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痛饮黄龙府为什么不能实现(下)

中国国家历史 2023-09-22 08:57:12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3362字 | 阅读需7分钟

直捣黄龙府也就是一句口号,根本不可能实现。而徽、钦二帝的结局更是让人不甚唏嘘。

前文链接:痛饮黄龙府为什么不能实现(上)

1134年,岳飞上奏:“刘豫僭伪,人心终不忘宋。如以精兵二十万,直捣中原,恢复故疆……臣候粮足,即过江北剿戮敌兵。”由于南宋对武将的担忧顾忌和阻挠牵制,岳飞编练二十万精兵直捣中原的战略始终不能实现。

南宋抗金主要依靠两淮、荆湖和四川战区凭险自保。这一战略目标的谋划出于宋朝中兴的缔造者之一李纲。1132年,李纲上言道:“今朝廷保有东南,控驭西北。加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倚为形势,使四川之号令可通,而襄、汉之声援可接,乃有恢复中原之渐。”李纲在国家盛衰存亡的急要关头,强调要有可靠的大后方,切不可急于用兵打仗。1135年,宋高宗下诏问攻战、守备、措置、绥怀之方,李纲上奏:“分责诸路,因利乘便,收复京畿,以及故都。”

随后南宋抗金的战略布局,基本采纳了李纲之策。荆襄地区,扼天下之中,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宋高宗对岳飞军事能力的认可,并极度的信任,委派岳飞固守中部战线荆襄地区。

绍兴六年(1136)三月二十六日,岳母姚氏去世。四月初七,岳飞辞官,准备守三年之丧。朝廷来使抵达庐山,岳飞要求守制。1137年,高宗付岳飞第三道《起复诏》,“......练兵襄阳,以窥中原,乃卿素志”。同年二月,岳飞奉命进京述职。三月,写成一道奏章《乞出师札子》,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军事行动,他说:“愿意提兵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叛将既还,遣王师前进,刘豫必弃汴京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恢复。然后分兵浚、滑,经略两河,如此则刘豫一定被擒,金人可灭。”

从岳飞和宋高宗的多次恢复固疆的战略思想交流来看,岳飞的军事战略目标至始至终是恢复中原,收复燕云十六州,并没有提出过“直捣黄龙府”。

高宗的心思

宋高宗即位后,不积极备战北伐,却和黄潜善、汪伯颜等人谋划逃亡东南。李刚认为南宋的都城应该以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若不能在关中,可以暂时去南阳,今乘舟顺流而到东南,固甚安全便利,恐怕中原必然失去,那么东南一隅不可能相安无事。

宋高宗画像

决意去东南的赵构,不久便罢免了才担任宰相仅七十七天李纲。太学生陈东于是上书请求,“车驾归京师,勿幸金陵”,没有得到宋高宗的答复。由于高宗对迁都问题举棋不定,大臣们暂时停止议论。过了一段时间,高宗明确提出迁都东南的问题,并由大臣们讨论。卫尉少卿卫肤敏上疏高宗请求驻跸金陵。建炎元年九月,中书舍人刘珏亦言:“金陵天险,前据大江,可以固守。东南久安,财力富盛,足以待敌。”

宋高宗不像他的父兄是文化人,他会武艺,会骑马射箭,也懂军事。南宋初期,宋高宗为何主张谈判?因为他曾经作为人质在金营近一个月,看到了女真人的战斗力。赵构脱离险境后,在河北、山东等地一直同金军周旋,他敏锐地注意到金军的水战能力稍差。建炎元年冬十月初一,高宗上船到淮河流域,二年春正月,高宗逃往扬州。

1127年秋,金军在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攻城略地,不太理会扬州的赵构。1128年,金国发觉赵构挺有作为,南宋有恢复之态势。建炎(1129年)旧历二月,金兵奔袭扬州,大举南下,南宋军队打的一团糟,赵构狼狈渡江,经镇江府到杭州,无奈地从舟山浮海避难,这就是历史上“淮扬之变”。高宗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江北,最终老死杭州。

由于北宋军队主力,河北禁军打光了,精锐西军也惨败了,江南的水师表现不错,最后依靠韩世忠、岳飞等将领,勉强把金军赶出淮河以北,两浙、淮东军民的表现坚定了宋高宗建都杭州的决心,从而确立了南宋御北安南,远交近攻,背海立国,江海防御的战略体系。

宋高宗一生并不冒险,也不软弱,有务实的精神,方有南宋一百多年的基业。南宋初年,外有金人侵逼,内有溃退下来的散兵游勇,还有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乘机割据一方。赵构的主要精力是稳定有限领土内的统治秩序。金兵的骑射和航海能力,使赵构意识到倘若滞留在商丘、扬州或者南京,以当时“搜山检海捉赵构”的严峻形势,他早已像父兄一样,被金兵俘获。

