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铜技术在中国有比较古老的历史,在新石期时代的晚期就已经出现了这门技术,先秦时期制作出许多金属工具来加快农耕的发展,在封建社会里这门技术已演变的非常成熟,可以制作出精细的物品,而“铜殿”的出现将其铜铸造的工艺空前的提高,其仿造木质结构的宫殿,工艺复杂铸造难度极高,而保存至今古老的“铜殿”只有四座,都是作为宗教用途,并且都建于明清时期,在武当山铜殿、鸣凤山铜殿、五台山铜殿和万寿山铜殿中的造型可看出皆是仿造重檐式木制宫殿,这其中武当山“铜殿”历史最为悠久,建于明朝初期的永乐年间,据说“铜殿中”的“真武帝君”铜像也是按照永乐帝的样貌而建造的,而昆明鸣凤山上的“铜殿”则是保存最完整且最大的古老“铜殿”,这座“铜殿”不仅有着古老的历史,而且也汇聚着浓重的历史文化,也是当地道教文化组成的一部分。
昆明凤鸣山如今已变成一个旅游中心,山中绿茵茂盛,鸟语花香,汇聚大地之灵气,明朝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采取道士“徐正元”的意见在此山顶之巅仿照武当山上的金殿而建造出“铜殿”,并在殿中铸造真武铜像”,而不幸的是在明朝崇祯年间这栋“铜殿”被移至大理洱海旁的鸡足山上,并完全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如今在昆明鸣凤山上的“铜殿”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的,机缘巧合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清理“铜殿”房梁时发现上面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门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的字样,才确定这是吴三桂所重建的“铜殿”!
这座由纯铜铸造的“铜殿”重约250吨,在经历数百年的历史的风吹雨打,这栋“铜殿”表面已然变成了漆黑色了,形状呈方形,是根据我国古典重檐歇山式木质结构的房子模仿建成的,其铸造工艺非常精细,与手工木制宫殿相差无几,其“铜殿”中所有可见的东西均为纯铜打造,包括门窗、房瓦、桌案、匾额和神像等等,工艺之复杂,工程之艰难,堪称一件铜铸艺术品!
在现存的四大古老“铜殿”中,昆明的“铜殿”已是得以完好保存的大规模“铜殿”,也是明清时期西南昆明一带超高冶铜技术的写照,房里房外或是门窗上的雕刻便已是精湛的工艺,在上图中可以看到房梁之上还清晰地留有吴三桂所写的铭文,以及在“铜殿”中可看出多条金色的铜龙,可以看出吴三桂称帝的野心,而在“铜殿”建成后的第三年便举兵反清。
现如今这座保存完好的“铜殿”已是代表昆明的地标性古老建筑,也是当地悠久的道教文化所在地,整个“太和宫”的城墙或是各种建筑都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沉淀,其中紫薇树和山茶树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也是昆明较为神圣的地方,每逢过年过节这里还会聚集大量的市民前来祈福!
中国的建筑文化博大精深,从“榫卯”结构的发明就就影响了周边各国数千年的建筑文化,“铜殿”的构造源于古典的木房屋结构,亦是传承着古老的建筑文化,但其注入了不同的历史元素和古代超高的冶铜技术!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6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