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后半句更狠,虽然难听,但道出了真相

每天读宋词 2023-09-22 11:33:2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我国古代着名诗人辛弃疾对于东汉末年三大巨头,曹刘孙的的评价。但其实“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出自于曹操自己口里,且孙权也切实是比曹操矮了一辈。

孙权原是诸侯孙策之弟。但是在公元200年孙策打猎时不幸被刺身亡,于是年仅十八岁的孙权被迫登上台前,但是江东局势动荡,不仅有着公开反叛的属下,还外有异族山越虎视眈眈。尚且年少的孙权显示出了惊人的政治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平叛,且又围困山越逼迫其下山汉化。

政治上招贤纳士,任贤任能。迅速安定下江东局势。又在公元203年—公元208年击杀江夏郡黄祖,吞下江夏郡的打扮地盘。年纪轻轻主政江东还做的十分漂亮,这让其在东汉末年这个乱世迅速站稳了脚跟。

随后曹操在公元218年时平定了北方的匈奴战乱之后,就将眼光放在了孙权的江东地区上,孙权一黄口小儿是他认为的软柿子,于是就开展了大名鼎鼎的赤壁之战。这一站孙权的以周瑜为主将,其以黄盖之谋略,大破曹操五万大军于赤壁之下。

虽说这一站曹操输了,但是他还是依旧没有将孙权过于看重。于是紧接着又在公元223年开启了濡须口大战。这次争夺的魏吴两国的核心区域江淮一线,但是这一次依旧是孙权借助长江这一条天堑,设计让曹操大军进退两难。

这时的孙权竟是直接一叶扁舟孤身进了曹操的地盘,面对众多弯弓搭箭的将士们面不改色的四处溜达,查看曹军的情况。这时的曹操见到如此胆识的孙权才不得不服气,这个十几岁的大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大,也就发出了这句着名的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其实还没有说完,还有下半句就是“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刘景升就是刘表,就是说刘表的儿子就像是猪狗一样,非常难听。但其实是说出了事实的真相。刘表当时是是荆州的一霸,是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爬到了荆州牧的位置。

如此出生的刘表在世家崛起的三国可以镇住荆州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肯定是有着两把刷子的。他在荆州孤身一人,却将荆州治理成东汉末年少有的人间乐土。没有地方豪绅横行霸世,又没有什么苛捐杂税。当时源源不断的有百姓都收拾包袱逃亡荆州,都是因为刘表在荆州。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方仁政的霸主,儿子却都不怎么出色。刘表对待儿子也是有些偏心,长子虽说平庸了一点但还算有能力。但是他偏偏废长立幼让无能的次子来接替他的位置。最后等次子刘琮继位之后曹操正好准备攻打荆州。

但是没想到原以为是一块坚石的荆州就轻轻松松的被刘琮拱手让出了,刘琮主动开门降曹。刘表驻守多年,固若金汤的荆州就这样直接轻松的到了曹操的手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在见到刘表之子的表现之后再看孙权,发出如此感叹就不意外了。

曹操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何出此言呢?

三国时代可谓是群星云集,人才济济,其中有一个被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很多人会有疑问,曹操这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字仲谋),孙权不是个靠着父兄基业的二世祖吗,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

有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是曹操在骂孙权,意思就是孙权只配跟曹操的儿子比,这个说法可谓是牵强人意。

因为曹操出生在公元155年,跟孙权的父亲同岁,当年董卓霍乱朝政的时候,曹操、孙坚也是一起并肩作战的去讨伐董卓,而且曹操孙坚是当时讨董联盟的诸侯里面少有的在讨董战斗中有出色表现的诸侯。

而孙权是公元182年出生的,比曹操足足小了27岁,说孙权是曹操的儿辈一点也不为过的,曹操的大儿子曹昂生卒年不详,但是曹操的二儿子曹丕是公元187年出生的,孙权只是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线更早,所以很多人下意识的觉得孙权比曹丕年纪大了很多,其实是一个错觉,两个人只相差了5岁而已。

因为孙策遭遇了刺客,孙策的儿子孙绍又太小,又是乱世,国赖长君,所以孙策就把自己的位子传给了当时年仅17岁的孙权,现在的孩子17岁应该还在上高中或者是大一,但是孙权17岁就已经开始掌一国事了。

而且孙策由于杀戮过重,孙策死后东吴政局不稳,孙策部下很多图谋自立或者叛乱,甚至孙家内部都有人想自己做主。而且北面的敌人是强大的曹操,西边是杀父仇人刘表,可谓是内忧外患。

但是年仅17岁的孙权,不但稳住了局面,而且在七年后的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当时想要席卷天下的曹操,当时的孙权不过20多岁,就是大一点的周瑜也不过33岁而已。赤壁之战打的曹操大败亏输,不但毁灭了曹操快速统一天下的野心,而且客观上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形成。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不甘心失败,多次攻打东吴,结果都是铩羽而归,人称“五越巢湖”。在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曹操又一次进攻濡须口,孙权调遣水军,斩杀生擒曹军近万人,吴军多次挑战,曹军都不敢出战,曹操看到孙权部下舟船军队严明整肃,不禁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很多人说孙权不过是靠着父兄基业,但是孙策留给孙权的不过只有五郡之地而已,虽然名义上是六个郡,其实有一个郡是从其他郡里面重新划的。

