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阿飞论三国|此人谋略直逼周瑜,武力不亚张辽 武圣关羽不敢惹他!

白马晋壹 2023-09-22 07:49:28

作者简介:操云飞,男,安徽合肥人,历史文学爱好者,爱好解读四大名着和金庸小说,致力于将历史与文学进行结合然后讲评,擅长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口吻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临敌阵前显军略,铁胆血刃铸英魂

(江表虎臣——甘宁下)

锦帆英勇战略先,暴躁凶狠难登高

乱世之中,除了想要一统天下的霸主和运筹帷幄的谋臣,还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勇作冲阵先锋;他们在军帐中掌兵符、统帅印、谋划三军之策;他们在战毕后亲下士、有威仪、守法轻财重义。他们也许没有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口才,但是每个势力的每一寸的土地都与他们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他们的一举一动也都决定着军队的士气和战争的胜负。曾经,他们用刀剑画下疆土的边界;今天,我们用文字来品味他们的英姿。

(注:这个系列也许有些内容读者朋友们会觉得某些部分有硬吹硬“洗”的嫌疑,笔者只是希望能多从一些正面角度评价这些人物,能在历史留名之人,也一定都有着自己的一番功绩和智慧,而他们的许多受到诟病的行为,也一定有自己的考量,最后还请大家“笔下留情”,谢谢大家。)

在陈寿的《三国志》当中,有一传记载了有足足十二位着名将领,盛传其为江表十二虎臣,这十二位虎臣或是劳苦功高、三朝老臣;或是能征善战、历经传奇;又或是气度宽宏、忠心耿耿,也许他们不像五虎上将、五子良将这些人物一般传奇。但是,在东吴的土地上,也有过他们的辉煌与荣耀。(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上一篇文章,介绍完了甘宁的个人性格和其身上独特的匪气,而在刘家之中不断流转之后,甘宁碰到了人生中的一个贵人——苏飞,苏飞向黄祖推荐,让甘宁做 邾长,进而让甘宁摆脱了黄祖而投奔至当时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朝阳公司——孙氏集团,而在孙家,甘宁将展现他自己强大的作战能力和极高的军事战略眼光。

一、斗气当先

甘宁身上独特的匪气,注定了其多擅长奇袭巧攻和骁勇当先的特点,同时具有着极强的“斗气”,这种斗气是会影响到整个部队的一种气势。其中最为着名的就是百骑劫营一事,这场奇袭一举打响了甘宁的美名,更让孙权留下了“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的称赞。此次奇袭也为整体吴军都打足了士气。

除此以外,甘宁还经常身先士卒,其好身手让他总是成为攻城的先锋(《三国志》: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计功),在军队呈现出败势的时候,甘宁也往往是最能激励军队士气的一位,合肥之战中,吴军受到了张辽的袭击而方寸大乱,鼓手都因惊恐而忘记鸣鼓,在这种危急时刻,也是甘宁站了出来,拉弓射敌、调动鼓手,减缓了曹军的攻势(《三国志》: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宁引弓射敌,与统等死战。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权尤嘉之)。同时,甘宁的军势也令人胆寒,在对峙关羽时期,甘宁从鲁肃那里领上了一千人,加上本部兵马越一千五百人,在上游设防之后硬是打消了关羽五千余人渡河的打算(《三国志》: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虽然这件事情的描述不多,也没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笔者认为,对关羽的震慑实在是甘宁人生中的一大亮点,关羽被震慑住更是对其军事、统率、气势等多方面的肯定。

