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路面上不长草其实是很正常的,毕竟如今的路面都是混凝土制的。但是有一条路没有使用混凝土,却在千百年内没长过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条特殊的路。
这条路位于甘肃省内,被命名为秦直道,顾名思义它是秦始皇时期派人修建的,粗略算来也有两千多年了。翻看史料时我们会找到关于这条路的蛛丝马迹,据记载这条路的使用量并不大,在修建两年后就不再使用了,也就是说此后两千年以来这里都是人迹罕至的,但人们惊讶的发现,这条路截止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根杂草,这到底是为何?
据记载当时承担修建任务的是秦国某位将领,在接到圣旨后这位将领带领部下开始了实地考察。沿途的地形比较平坦,修路的难度并不大,真正有难度的是土质问题。这条路有大量的沙土和黄土,沙土比较容易因为它本身不会长草,但是黄土很容易滋生草本植物。另外由于土质疏松,泥石流也时有发生。在经历重重考虑后,这位将领终于确定了修路方案。
首先这条路上所使用的土均为熟土,也就是请人烧制过得,虽然比较费事但也杜绝了植物的生长。其次修路工在土里加上了大量的盐,造出了人工的盐碱地,这样也使得土壤环境比较恶劣,植物难以生存。
从修路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虽然在当时那个年代科技手段不太发达没有混凝土的存在,但古人依旧制造出一条在两千多年内没有长过草的路,着实让人佩服。
秦直道总长1800里,耗时数年才算真正修建完成。虽然下达建造命令的是秦始皇,但是他都没有等到竣工的那一天就去世了。很多关于秦直道不长草的传闻有很多解释,甚至有人用封建迷信的思想来解释,其实真正的原因并没有那么复杂。
第一因为秦直道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延安至九原的道路,他不长草,仅仅是因为黄土高原的生态失衡。这里常年缺水显然不适合植被的生长。野生的植物肯定不比专门养护的植物,那边的条件十分恶劣。
况且当时建造的时候也动了一些心思,修建道路的土和平常用的土也明显不一样。他们选用的都是死土,这种火烧过的土稳定性极高,不容易造成道路塌方,也是不长草的关键因素。因为这些土壤无法供给足够的养分给植物,土壤当中含有的石灰粉就可以杀死大部分的植物了。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他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他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地区,很多军队在这里开战。马和人群会在上面频繁的践踏,更是让植物没有喘息的机会。而且有不少的居民在这里生活,他们常年的在上面走来走去,也就更加造就了植物不生长的情况。
其实秦直道的工艺也不是非常先进,并不能完全杜绝植物生长。不长草的关键还有一个就是人为干预,现在秦直道已经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了,这里有专门的人负责除草,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安全,另外就是让旅客出行便利。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开始了封建王朝时代,而秦始皇也成了名流千古的一代霸主。而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驰道之一秦直道,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从未长草。为此很多古人还迷信的认为是被秦始皇的威严震慑的不敢长草,其实不然,秦直道之所以两千多年从未长草,是因为修筑秦直道所用的土是经过烧制的熟土,这样熟土是根本长不出草的。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秦直道的修建材料和修建质量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和毅力。秦直道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古代交通要道,开始修建于秦始皇时期,但由于秦直道沿途地形复杂,难以修建,具体竣工时间,已无从考证,仅有历史记载秦直道在秦二世时期仍在修建。秦直道贯穿于甘肃、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是古代的交通要道,因其路况一直保持良好,清朝之前一直都被利用。
熟土是经过烧制的土,在这种土里,植被是根本不可能生根发芽的,同现代的水泥一样。秦直道是蒙恬大将军负责监工修建的一条交通要道,全长七百多公里。秦直道的并非普通的土路,而是用熟土和白石灰混合在一起的材料进行路面铺设。在铺设过程中,层层夯实,使得路面非常的严密、结实,以至于现在的秦直道仍然路面平整。熟土工艺在秦朝以后,也被很多人效仿。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的陵寝也是用熟土建造的,因为慈禧太后要求自己的陵寝上要寸草不生。
屹立两千多年的秦直道已荒废多年,成为了受保护的文物。现在秦直道上也覆盖了常年集聚的黄土和落叶,并开始长草,但秦直道所诉说的这段历史一直激励着我们。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3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