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路诸侯经过多年的博弈,最终魏蜀吴三国形成了鼎立的局面,三国争霸逐渐取代了东汉末年乱世的局面。而在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的建立最为励志,他的开创者刘备时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起家的,由此可见刘备此人的雄才大略。同时蜀国的建立也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鼎鼎大名的诸葛亮,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最终刘备也确实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
可是几年之后刘备夷陵之战大败,最终落得个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一直到死也没有兴复汉室、还于长安,为何刘备手握诸葛亮和庞统这两张王牌却还是注定失败了呢?难道说上面流传的这句话是假的。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刘备没有听懂水镜先生的后半句话,那么这后半句话是什么呢?刘备跃马檀溪后遇见了归隐的名仕水镜先生司马徽,当时司马徽就告诉刘备两句话,一句话就是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而另一句话则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可能当时刘备听到前一句话后有点得意忘形了,所以完全没有去理会水镜先生的后半句话,因此才导致了自己的功业仅仅成功了一半,那么水镜先生提到的子初和孝直是谁呢?孝直即是法正,刘备向西川和汉中推进的过程中,法正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就连当时的曹操也称赞法正此人战略眼光独到,可是法正在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就死了。当时刘备要攻打东吴时,诸葛亮曾说过要是法正在肯定能阻止他,由此可见刘备遭遇夷陵之战的大败和法正的死也有很大的关系。
说完了法正再来说说子初,子初又叫做刘巴,他是最不情愿加入刘备阵营的一人,在和曹操没有缘分、与刘璋有缘无份之后,才在无奈之下成为了刘备阵营中的。当时刘备的势力一直在扩张,军事物资逐渐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而刘巴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加入刘备阵营不久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刘备也破格将其提拔为了“财政大臣。”奈何刘巴死的太早,以至于后来刘备筹集军费都成了大问题,军费都成了问题何谈战争能打胜呢!
综上所知,就如水镜先生所言一般,刘备在失去了子初和孝直之后,在大局势的分析和后勤补给方面存在了严重的不足,因此想要兴复汉室确实是没有希望了。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何最后还会失败?只因未参透司马徽后半句话,对于司马徽的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有自己观点的可以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世人都在刘备兼得诸葛庞统二人之后认为刘备稳赢了,但世事难料,刘备的蜀汉最终还是在三国中最快覆灭。而所谓的?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又是什么道理,为什么不奏效。凭借诸葛亮和庞统二人的才能,确实有安天下之希翼,但是就时局走向来看,还是有太多的漏洞。大家都以为蜀汉的命运是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件事情中拐了弯,但其实不然。
蜀汉最鼎盛的时期,还不是蜀汉,那个时候,刘备是汉中王。其实刘备一开始的路就没有走好,诸葛亮定下的?隆中对?计策是万无一失,是刘备最好的出路,但是刘备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做到。按照?隆中对?,刘备应该要先夺取荆州,在谋筹益州。而一开始,荆州就没有完全归于刘备。襄樊以北属于曹操,湘水以南属于孙权。
所以荆州并不安稳,刘备才会将关羽一直留在荆州。在孙权的心中,荆州本来应该是他的,所以这对刘备来说始终是一个最大的威胁。这是诸葛亮远没有考量到的一点。庞统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路上死去,没有做出实际作用。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后,对汉中有了觊觎。刘备在与曹操苦战数月后夺取汉中。但是汉中的百姓已然有了归属,特别是汉中东边的势力,不臣服于刘备。
所以总的来说,刘备一路走来并不顺利。从最开始的荆州,和孙权周瑜鲁肃等人纠缠不清,然后到了益州和曹操大战又拖死了大部分军力,而且所到之处,还有很多的不平势力,说到底,刘备要对付的不仅是孙权和曹操,更费精力的还是桩桩件件的小麻烦。最开始就可以预见,荆州都不能很好的处理,更何况层出不穷的势力呢,更何况整个天下呢。
汉末黄巾之乱的时候,因为朝廷力量的衰弱,涌现出一大批的地主豪门,譬如孙坚、董卓等,还有一个另类,就是自称汉朝宗室的刘备,不过在袁术口中,不过是个织席贩履之辈。
他的出身比刘邦还要低,但是他不轻言放弃,屡败屡战,颠沛流离最后在荆州刘邦的屋檐下才逐渐发展起来。
在荆州的时候,刘备不仅获得赖以生存的地盘、众多的兵士以及很多文臣武将。其中就有号称卧龙凤雏的诸葛亮和庞统。在司马徽的口中,这两个天才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刘备的心愿,也就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正因为如此,刘备也不耻下问,多次拜访诸葛亮。或许刘备的诚心打动了上天,先后诸葛亮、庞统都投效刘备,在得到他们的时候,或许刘备乐开花。毕竟自己多年的抱负可以实现了,这时候已经四十多岁的他突然间容光焕发,感觉人生充满希望。
希望有多大,失望有多大,刘备颠沛流离半生以为可以光复汉室,谁知道。此后十多年间虽然先后夺取西川、东川、荆州,但是庞统先是斩杀雒城,自己病逝白帝城、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他兴复汉室的希望化为泡影。
为什么,刘备得到两个人之后也没有安天下呢?
汉末三国时代,正是士族方兴未艾的时代,积累了几百年的豪门大族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每一个豪门都有自己的郡望,这一个郡望就是这个豪门的立身之地,相反朝廷的命宫如果没有和这一些大家族搞好关系,那这个地方他是呆不久的。
而汉末三国的这股风气,并不是随着汉室倾颓而刮起了的,实际上,正是汉朝的选官制度造成了这股风气,它就是察举制度,本来行之有效的方法经历四百年,已经变成家族之间互利互惠的唯一通道。
经过这个制度举荐起来的人,慢慢的就成了某地几个有名望的大家族私事,因此逐渐形成了士族,正因为察举,被推举的人需要在地方上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对于掌握话语权的世家大族来说、这不是什么难事。
他们的应对方法就是名门望族之间互相吹捧,不管咋样,今天你吹我,明天我捧你。总之礼尚往来,这种品评人才的风气也是在汉末魏晋之际非常流行,翻开《世说新语》,各种小故事不绝于眼。
正是这种背景之下,未来彼此的声望,很多人话净捡好听的说,何况司马徽和这两人都是世家,虽然不是至交,也有私益,吹捧一下没啥问题。何况夸人总比骂人好。
很明显,司马徽的吹捧之词有太多的水分,而另外一方面曹操、孙权太过强大,起步太晚的刘备没有足够的力量来进一步扩大。而庞统筹划了夺取西川的战略,后来诸葛亮维持了蜀汉的局势,不得不承认两人都有一些才能,不过还不到司马徽吹捧的那个水平。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0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笑傲江湖到底是哪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