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后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时代,而这一时期,以刘备病逝为中介线,被分为三国前期和后期。
三国前期,就是各路军阀混战的大混沌时期,这一时期三国鼎立之势正在逐步形成;而之所以说刘备病逝之后是另一个时期,是因为从刘备死后开始,整个三国时期,就可以称之为"诸葛亮时期"了。
原因就是蜀汉帝国的最高领导核心集团,除了诸葛亮之外,其余三人——即桃园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都已经命陨黄泉,而诸葛亮虽然并没有乘势夺取帝位,但此后蜀汉帝国的军事活动基本都是由诸葛亮统筹帷幄了。
诸葛亮在这一时期,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也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开始强行发动北伐战争,短短数年便连续发动了五次,而在演义之中,更是被写成了六次。无论究竟是几次,这一时期,诸葛亮都是整个蜀汉的绝对话事人。
只可惜,这几次的北伐之战全部失败,虽然也给曹魏带来了巨大伤害,但还是以蜀汉军队的失利收尾。而在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之后,"诸葛亮时期"彻底终结,冥冥之中似乎也在暗示蜀汉的气运已经完结,之后的几十年,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诸葛亮这一蜀汉的中流砥柱彻底陨落,对蜀汉帝国造成了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暂且按下不表,我们且说因为诸葛亮的死亡而带出的一个巨大疑云——被诸葛亮称为天生有反骨的魏延,究竟是否要反叛蜀汉?
这一问题,由于过去了千年之久,真正的答案可能永远也找不到,后世之人的探讨,也只是根据历史记载的合理推测而已。不过,认为魏延是被冤枉的人占了大多数,这就要从诸葛亮死前的下达的最后一个军令说起了。
诸葛亮非常了解魏延,他清楚魏延的脾性,也知晓军中暗自涌动的矛盾,因此,为了避免内部争斗,诸葛亮临死前命令手下大臣,魏延如果不听从军令,那就让他干自己要做的事就行,其他人自己走自己的。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诸葛亮是给了魏延很大的自主权的,因为如果诸葛亮不想让魏延自己行动,那完全不必特地强调这一点,直接不说就行,到时候魏延若是不听从军令,那就可以军法处置。而且,这尽管只是对自己掌管的军队的自主权,但是这权利已经非常大了。
除了魏延部之外,其他军队都要听从杨仪的号令,由杨仪全权指挥。这也就是说,诸葛亮已经将这两个有着很深的矛盾的二人分割开来,杨仪管不到魏延,魏延更别想管杨仪,他们二人若真的谁都不服谁,那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不过,杨仪在诸葛亮死后做的事情,却完全将诸葛亮的一片苦心给白费了。
杨仪虽然听从了诸葛亮的意见,但却自作主张地要试探魏延。他派费祎去探明魏延,想了解他对撤军的看法,结果魏延以为费祎和他一个想法,便拉着这位知音拟定计划。
结果显而易见,魏延得知自己被欺骗之后,大为恼火,直接暴怒与杨仪在蜀汉集团里公开叫板,但他虽是战争奇才,但却并非是政治斗争的人才,最后败给了杨仪,惨遭杀害。
史料记载中,魏延在杨仪面前被斩首之后,杨仪直接踩在他的头上,公开叫嚣"看你还能作恶不?"癫狂程度令人不寒而栗。
仅仅凭借杨仪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究竟有多痛恨魏延。事实上,他们两人本身就一直在明争暗斗,只是之前诸葛亮还在,他们也无法兴风作雨。
但诸葛亮是谁,早就对他们的态度心知肚明,所以才会在死前特地叮嘱不用去管魏延,为的就是避免内部厮杀的场面发生。可惜杨仪这自作聪明的做法,直接将诸葛亮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
而且,这点并不怪魏延,因为一开始就是杨仪非要试探魏延,最终才造成蜀汉集团内部的分裂,而魏延作为蜀汉后期的最强战力,他的陨落是蜀汉集团的巨大损失。
要知道,在蜀汉后期,曾经的战力天花板——关羽和张飞都已经被杀,赵云等人也都老矣,只有魏延还能扛得起率兵作战的大旗。他为蜀汉立下无数功劳,就连诸葛亮北伐都离不开魏延。
如果诸葛亮知道杨仪做的这些事,估计都能被气得再活过来。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而在这一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弥留之际,密诏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安排在其死后如何退军。
而诡异的是如此重大的军事会议,作为蜀汉后期最骁勇的战将和军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征西将军魏延却被排除在外。
不久之后,魏延又与杨仪爆发激烈军事冲突,兵败之后被马岱所杀,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一连串的事件中,姜维着实扮演了一回吃瓜群众。那么姜维为何袖手旁观看热闹,眼睁睁看着魏延死去?
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梦到自己头上长角了,就问占梦人赵直何意,赵直说"麒麟头上有角,却不怎么用,这是此战敌人不攻自破的征兆啊"。估计之后接着就是丞相英明神武,敌人闻风丧胆,天佑蜀汉。
听到这话,估计要是一般人那早就飘了,但诸葛亮那是何许人也,能给你这大忽悠整晕菜了,人家可是字孔明,号卧龙,这眼睛贼着呢,心想"你这糟老头子坏得很啊",私下却对身边的人说:"角字是刀下加个用,头上用刀,这是大凶之兆啊"。
为什么要说这个梦呢?