二、战略出色

甘宁之所以传奇的原因,绝非只是能打仗、会打仗、打胜仗这么简单,其卓越的战略眼光是大部分二流将领、甚至是一些一流将领都无法比拟的。

甘宁在初入孙家之后,就立刻被周瑜、吕蒙看上,向孙权推荐,而甘宁给出的第一个战略意见就是——先破黄祖、再取西川,对于当时的孙权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宏大的战略构想,更是保守派的张昭等人想都不敢想的战略(反而和周瑜、鲁肃的战略思想高度吻合),而对于张昭的反对(从张昭的视角来看,其实反对也没问题,因为那个时候的孙氏集团势力确实不够强大,而妄图吞掉刘表和刘璋两大势力,实在是风险过高,容易引起动乱),甘宁更是直接怼了回去:“你身为东吴的萧何,却总是害怕出乱子不思进取,你有脸见古人吗?”事后,甘宁也果然帮助孙家擒获黄祖,为这个战略做了一个良好的开头。而且,在后来,也有过甘宁和周瑜一同谏言伐蜀的记载,可见其在战略上,甘宁和周瑜等人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而且二人关系应当是极好的,在攻打曹仁时,周瑜信任甘宁,让其直取夷陵,而在甘宁在夷陵被曹仁围击之时,也非常的淡定,派人向周瑜求援之后谈笑自若,可见双方互相的信任)

但是可惜的是,这份东吴本来可以定国安邦的战略,在赤壁之战之后就被搁置了,在周瑜这位极高的战略家死后,甘宁也逐渐受到了冷落,这里面甘宁和吕蒙的关系应当是不好的,其实甘宁具有着极高的战略思想,甚至可以说是高过吕蒙一个档次的,但吕蒙对甘宁的评价却是“ 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将甘宁说成了一个只会打架的“斗将”,再加上孙权其实是不喜欢甘宁这种类型的人物的(纵观东吴人士,其实孙权有着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更喜欢有德行、有勇气、爱读书、够听话的全能人才,而甘宁这种躁动的“匪贼”,又说话直来直去,在没有了周瑜的保护后,其实地位确确实实是很难得到保障的),也因此,甘宁开始被慢慢排挤出了东吴的核心战略圈层,再难看到此前的高谈战略,直怼张昭等情景,而只是作为一员“斗将”罢了。

三、后话

甘宁的传奇,不仅仅在于其无双英勇和战略卓越,其匪贼一样的前半生,流转三主和因为个人性格等原因不被重用这些都是构成了其传奇的重要要素。也正是这些独特的经历和人生,才塑造出这样一位我们大家都喜爱又敬佩的“锦帆贼”。

《水浒传》里的武力和谋略放在三国里大概是什么水平?

1.宋江,刘备,喜怒不形于色,胸怀大志。

2.吴用(谋略),朱武(阵法),公孙胜(呼风唤雨),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

3.卢俊义,吕方,吕布,武艺高强,形象相似。

4.关胜,朱仝,关羽,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须,赤兔马。

5.李逵,张飞,黑,脾气暴躁。

6.?林冲,马超,功夫强硬。

7.花荣,赵云,美如少女,枪法弓箭如神。

8.呼延灼,黄忠,白须。

9.武松,典韦,双戒刀,双铁戟,打虎,逐虎过涧。

10.鲁智深,许褚,胖大,拔树,倒拖牛尾。

11.索超,徐晃,都使大斧。

12.李俊,周瑜,水军。

?13.孙二娘,祝融夫人。

14.顾大嫂,孙尚香。

15.扈三娘,大乔。

16.李师师,貂蝉。

17.林冲娘子,小乔。

18.方腊,孙权,坐镇江南。

19.晁盖,曹正,曹操……

20.汉献帝,宋徽宗,亡国之君,无可奈何。

?

就水泊梁山里那群乌合之众组成的草寇,放到三国时代,哪个不是渣渣?做为《三国演义》的铁粉,我对《水浒传》里那窝所谓的“义士”根本就瞧不上眼。

咱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武力和智谋。

看 历史 演义,如果没有猛将的冲锋陷阵和单挑厮杀就毫无趣味,所以不能不谈谈两部著作中的武将。

水浒群雄中,武艺最高的无疑是绰号“玉麒麟”的卢俊义了,据称是“枪棒天下第一”,但以他那两下子,要放到三国时代,能不能和张郃比划两下都不好说,我估计着卢俊义顶多也就是高顺的水平,在夏侯惇马前能顶住四五十合就得败阵而逃。

卢俊义有过在重围中七进七出,斩杀四十名敌将的壮举?有过据水断桥,喝破敌胆的威风?有过千里独行,过关斩将的辉煌?咱们来看看卢俊义的战绩表:

1.步斗李逵,战不三合,李逵诈败(无效战绩)

