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庆节前夕,大众日报记者到黄河边上的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参加山东黄河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会举行的座谈会,来自北京、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5464公里,下游横穿山东,山东境内河长617公里,黄河“入海口”就在山东。座谈会上,黄河流域辉煌灿烂的文化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除了“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思想大家看山东”也成为很多专家学者的共识。
黄河流域政统和道统的分野
黄河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体系先在黄河流域奠基壮大,像汉民族、汉字、汉文化和思想都在黄河流域形成,然后不断向四周扩展。
上海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余志鸿曾研究认为:中华文明以黄河流域为圆心,然后如石子投水般以“涟漪”状一圈圈向外围扩展,这和西方游牧文化以“点对点的线性传播”明显不同。
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核心部位是中国人常讲的“中原”,是指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但在长时间的历史演进中,不同省份出现不同的发展“侧重”,像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承担起不同文化角色。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政统和道统之别。政统以君王为代表,表明皇帝具有世俗权力的合法性,而道统则以读书人为承载,担当道德标准和精神价值。
具体说来,陕西、山西和河南,都曾长期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是古代中国的政统承载地。在座谈会上,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大纲说:“陕西、山西这两个省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特别是汾河和渭河流域是黄河文化形成的核心区域,中国历史上有13个朝代在此建立,它的政治地位确定了它的核心区域。”
渭河流域在古代中国较早地扮演起政统中心的角色,像秦汉、唐朝都曾经建都关中。与此同时,山西汾河流域在黄河文明孕育中也占据重要位置。中国黄河网总编、山西省黄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稳柱在座谈会上发言说:黄河文明的形成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一公元前2000年,在山西体现在夏商周三代,此外山西的三晋文化也比较有名,存在大量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比如鹳雀楼、碛口古镇、黄河古渡、黄河铁牛等。
河南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地位也很特别。2011年3月28日,作家余秋雨到河南参加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时曾说:“河南这个地方非常重要,重要在哪里?我曾讲过这样的一句话:要看一个地方的文明度,就看它有没有变成国都,国都很重要。那么,有8个古都被全世界确认,8个古都有一半在河南,充分说明河南的重要。”
河南在古代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集中体现在洛阳、开封等地。洛阳古称洛邑,曾为东周国都,晋朝也定都洛阳;隋唐定都长安,但洛阳地位越来越重要。武则天特别喜欢洛阳,说此地是“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还说“水陆通,贡赋等”;公元690年,武则天迁都洛阳,后继李唐重返长安,但在唐亡前夕,第19任皇帝唐昭宗又迁都到洛阳。宋朝往东,定都开封。
山东区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国都,但思想文化繁茂,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度成为中国最耀眼的思想中心,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标志,山东开始在古代中国长期担当道统承载地的角色。
1919年,着名外交家顾维钧在巴黎和会面对列强慷慨陈词:“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这是从世界文化的高度看待山东之于中国的文化地位。
“诸子百家一半是山东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发明家,出生和汇聚到山东,逐步创建起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所谓“诸子百家一半是山东人”。
山东的诸子百家思想引领中国思想两千多年,当年胡适到山东曾特别称赞“山东人阔哉!”。1931年1月,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来青岛网罗人才,被邀在国立青岛大学演讲时,对齐文化、鲁文化、鲁学、齐学以及孔子、阴阳家、神仙家、黄老之学等信手拈来,侃侃而谈,胡适旁征博引,借古讽今,演讲尾声,最后总结道:“鲁学的儒,齐学的道,都来自山东,山东人支配了中国两千多年,阔哉!”
山东人的确够“阔”。鲁国的孔子创立、孟子承继的儒家学说,以仁礼为核心,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很大,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鲁之小邾国人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以“兼以易别”为核心,体现和代表了广大下层劳动者的呼声,是先秦显学。
齐国孙子写作《孙子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代表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后世的兵书大多受他的影响。
齐国管子的思想庞杂,包含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思想是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在吸收法家学说的同时发展了儒家思想。他尊王道,也称霸力;崇礼义,又讲法治,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是两位法家着名代表人物——李斯、韩非的授业老师。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今山东东明)庄子,是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文章想象丰富奇特,哲理妙不可言,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大家纷呈,不一而足。综合看“山东地界”上的这些着名思想家,囊括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各派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至今是中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和齐家治国的重要规矩和原则。
张大纲说:“黄河流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天地合一的思想,追求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形成社会大同理想,这是黄河文化的精髓。”从山东先哲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精华思想。山东目前拥有古籍近300万册,其中《论语》《春秋》《大学》《中庸》《孟子》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着作。
山东何以成为思想重镇
山东能成为古代中国的思想中心,有直接原因,也有根本原因。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刘延常,过去曾主持参与过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项目。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在曲阜的时间长了,刘延常就思考:为什么孔子出在山东,而不是别的区域?
