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到站: 大器晚成。
典故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道德经》
始琰与司马朗善,晋宣王方壮,琰谓朗曰:“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朗以为不然,而琰每秉此论。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 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涿郡孙礼、卢毓始入军府,琰又名之曰:“孙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清警明理,百炼不消,皆公才也。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东汉末年,曹操手下有个谋士叫崔琰。此人作为名士很有威望,而且为人刚正不阿,有一双识人的慧眼,经常能发现并举荐贤才。
曹操刚刚成为魏王时,还没有立太子。按惯例应该立长子曹丕,但当时,三子曹植才华出众,对人又讲仁爱。曹操对此有些犹豫。只有崔琰公开表示:“《春秋》中的大义,要求立长子为太子,何况,中郎将曹丕仁孝双全,人又聪明,应该继承大统。我崔琰愿以死扞卫这一观点。”这让曹操很惊讶,因为曹植正是崔琰哥哥的女婿。
崔琰和司马朗一向交好,当时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还很年轻,崔琰见过他之后,就对司马朗说:“您弟弟,明哲公允,刚强英勇,将来一定能超越您。”司马朗当时还不以为然。
此外,崔琰有个弟弟崔林,年轻时没什么名望,家族里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他,但崔琰却说:“崔林就是所谓的大器晚成那类人,会有远大的前程。”涿郡的孙礼、卢毓刚进入军府的时候,崔琰就夸赞他们,认为他们都是能成为三公的人才。而这三个人,最终都做官做到了宰辅的高度。
释义
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后来也指年纪较大后才成才或成名。
发稿:阿柴
校对:阿柴
审稿:朱虹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50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