2.步斗鲁智深,战不三合,鲁智深诈败(无效战绩)

3.步斗武松,战不三合,武松诈败(无效战绩)

4.步战刘唐、穆弘、李应围攻,不数合,三人诈败(无效战绩)

5.步斗朱仝、雷横夹击,战不三合,朱仝、雷横诈败(无效战绩)

6.伏击逃跑的史文恭,燕青助力,两人生擒史文恭(二打一,擒获)

7.对阵酆美,不数合获胜(击败)

8.对阵周昂,不到二十余合,未分胜负(平手)

9.独战辽国四将,刺死耶律宗霖,吓退耶律宗电、耶律宗云、耶律宗雷(斩杀)

10.对阵林冲、花荣、朱仝、穆弘,斗二十余合,花荣等诈败而退(假打,无效)

11.对阵孙安,百余合不分胜负(平手)

12.生擒卞祥(生擒)

13.对阵杜壆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在孙安助阵之下,斩杀杜壆(二打一,斩杀)

14.一枪刺死方翰(斩杀)

15.被李助打得抵挡不住,在公孙胜帮助下斩杀李助(败)

16.三十余合斩杀厉天闰(斩杀)

17.对阵司行方,回合数不详,司行方落水而死(击败)

18.交马一合,斩杀方垕于马下(斩杀)

19.生擒贺从龙,回合数不明(擒获)

卢俊义算得上真正有效的战绩是13次,其中8次单挑获胜,3次在别人帮助下取胜,斩将6名(其中两次是别人帮助下),3次为平局,生擒敌人3人,被击败1次。

有人说,卢俊义还曾经以一敌四独战大辽耶律四将呢,这在三国中也是非常普通的,文丑独战公孙瓒四健将,典韦独战吕布四将,许禇独战泰山四寇,马超以一敌六、以一敌七,赵云以一敌多的情况更比比皆是。

花荣箭法不错,能比得上黄忠、赵云、吕布、徐晃?

“没羽箭”张清会飞蝗石的暗器,许禇也会,而且射程要比他远得多。

“豹子头”林冲很猛,但看他战绩,4次都平局,随便出来个家伙就能和他打个不分胜负;而“大刀”关胜的平局居然达到8次之多。

所以说,水浒中的猛将们要拿到三国时代,都是被大家用来炼级的。那些名字只会在三国猛将们的战绩簿上一闪而过。

要说谋略,与三国中的谋士们相比,水泊梁山的所谓智谋就非常可笑了。藏树后面打个蒙棍,在草丛中埋条绳子,在船底凿个破洞,酒水里下点麻药也算谋略?

梁山上脑袋瓜子最好的就是吴用了,大家拍胸脯说句良心话,这厮拿到三国时代有什么用呢?完全无用嘛。一辈子没进过几次城,打起仗来是一个村、一个寨地厮拼,为了俩胡萝卜、几苗苗玉米棒子斗得头破血流,有什么出息劲儿?把他放到曹魏,给荀彧牵马要他不?放到蜀汉,丞相府肯用他当个门房合格不?放到东吴,吕都督也许会用他钓几尾鱼?

幸亏没生到三国时代,否则梁山群寇那两下子,“锦帆贼”带几个江匪就能平了他们。

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写的,主要作者是施耐庵,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师傅,罗贯中只是帮忙给师傅整理。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罗贯中非常厉害,不仅参与了水浒传的编写,而且还自己写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1个结论:就是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师傅,应该说水浒传要比要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演绎更牛逼更强。

第2个结论: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罗贯中既然能参与师傅的水浒传,说明罗贯中经过参与水浒传,后期功力更深厚,更强化后期写的三国演义,比师傅的更厉害更牛。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拿到一块比较的话。当时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功打董卓的时候,他们每个诸侯都是割据一个地方啊,手下几员大将,几万或者几十万兵马。

就他们那些人,随便出来刘关张三兄弟,在没有兵的情况下就可以把他们打的落花流水。你想想梁山108将,每个都是武林高手,要是放到当时的话,在三国里面三国就是他们的菜鸟。他们18路诸侯哪个手下当时有108条好汉。

