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四面楚歌时的项羽还有10万精锐为何项羽放弃抵抗

草根一一 2023-09-22 08:12:55

导读:四面楚歌时的项羽还有10万精锐为何项羽放弃抵抗?听听大家怎么说。

1、当年楚汉相争,经过了四年的战争,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了。于是双方讲和,以鸿沟为界,平分天下。可是在双方都纷纷撤军的时候,张良向刘邦献策,说项羽的军队兵疲食少,要刘邦趁势灭了项羽。于是,刘邦又撕毁和约,率领军队去追击项羽。

事实证明,张良的计谋失策了。由于韩信、彭越各怀鬼胎,不率领军队来会合助战,刘邦无法战胜项羽。在成皋对峙的时候,刘邦依靠防御才能够顶住项羽的进攻。现在刘邦率领同样的军队,要在平原上和项羽野战,不是自寻死路吗?于是在固陵之战中,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只得固守待援。

刘邦问计于张良,张良又献策将关东的土地封给韩信和彭越,这才换得了两人的军队来援。再加上项羽的大司马周殷也背叛了项羽,率领九江兵迎接英布,也来与刘邦回合。这样一来,刘邦所有的主力都集中起来,在垓下与项羽进行最后的决战。

第一个原因,是楚军的兵力和汉军的兵力众寡悬殊。

在最后的决战中,楚军只有十万人,而汉军则多达四十多万。楚军在过去,虽然在数量上占劣势,但是也没有悬殊这么大。

这是由于长期的战争造成的。项羽在长期的战争中,由于战略错误,没有一天的休整时间。他的楚军四处征战,疲于奔命。除掉平时的消耗不说,在几场大败仗中,损失了大半的精锐。比如潍水之战、成皋之战,连带兵的统帅龙且、曹咎都丧命了。这样一来,楚军越战越弱,兵力日少。

项羽面临的困境:

军士疲惫,粮草短缺。长期的战斗,再加上数次支援后方来回奔波,项羽的军队士卒非常疲惫;而后方的粮草攻击线已经被切断,军中粮草严重不足。士气低迷,军心涣散。项羽的军队此时几乎丧失了士气,被刘邦团团围困在垓下,再加上韩信散布谣言说彭城已经被攻陷,又派人唱楚地之歌歌勾起楚军士兵的思乡之情。身处绝境再加上攻心计,楚军士兵大部分逃亡或者投降。刘邦联军人多势众,万众一心。垓下之战时刘邦的六十万联军可不像彭城之战时的诸侯联军一样是一盘散沙。彭越、英布、韩信等人也不是彭城之战时那几个废物诸侯王所能比的,他们以刘邦为核心,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敌人,在韩信的指挥调度之下,进退有据、攻守有度。

项羽带着仅剩的几百人突围,退到乌江的时候,身边仅剩下26个人;灌婴率五千骑兵对项羽紧追不舍,战到最后一刻,项羽身边的人全部战死,他自己也自刎在乌江边。

垓下之战,项羽并没有放弃抵抗,而是英雄末路。军心涣散、粮草短缺、士卒疲惫,项羽自己也无法能完全控制住军队,士兵的大批溃逃和投降他也无力改变。在项羽鸿沟与刘邦妥协签订议和协议的时候,他已经失败了。

01.项羽被刘邦牵制在了荥阳无法脱身,而韩信、彭越等人则脱离主战场在外围不断的发展壮大,对项羽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对此项羽没有很好的采取措施应对。

02.项羽没有稳定的大后方,也没有像萧何这样大师级的大总管,后院频频失火。

项羽至死还是西楚霸王,带着26人在乌江边对战数千汉军,光项羽一个人就杀了数百汉兵,杀的追击他的汉军也胆寒。

不过项羽在最后确实心神疲惫:

明明垓下被围的时候他还有十万人,为什么到江边就剩28骑了?因为项羽抛下他的军队跑了。史载四面楚歌后,项羽带着八百精兵突围,项羽被杀后,垓下尚有八万楚军在苦苦坚守,直到被汉军消灭。他以数万楚军为烟雾弹来掩护自己逃跑,奈何消息走露,引得五千汉军追杀。最终在乌江边力战身死。

为什么项羽没脸过江,就是因为最后一刻他怂了,他扔掉了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十万楚军。

项羽一生英勇无敌,多次以少胜多,然而,却极少经历这种惨败。相比较之下,刘邦几次几乎输掉身家,都逃回关中,很快拿回“筹码”重新回到了赌桌之上。这方面的差别也是两个人最终胜负的一个分水岭。

垓下之战还有10万大军,项羽为什么带800精锐骑兵逃走?

垓下之战项羽其实不算逃兵,他是带着八百精锐骑兵是想寻求突破。

垓下之战,对于项羽来说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战争,还为此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在《项羽本纪》一书中是这么描述的。项王带着兵马到达垓下,那个时候军队兵马已经锐减,身上也没有多少粮食,周围又被汉军及其他诸侯国的士兵包围住。就算这个时候,项羽的兵马们也都没有泄气,而是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你们不让我们好过,我们死也要咬下你一层皮。

但后来为何又到了山穷水尽,需要带着八百精锐骑兵到处寻求突破。

确实,这样下去项羽必定会困死,但是我们也知道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为了不必要的损失,汉军们与其他诸侯国想出了一招心理战术——四面楚歌。项羽的士兵们在外打仗多年,也多年也没有归家,现在又到了山穷水尽之路,只要我们在他们周围唱起楚歌,必能让他们卸下心防,引起他们伤感之情,在心理上击败他们,后我们再一网打尽。

他们的战术确实成功了。但是却引起一代霸主项羽警戒心。项羽带着一支八百余人的骑兵队伍作为先锋,在深夜里向着南方向奔驰,到了天亮后汉军们才发现项羽他们突围。

这次突围是成功的,所以项羽不能说是弃军逃跑。

可惜最后还是因为各种因素,八百精锐骑兵不足一二。被汉军包围在乌江边,项羽也在乌江边自刎身亡。可惜、可叹。

垓下之战明明还有10万大军,项羽为什么却选择逃走?

现实世界的战争不是电子游戏。战败的一方很少会出现全员被歼灭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伤亡率达到一定比例后一支军队就会崩溃。

就像一个班集体里有学霸也有学渣一样,一支军队里也绝对不可能全部都是精兵。打仗时通常都是由战斗力最强的精锐做尖刀,这部分精锐如果折损掉,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就会损失大半。

具体到项羽当时的情况来说,他之所以选择突围,战局绝对是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地步。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怎么来的?当时项羽的军队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精锐部队一定也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中所剩无几。

也就是说,项羽当时手中已经没有可战之兵了,虽然看起来还有十万之众,但这十万人基本不剩下什么战斗力了。在这个时候,项羽即使负隅顽抗死战下去除了徒增伤亡外也毫无意义。就像下象棋一样,如果你已经被将死了,也就完全没有必要把最后几步走完才肯认输。

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最佳选择肯定是趁机突围,如果非要死战下去,那可真的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突围的时候,项羽一定是身先士卒,率领手头能调动起来的所有精兵冲击包围圈,至于剩下的部队,他即使想管也有心无力了。

项羽身经百战,一定是在评估了当前局势后作出的判断。不到万不得已,他肯定不会选择逃跑的。

至于突围之后怎么办?在突围时项羽应该还没想好,直到来到乌江边,他才彻底心灰意冷,自刎身亡。

如果把那十万士兵换成项羽破釜沉舟时的军队,你看项羽还逃不逃?他振臂一挥,全军齐心向前,谁胜谁败还未可知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351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