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是一位悲情诗人,尽管他有着远大的人生志向,渴望去到战场建功立业,可是最终他所有的理想全部都化为了泡影,最主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他的理念与南宋朝廷不同,对于陆游来说他是渴望去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去实现人生理想,但是在现实中南宋朝廷则是不愿意与北方的金国发生正面冲突,只要守住南方就行,照样可以过醉生梦死的生活。这种理念上的不和,也使得陆游一辈子过得很悲苦,始终是郁郁不得志。
虽然陆游早年间上过战场,还到达前线南郑,可是只生活了几个月,很快就从前线被调回,从此陆游再也没有到达过前线,一直生活在故乡过着隐居式的生活。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对于陆游来说无疑是很痛苦,所以他晚年写过了很多的凄美之作,无非就是在诉说内心的苦闷,特别是在他73岁写下的这首《雪夜感旧》,通篇气势磅礴,同时又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雪夜感旧》
宋代: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写这首诗时陆游已经是73岁高龄,时间是公元1197年(宋宁宗庆元三年)冬,当时闲居在故乡山阴的陆游在寒夜的孤灯下感慨万千,回想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往事,还有当时远大的理想,可是纵观自己的一生,应当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故乡,上到战场的时间很少,这让诗人很是伤感,而且北方的失地始终没有收回,这些都成为了诗人最悲痛的一个地方,因此,这首诗写得很感人,也非常的忧愁。
首联起句就直抒胸臆,回想了当年少年时代的生活,这样的一种描写,也是突出诗人骨子里的悲剧色彩,想起年轻时赴南郑,江月馆里的花灯散发着阵阵的油脂香。龙门阁栈道上的骡马传送出悠悠的铃铛响,这些都让我记忆犹新。这两句着力于描写现实的感知,还有当年的情形。颔联则是进一步地回想了当时的情形,写得就更加有生动细腻,我曾经过那乱山这中的古驿三折,投宿在孤城小县的两当(今天的甘肃省两当县)。
颈联和尾联可谓是情景交融,从现实中的回想拉回到现实,这种峰回路转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更具有戏剧张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具有感染力;我现在虽然已经老了,可还是想要去到前线冲锋陷阵,当年在南郑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老去,现在即使是老去了,也依旧还是当年那个少年。长年不用的武器,早已是生了锈,上面布满了尘埃。对着雪洒昏灯寒夜长,仰天叹气只有默默流泪,那眼泪可谓是一行又一行,谁能够想到老了变得很孤独,可我依旧还是很英雄,想要去到前线作战。
陆游的诗感人至深充满了爱国之情,这也正是陆游最为令人敬重的一个地方,而我们从他这首《雪夜感旧》一诗中最是能够感受到他的一片真诚,虽然当时诗人已经垂垂老矣,可是对于他来说还是渴望去到战场建功立业,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实现人生理想,那就是把北方的金国人给赶出出去,所以这首诗每一句都很感人,也写出了陆游晚年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人生虽然已经快像花儿凋谢,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忘记青年时代的理想,还是想着自己的使命。
读书古诗陆游拼音版如下:
一、古诗《读书》拼音版
guī zhì níng wú wǔ mǔ yuán,dú shū běn yì zài yuán yuán。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dēng qián mù lì suī fēi xī,yóu kè yíng tóu èr wàn yán。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二、白话译文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三、作品赏析
古诗一、二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是为了人民,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
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1、创作背景
陆游晚年一直在故乡隐居,很少去到外面,这个时候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修养,为此经常读书到深夜,这一点在他另一首作品《读书》中就有提及,可见陆游是真爱读书,也真正的可以在书房里静下心来做学问,“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可是陆游从来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坚持,仅仅是这种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这也就是为什么,陆游能够写出那些令人惊艳的作品,同时个人修养很高,无非就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从而让他变得与众不同。
2、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示儿的字面意思是:写给儿子们看。?
《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原文如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如下: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扩展资料: 《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此诗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历朝历代凡是读过《示儿》的文人,无不为之动容悲戚。与陆游同时代的南宋诗人刘克庄曾写下一首绝句:“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明代学者胡应麟评价:“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每读此未尝不为滴泪也。”明末清初文学家贺贻孙感慨:“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孤忠至性,可泣鬼神。”诚哉斯言,《示儿》一诗既是陆游对膝下儿孙的临终嘱托,更是诗人对国家、对民族九死不悔忠贞精神的真实写照与浓郁家国情怀的缩影。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9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二野走出的政工名将——王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