所以说水浒传108将要是放在三国时期,早把天下统一了。因为在宋朝的时候,在朝廷管制非常严格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谋反的原因是宋江一心要诏安,报效朝廷。如果说放到三国乱世,人人可以割据地方,人人可以谋反,可以争夺天下,那天下早是他们梁山的天下。

但还有一种说法,可能梁山108将也是乌合之众,也成不了大气候。但是从他们后期征方腊以及打的好几场仗,可以看出108将还是实力可以,所以说前者几率还是比较大。

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以武力来说,梁山武将中比较强的在三国演义里面也都是拿得出手的水准,但是谋略方面水浒武将差得太远。

梁山头领中,能拿出像样的计策的只有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关胜、朱武这六个人。这六个人里晁盖还是凑数的,因为他就指挥过击败何涛和抓凌振这两个小仗,然后就在曾头市杀青了。

大部分梁山头领都没有独当一面的记录,即便有也表现很差,典型代表就是卢俊义,基本上梁山只要一分兵,卢俊义那一路铁定吃瘪。

除了宋江和卢俊义,只有吴用、关胜、呼延灼三个人指挥过大规模的军团,关胜表现还不错,打败了梁山两次,呼延灼就连环马这一招,打不过就放连环马,破了连环马就一直在挨打,打辽国的时候好不容易出了个计策,结果宋江信了他,出战又被兀颜光打败了。吴用破大名府的计策很成功,但是在大名府纵兵杀掠,统御水平太次。

鲁智深、武松的武艺没得说,放在三国也肯定算猛将。两个人都挺聪明的,但是鲁智深脾气太急,本来是有动脑子的智商,然而性格原因总是让他在动脑子之前就发火了,比如说救史进那次。武松就比鲁智深稳当,有勇有谋,但是毕竟从来没有带兵打仗,就以他在水浒里的水平放到三国,还是不能带兵,只能冲锋陷阵。不过武松是很有潜力的,武力过人,心思缜密,而且年轻,比鲁智深年轻很多,出场才25岁,所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相比较,其武力值和谋略都不是一个档次,不可同日而语。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相比唐朝,积贫积弱,世风日下。罗贯中在所著《三国演义》中吕布,关羽都武功盖世。魏,吴,蜀三国中战将如云,曹魏中有五虎上将徐晃,张辽,于禁,乐进,张颌,蜀国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吴国五大将:太史慈,甘宁,黄盖,周泰,凌统,东吴后期更是战将如林,人材辈出。个个都是武艺超群,战场厮杀,独挡一面。三国中文人谋士超群,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郭嘉,荀彧,贾诩,徐庶,姜维,法正,程昱,沮授,张纮,邓艾,杨修,田丰,鲁肃,陈群,诸葛恪,贾充,李儒,陈宫,庞统,风雏等等个个才华横溢,谋略超群,运筹帷幄。反观施乃俺所著《水浒传》,时代背景是北宋时期,国力己大不如前朝,整个大宋江山,一片萧条,朝野凋敝。《水浒传》中武士有,武松,鲁达,李逵,卢俊义,花荣,关胜等108名所谓好汉皆不可与《三国演义》中武将相比,文人谋士从数量与档次皆不可与《三国演义》中谋士相提并论。

虽然求大事的三国与水浒小草贼人物大方略不可相比,但以小说论小说,个人武艺还是水浒强。因为技术水平总是随年代发展的:先说关羽,他后代孙辈关胜,肯定又多研究出几招刀法。再说林冲、史文恭等,小说中也说了他们施呈诸路枪法(见林冲战王焕), 社会 其评书说史文恭学全了马家枪(马超)、赵家枪(赵云)、张家枪(张飞)、姜家枪和后来发展了的罗家枪(姜维、罗成)难道集大成者还不如三国时的单独各家?所以只论小说的个人武艺是水浒人物强。

我们就拿最强的武将做个比较。文将就算了,诸葛亮神一般的存在!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历史 上出了很多有名的武将,他们来自于 社会 各个阶层,在战乱中展现身手。要说谁是三国时期第一武将,本人认为是关羽关云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武将不只是疆场厮杀,而且要有谋略,能够独挡一面!。让我们看看他的战绩:

1.温酒斩华雄;

2.三英战吕布;

3.和纪灵战三十回合(纪灵不敢再战),一个回合斩纪灵的副将荀正;

4.数回合杀败车胄,追斩之;

5.一回合生擒王忠;十余回合杀败夏侯敦,奋力杀退许楮、徐晃二将;

6.突袭斩颜良,三回合杀败文丑,追斩之;

7.大战庞德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8.过五关斩六将;

9.单刀赴会,无人敢近身;

10.还有一些斩了的小人物就不列举了!

