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在未辅佐刘备之前,一直在南阳耕读,当时他的学友有徐庶、崔州平和石韬等人。在读书之余闲聊时,诸葛亮对这这三个学友说:“你们做官,可到刺史、郡守这个级别。”刺史和郡守在当时也算高干了,这三个人很高兴,就问诸葛亮能做到哪一级,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自比管仲和乐毅,意思是说自己可以出将入相。那么诸葛亮真能和管仲、乐毅相比吗?
我们先说管仲,管仲的父亲是齐国的大夫,后来家道中落,为了谋生,管仲和自己的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尽管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白眼,但生意还是失败了。经商不成,管仲就去当兵,但发现战场太残酷,就临阵脱逃当了逃兵。之后一直为生计奔走,直到25岁时才在公子纠身边当了一个谋士。
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公子纠在和公子小白争夺王位时失败,最终公子小白成了齐国的新国王,也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齐桓公。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管仲终于有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管仲也因此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四处漂泊,今天投靠曹操,明天投靠袁绍,甚至还投靠过吕布和刘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后来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先占荆州,后占益州和汉中,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尽管诸葛亮的这一成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和管仲还是没法比。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了春秋首霸,而蜀国却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并且也是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再说乐毅。乐毅之所以被称为战国名将,主要靠他在伐齐时的表现。但老实说,这一仗却不怎么出彩。首先,乐毅率领的是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是典型的以强胜弱。此时齐国的军队由于连年征战,士气低落,齐湣王为迫使将士死战,以挖祖坟、行杀戮相威胁,结果适得其反,齐军在济西之战中一触即溃,主力几乎全部覆灭。
济西之战换成五国联军中的任何一国将领来指挥,恐怕都能打赢,因此仅凭这一仗就把乐毅归于名将之列多少有点牵强。之后虽然乐毅单独带领燕国军队攻下了齐国70多座城池,但面对的都是没有斗志的齐国二流部队。此时齐国仅剩下了莒和即墨两个城池,但乐毅攻了5年都没能打下,换战国任何一个名将恐怕都用不了5年。白起一生才为秦国攻陷了70多座城池,乐毅一战就攻下了齐国70座城池,然而不论知名度还是在后世的地位,他都和白起、李牧等人没法比,5年都没打下莒和即墨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吧。
和乐毅相比,诸葛亮虽然在北伐时没有攻陷魏国多少土地,但他是以弱击强,并且当时魏国主要是以骑兵为主,而蜀国却是以步兵为主,骑兵对步兵本来就有先天优势。但诸葛亮却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把司马懿打得龟缩不出,步兵把骑兵打成这样的,历史上还没有几位名将能够做到。乐毅所取得的成就换成诸葛亮都能办到,但诸葛亮的成就换成乐毅恐怕他就做不到,从这一点来说乐毅和诸葛亮根本就没法比。
客观来说的话……
对不起,诸葛亮不配和管仲比。然后乐毅不配和这两个人比。
虽然这话真对不起诸葛亮,但是是事实。(那个乐毅我是真没看起过。)
乐毅属于“顺潮流打漂亮仗”的名将。
彼时齐国飘了,灭了宋之后独吞,惹得天怒人怨,于是赵秦带头抢了齐国九城,直接昭告天下“哪个人打齐,我赵秦一定帮你撑场子。”
而燕国此时就只和齐赵接壤,东胡被打跑了,箕子朝鲜也废了,燕昭王是赵国扶持的,你告诉我燕国打齐国有什么后顾之忧?!
所以燕国完全就是在顺风的情况下,打了漂亮仗,而带头的不巧叫乐毅罢了。
而且更为奇葩的是,在打到齐国最后剩2个城市的时候,乐毅竟然将其他联军支走,自己燕军围着2个城,打了1年没打下来,就不围了,就看齐国的人出城耕种?
告诉我,这不叫养寇自重叫啥?