刘延常的这个思考,很多人也想过,就是山东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代成为“思想中心”?为什么山东出了孔子、管子、孙子、墨子、孟子等“诸子百家”人物?
思考的结果是,齐鲁大地自周朝以降是一个多元思想交汇之地,既有原来的东夷文化,又有商朝带来的中原文化,特别是周王室分封在山东境内的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齐国,一个带来了周朝礼仪文化,一个则包含商和周两种文化。从外部讲,经贸、文化、战争等方面的交流,从内到外,从外到内,使齐鲁大地成为思想百花齐放之所。
通过考古学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充分证明了齐鲁大地文化的多元性。《史记》记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於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
周公旦和姜子牙,一文一武,是周朝初期两位极为重要的人物,这两位重量级人物分封到山东,给山东带来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孔子以周公思想为宗,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齐国立国之始就重民需,“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发展更注重实际,所以出现了管子“以人为本”的思想。
当然,山东能够孕育出内涵丰富的齐鲁文化,根本在于山东是黄河入海的地方。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山东能在古代中国一度成为思想中心,与其地处黄河下游的位置很有关系。
张稳柱表示:“文明的发祥地大都位于大河岸边,如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美索布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血脉。我们人是离不开水的,择河而居,包括农耕文明种植离不开水,文明的产生地肯定是大河。”
山东黄河促进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山东省旅游局局长李德明说:从地理上讲,大江大河最后的“入海口”是一个积淀的地方,一个总结的地方,这种积淀和总结会反映到经济和文化上,山东正好处于这样一个位置。
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化,从全国来看,无论是黄河的下游山东,还是长江的下游江南、珠江的下游广东,都是经济富庶之地,同时也会是文化繁荣之地——广东在传统文化思想上逊于江南和山东,但近代以来伴随着海洋贸易兴起而常得风气之先。在古代中国,农业为主,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冲积扇平原,平畴千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这应该是文化繁盛的根本原因。
经常走南闯北的人应该都知道,北方人高,南方人矮。当然,这只是平均数据。哪个州的人口最多?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猜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平均身高最高。别猜了,看图吧!无论男女,山东人都遥遥领先!请注意,这仍然是平均高度。山东人该有多么自豪啊!山东到处都是大长腿?找对象一定要找1.8米以上的吗?
看排名,其他国家都在北方,唯独上海属于南方。原来北方人比南方人高!网友们,尤其是南方的网友们可能要问为什么山东人个子高。山东人来分享长高经验!有山东人说长高可能是因为从小就吃钙奶饼干,可惜没有大葱那么高。这当然是个玩笑。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山东人个子高的主要原因有:
自古以来,山东人就称山东大汉。 ?大汉?二字,足以说明山东人不仅强壮,而且身材高大。如果你个子不高,称你为?大男人?是不合适的。不仅有山东大汉的称号,还要查史料。司马迁在《史料》中记载,山东人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人皆称其为高人,但因人而异。?我来了。 9尺有多高?在周代,1尺=19.9厘米,所以9尺就是6寸,相当于今天的1.9米。山东人经过几千年的繁衍,保留着古老山东汉族的基因,长高是必然的。
自古以来,山东人就称山东大汉。 ?大汉?二字,足以说明山东人不仅强壮,而且身材高大。如果你个子不高,称你为?大男人?是不合适的。不仅有山东大汉的称号,还要查史料。司马迁在《史料》中记载,山东人孔子?身长九尺六寸,人皆称其为高人,但因人而异。?我来了。 9尺有多高?在周代,1尺=19.9厘米,所以9尺就是6寸,相当于今天的1.9米。山东人经过几千年的繁衍,保留着古老山东汉族的基因,长高是必然的。
