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很多字都有多个涵义。
很多时候,如果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便很容易出现误解。
回顾中华上下几千年文明,有三句话长期遭受误解与错用,而根源在于对其中3个汉字的错误解读。
01
第1句话: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误会在于这句话中的“无”字。
古人提出这句话时,所指的“无”其实是个动词,意思是“本有而无之”。
因此,“无才”其实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谦卑的态度。
也就是说:女人可以有才,但与此同时能放低姿态,不炫耀、不显摆,才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德行。
此外,这句话还有上半句:男子有德便是才。
意思是:男人要以德行为主,才干为辅。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相对应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而非贬辱女性。
所以,无论“男子有德便是才”,还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都是教导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德行,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智慧。
02
第2句 话: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的关键,就在于“毒”字。
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这句话似乎是要求大家要心狠手辣,但其实并不是。
这句话的出处是关汉卿《望江亭》里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原文是“度”,是大度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有足够的度量和格局,才称得上“大丈夫”。
这个“度”字和前面的“量”字正好形成前后照应,但由于两字都为仄声字,不符合对仗要求,念着别扭,因此古人便把“度”字的发音改成了第二声,结果传着传着就成了“无毒不丈夫”。
更有人继续以讹传讹,甚至演化出了: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原本非常大气正能量的一句名言,传着传着就成了残暴不仁和心胸狭隘的辩护词,怎能不让人哀叹?
03
第3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句话的误解,关键在于“为”字。
“为”念作wéi,是“修为”的“为”,读第二声;而不是“为了”的“为”,不是第四声。
所以,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如果做人不修为自己,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而绝大多数人,却把这句话被曲解成了:“人活着如果不为自己着想,就会被天地所不容”。
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却天差地别,实在令人唏嘘。
修为,就是修炼。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场修炼。
真正参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懂得不断修炼自己:克己、博学、明辨、慎思、审问、力行。
只有不断提高人生境界,才能活得明白,活得轻松,活得自在!
04
此外,下面这些句子,也是经常被人们误解、错用的俗语、名言:
1、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原文: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2、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当父母在的时候,子女尽量不要长期生活在外地。
“游必有方”一是指游历要有方向、去处并让父母知道;二是必须常年在外的人,也必须首先安顿好父母。
3、人定胜天。
错解:人一定能够战胜自然。
正解:“定”是定性,指人心安定的意思,总的意思是只有人心安定,顺应自然,才能适应自然。
4、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原文: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也就是“副将”的意思。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6、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原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并不是拿孩子去套狼。
7、王八蛋。
这一句骂人话,原话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
8、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是指没有后代就是不孝了。这里的“无后”,是指没尽到做后辈的责任。
9、存天理,灭人欲。
并不是不能有人性了。原意是说:人的基本需求欲望是符合天理的,而那些超出基本需求的欲望要尽量控制。
10、以德报怨。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献出恩德去面对负于你的人,是一种人生和人格的浪费。
11、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觉得这是孔子歧视女性,其实不然。
这里的女子指的是品行不好的女子,就像男子里的小人一样,女子里品行好的称为淑女。
另外,这里的养也不是养活的意思,而是相处。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真正的意思是: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圣人也是如此,对所有百姓都一视同仁。
13、三思而后行。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谨慎行事不是坏事,但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可是坏事。
14、无奸不商。
原文:无尖不成商。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
15、人是生而自由的。
下一句是: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再下一句是: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16、老来多健忘。
原文: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重点不是健忘,而是相思。
以上这些句子,你了解多少呢?
收藏起来,今后如果再遇到误解的人,就告诉他们真正的含义!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小伙伴和外国人的日常沟通和学习上总会有很多有趣的误会,让人哭笑不得,又让人难以回答。我们来讲一讲外国人对中国人最大的误会吧!
熊猫。外国人是真的超级超级喜欢熊猫! 你无法想象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看到熊猫会变成小迷妹。很多外国人都认为,中国人每家都养着熊猫,每天上街都能看到人们溜熊猫......遛熊猫......事实上,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一样,只能在动物园看,毕竟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我们真的溜不起啊!