政绩上被分为汉寿亭侯,镇守荆州。

《水浒》里最强的武将应该是卢俊义了,绰号"玉麒麟",武艺高强,棍棒天下无双,江湖人称"河北三绝",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

战绩:1.卢俊义上梁山之后,随宋江一起南征北战,参加了数次大型战役。

2. 两破童贯时,卢俊义活捉童贯手下大将酆美,紧接着进行了四大征,即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

3.征辽之战中,卢俊义大显神威,独自跃马挺枪与大辽四员猛将酣战一个时辰,最后战胜耶律宗霖,吓跑耶律宗雷、耶律宗电和耶律宗云。紧接着,卢俊义又将一伙约有一千多人的辽兵杀得四散奔逃。此战在整部《水浒传》中独一无二,这是卢俊义武力发挥的巅峰,也是卢俊义最辉煌的战绩。

4. 卢俊义在征讨宋朝其他三个心腹之患“田虎、王庆、方腊”时,活捉卞祥、斩杀杜壆、秒杀方翰、杀厉天闰、破司行方、秒杀方垕、捉贺从龙,展示了其强大的能力。

现在大家该一目了然了吧!两人各有千秋,处在不同的时代,都成了英雄!要说影响力,关羽被尊称为武圣人,建有关帝庙!影响力巨大!

总结一下,把《水浒》里的武将放《三国》时期,他们处的位置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各有千秋吧!

根本没有可比性!从大格局看,仨国演义是朝代的更迭,是国与国的较量,水浒是几个地痞无赖造反后又投降的闹剧而已;从小格局看,仨国演义大型战争有官渡之战,曹操指挥、赤壁大战周瑜指挥、逍遥津大战,张辽指挥、濡须大战,曹操、曹仁、司马昭;孙权、吕蒙、蒋钦、朱桓、诸葛恪,夷陵大战、石亭大战,陆逊指挥。其它中小战役就不提了,再看水浒,贯穿整篇小说,真正称得上战争的也只有宋江与方腊起义军的战争了(这里还有争议,一说是方腊被韩世忠和辛兴宗所擒)。从大小格局来看就没有可比性了。

再说一说人物,仨国演义随随便便拿出一位就是军事家,政治家。

论武力,一位战神武胜关云长就秒杀全部水浒!

论谋略,诸葛孔明摇一摇鹅毛大扇,就能秒杀全部水浒!

水浒中有谁指挥过 历史 上能说出来的著名战役?除了打家劫舍,就是杀人放火。

能比吗!

这个不难比较,同为小说,故事背景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好像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与《龙珠》这两部动漫一样,火影忍者顶多是在地球上面造作一下,龙珠一个光线就能毁掉一个星球。《演义》与《水浒》也是一样。

比武:首先我们看看水浒108好汉武力值基本没有高低,如果非要说厉害的,那肯定是朝廷招降的武将,例如卢俊义与呼延灼,人家好歹在外打过辽军,匈奴。真正上过战场的没几个,打辽军肯定是正规军队的碰撞,108好汉大部分都是游手好闲的穷苦人民造反,达官显贵也有一部分,但是并没有上过真实战场。军队与这些人不能比,而且水浒根本没有围绕着草寇与入侵者作战,而是和方腊这种反贼打来打去,还差点打不过方腊,因为方腊手下全部都是货真价实的武将,个个都有本事,不像梁山泊,凑数的这么多。

而三国演义的武将,像关羽张飞吕布,什么水浒的小温侯,大刀关胜,那见到这些武将不得毕恭毕敬的叫声祖宗?关胜加林冲也就勉勉强强打得过一个赵云,还不一定打的过。更不用说张飞了,李逵在张飞面前估计挨不过三个回合,张飞在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一样,关羽更是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那个不是和正规军队之间的碰撞?我就说颜良文丑两兄弟,林冲鲁智深加起来未必打得过颜良文丑。三国里面叫得出名字的武将在水浒里面基本是神,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之前说了,就像龙珠与火影,两部小说设定不同,三国就像龙珠,水浒就像火影,听懂没有?