而且这些地盘里面还隐患很多,特别是山越问题很大。但是孙权上位之后,不但稳住了原有的基业,并且向南拓展占领了整个的交州,向西打败刘表,杀死黄祖,不但给父亲报了仇,而且为进入长江中游打下了基础。

向西孙权第一次通过湘水之盟取得了江南三郡,然后又在关羽跟曹操作战的时候,派遣吕蒙白衣渡江不仅全部占领了长江以南的荆州六郡,而且全歼了刘备所属的荆州关羽部,而且还短暂的占领了襄阳。

至于大家喜闻乐见的比如,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等等,只是孙权北上受挫,虽然战败但是却损失不大,相比于多次北伐的诸葛亮也是没多大收获,所以单纯的黑孙权没有多大意思。

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下半句,曹操什么意思?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因为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而广为流传。

但是这句话并不是辛弃疾的原作,至少裴松之就已经讲这句话写到《三国志》的注里了,而且“生子当如孙仲谋”并不是全文,还有下一句是“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其实这句话出自曹操之口,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曹操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引用《吴历》就有了下面这一段话: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集团和孙权集团曾经多次攻战,双方互有胜负,而交战的主要场所之一就是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

而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的注里提到的这一次,发生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

这一年曹操带领大军,进攻孙权的地盘,初战告捷,迫使孙权亲自率领7万大军与曹操相抗衡,双方相持不下一个多月,最后以曹操始终无法攻破孙权大营,只得隐居而退而告终。

被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安在诸葛亮身上的故事——草船借箭的原型,就来自于这次战役之中。

《魏略》里记载,在双方相处期间,孙权亲自坐着船来,侦查看一下曹操的军队是怎么来排兵布阵的。曹操方面发现有人来企图窃取军情的时候,就立刻放箭射向孙权的大船。结果叮叮咣啷一顿乱箭齐发,孙权的大船一面射满了箭,另一面却没有,所以导致船向一面偏沉。孙权见状赶紧下令,调转船头,然后曹军的弓箭手又一顿叮叮咣啷乱射,船的这一面也被射满了箭。结果就是船的两面船体终于平衡了,然后孙权和他的手下们虚惊一场,开开心心的返航回去了。

而且这次并不是借箭,是差点被射成刺猬。

再看回裴松之引用的《吴历》,这一部分大概的意思是,曹操出兵濡须口,占领了江上的沙洲之后,孙权立刻发动反击,用水军将江中的沙洲包围俘虏了曹操的部下3000多人。之后孙权又多次挑战,但是曹操北方军队不惜水性,只得坚守不出。

或许是孙权实在不甘寂寞,亲自带着人马,驾着快船,直接进入曹军水寨的视野范围。曹操手下的将军们都认为这是孙权前来挑战,都纷纷向曹操进言,赶紧将孙权的这只孤军歼灭。

曹操或许是被孙权的勇气所折服,于是对士兵们说,这一定是孙权想要亲眼看看我军的将士们,于是严格命令士兵们不得轻举妄动,只要全军戒严就好。


然后孙权带着一小支部队如入无人之境,就像检阅一样,在曹操军队眼皮子底下转悠了五六里路,然后船上的军乐队大吹打大的返航了。

曹操见孙权虽然只带着一只小部队,但是这支部队却显得训练有素,而且孙权本人有胆有识,敢来曹操眼皮子底下转悠。于是这时候才发出感慨。

真的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表占据经营荆州多年,但是等他一死,他的儿子们却因为争家产争得不可开交,搞得荆州一片混乱,被曹操的大军一下冲散,刘表苦心经营这么多年全部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但是孙权不仅在赤壁之战中打赢了曹操,在之后多年与曹操集团的相持中,几乎没有任何吃亏,还敢轻车简从的来到曹操大军旁示威,或许曹操真的被孙权这位有胆有识的年轻人所折服。

怎么说呢,中国古代战争在很多时候还是讲究仁义的,在这件事情之后没过多久,孙权亲自写信给曹操,说长江的春汛快来了,你最好带着军队赶紧离开。不过同一份信件上还写着:如果你不死,我是不会得到安宁的。


曹操看过信之后,估计也是呵呵一笑,下令撤军。

曹操夸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结果曹丕做了啥呢?