所以与之对比,无论是诸葛亮还是管仲,都是在打逆风局(无论姜齐还是蜀汉早该死了),然而二者都打得不错。故乐毅没有任何理由配和这2人比。
诸葛亮为什么不配和管仲比嘛……
管仲太耀眼了,他治理的姜齐,开创性承认土地私有,规范货币,反对涸泽而渔,赋予商人地位,重视商业,甚至还有货易战,尊王攘夷……他的开创思维,是远超春秋时代的,对周边政权完全说是降维打击都不为过。以至于《管子》这本书,不知你有没看过,虽然不是管仲写的,而是后人整理的,但我都在想莫不是穿越过去成管仲,才有这种思想高度的吧。
诸葛亮当然也不错,但可惜真没做到那么耀眼,他的思想只能说传承于法家,但创新不足,死后遗留了一堆的问题,还成了蜀汉败亡的主因(尤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他没有研究出彻底摆脱东汉以来积累已久的士族世家问题的方法。以至于蜀汉在诸葛亮死后,你们可以统计下历年新任职的官员,益州的世家比例越来越大,到了黄皓时期瞬间井喷还和九品中正制的魏国不相上下。)
但最后我必须说一段: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是在出仕之前,显然此时他完全没有任何功绩可言,他怎会未卜先知自己能这样?!所以,他所谓的比管仲、乐毅,并非说的是功业,而是表态自身志向,也就是匡扶挽救已经下坠的汉朝,让他重现辉煌。
所以无论诸葛亮是不是真比得上管仲乐毅,无论他最后做了多少分,留了多少遗憾……这不是游戏,也不是考试,没有具体数字给你衡量。他唯一留有的,该是一种鞠躬尽悴的精神,同时为了天下而毅然出将进相的态度。
自诩管仲的原因
第一,管仲出身卑微,这和诸葛亮出身相似。
第二,管仲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是诸葛丞相学习的榜样啊!
第三,管仲在其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孔明也是要为蜀国储备人才和资源。
第四,齐桓公因鲍叔牙的推荐而起用管仲,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遂成霸业。
这和诸葛亮的构思差不多。
自诩乐毅的原因
第一,乐毅辅佐燕昭王;攻下齐国七十余城。
诸葛亮想为刘备取下荆州。
第二,乐毅独率燕国军队追逐败逃的齐军。
诸葛亮何尝不想灭掉老曹家。
第三,乐毅有贤才,好兵法。
诸葛亮最得意的也就是这个了。
所以,诸葛亮文学管仲,武参乐毅。
一、天时差
诸葛亮比刘备、曹操小了一辈。天下诸侯纷争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一个小朋友,大概相当于现在小学5年级的小学生。到他28岁出山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并随后又迅速纳降荆州,可谓大势已成。
二、起点差
诸葛亮投效的刘备没什么实力,只有数千人马。像姜太公投的老板是西岐国的国君;张良投刘邦的时候,刘邦差不多也有十万部众,一方诸侯王;管仲的老板齐桓公是春秋强国齐国的国君;乐毅的老板是燕国国君,也是一方诸侯王,这四个老板哪个都比刘备要有实力的太多太多。
三、运气差
蜀汉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按照隆中对的策略,是分两路兵进中原。一路是由荆州北上,攻占洛阳;另一路是先取益州,再攻占陇右、关中,再北上拿下雍、凉,占领长安,控制关中,再东出函谷关。关羽丢荆州还是其次,刘备在夷陵大败,导致蜀国实力大损。不然就算丢了荆州,以当时已经得到了汉中的蜀国,以及实力,还是能北上占有陇右、雍、凉,继而攻占长安,控制关中。
争天下需要四个条件:良好的决策层、良好的组织层(包含文武两个方面)、良好的基层治理。比如,刘邦是良好的决策者,张良是良好的战略规划专家,萧何是组织官员搞好基层治理,并保证军队足兵足食的专家(也就是搞内政的好手),韩信则是统兵打仗,执行战略的专家。这四个人拼在一起就齐备了争天下的四个条件。
而诸葛亮属于多面手,他既能搞战略规划,也能搞内政,也能治军。论个人才干,我不觉得他比姜、张差,但这个人属实背运。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2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