比谋略:像吴用这种梁山的首席军士,只会耍耍小聪明,碰到袁绍袁术还好,拍拍马屁,碰到曹操早就被乱棍打出,出的计谋那叫计谋吗?老子手下荀彧荀攸郭嘉那个不比你这个吴用牛逼?程昱陈群二流谋士能甩吴用8万条街,曹操手下的谋士基本都是富家子弟,个个开着法拉利抱着美女。吴用是什么,乡下教书人而已,同为乡下人的诸葛亮更不能和吴用比,诸葛亮甩吴用800万条街。虽然诸葛亮是乡下人,但是他游离四方,师承水镜,还有娇妻,混的不比你吴用好?水浒这边,也就孙胜有点真本事,破的了阵法,看得远,没有跟宋江混,休闲去了,但是同样修仙,庞德公左慈南极仙翁都是真正的仙人,虽然正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在哪个乱世的年代,宗教信仰层出不穷,不乏有人故意捏造出的虚假人物,但是水镜先生司马微肯定是存在的,在谋略方面,更是不能比。三国完胜!

水浒中描述的武力和谋略,都无法与三国人物相比。

先说谋略,水浒描述的谋略主角智多星吴用,从没拿出过战略层面的明确见解,仅在具体战役中展示过一些主意。例如三打祝家庄。他先是用计分化瓦解了三庄联盟,后又里应外合攻入祝家庄。但这些小主意如果拿到三国,很可能只是蒋干盗书一一反被周瑜利用。三国之中,无论是孔明的隆中对、还是周瑜的火烧赤壁、或是曹操的战官渡、或是贾诩的战宛城,哪一个谋略不是特具战略眼光、紧扣对方心理、计中有计、谋外有谋?吴用之计根本无法与其相比。

武力方面也是如此。三国中的吕布、典韦、许诸、关张赵马黄、夏候、太史、张辽等等,水浒无一人是他们对手。水浒对武松的武功描述最多,有专门的"武十回",但他打一个老虎就费了老鼻子劲,而老虎到了典韦面前,却象猫一样听话……

总之,水浒描述的谋略与武功,都比三国差很多。其原因可能是:水浒描述的只是一次规模很小的农民起义,而三国描述的则是遍及全中国的军阀混战,涉及的人物与 历史 规模相差悬珠,描述出来的智力武力当然也就相差甚远了。

三国魏蜀吴各国武力排名前10大将(一共30位),主公不算

魏国:
1、典韦:这个从民间和演义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了,力大不说,而且技巧也高,气势勇猛,威震天下,数次救了曹操的命(最后一战以一人之力抵挡数万大军,硬是把曹操救了,死后半晌无一人敢从他身边经过,这份气势,无人能及,就是张飞,也差之千里)

2、许褚:是继典韦之后曹操的第二猛将,外号虎痴,曾经大战典韦数百合不分上下,两个人的武艺差不多,但是典韦的气势和名声在他之上,大战马超230回合不分胜败,似有此战上风的嫌疑,打的马超也不得不叹服“恶战者莫如许褚”的感言,从此名气大增

3、庞德:原属马超手下,是著名的西凉勇将(西凉也是出猛将的地方)单凭武力,庞德和关羽第一次100回合不分胜败,第二次50回合庞德诈败,并成功射伤关羽,这份武力,曹营除了许褚典韦外,无人能够持平或超越