山东人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个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山东人的饮食习惯,山东的主食是面食,像煎饼,馒头,面饼等等,这些都是山东人平时吃的东西。
再加上山东位于沿海地区,海产品一点都没有少吃,这些海产品也为山东人身体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北方畜牧业很发达,他们吃的肉食一般要比南方人更多。以上这些都是促成山东人个高的一大部分因素,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山东人的血统问题,山东地区在古代属于东夷部落,东夷族中的人个个威猛高大骁勇无比。
扩展资料
山东人,中国受孔孟思想文化影响最深的群体,有情深似大海,义重如泰山,忠心黄河长的优良传统,一般指长期居住在山东并一般说山东话的人,或出生地、户籍在山东的人。山东人并没用很严格的定义,使得其总人口不好统计,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山东省人口数,人数可超过一亿。
山东人继承“周孔遗风”,坚持“孔颜人格”,历朝历代名人名家辈出。所谓“周孔遗风”就是“知礼逊,习俗节俭,人多读书,士风彬彬,贤良宏博”。所谓“孔颜人格”,就是忠实厚道、豪爽豁达、勤俭朴实、吃苦耐劳、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人格形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齐鲁大地给了山东人一副伟岸的体魄.北国苍茫,山高地阔,黄河雄劲奔放,山东人的血液中流淌着原始的野性. 登上泰山,你所能感到那种博大宽广就是山东人的胸怀! 山东人粗犷剽悍,很有些草莽气概.勇于抗争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中有叛逆的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有山东人的身影. 山东人胆大,好打架.南方人争吵,唇枪舌剑理论半天,都没有动起手来.如果你辱骂山东人,对不起,他马上会瞪眼撸袖子揍你. 有人觉的山东大汉不善辞令,粗犷豪迈有余,圆滑精明不够.其实山东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只是他们不愿意逞口舌之能而已. “晏子使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齐国还有邹衍,田骈等善辩者.据说有个齐人去拜见田骈,当庭羞辱的田骈哑口无言.(6)齐人说,我邻居家有个女儿,没到30岁就生了七个孩子,她没有出嫁,实际上和出嫁了有什么区别呢?然后齐人话锋转向田骈,先生能言善辩,自称不做官,却享受着上大夫的俸禄,养着门徒百人,名为不做官,可是和做官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无名之辈尚能如此雄辩,所以司马迁说“齐人大智若愚”. 鲁亡于楚,楚灭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全国36个郡.山东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到朱元璋诏设山东行中书省,齐鲁合而为一. 山东人的性格是把双刃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起到了磨合的作用. 山东民情淳朴,悍而不刁,崇武尚勇者数不胜数.我居住的这个县城就有十几家武术学校! 剑是古代山东人的饰物,穷困潦倒的冯惯去投奔孟尝君,身上只带了一把剑,不过没有剑匣,用草绳缠着.(7)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留下千古侠风,舍生取义乃大丈夫之勇.象“二桃杀三士”所表现出的则是匹夫之勇,三个人争两个桃,一个人“不得其桃而自杀,余二士亦愧而自杀.”(8)粗犷的性格使他们以轻生为荣,为了面子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死不辱有时竟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吕氏春秋》里有个故事:齐国有两个争强好胜的人,一个叫东郭,一个叫西郭.一天,两人在路上相遇,东郭说去喝一杯如何?西郭说有肉下酒吗?东郭说用你我身上的肉下酒怎么样?东郭不甘示弱,找来些豆酱,两个人彼此割肉而食,直到倒毙. 孔子主张以礼制国,这是圣人之勇,而东郭西郭只能算是莽汉之勇. 【山东人的刚烈】 山东男人脾气暴躁,路见不平常常拔刀相助,山东女人大胆泼辣,敢爱敢恨.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 在我室兮,履我既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在我闼兮,履我发兮.(9)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痴情的齐国女子,早晨跑到心上人的家中,依偎在他身边.到了晚上,她又悄悄走来,以身相许. 如此大胆外露的女子还有钟离春.