因为这个梦按后来按事态的发展,它还真就应验了,接着就发生了诸葛亮病故,军事集团两大高管内讧。不知道屏幕前的你们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真服了。
暂且抛开封建迷信这一类的话题,复盘一下整个事件的始末,诸葛亮既然预感到自己将有大凶之兆,加之本身又非常谨小慎微,作为蜀汉绝对的核心人物,又深感刘备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恩情,相信诸葛亮此时已经在谋划身后事了。
那么问题来了,文章开头提到,诸葛亮病危,召集公司高层开会,而独独把二把手给落下了,难道是诸葛亮当时神志不清把魏延给忘了?
当然不可能,因为从诸葛亮的性格事无大小,事必躬亲分析,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刻意为之。
暂且不表原因,让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下这次会议内容吧。
会议内容大概是:在诸葛亮死后,让杨仪统帅大军撤回老家,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拒不受命,不要去搭理他,他爱咋地就咋地吧。这个安排有三处让人费解的地方。
一:杨仪当时在军中主管钱粮军械,职位相当于后勤部长,而对于指挥军队显然并非其所长,即使不把军队交给魏延,那也应该是交给姜维指挥啊。
二:对于魏延可能会出现抗命的情况,诸葛亮的态度就比较暧昧了,完全是听之任之由之的三不管精神,要知道当时魏延统领的一万前锋部队,那可都是蜀军精锐啊,万一魏延想要投敌叛变或者图谋不轨,那对蜀汉政权来说绝对是个灾难,而这也有背诸葛亮一贯谨慎的行事风格。
三:魏延和杨仪素来不和,不和到什么地步呢?魏延曾经把刀都架到杨仪的脖子上了,所以你看这二人是水火不容的死仇啊,都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但诸葛亮爱惜他们二人的才华,常常作为和事佬。但现在要把军队指挥权交给杨仪,而且是直接跳过魏延,你要是告诉我他俩不干仗,我都敢把脑袋拧下来给你当球踢,那么诸葛亮如此安排,到底有什么深意。
果不其然,当魏延听到诸葛亮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杨仪的时候,立刻就跳脚大骂,对杨仪派去试探魏延意图的费祎说:"丞相虽然身亡,但是还有我呢,我当领军继续攻打曹兵,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国家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怎么能受杨仪的摆布呢,给他做断后的将领。"此时费祎为了回去复命,就忽悠魏延说自己有办法能将杨仪一干文臣带到魏延的大营,魏延大喜,就放费祎回去了。
而魏延这边也开始磨刀霍霍,左等右等一直到太阳下山都不见人来,派人一打听,杨仪这孙子早带上大军跑了,魏延那叫一个气啊,日夜兼程的跑到了杨仪的前面,把重要的交通设施都破坏掉。既然早早晚晚都要干这一架,同时又都为了表明自己是正当防卫,杨仪和魏延又同时给刘禅上了奏疏说对方谋反。
给刘禅看得直呼头大,于是摆出一副明君礼贤下士的姿态,向高级参谋蒋琬,董允问道"二位卿家有何高见"。蒋董二人心有灵犀都给杨仪担保而怀疑魏延,这人缘也是没谁了,联系到上文放走"大忽悠"费祎,不得不说魏延太单'蠢'了,朝里朝外竟然没有一个朋友。
话说两头,刘禅还在这边问计呢,魏延杨仪这两位老兄已经耐不住寂寞开始练起来了,魏延先率军抢占南谷口,然后主动攻击杨仪,杨仪让王平在前面抵挡魏延,王平大骂魏延的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要脸",而魏延的士兵由于理亏,顿时都作鸟兽散了。
要知道魏延统领的那都是精锐啊,还真不是白给的,那素质叫一个高啊。魏延无奈,只得和儿子数人一起逃回汉中。想必杨仪定是读过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派出马岱马不停蹄的去追杀魏延,而马岱也不辱使命的让魏延脖子与脑袋分了家。事后杨仪用脚踩着魏延的头颅骂道"庸奴!你还能再做恶吗?"。
就在杀掉魏延后,志得意满的杨仪就做起了接班诸葛丞相的美梦。好不容易回到了老家,第二天上朝一看,差点没晕死过去,丞相给蒋琬当了,论资历和才华,自己能甩他好几条街。杨仪那叫一个想不通啊,于是便开启了话痨模式,逢人就是牢骚满腹。
不久这话就传到刘禅耳朵里了,心想"这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这不明摆着冲我吗",刘禅倒也干脆,直接流放。但人杨仪那是个刀架脖子上眼都不带眨一下的主,流放在人眼里都不叫个事,流放都不耽误人家上书诽谤朝政,而这一次刘禅也是真恼了,直接把杨仪扔到监狱里,留下一句"你去死吧",然后头也不回的就走了。于是杨仪就这样结束了他那才华横溢同时又刚愎自用的一生。
现在回顾整个事件,诸葛亮死后,魏延被杀,杨仪失宠,蒋琬上位,而蒋琬之后是费祎,费祎之后就是姜维。由此不难推断出,这一连串事件背后的操盘手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先生着实是下了一盘大棋。
魏延和杨仪二人都是难得的人才,但二人都有其性格上的致命缺陷,魏延孤僻暴戾,杨仪狭隘自负。诸葛亮生前有能力制衡他们,但是在他死后二人必成为蜀国的大患,所以生前就制定了让杨仪去牵制魏延,又让蒋琬去牵制杨仪的策略。
再次回到文章开头,为什么魏延被杀,姜维全程袖手旁观,这其实是诸葛亮事先授意的,让姜维置身事外是一种保护手段,远离政治纷争,因为姜维才是诸葛亮钦定的军事接班人。
短短一年间,蜀汉政局风云变幻,而最终姜维成功上位,自此身居高位数十年,事实证明诸葛亮果然看人高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4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