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零八将本来是被朝廷压迫的各位英雄豪杰,因为生活所迫所以落草为寇,后来梁山等人同意了朝廷的招安,改变初心为朝廷效力。马上就被宋徽宗安排去攻打田虎、王庆、辽国方腊等人,虽然说梁山好汉一个个身怀绝技,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攻打他们也是费了不少的功夫,其中方腊就是最难攻打的一位敌人。
当时方腊有能力想要揭竿起义,并且其实力强大到连朝廷都要顾忌三分。其影响力的主要来源不光是因为领头人的英勇威猛,更重要的是方腊手底下还有很多能力非常强大的帮手。
就像是当初梁山一行人为什么会被朝廷所重视,不单单是因为智多星的机智或者是宋江卓越的领导能力,而是宋微宗明白,梁山这一百零八个人都不是普通人。所以,宋微宗让梁山众人去和方腊硬碰硬就是想要坐山观虎斗,让两只凶猛的猛虎互相争斗。因为只有一个山头,自然是不能容忍对方的存在,两方的战斗也是拼尽了全部力气。
众所周知,梁山中除了宋江和吴用之外还有一个大巨头,那就是卢俊义,他和宋江采用抓阄的方式被分配了攻下歙州的任务。要想完成这一任务,第一个办法就是要拿下昱岭关,而想要完成这一项任务就需要对抗驻守在哪里的大将——庞万春。
关于这位将军庞万春,他可不是一般人物,虽然说他的武艺在方腊手底下算不上数一数二的,并且与卢俊义单挑也不能打得过,可是庞万春拥有一项别人都没有的长处,他的箭术非常之高超,被人称为神箭手,能力之强可以百发百中,而他之所以被取了这种外号也是他射箭能力的完美证明。
有句话叫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句话就是老祖宗们经过无数战场厮杀总结出来的经验,因此虽然庞万春并不是一个近战强者,但是面对他这样强悍的神箭手,就算是强大如卢俊义也会敬畏三分。因为你不知道他的箭会从什么地方突然射中你,一不留神就会死在他手中。而卢俊义一开始并没有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刚开局就酿成大错。
当庞万春面对梁山好汉的时候心里是非常气愤的,当初大家都是为了抗争而揭竿起义的勇士,结果梁山这一帮人却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为了他们的走狗,所以下手丝毫不留情面,直接射中了史进,一箭致命,可怜的史进当场身亡。
而庞万春在愤怒的情绪下发挥的比以往还要好,接着拿着弓箭接连射中了李忠、石秀、陈达、杨春、薛永五人,一共射杀了六名梁山好汉。这无疑让梁山势力受到重创,实力各方面大幅度受损,卢俊义终于开始思考起这个问题,决定重新制定战略方针。
卢俊义将战略改为从下路偷袭,既然正面进攻不行我们就玩暗处的,就当他终于快要攻下歙州之时,欧鹏被潘万春射杀,于是七名梁山好汉就此丧命,卢俊义觉得自己大大低估了庞万春的实力,于是导致自己第一次损失如此惨重。要知道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不光是军饷还有兵力,更何况这种身手不凡的手下,比一般的小兵有价值的多得多。
最后庞万春带兵偷袭卢俊义这边的军营,结果刚好被卢俊义逮了个正着,直接当场被活捉。因为射杀了七名梁山好汉,卢俊义对待庞万春自然没有留情,下场非常凄凉。
不光是庞万春,还有庞万春的妹妹庞秋霞下场也非常的凄凉。当时她和哥哥一起去泰山打擂,和李逵燕青相识。那是很早之前的事情,李逵和燕青并没有被招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正被朝廷通缉,于是李逵逐渐就对朝夕相处的庞秋霞心生爱慕。
好兄弟燕青知道李逵的心思,还经常拿这件事情和他开玩笑,可是李逵虽然性格比较的勇猛可是在爱情面前却非常的羞涩。他一直处于一种暗恋的状态,虽然心爱的人在面前,却张不开口表达爱慕之情。结果再次相见的时候已经物是人非,自己被朝廷招安,成为了庞秋霞对立的一方。
即使过了很长时间,李逵对于庞秋霞还是存在感情的,所以在两方刀剑相戈的时候,李逵各种手下留情。
可是最后庞秋霞没能逃走,成为了宋军的刀下亡魂。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宋江,字公明 绰号:及时雨 呼保义 黑三郎
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是农民起义军的领头人
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及时雨。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贩卖枣子之事事发,宋江把官军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脸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从此,梁山主题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又相继打败童贯高俅以及天下八方节度使并活捉高太尉,梁山也发展到了鼎盛。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 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并迫使辽主投降, 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不失一将(指108将)都取得了胜利,在唯独讨伐方腊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过半,虽最终生擒方腊, 但宋江本人却被所赐御酒毒死。
鲁智深的出身及绰号:鲁智深,原名鲁达,宋渭州经略使种师中帐下提辖官,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避祸出走,后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因背上刺有花绣,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