明代文徵明的《满江红》,其词云:“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说赵构害怕父兄回来,自己皇帝位子不保。二帝亡国之君,被押往金国备受欺辱,颜面扫尽,已经没有威信领导国家。南宋军队又是赵构一手打造,二帝对他们既无感情亦无影响力。

江南地区的人民对恢复中原故土无舍生忘死的精神,对北方山河破碎感悟不深。赵构必然深受江南利益集团的影响。绍兴五年(1135)正月,韩世忠奏“敌骑遁去,陛下必喜。”高宗曰:“此不足喜,若复中原,还二圣,乃可喜耳。”不管是不是真心话,但十几年的战争,南宋军队并没有给他打出一个恢复中原的灿烂曙光,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解救“二帝”恢复中原的念头。

宋高宗虽一意求和,苟且一隅,并非懦弱,而是当时的形势迫使他没有更好的选择。他希望岳飞等将领北伐能够达成他“以战促和,以战图存”的终极目标。

直捣黄龙府的可能性

首先,岳飞的本意没有直捣黄龙府。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南宋与金议和签约,和约规定金以河南之地予宋,议和遭到张浚、岳飞等人的反对,岳飞上表说:“唾手燕云,复仇报国。”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迎头北伐,其军事战略由南向北逐次推进。岳飞连战连捷,朱仙镇大捷后,岳飞兵指汴梁,此时北方大批反金人士来降。忠义军统制官梁兴的报告中说道:“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一位金国将领韩常愿意率5万人跟随岳飞,岳飞大喜,遂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

公元1140年宋金对峙图

单纯从军事的角度上看,此时若宋高宗赵构下令韩世忠、吴阶弟兄等各路兵马协同岳飞北伐,加上北方义军的呼应,南宋极有可能收复华北平原,攻克陕甘、山西、山东等地,进而威逼燕京。但宋高宗可能从南宋整体综合国力上考虑,为了与金国议和,下了十二道金牌强行召回岳飞。岳飞怒吼:“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只能无奈率军南撤。公元1141年,完颜宗弼再度率军南侵,岳飞奉命率军增援江淮,这也是岳飞人生之中的最后一战。同年四月,宋高宗为了彻底求和,下旨解除了岳飞等人的兵权。次年正月,在宋高宗、秦桧等人的密谋之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岳飞父子,并且瓦解了所向披靡的岳家军。

宋史记载:“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

金国泰和六年(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金章宗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书中仍写道:“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可见岳飞的威名在他被害六十多年后还备受尊敬推崇。后世凭吊岳飞的诗词中,都为岳飞的功亏一篑而惋惜。明代陈言《吊岳坟用壁间韵》:“金牌十二诏班师,痛饮黄龙愿竟违。万里銮舆终北狩,千年松柏尚南枝。”

岳飞北伐时说的“迎二圣”、“直捣黄龙府”,更多意义是为了收拢军民之心的口号,以表明自己师出正义。岳飞乃杰出的军事家,也深知南宋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情况,直捣黄龙府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攻克燕京,亦可解救“二圣”。

其次,高宗的心思是稳住自己的皇位,铁了心偏安江南,稳定江南地区的统治,不再想着复故土,还旧都了。所以并非真心要直捣黄龙府,迎驾“二圣”。

第三,朝中主和派势力强大,甚至连李纲终极目标也就是打下中原,更不要说投降派秦桧、贾似道之徒了。

第四,江南地区相对富庶,百姓生活富足,民间根本就不支持北伐,而南宋的军事、经济势力也不支持北伐。

所以,直捣黄龙府也就是一句口号,根本不可能实现。而徽、钦二帝的结局更是让人不甚唏嘘。

参考资料:宋史、宋史全文、金史、三朝会盟等。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展现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红色诗词

展现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红色诗词是《口占一绝》,原文如下: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译文: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为实现救国的雄心壮志而分别,不必愁悲。将那不应离别的离别之恨统统付诸东流之水。

等到下次消灭敌人,直捣黄龙府。等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后,按照江户相约在祖国大地上兴建“神州风雨楼”以作纪念。

诗词赏析

前两句“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写离情,“壮别天涯未许愁”句中的“壮”字,写出了革命者的离别和英雄气概。作者同志送挚友幼衡回国,天涯作别,各自一方,离愁别恨,难免发生。然而为了实现救国大计,创建“理想之中华”,则又觉得不应有任何的忧愁。

后两句“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着重写作者对革命胜利的憧憬。“何当痛饮黄龙府”,是借用了当年民族英雄岳飞抗击金兵的典故,“黄龙府”是金国的京城,岳飞为抗击金兵对部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这是用来喻指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大家痛饮祝捷,欢庆胜利。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3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