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乘
第753期
本文原载《宣城历史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
作为宣城市水利部门的一名新兵,我接触到青弋江灌区工程的历史资料后,曾经对那35万民工肩挑手推、夜以继日兴修灌区的雄壮景象感到十分震撼。那些一串串真实的数据及社会经济综合收益,是无名英雄建设者们的汗水结晶,亦是他们不容磨灭的脚印。回望青弋江灌区工程历史,寻觅筚路蓝缕的建设过往,对后来者会有一定的激励意义。愿我们新一代年轻人能接好接力棒,脚步能迈得再坚实些。
灌区简介青弋江灌区(原名陈村灌区)属全国402个大型灌区之一,地处安徽省长江南岸,跨漳河流域和青弋江、水阳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利用陈村水库发电尾水及区间径流为水源,集农业灌溉、防洪、发电、城镇生态供水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利用工程,主体工程位于革命老区泾县境内,受益范围涵盖宣城市泾县、宣州区和芜湖市南陵县、繁昌县四个县(区),总控制面积1383平方公里。
青弋江灌区工程1971年10月开工兴建,现已建成溪口枢纽,黄村泄洪闸、总干渠、东干渠、北分干渠、青左支渠、柏山干渠(西干)等骨干工程,拥有各类水工建筑物977座,固定资产总值2.73亿元。
灌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106.91万亩,现状有效灌溉面积72.37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45.60万亩;纪村电站装机34兆瓦;年均提供灌溉用水3.32亿M3,生态供水0.3亿M3,发电供水16亿M3,城镇供水0.3亿M3。
兴修缘由地形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繁。宣城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位居长江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接合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山体相对较大,气象要素随山体坡向、坡度呈现不同的分布类型和规律,从而构成立体气候景观。多种类型的地形气候和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但是气象灾害也比较频繁。农业上因热量条件而引起的气象灾害有:春季的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夏季的“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秋季的“寒露风”和早霜冻,冬季的霜冻和寒潮等;因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局部地区山洪,大面积的旱涝等;伴随着某些气象要素异常变化而出现的大风、暴雨、冰雹、冰粒等;因适宜的气候条件而诱发的农作物病虫害等。
河水位变幅大,农田灌溉无保障。1958年,国家批准兴建陈村水库。1966年6月,由安徽省水利设计院和水电部上海勘测设计院共同提出《陈村水电站工程修正扩大初步设计》,认为:“陈村水库以下,西河镇以上的畈地,现有泾县的安吴渠与南陵县的柏山渠两个自流灌区,均为无坝引水,因河水位变幅大,引水流量不稳定,且遇久旱时期,河道水位降低,引水流量也感不足。”
1970年7月芜湖地区革命委员会呈报《青弋江综合利用工程规划报告》至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报告中提出:在泾县溪口青弋江拦河建坝,将水位抬高到55米高程。总干渠沿青弋江右岸山坡在黄村过徽水后,经过泾县县城到纪村,分为东、西两大干渠。东干渠沿杨柳镇、黄渡镇到水阳江边,灌溉泾县、宣城县广大地区。西干渠灌溉南陵、繁昌等地区。
兴建总干渠1971年3月,安徽省正式将青弋江综合利用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1971年11月上旬,总干渠第一期工程开工,开挖溪口至黄村段15公里长渠道,泾县、南陵、宣城、繁昌、芜湖5县10万民工参加施工。
1972年10月中旬,总干渠第二期工程开工,开挖黄村至泾县城郊15公里长渠道,芜湖、繁昌、南陵、宣城、当涂、广德、郎溪8县11万民工参加施工。
1973年总干渠第三期工程开工,10万民工参加施工。而在总干渠施工过程中,民工共伤亡65人。渠道以人工开挖为主。土质较硬,用人力打孔爆破后结合人力开挖,土方运输以人力挑抬为主,人力小板车补充。35万民工会战于泾县,全屏一根钢钎一双手,一条扁担两只筐,把一座座山移走,将一段段渠埂筑起。春秋天阴雨绵绵,路滑泥又深,夏天持续干旱,四面尘土迷漫,冬天寒冷彻骨,土冻水寒。民工们用群众的智慧克服困难,凿通了山岭,劈开了天官山,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1976年总干渠基本竣工。
东干渠可以称得上人民修渠,工地的动人事迹数不胜数。鳌峰办事处张锦行政村一共产党员为办事处义务每天从当日21点到次日凌晨2点开推土机15天,即使右手开刀两次也没停下进度。“方家三兄弟”骑自行车行驶20多公里的路程,每天都在拂晓前到达工地。百园乡小伙子们每天早上4点钟出发上工地,天黑收工回家,步行往返50多公里。12月份霏霏细雨,敬亭乡400名民工、向阳乡200多位民工冒雨干活......有这么一首筑坝诗深深地打动了我:
一锹力量,铲去陈腐的观念。
一把汗水,造成宏伟的业绩。
一车黄土,堆筑历史的长堤。
在青弋江东干渠工地上,
我愿以青春的热血,
抒写宣州史上动人的篇章。
我用执着的追求和信念,
憧憬宣州明天生活的鸟语花香。
按照既定规划,总干渠黄村泄洪闸、纪村水电站、溪口大坝和中小建筑物相继建成。东干渠紫园渡槽、花园渡槽、鼓楼铺隧洞、罗冲隧洞、杨柳渡槽等建筑工程已然完工。陈村灌区开始发挥农田灌溉、发电、城镇用水的综合功能。
续建配套设施,功能日臻完善青弋江灌区的农田灌溉的功能已向生态环境保障功能延伸。宣城市城区活水工程暨宣城市引水入城项目,从青弋江灌区东干渠纪村闸进水口沿东干渠引水到北分干渠的关庙水库,再由关庙水库埋设管道到主城区殷村水库进行调节,对主城区清溪河、梅溪河等河流进行水质净化和生态修补。
山口闸拆除重建工程
灌区的每一座闸、每一段渠,入眼皆是景。是人力、水利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静静的水面、宽宽的闸口用流过的潺潺水声告诉我们她的厚重历史。
现青弋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016-2020年)正进入最后的冲刺(纳入全国计划),总干渠泾县城区古塘段喷灌浆防渗加固、拆除重建山口泄洪闸、东干渠进水闸、三板桥泄洪闸,溪口枢纽加固除险等。通过工程实施将改善灌溉面积45.6万亩,保障了渠道防洪安全和输水安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发挥了灌区的工程效益。
(作者单位:宣城市水利局青弋江灌区管理处)制作:童达清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1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袁绍精兵十万一手好牌为什么却打得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