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开国少将李德生和尤太忠,经历非常相似,还是儿女亲家

历史客栈 2023-09-22 10:13:50

1988年我军第二次大授衔时,共授予了17位上将,其中有两位当年的开国少将:李德生和尤太忠,而且两人还是亲家。

其实,除了这些,李德生和尤太忠还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就来说说。

(图:从左到右:尤太忠、杜义德、李德生)

首先是籍贯,李德生和尤太忠是河南省信阳老乡,李德生是新县人,尤太忠是光山县人,两个县是临县。

其次在年龄上,李德生生于1916年,1930年参加了红军,尤太忠生于1918年,1931年参加了红军,都相差不多。

在履历上,两人也是惊人的相似,都是从普通战士做起,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到解放战争时期,又都在王近山的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当旅长,李德生是6纵17旅旅长,尤太忠是6纵16旅旅长,是王近山手下的两员悍将。

抗美援朝爆发后,两人又携手入朝参战,李德生是志愿军第12军35师师长,尤太忠是第12军34师师长,一起参加了着名的上甘岭战役。

回国后,两人又一起进入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深造,并先后升任军长,李德生是第12军军长,尤太忠是第27军军长。

后来,两人的发展也都非常好,尤太忠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成都军区司令、广州军区司令、中央委员,李德生更高,担任过北京军区司令、沈阳军区司令、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高居正国级干部。

请注意,在所有开国将帅中,也只有6个人是正国级,包括3位元帅:朱老总、林彪、叶剑英,大将、上将、中将都没有,少将有3位:李德生、汪东兴、刘华清。

而且,两人都在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又都在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另外,在打仗风格上,两个人也是出奇的一致,都是我军有名的拼命三郎。

当年在长征路上,李德生在战斗中被子弹击穿肺部,眼看着活不下去了,许世友舍不得丢下他,就找来一匹马驮着他走,就是在这样颠沛流离的征途中,李德生硬是咬牙坚持着走完了长征。

在抗战中,李德生参加过夜袭阳明堡、百团大战,解放战争中,也曾在上党战役中创下全歼敌军整个团的战果,在上甘岭战役中,更是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榆台战役中,由于首次攻城失利,导致士气萎靡,身为总指挥的尤太忠不顾敌军猛烈的炮火,奔走在最前线,并放下豪言:如果不能攻克榆台,自己绝不后撤!

将军不惜性命,将士们自然也士气高昂,榆台很快便宣告解放。进入城中后,尤太忠遭到城内残敌的冷枪,被打穿右腿,却仍然咬着牙指挥部队肃清残敌,然后才去医院就医。

在后代的培养上,两人也差不多,都有两个儿子,也都参军入伍。

李德生的大儿子叫李和平,担任过第12军36师副师长,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次子李南征是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

尤太忠的大儿子叫尤松涛,资料不详,次子叫尤海涛,担任过南京军区副司令、解放军陆军副司令,中将军衔。

而且,两人还是亲家,李和平娶了尤太忠的女儿尤兢,让两位老将军亲上加亲。

另外,李德生的另一位亲家地位更高,就是开国上将乌兰夫,一人身兼国家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在开国将帅中仅此一人!

最后还有个事儿值得一提,当年李德生的小女儿李优优在美国工作,等到即将临产的时候,她专门给父亲打来电话,询问要在哪里把孩子生下来。

李德生毫不犹豫地说:“回国,让孩子拥抱我们的祖国!”

就这样,李优优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让孩子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谁知道《亮剑》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的生平?