鲁智深上梁山的缘由:九纹龙史进大闹史家庄后,为寻师父王进来到渭州,先后巧遇开手师父李忠和提辖鲁达。史、鲁二人一见如故,相约来酒楼喝酒。正高兴间忽隔壁有人啼哭,鲁达不快叫来金氏父女,问明原因,方知金女被本地恶霸郑屠霸占,鲁达大怒,便要去找郑屠算帐,被史、李二人劝住,三人赠银两给金氏父女。次日,鲁达先送走金氏父女,后来到状元桥下找到郑屠,借故与其动手,三拳将其打死出走,在雁门县重遇金氏父女,得其婿赵员外引荐上五台山文殊院剃度为僧,法名智深,因两次酒后闹事不容于僧众,携智真长老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于路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后与史进重逢火烧瓦罐寺杀死生铁佛。来到东京后被派往菜园,倒拔垂杨柳,镇服众泼皮,演武时遇林冲结为好友,林冲遭陷,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后遇杨志,并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上梁山。天文石碣位居天孤星,为一百单八将之十三,成为梁山泊步军头领。
鲁智深的结局:鲁智深上梁山后英勇善战,反对招安。梁山归顺朝庭平定辽国后,鲁智深重上五台山谒见智真长老问询前途,智真长老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鲁智深果然擒得方腊大将夏侯成,并亲手抓获方腊。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钱塘江潮信大至,鲁智深想起长老之言,问明“圆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圆寂而逝。朝庭因其有擒获方腊大功,加赠鲁智深为义烈照暨禅师。
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绿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
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
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
二、忠诚背后的依恋
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致死不虞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视如己出地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
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
三、惹祸背后的成全
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
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岳飞也好,杨六郎也好,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行事谨慎、理性,是中国式的榜样、楷模。 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岳飞、受奸臣陷害而认命的杨六郎、明知道罗成是给人害死而不敢多说的秦琼,如果作品中出现的全是这类忍气吞声的中国式的楷模,那读者还不得给憋闷死?那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有李逵这类人物了,秦琼不敢骂唐天子没良心,让程咬金来骂,杨家受了得势小人的窝囊气不好发作,那就让孟良连夜去杀那小人,岳飞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皋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当皇帝,那就由李逵来叫喊夺皇帝的鸟位……
虽然像李逵这样所谓的“莽将”人物,一般不会是大部头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却又实实在在是作品里不可或缺的异常活跃的角色,因为他不仅成全了像宋江那样的“儒将”,还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我眼中的李逵——野蛮背后的可爱、忠诚背后的依恋、惹祸背后的成全。也许我的这些见解不一定正确,但我希望的是读了这篇文章后,你不会再说:“李逵?不就是心粗胆大,率直
施耐庵对这个人物显然十分钟爱,出场词沁园春一首如此介绍燕青: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夸能。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英雄领袖,浪子燕青。这首词夸燕青无非三层意思:其一,英俊潇洒;其二,武功高强;其三,多才多艺。
既然是梁山好汉,就得从武功讲起。燕青的武功,不似林冲、呼延灼之辈,立马横刀,统率三军;也不像鲁智深、李逵等人,蛮力盖世,排头儿砍人;燕青的武功有两个特点:很个性化,很有技术含量。
燕青的功夫并不适合疆场作战,只适合一对一的单挑。他的看家本领是“相扑”——不是日本的那种相扑,而是一种类似现在柔道、空手道之类的摔打功夫。“自幼跟卢员外学得这身相扑,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卢俊义是他师父,但过起招来未必是他的对手,就像现在很多体育项目,教练只能教,真与队员过招是不行的。黑旋风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脸宋江也敢骂,唯独怕燕青。“李逵若不随他,燕青小厮扑,手到一交。李逵多曾着他手脚,以次怕他,只得随顺。”擎天柱任原身长一丈,貌若金刚,有千百斤力气,在泰安摆擂两年未遇对手,结果被燕青“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不带兵器的单打独斗,燕青只怕会打遍天下无敌手。
燕青还有一手绝活: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百步穿杨,箭到物落。在林子里救卢俊义,一箭一个,结束了董超、薛霸的性命。后来学弓,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须臾之间,射下十几只鸿雁。这功夫,梁山好汉中也只有小李广花荣堪比。
李逵、任安力气都比燕青大,且任安是专业扑手,曾扬言“相扑世间无对手,争交天下我为魁”。燕青能降伏二人,靠的是智慧,用燕青的话说:“相扑的有力斗力,无力斗智,不怕他长大身材,只恐他不着圈套。”在泰安献台上,就是设了一个局,才将擎天柱扔下台去。射弩只带三枝短箭,天大的问题,只在三箭内解决,像谋杀戴高乐的豺狼,只有三颗子弹。寸铁杀人,非世界级的杀手,敢如此托大?