4、曹彰:曹操次子,力大无穷,能徒手和虎、熊等猛兽格斗,汉中之战曹操落败,一个回合刺死蜀将吴兰,三个回合打败刘封(这个刘封还曾数回合战平徐晃,虽然不敌,但是后来还屡次挑战,而这样的刘封,在曹彰面前居然不到3个回合就落败,败得毫无脾气,也可侧面分析出曹彰明显高于徐晃,而徐晃可是在庞德未投奔之前、曹彰率兵征讨北方时,夏侯敦管理后方的这段时期,是继许褚之后曹营第二号猛将,这个局面在庞德归顺后打破)曹彰来支援,以一人之力几乎扭转败局。

5、夏侯敦:不用说,两次大战吕布,虽然第一次战了十数合才落败,但是那是吕布,并不丢人,第二次也是为了救曹操,截住吕布大战,回合数不详,后来虽然失去了一只眼,但是更加勇猛了,曾为了活捉关羽与之断断续续大战40多个回合,后张辽赶来方才劝退夏侯敦,夏侯敦还扬言不是张辽,非生擒关某不可,如此不把武圣放在眼里,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

6、徐晃:典韦死后,夏侯敦致力于后方,庞德未归顺之前,徐晃是曹营除许褚外第二号猛将,曹操第一眼见到徐晃,就如此的喜爱,曾与许褚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败,有好几次单挑都是秒杀对手,后期逐渐成长为智勇双全的大将,曾与受伤的关羽大战80回合占上风,并最后逼得关羽走麦城,丢了小命

7、张辽:实际张辽在武力上与徐晃不相上下,但是张辽斩将的效率绝对不如徐晃,张辽的名气主要在智勇双全,此人无论智谋,还是统帅能力,绝对是曹营首屈一指的,曾以智谋以少胜多取胜孙权,两次打的孙权丢盔弃甲,几乎被擒,张辽是个帅才,他的武力虽然不错,但是他的智谋才是他的第一闪光点

8、张合:初是袁绍手下的四大名将之一,曾和张辽大战,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败,后来投奔曹操,成为曹操的得力大将,逐渐到后期,张合的武力也逐步的上升,汉中之战的时候曾经抵挡张飞110回合才败走(原著罗本里,毛本被改成五十回合),到了诸葛亮独揽大权,五虎大将都相继去世的时候,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张合的武力也上升到了新的制高点,魏延都忌惮他的武力而不敢正面与之交锋,诸葛亮也很忌惮他,只得用计将他射死

9、夏侯渊:是夏侯敦的弟弟,也是一员猛将,统帅能力也很突出,但是太过刚烈,最后被老黄忠以计谋出其不意斩之。

10、曹仁:文武双全,曾在大战东吴兵的章回里一时无人能敌,周瑜为此费了很大的精力才打败他,后来曹操命他镇守樊城,抵挡关羽

蜀国
1、马超:一部三国,“前表吕布,后说马超”,马超是书中被曹操冠以不减吕布之勇的猛将,书中也在他第一次出场时赞过他“英勇无敌”的美誉,而且民间的排名是“一吕二马三典韦”,后来毛主席改成了“一吕二赵三典韦了”,看看他的恐怖战绩吧,数合刺死李蒙,一回合生擒王芳,8、9合打败于禁、20回合(罗本3个回合,了不得)打败张合,在体力受损的情况下40回合杀败曹洪,曹操反间计实施成功后独挥宝剑力敌5将并杀死2将,在借兵破马超的回里曾以一敌七,并杀死六个,重伤一人,战许褚230回合(旗鼓相当),战张飞220回合(占上风),纵观一生,战绩辉煌,就是有勇无谋

2、关羽:一生辉煌的战绩太多了,杀名将华雄,斩颜良文丑(其中颜良20回合败徐晃,文丑60回合平赵云),杀黄巾名将管亥、独战许褚徐晃两人而丝毫不惧,斩杀老将蔡阳,老年用计败于禁,斩庞德,其他虾兵蟹将不计其数,虽然有些是用计谋,但是也可看出关羽的不同于一般武将的气概,还被尊为武圣,马超入关后诸葛亮虽然用关羽激张飞来战马超,而且后来关羽听说张飞和马超大战最后平手,竟然要撇下重任要入川与马超比试,如果张飞比关羽强,关羽能不服马超??