钟离春,齐国无盐人,长的奇仇无比,四十岁还没有嫁出去.有一天,她找到齐宣王,要求嫁给他宣王掩口大笑,问她什么理由.钟离春列举出齐国的四大隐患危险,齐宣王肃然起敬,择良日娶她为王后,辅佐国家大事. 山东人的刚烈容易走极端! 晋朝有个叫刘伯玉的书生,有一天诵读《洛神赋》,禁不住心神荡漾,叹道,如果能娶这样美丽的一位女子,就是死也无憾了.谁知道被妻子听到了,她觉的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就跳河自尽了.这条河就在山东临清,名叫妒妇津,传说貌美的女子过河时河水会波涛汹涌,而相貌一般者则会风平浪静. 连山东女子都这么刚烈如火,更不用说堂堂男儿. 山东人的刚烈是一种优点,看上去又很脆弱,很容易摈弃文明,回归野蛮.这种刚烈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不能使头脑清醒,一直处在短暂的矛盾之中,既是果断的,又是犹豫的. 【山东人的正直】 山东人胸怀坦荡,爱憎分明,有话就说,从不顾忌什么.顺理直言,是山东人说话的原则. 山东的胡同直来直去,不象江南的小巷曲径通幽.山东快书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山东人感情直露,喜怒哀乐全在脸上. 2跪朝山东 柳下惠坐怀不乱,被称为正人君子,刘镛以直言进柬名传千古.“忠果正直,志怀霜雪”的祢衡裸衣骂曹操惹来杀身之祸. 山东人的直,是极纯正的不含任性,蛮横或粗野的味道.其直是发源于良心深处,公正庄严的动机.所以,这样的直是一种美德. 山东人不善做官.官场复杂,言行直来直去往往到处碰壁.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只有容纳直言者方能成其大业. 【山东人的勤俭】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写了一幅对联:上报九天五谷丰登,下表九泉一门忠孝,横批又是一年.父亲看了后,说横批不好,我征求他的意见,他说横批改成勤俭持家吧. 勤俭持家,透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底蕴. “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祖祖辈辈生活在齐鲁大地上的山东人把勤俭当成最基本的美德.勤俭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山东人说的败家子指的就是好吃懒做的人.山东人赞扬一个女人时会说她是个勤快媳妇. 山东人吃苦耐劳,安贫乐道.当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从清代起,山东人源源不断的涌入东北三省,(11)1930年(民国十九年)因蝗灾,旱灾,人口大量外流,195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又组织移民垦荒种地.据不完全统计,每七个东北人中,就有一个是山东人或其后裔. 山东和东北都流传着一个关于秃尾巴老李的民间故事: 山东有户姓李的人家,没有子女,有一天,女主人去河边洗衣裳,被一条龙误配而怀了孕,过了三年,生下一条小黑龙.村里人以为它是妖怪,就砍了它的尾巴,它化做人形,到一个大财主家打长工. 财主有个哑巴女儿,貌美如花,见到秃尾巴老李就开口说了话.财主把女儿嫁给了秃尾巴老李.过了两年,山东大旱,秃尾巴老李不忍心看百姓受苦,就私自下了一场大雨,得罪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派了一条白龙来捉拿秃尾巴老李.两条龙从山东打到东北,打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 第四天,秃尾巴老李托梦给他媳妇,让她在六月初三,把山东老乡邀集在一起,准备一些生石灰帮他打架. 山东老乡为了报恩,不辞辛苦跑到东北,到了六月初三这天,两条龙又打起来了,江水浑浊,天昏地暗,山东老乡就把生石灰扔进江里,结果两条龙同归于尽. 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便把这条江叫做黑龙江. 山东和东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同样的勤劳俭朴,热情好客.东北人家来了客人,一概让到炕上就座,这是最荣耀最亲密的内室礼遇.山东人家来了客人,无论家境贫富,都得让客人酒足饭饱之后再走. 一个外地人路过山东,碰上大雪天气,便向一个老头打听哪里有客店,老头说,俺山东家家都是客店,你要不嫌脏,就住下吧!老头把外地人安置在厢房里.外地人看老头态度冷冰冰的,也不敢再兴求食之想,就饿着肚子睡了.一会,老头进来,勃然大怒,骂道,你咋睡了,看不起俺,俺家里穷,一顿饭还管得起你.外地人看见老头张罗了几样菜,有酒有肉,都是为过年准备的.大雪下了好几天,老头天天酒肉招待.雪停了,外地人准备向老头告辞,老头说,你咋还没走,你想让俺养你一辈子啊.外地人表示连日打扰,想付钱给老头.老头火了,你觉的俺是个开客店的,想挣你的钱,走,快点走,别觉的俺说话难听,你给钱就是看不起俺,要是俺二哥在这里,早就揍你个小舅子了.(12) 这种让人敬畏的热情有着丰富的内涵! 山东人的节俭表现为自己省吃俭用,对待亲朋邻里甚至陌生人又极其慷慨大方. 