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国宝 品味文明
汲取智慧 古为今用
平凉日报融媒体中心与平凉市博物馆
联合推出
“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系列海报
讲述文物古籍里的节约故事
09
东汉建宁元年诏书作环耳鼎
尺寸:高18.2厘米 口径13.5厘米
采集地:平凉市泾川县
级别:一级
现藏于平凉市博物馆
该鼎子母口,两耳近口沿平出上折成环状,扁球形腹,腹中部出宽板沿一周,上阴刻隶书“建宁元年八月丁酉诏书作鼎一枚重十二斤太仆临(监)右工史庞善考工令张玮右丞毛迁铜曹史和㟄”40字铭文。
确切记载诏书作鼎的时间、形制、重量,以及具体的制作工匠和督造官员等信息,说明当时铜器生产已有明确精细的分工,相当于现在的实名制。同时也确立了制造者、监造者以及各生产机构之间对产品的质量责任关系。
从战国中期开始,各国普遍在器物上实施刻记制作者名字的勒名制度,一直被历代所传承沿用。
诸葛亮像。于网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你在军营尽职守岗 我替你回乡看爹娘
【厉行节约】神秘的半坡型几何纹彩陶钵的揭示:成由勤俭破由奢
编辑:刘英娜
审核: 赵晓燕
监制: 李建军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4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