3、赵云:武艺超群,胆识过人,又忠心耿耿,单骑救主名声大振,前期曾30回合(毛本10回合)战败张合,30回合战平许褚等等,是个以技巧取胜的武将,老年时曾力斩五将,不减当年之勇,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

4、张飞:勇冠三军,后期逐渐向智将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张飞是个不断成长的大将,曾用智谋三战大败张合,为刘备取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武力不必说,一生战记辉煌,10回合杀死袁术的首席大将纪灵,起初战吕布50回合不分胜败,第二次更是100回合不分胜败,不过当时也已经下风了。30回合战平徐晃(毛本把这段删除了),110回合杀败张合,220回合战平马超,数回合(罗本一个回合)刺伤酒醉的许褚,其他的战绩概不复述

5、黄忠:论武力,黄忠是五虎大将中最弱的(不算弓箭),但是他的百步穿杨可是非常著名,此人极有谋略,武艺高强,老当益壮。纵观此人战绩:三战关羽,第一次100回合,第二次50回合,第三次30回合,均不分胜败,关羽起初也为其头疼,后来归顺刘备,战功赫赫,后来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使曹军丧胆,威名大振

6、魏延:文武双全,武艺高强,除了五虎将,他的武艺最高,也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可惜清高自傲,最后被诸葛亮遗计除掉

7、姜维:文武双全,是诸葛亮最信任的视为自己接班人的人选,武艺高强,连赵云都刮目相看,诸葛亮死后,他是蜀国的支柱

8、关平:关羽义子,后期是荆州关羽的重要助手,曾经30回合战平庞德,40回合(罗本)战平徐晃,樊城数万兵将被关平一人杀回,后和关羽一同被擒,被斩

9、李严:后期蜀汉的重要得力大将,初未归顺之前,50回合战平黄忠

10、关兴:关羽的儿子,武艺不如父亲,但是也很厉害

吴国:
1、太史慈:太史慈是东吴硕果仅存的准超一流战将,他武艺高强,箭法高超,为人又十分忠义,北海救孔融的时候曾一人独闯黄巾军10万之众,如入无人之境,曾和威震江东的小霸王孙策大战130回合不分胜败,后在战合肥时单挑张辽80回合不分胜败,最后死于张辽定下的计策

2、甘宁:甘宁是一员一流战将,没有什么过硬的单挑,但是率领东吴百名将士劫曹营,不折的一人,足见其勇,在孙权战曹操时立下大功

3、凌统,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使一口大刀,曾和曹魏名将乐进大战50回合旗鼓相当,后又与更强的张辽大战50回合而不败,后被李典暗算,险些丧命,多亏甘宁搭救,从此与甘宁结为生死弟兄

4、吕蒙:文武双全,刚开始只是一员武将,后来经过孙权的劝说开始熟读兵书,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在奇袭荆州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武艺也是东吴的上流角色

5、周泰:两次救孙权与危难,是东吴的大功臣,非常勇猛,在东吴的每场大战都一马当先,其名不在甘宁之下

6、陈武:也是东吴早期的一员得力大将,屡立战功,后在和曹操的大决战当中和庞德大战,战袍被树枝挂住无法应战,被庞德所杀,可惜

7、黄盖:东吴早期的开国元老之一,武艺精熟,使一条铁鞭,忠心耿耿,是“苦肉计”的主角

8、程普:与黄盖一样是开国元老,德才兼备,赤壁之战是周瑜的得力助手

9、丁奉:此人纵观三国的全部武将,实在不算顶级高手,但是却在东吴这高手匮乏的地方站住了脚,并打出了自己的名声,年轻时很低调,但是后期却很耀眼,在平内乱,抗曹魏的事件上立了很大的功劳

10、韩当:使一口大刀,曾经和周泰联合大战许褚30回合,后许褚主动撤走,他和周泰成为了衬托许褚勇猛的陪衬,可叹
其他如曹洪、乐进、李典、文聘、张苞、廖化、张翼、吴懿、蒋钦、徐盛、潘璋等也很有名,可惜名额不够,(孙策是君主不算)

我以我读了10年的三国向你保证,绝对错不了,而且这些也是我一字一句的打出来的,没有复制,希望你能够采纳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1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