沂蒙山老区人民支援解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鲁西南地区的山东人见面问候的是“喝汤了不”而不是“吃饭了不”,喝汤就是节俭的意思.大年初一,天没亮,拜年的人要互相问候对方“起得早”,起得早就是勤劳的意思,是一种祝福,代表着一年的好兆头. 【山东人的忠孝】 山东人重伦理,崇礼仪.忠孝的传统理念遗传的最为深厚. 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齐王室后裔田横率领500余人揭竿而起.刘邦和项羽逐鹿中原.后刘邦一统天下,项羽乌江自刎,田横与五百将士逃匿东海.刘邦以为日久必成心腹大患,就遣使招降田横,田横带了两个随从去洛阳见刘邦.在城外,田横对随从说,如今汉王刘邦做了皇帝,而我却要以亡虏之身俯首称臣,深以为耻,刘邦只不过想看看我落魄的样子,你们砍下我的头,让他看吧.说完,田横自杀身亡.两个随从捧着他的头去见刘邦,刘邦叹息不已,下令厚葬之.安葬的时候,两个随从在坟边各挖了个坑,皆自刎,海外500将士知道这个消息后亦皆自杀. 3跪朝山东 田横之高洁,宾客幕义而从横死,岂非圣贤!(13) 想我国人,不为国死,更为谁生?山东人有着强烈的报国思想.“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青岛.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平原让日本鬼子吃尽了苦头.《地道战》,《地雷战》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对国家要至忠,对父母要至孝,对朋友要至诚,这才是为人之本! 曾子每日“三省吾身”,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无信乎,传不习乎?”(14) 山东人讲义气,爱交朋友.对待朋友,崇尚诚信,遇上困境厄运,也不轻易向朋友张口寻求帮助,但假如朋友有难,必将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小时候,我读《水浒》,常常想宋江武艺平平怎么就坐上了梁山头把交椅.现在明白了,待人以至诚,救人之急,急人之难,方为领袖之楷模. “常存报柱信,岂上望夫台.”(15)李白的这句话出自一个典故:有个叫尾声的人,与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下起大雨,河水暴涨,尾声监守信约,不忍离去,最后抱着桥柱,直至淹死.(16) 至死不渝的爱情世间罕见,守信如尾声者更是百代难寻. 忠为国之纲,孝为家之梁. 《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山东就有10个:孝感动天的虞舜,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鹿乳奉亲的剡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王祥,扼虎救亲的杨香. 王祥少年丧母,父亲又娶了个姓朱的女人.后母对王祥非常刻薄,王祥孝心不改,逆来顺受.有一年冬天,后母心血来潮要吃鲤鱼,王祥就到河里去捉.河水已结成了厚厚的冰,王祥就用铁锨去铲,冰层裂开,从水里蹦出来两条鲜活的鲤鱼.传说至此,人们又加入了自己美好的意愿,后来就改成了卧冰求鲤.王祥跪在冰上,要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寒冰,天地为之感动,冰层自行裂开,两条鲤鱼跃了出来. 闵损单衣顺母,没有半句怨言,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孝.赡养老人,既是一种美德,又是一种义务.如今,我们的道德和法律都对此提出了新的规范. 战国时期,某地发生械斗事件,伤及人命.官吏赶到现场,见有兄弟二人,哥哥说,是我杀的.弟弟却说,不是哥哥杀的,是我杀的.兄弟俩争担罪责,官吏就上报了齐宣王,宣王把兄弟俩的母亲找来询问.母亲听完事情经过,毫不犹豫的说,杀那个小的.宣王问其何故.母亲说,小的是我亲生的,大的是继子. 我曾经在武氏墓祠见过这个墓刻,整个画面雕琢精细,齐国义母和蔼可亲,其形象栩栩如生.置亲生骨肉于不顾,舍己而为他人,天地永存其光辉,流芳百世! 山东人的忠孝还表现为强烈的故土情结.一个老华侨,思乡成疾,几经周折从海外归来,刚踏上山东土地就哭的昏死过去. 大概是1998年,我看山东台转播的新疆春节晚会,晚会邀请了十几位山东籍的油田工人,他们都4,5年没回家了.当主持人让他们给远在家乡的父老乡亲拜年时,十几位黑脸膛的大汉竟然在演播厅齐唰唰的跪下,面朝山东方向磕头叩拜. 电视机前的我激动的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想,所有的山东同胞都会同时感到一种温暖,这温暖来自一个群体——山东人! 山东人的传统性格有优又有劣.优,勿喜;劣,勿卑.要正视自身,修正缺憾,扬长避短,适应时代潮流,做新伦理新道德的主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1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