功夫。在外国人眼里,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功夫,就像李小龙一样,以一敌十。其实我们平时除了学校会统一教我们课间操以外,真的没学到什么。而外国人则认为这课间操就是我们的练功秘籍,都想参透一番。就在前段时间,一个黑人小哥在脱口秀上吐槽"千万不要和亚洲人打架上了热搜"......当被亚洲人“哼哼哈嘿”一下子打倒以后,他们不止会扶你起来,还会语重心长地问句“从今天这个事你学到了什么?”感觉外国人对中国人都会功夫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水果。之前有一个外国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们眼里,在中国能天天吃水果的人都是土豪!由于他们国家农业或者自身气候土壤条件的限制,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水果,但价格都很贵。在国外都是按个数买水果,而中国都是按斤甚至成箱成箱的买。在日本,西瓜通常是切成一片一片的卖,几乎看不到谁会整个买回家,如果有,那一定是土豪。一个普通西瓜就要100多人民币,在中国,水果可以吃到饱!
第一: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爱迪生
这句话长期出现在语文教材上,目的是为了宣扬努力的可贵。可其实,我们都一直误解了爱迪生的原意。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第二“无奸不成商。” ----古代词
古代成语“无尖不成商”也变了味儿,叫“无奸不成商”。无尖的“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不够资格当商人。不过现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无尖不商”就成名副其实的“无奸不商”。
第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在今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已经成为形容老师一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感人奉献的经典名句。可其实这句诗的原出处,唐代李商隐的《无题》却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丝方尽的“丝”与相思的“思”同音,比喻为爱相思流泪,至死不干。
第四:无毒不丈夫。 ------古代成词
这句在电视剧中被一号反派角色滥的俗语,其实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讹传。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能“无毒不丈夫”呢?这里的毒,可能是发音相近而被误传,本意应是“豁达大度”的“度”才对。
第五:识时务者为俊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现在这句原话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的名言已被歪曲成赞赏见风使舵,甚至是对为虎作伥的认同,这与原意大相径庭。识时务,时务指形势或潮流,表示能认清形势和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杰。是对隆中卧龙先生的赞誉,说他未出隆中,却已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而且有极深刻的见解。
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象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
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拿破仑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利
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句话就是明证。但是,布莱德利说的这段话却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
“存在即合理”,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殊不知,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如果没记错的话,前年看过的《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表述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是宣扬愚民权术的名言。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语录,上下文之间往往没有多少联系。当时的文章,除了句断,其它标点符号还没有发明。所以,被误读是可能发生的事。
如将这句话更正为“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与孔子另一句名言“有教无类”一
一脉相承。也使得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误传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庄子》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常被长辈用作勉励学子不要浪费光阴,珍惜时间学习的至理名言。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两句话并非庄子意思的全部?这两句话之后,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原来庄子是在「警告」:以有限追求无限,是会伤害身体的;既然如此,还要不断追求知识,很危险啊。
误传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过这样一段几乎所有上过学的中国人都熟悉的,非常壮丽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渡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之时,他就能够说:我所有的生命和一切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紧接着写道:“因此,必须赶紧生活,因为不幸的疾病或什么悲惨的意外随时都可以让生命突然结束”。可能马上就有人反对,认为这不可能是保尔的话,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尤其是因为这段话与上一段的意境大不相同,如以此教育孩子可能会有“人生如梦, 转眼就是百年;要醉死梦生,赶紧享受人生”的颓废消极影响,那我要说:也可以认为“人生短暂,赶紧奋斗”么!
误传九:马克思在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
这是为人类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
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
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的确又是一段感人泪下的壮丽名言,又可能感动过好几代中国人。假如我说,马克思在这同一篇文章中写道:“但是,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与上一段相比,似乎给滚烫的头脑泼了一瓢凉水。
误传十: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
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
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
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
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
,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
”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
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
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
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
,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
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
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
,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
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
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
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残暴,我
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
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
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
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
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
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
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
误传十一: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联对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
,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
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
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
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
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
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
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
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
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做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
,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
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
禅。
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往咱男人身上
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
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
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
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
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
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4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