(一)在“生子当如孙仲谋”后面,还有半句话

三国风云起,雄主曹、刘、孙!这三位三国时期的雄主,为中国历史留下了雄奇的一页。

其中曹操,堪称三人中的老大哥,地盘最大,势力最强,底气最足,自然他点评另两位,则显得更客观。比如点评刘备最著名的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说完,轰隆一个响雷。点评孙权则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但这仅仅是半句话,因为后面还跟着半句,是“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据《三国志》载,曹操说出这句话时,正在跟孙权打仗,双方相持了月余,曹操啃不动孙权的大军。曹操望着肃整的东吴大军,想起荆州刘表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便脱口而出:“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即,后代就应如孙权这样有出息,你看刘表的那两个儿子,跟孙权一比,简直不堪为人子——即不配称之为“人”。显然,曹操对孙权的评价非常高,至于有些人言称,这是曹操占孙权便宜等,这属于过于“厚黑”了,曹操跟孙权的父亲孙坚属于同龄人,他的儿子曹丕,才比孙权小五岁。

不过,曹操这句若细琢磨,就会发现问题了,因为曹操也有儿子,他这么夸孙权,传到自己儿子耳朵里,会是什么效果?这就如老爸表扬同学,有出息啊!儿子听到后,会是啥心情?没有一点反应,那是胡说。

果然,曹丕似乎就对老爸曹操这话,耿耿于怀了。

(二)曹丕被孙权骗了

公元220年,曹丕登上帝王宝座后不久,便喜从天降——孙权向他曹丕称臣了!曹操一辈子没干成的事,就如此轻而易举的砸在了曹丕脑袋上。曹丕立刻册封孙权为吴王!

公元221年,刘备亲领大军,高举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帜,水陆并进杀向东吴,就这样“夷陵之战”爆发了!虽最后孙权获胜,刘备惨败。但让人奇怪异常的是,蜀、吴两国大战的时候,曹丕却“坐山观虎斗”,但当战事结束后,曹丕却出人意料的,派大军攻打得胜后的孙权,而不是刚刚惨败的刘备!

这有点匪夷所思了,史载:曹丕之所以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选择,是因为发现孙权不是真心投降自己,因为曹丕曾要求孙权把儿子派来,我曹丕给你“养”,但孙权却拒绝不算,还称了帝,故而曹丕认定孙权骗了自己,所以才来揍孙权。

但这解释你信吗?曹丕能“弱智”到这种地步?其实在曹丕称帝后到“夷陵之战”前,魏国君臣都一致认为,孙刘联盟必破裂,那么魏国如何选择?当时存在三种声音。

第一种是刘晔为首:联蜀伐吴。第二种是曹丕的主张:联吴伐蜀。第三种是在《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为首,认为应坐山观虎斗。

最后曹丕选择了:坐上观虎斗,并接受了孙权的“归顺”,封孙权为吴王!这时,刘晔站出来,坚决反对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

理由概括起来就是:孙权是假降,册封他为吴王后,孙权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一旦孙权打败刘备,不服咱魏国,那时咱必会出兵讨伐,孙权便可趁机鼓动起内部士气:我都成了曹丕手下了,他还来欺负我,必会使吴国上下同仇敌忾,咱就不好办了。

结果曹丕就是不听,坚决封孙权为吴王!事实证明了刘晔判断正确,果然孙权不服,这时曹丕想出兵!刘晔又来阻拦,说:我们已经失去了功伐孙权的时机,一则孙权胜了刘备,士气正旺。二则是东吴对咱魏国,如今是以“哀兵之态”出战……

曹丕还是不听,就一根筋地来揍孙权,最后无功而返,搞得自己颜面无光……那么曹丕为何不听刘晔的真知灼见呢?

(三)曹丕清醒了

公允来言,曹丕虽跟老爸曹操没法比,但也绝非“刘表的儿子那般”。之所以在对待孙权问题上,表现的如此差劲,其中必有“好大喜功”的因素。

因为以曹丕的能力,他必然也会料到孙权是假降,按理说有此共识点,刘晔是能劝动曹丕的,之所以劝不动,曹丕执意要孙权为吴王,则是有向自己脸色贴金的嫌疑,一则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看,我一当皇上,孙权就投降。

二则,便是因为老爸曹操当年这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起到了一种催化作用,即,老爸你不是表扬孙权吗?可如今他投降我,成了我的小弟。你一辈子没干成的事,我干成了!

虽曹丕料到孙权是假降,但却真没料到,孙权的套路玩的这么深,真就被刘晔言中,自然心理则会失衡,以一种极端代替另一种极端,即我早就想跟你孙权比一比,看看咱俩到底更牛!故而,再次不听刘晔劝告,执意来揍孙权。

但最终却碰了一鼻子灰,经此一战后,曹丕终于清醒过来了。虽依然保持对东吴的压迫,却再也不敢贸然攻击,在公元224年,曹丕亲临广陵,准备跟孙权再次开战,也学着当年老爸曹操的的样子,遥望孙权阵营,感叹道:东吴有人才啊,算了,这次不打了,退兵……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丕如今应该感知到了,当年老爸曹操的这句评价是何其正确。若非是老爸曹操留给他的家底厚,曹丕拿什么跟人家孙权比,诗词吗?大概也就是这个了!

三国风云起,雄主曹(操)、刘、孙……这是历史的定论,曹丕只能甘拜下风,但作为第二代,曹丕却又是最出色的,比刘禅、孙亮强得不是一点半点,这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6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