梁山泊里。粗人多,武夫多,燕青却是个雅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扮个山东货郎,“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货郎太平歌,与山东人不差分毫来去”。与一代名妓李师师琴箫和奏,玉佩齐鸣,黄莺对啭。师师不住声喝彩:“哥哥原来恁地吹得好箫!”唱起歌来,声清韵美,字正腔真,宋徽宗听了,青眼有加,“命叫再唱”。徽宗、师师何等人物,燕青以一不速之客,仅凭几分才艺,让
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艺高强,一对日月双刀神出鬼没,更有阵前用绳套捉人的绝技。扈三娘原先所在的扈家庄和祝家庄一样同为独龙岗上的两霸,宋江攻打祝家庄时,扈三娘首战便捉了“矮脚虎” 王英。扈三娘后被林冲所擒,由宋江主婚与王英成了夫妻。同掌梁山泊三军内诸事,是梁山第五十九条好汉,后在征讨方腊时,在乌龙岭一战中夫妻二人同时为方腊军将领郑彪所杀。
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是却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文学形象。我们说扈三娘功劳显著。因为在梁山英雄里边阵前交战,当场活捉敌将,数字最大的就是扈三娘。但是就是这样的赫赫战功,扈三娘的待遇不高,不公平。排座次的时候她居地煞第23位,整体排名59位,她那个不中用的丈夫,在她前边第58位。她阵前活捉的两位将军,郝思文,第41位,在她前面16位。彭玘,第43位,也高她14位,所以她的待遇不公平。我们只能说是梁山对扈三娘的不公平,换句话说是作者对扈三娘的不公平。
那么扈三娘的结局也很惨,人最终死于江南。是遇到了一个做妖法的郑魔君。被郑魔君的镀金铜砖砸在面门上,倒下马死去。我们说死得不值。为什么作者对梁山战死的59位好汉里边,57位都是正常的战争死亡,而就他夫妻两个人是这样一种结局呢?莫名其妙。所以我们说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但是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什么?能征惯战,美貌佳人。所以呀,连她的死都写得如此潦草,那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态度。
《水浒传》位居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列,因金圣叹评批而为“第五才子书”,其艺术价值是世人所公认的,然而作者在其中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蔑视妇女等的封建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该书的思想价值。观照书中仅有的几位女性人物,不是淫妇、长舌婆,就是男性化了的女性,基本上都是脸谱化类型化了的人物,没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作为一个正常女人的个性,充分可见作者的封建意识之深。现从书中一位既美貌又武艺高超的扈三娘的命运说开去,分析作者对女性人物的歧视,以引发读者在阅读该书时的思索
这个问题实在有意思,谁说方腊手下只有8位将领了?既然谈到了梁山好汉,必然依据是《水浒传》。可水浒中方腊手下将领,何止8个?比如江南12神,这是几位?再加上那些法师、尚书、元帅、国师、太守等等,这远远超过8个了吧。确切来言,方腊手下大将也是108个,《水浒传》中,方腊手下几乎都能跟梁山108将对应得上。这是施耐庵老爷子玩的创作手法。
因此,这个问题只能回答后半段,为何梁山好汉征讨方腊时,死亡过半。其余的都是错误的。
梁山好汉征讨方腊为何伤亡过半?需要从三方面回答。
其一:关键人物的离开在征讨方腊前,公孙胜这位法师就走了。由于公孙胜的缺席,使得梁山好汉便暴露在了方腊手下那些法师的攻击下。如郑魔君,还比如包道乙,就是这位法师用飞剑,砍断了武松的胳膊。还如另一关键人物安道全,徐宁之死就是因安道全被宋徽宗要走了,因而中箭而亡。自然不能忘了兽医皇甫端,梁山好汉许多都是被马踏而死的,这个显然是因,战马不给力。
一个法师,一个军医,一个兽医,三大保护伞全没有了,梁山好汉面对方腊大军,岂能有好结果?须知,水浒传的套路是,法师秒杀大将。如卢俊义面对李助时,被人家揍得都怀疑人生了,关键时刻公孙胜来了,用法术夺了李助的宝剑,卢俊义这才取胜。
其二:方腊跟梁山尖锐对立梁山好汉无论打祝家庄,还是攻克北宋城池等,总有好汉被人家活捉,为何不杀?是因怕杀了,引发梁山疯狂攻击,来个鱼死网破。而方腊集团本来就跟你梁山对立,根本就不担心这一条,所以只要活捉了梁山好汉,就全部杀掉,不给营救机会。为此,阮小五眼看要被活捉时,不得不自尽,因为落在方腊手下,死得更惨!