1、早年经历:1915年(民国四年)10月29日,王近山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区(今高桥镇)程河村许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很小就没了母亲,8岁起给人放牛,13岁给地主当长工。

2、土地革命:曾任红4军第10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红31军第93师师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次作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骁勇顽强,曾被人们送以雅号——“王疯子”。

3、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72团副团长、769团团长、385旅副政治委员、386旅旅长。参加了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4、解放战争: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起,任太岳纵队副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率部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等。

5、建国以后: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第十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军党委书记、重庆市军管会委员。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

扩展资料: 1、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

2、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

--王近山

亮剑主人公原型是谁啊??如题 谢谢了

李云龙原型::“王疯子”王近山。王近山将军是人民解放军序列里一员赫赫有名的战将,被称为二野“两朵花”之一(另一为陈锡联)、二野的朱可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战功赫赫的将军死时的职务仅仅是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许多老部下都成了他的上级,以至于老部下之一的肖永银奉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的指示写将军的悼词时,面对刺眼的“副参谋长”字样怎么也无法平静,只得找老政委小平同志叫屈,小平同志得知爱将去世的消息时半天说不出话来,末了说了一句“人死不能复生,就叫军区顾问吧。”湖北省红安县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王近山将军于191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其祖上是蒙古族在当地的达鲁花赤(元代地方军政长官),到其父亲时,家道中落。将军有一个姐姐。黄麻**前,后来成为中将的詹才芳到将军家乡,化装成裁缝,做**准备工作,王近山即是他的徒弟,只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已。王近山将军人生的第一个传奇是在15岁时用牙咬着一颗子弹吓倒了地主,吃了大户。黄麻**后,詹才芳身份公开,他就成了詹连长的警卫员。多年后,职位远远高于詹才芳的虎胆将军王近山见到老上级时,一如既往地恭敬。在建国初期,将军爱上了一个女大学生,而这个大学生又是自己的小姨子。当年,将军的夫人举家抒国难,革命半辈子得到的是丈夫的背叛。想不通的将军夫人给***写了封信,她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反映自己的想法,挽救濒于破碎的家庭。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近山的家庭风波引起了***的高度重视。先是老首长**出面谈话,没用;周总理谈话,没用;他的部下也纷纷前来:“王司令,我们以前跟着你打了不少胜仗,你就忍忍吧,承认错误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以后再慢慢来嘛”,将军把他们大骂一顿,说自己明人不做暗事。最后,毛泽东对刘少奇说:“你去处理一下吧”。结果,上顶元帅,下打将军的一代名将被罢官削职:开除党籍、从中将降为大校待遇,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公安部副部长降为河南一个农场的副场长。最可怜的就是在动身去河南的前夕,他的孩子没有一个跟他去,而那个大学生小姨子在这个时候却退缩了,她受不了别人的非议,这是对将军最大的打击!一辈子流血牺牲换来的战功、地位、肩上的两颗将星都不要了,就是为了他心目中的“爱人”而今,她却跑了!就在将军准备一个人去河南的时候,他家的保姆小黄却对他说:“首长,我陪你去吧,你需要人照顾。”要知道,小黄比她小20多岁哎,就这样,他2成了将军患难与共的第二任妻子。多年以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是有在北京见到了毛泽东,说:“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能打仗,现在过得很惨,请主席照顾一下”“谁呀?”“王近山和周志坚”“好啊,你们谁要啊?”毛泽东问在座的各位大区首长“王近山,我要!”许是有说。就这样,赋闲10余年的将军出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可是这个副参谋长在军中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后来成为他的顶头上司的老部下肖永银每次见了他都立正、敬礼,一口一个王司令。在回到南京时,他的老部下们在站台上排成一队想他们夫妇敬礼,看看他们都是谁: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银——要知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很低的。将军下火车时,手里还提着从农场带来的一蓝鸡蛋,说是送给许司令员的,而他的许司令员这时早已经在南京最好的饭店给他摆好了酒席,专门等着给他接风呢。席间,王近山将军向许是有说了句话:“许司令,只要你一句话,我王近山决不含糊”,男热血性啊! 1978年的春天,王近山将军病重,让他的老首长,老部下们痛心不已。将军在临死前,经常从嘴里冒出冲、杀的字眼,每当这个时候,他的儿子王少锋就对他说:“爸,李德生上去了”、“爸,尤太忠上去了”、“肖永银上去了”,将军的身体马上就平静下来了,让小护士们怎么也想不通。查看原帖>>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4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