有极强国防素质和战略思维,军功也远在李云龙以上的丁伟也只是是个少将吗?丁伟作为抗日战争中后期的师长,授少将的确低了,而李云龙一个师级干部,能被授于少将早已非常好了。

新中国的十大上将都有谁?

1955年,有55位将领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们是:

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泗淇、吕正操、朱良才、刘震、

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至诚、杨成武、

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

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

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

扩展资料 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截至2019年09月30日,尚有1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第一位逝世的是贺炳炎(1960年),终年47岁。最后一位逝世的是吕正操(2009年),享年106岁。

上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其中最年长者为陶峙岳,时年63岁;最年轻的是肖华,当时39岁。

-开国将帅

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逝世 健在的开国将军还有谁

开国少将(49人)
1955年少将(19人)
李耀文(1918)山东荣城人,88上将,原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科委政委、海军政委
向守志(1917)四川宣汉人,88上将,原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
任荣(1917)四川苍溪人,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政协主席、武汉军区副政委
邹衍(1915)江西兴国人,原中央纪委委员、沈阳军区副政委
詹大南(1914)安徽金寨人,原中央纪委委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张秀龙(1915)湖北仙桃人,原全国人大常委、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王贵德(1914)福建上杭人,原铁道兵副政委
刘居英(1917)吉林长春人,原铁道兵副司令员
胡继成(1915)安徽金寨人,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
贾若瑜(1915)四川合江人,原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副院长
盛治华(1916)江西永新人,原武警部队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熊兆仁(1912)福建永定人,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方槐(1917)江西于都人,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刘中华(1917)山东文登人,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
杨永松(1918)广东大埔人,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李布德(1919)四川营山人,原山西省军区政委
钟炳昌(1915)江西兴国人,原解放军军政委、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
廖鼎琳(1914)江西兴国人,原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政委、炮兵学院政委
黎光(1914)四川仪陇人,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
1961年少将(9人)
王砚泉(1917)河北雄县人,88中将,原昆明军区副政委、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委
胡炜(1920)河南新蔡人,原中央候补委员、陕西省委书记、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高锐(1919)山东莱阳人,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宁夏区委第二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杨思禄(1917)江西于都人,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张力雄(1913)福建上杭人,原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
孙干卿(1919)山东淄博人,原广州军区参谋长、昆明军区参谋长
姜钟(1919)四川平昌人,原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魏国运(1914)湖北监利人,原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空军工程部部长
殷国洪(1911)湖北红安人,原海军炮兵学校政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委
1964年少将(21人)
刘振华(1921)山东泰安人,88上将,原中央委员、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外交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玉华(1916)山东文登人,原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军区副政委、南京军区副政委
王扶之(1923)陕西子洲人,原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陈绍昆(1921)江苏宿迁人,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
文击(1918)河北霸州人,原炮兵副司令员、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
姜林东(1918)山东烟台人,原新疆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
贾乾瑞(1916)陕西大荔人,原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顾问
杨斯德(1921)山东滕州人,原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刘自双(1915)四川巴中人,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张中如(1919)山西原平人,原国防部外事局政委、河南省军区政委、总参谋部二部部长
张志勇(1916)湖北红安人,原国防科委训练基地司令员、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张实杰(1922)山东邹平人,原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周建平(1919)江苏苏州人,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王茂全(1910)江西吉安人,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方震(1911)江西弋阳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政委
阳自碧(1918)四川巴中人,原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
李丕功(1910)山东淄博人,原上海警备区参谋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张英(1916)辽宁盖州人,原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军区政委
顾鸿(1915)安徽庐江人,原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
高先贵(1912)安徽六安人,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涂通今(1914)福建长汀人,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7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