从这点上也就能看出来,方腊手下有多凶狠。而梁山好汉之所以前半段不死,无非是各地方势力和官府势力,怕惹翻了梁山,因此这才给了梁山营救机会。再说明白些,由于都属于大宋地面上的事,且宋江也一门心思招安,可算为?内部问题?,没必要你死我活。可方腊集团却是要取代大宋,跟招安后的梁山是势不两立,杀一个少一个,自然下死手,不留余地。
其三:梁山好汉进入衰败期瞅瞅那些梁山好汉们,如武松露面时,大约二十七八岁,等征讨方腊时,多少岁数了?应该是十年过去了。那么鲁智深、林冲,关胜等人呢,他们都比武松岁数大,那时都所少岁了?
所谓拳怕少壮,更何况梁山好汉们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其,容易衰老。因此,梁山征讨方腊时,早过了其全盛期,开始了衰败期,自然死伤惨重。
方腊的几员大将,那可是明教的教徒,自立国号,自己做皇帝,攻州陷郡,委任吏治,派兵守卫。可以肯定,官府征剿的规模、频率,要远远甚于对付梁山。方腊能岿然不动,并日渐坐大。也就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教规的,所习武功应当也是从圣火令上传下来的,按金庸的说法,方腊本人还是学了乾坤大挪移的。
直到他们遇到了江南方腊,征方腊一战,梁山众家兄弟死伤惨重。仅此一战,梁山阵亡正偏将佐五十九人,加上路上病故的十人,梁山108将共折损六十九人。
实际上按照梁山108将的标准,方腊的将领要比梁山多的多。比如润州守将是吕师囊,但他手下还有12个统制官,这十二个统制官是谁,大家没几个关心的。因此提问者会误以为方腊手下大将不多。以此为标准,梁山上也只有几员大将,包括卢俊义关胜花荣李逵朱仝等,甚至连董平这种五虎将因为斩将太少都不够格。
此前的征讨辽国是在北方进行的,也符合朝廷的利益,所以在各种后勤保障上梁山没有受到任何掣肘,物资人力保障给力,将士上下一心,胜利是必然的。可事实上,晁盖死后,让宋江来带领整个梁山的一百零八单,宋江这个人太重忠义了,在宋江的思维里是想忠义两全,所以,把梁山的弟子给断送了。
司行方曾在交战中杀死了雷横,虽然不见得雷横本事有多高,由此可见四大元帅的水平,应该是天罡星上游水平,但即便是这样也还没有到方腊手下大将前几名的水平。起义初期规模就达到数万人,继而势如破竹,连克州县,官军损兵折将,官吏成为方腊起义军的发泄对象,被折磨惨死,但也有善政的官吏被起义军放过。
方腊性格十分豪爽。手段非常残暴,方腊手下有八大将军,都在朝廷当过重要官职。每个人都英勇善战,有勇有谋。梁山好汉,难以与之抗衡。
方腊起义发生在宋朝末年宋徽宗时期。方腊原本是漆园的普通主人。他和刘邦有相同的性格。他很慷慨,也很受欢迎。他在当地有点受欢迎。由于北宋后期朝廷增税,方腊有了起义的想法。在他的号召下,许多人加入了他的起义阵营,从那以后,起义开始了。方腊起义营地发展非常迅速,起义者的人数迅速增加到几十万。
梁山虽然有108名勇士,但大部分都是杀人盗货的土匪。既有平民又有军人的真正不多。梁山英雄派102名英雄去征方腊,59人死亡,10人生病,1人坐化,共70人死亡;这说明方腊的实力很强,梁山军队的素养也没有书中写的那么高。
过去,梁山与强盗土匪作战,基本上是帮派斗争(朱家庄、增头市)、反政府斗争或反官兵斗争。许多这样的战斗可能是痛苦的,但是战争的性质是不同的。
宋江带领的人,各方面都不是占主导地位的。战争发生的地方在方腊的南部,在那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宋江是北方人,所以他们不习惯。战斗时,宋江等人习惯使用蛮力,方腊等人习惯使用高压武力,并且喜欢使用诡计。在这样的情况下,方腊这几个人就能灭掉一半梁山英雄,这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9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