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诛杀谢躬、收编铜马起义军,刘秀从此无敌于天下

不明山人 2023-09-22 05:43:43

消灭王郎势力后,刘秀在河北的卧榻之侧,还有两个大威胁。

其一是谢躬。

谢躬对刘玄很忠诚,也很有能力,在河北以更始帝的名义安定百姓,与刘秀争一个民心所向,让刘秀很焦虑。

其二是铜马等起义军。

根据刘秀后来镇压起义军的记载,活跃在河北的,有名号的,起码有大彤、青犊、五幡、五校、檀乡、尤来、大枪、高湖、重连九支,赤眉军有一部分也会渡过黄河来劫掠。

这些起义军组织松散、毫无军纪,走到哪抢到哪,史书称之为贼倒也不为过。

当然,还是那句话,一般甭指望农民军有建设性,而他们强大的破坏性,得看谁把他们逼到了这一步。

老刘家、老王家,作为统治阶级的最高代表,功不可没;而刘秀作为豪强大族的一员,也并不无辜。

不过,现在就不提这个了。

天下已经大乱,打来打去也打不出一个保证公平的结果来,而人口因战乱的大量减少,也解决了生产要素不足的问题。

是时候需要天降圣君来收拾乱局,恢复秩序了。

这个新秩序必然是旧秩序的延续,必然以剥削为底色,但总好过当前这种各方势力混战的无谓牺牲。

而收拾乱局、恢复秩序,目前,刘秀看起来是最有希望的那个人。

在镇压农民起义上,谢躬和刘秀有共同的诉求,刘秀利用这种诉求,顺便除掉了谢躬。

攻破邯郸之后,两个人,两支大军都进了邯郸城,你在城西,我在城东,部下时常因为打劫掳掠有些小摩擦。

因而,刘秀一直想除掉谢躬。但在除掉他之前,刘秀还想争取一下——得精英者得天下嘛!

刘秀觉得谢躬是个难得的人才,志在天下的他,首选必然是收谢躬为己用。

但是,他做了几次尝试,谢躬都不鸟他,终于,刘秀动了杀心。

刘秀先搞了个鸿门宴,请谢躬和马武一起喝酒,打算在酒席上除掉谢躬,但谢躬防备很严密,没得到机会。

后来,谢躬带兵出了邯郸,前往邺城屯守。

离得远了,小摩擦少了,双方的矛盾略有缓和。

刘秀为了安抚谢躬,也多次当着众将的面称赞谢躬的行政能力,这让谢躬放松了警惕。

谢躬的妻子颇有见识,提醒谢躬:“这是刘秀这小子在麻痹你,你要不做防备,一定要吃亏。”

谢躬并没有当回事儿。

这是背景。

刘秀准备先对铜马等义军下手。

不过在下手之前,刘秀需要继续壮大自己的实力。

刘秀实力还不够强吗?够,也不够。

打王郎,火并谢躬,弹压地方势力,马马虎虎够。但打有数百万之众的农民军,就不太够。

刘秀先派吴汉、耿弇去幽州征发幽州十个郡国的突骑兵,但是过程并不顺利。

更始帝刘玄封刘秀为萧王、并召回长安的同时,派出苗曾担任幽州牧,任命韦顺为上谷郡太守,蔡充为渔阳郡太守。

苗曾的效忠对象必然是刘玄,刘秀则只是他的同事。

因而他听闻刘秀派吴汉来幽州征发突骑兵消息时,暗自整兵戒备,同时敕令下属郡县,禁止应征。

吴汉兵分两路,一路由耿弇带领回上谷,诛杀韦顺、蔡充。耿氏是上谷的地头蛇,所以耿弇手到擒来。

吴汉自己则只带了二十名骑兵,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了苗曾治所右北平郡无终县。

苗曾看吴汉人少,打算和刘秀捣捣浆糊,竟然亲自出迎吴汉,结果被吴汉当场偷袭斩杀。

于是,吴汉、耿弇带回了幽州十郡数万突骑兵,这是当时帝国最精锐的骑兵。

吴汉、耿弇带领幽州突骑归来时,萧王刘秀正在鄡县进攻铜马义军。

刘秀的策略很有意思。

坐拥幽州突骑,加上自己原来的兵力,刘秀底气更足了,但他却选择坚壁不出。

农民军没有建设能力,自然没有动员能力,也就没有后勤能力,因而对农民军而言,利在速战。

农民军没什么目标,就是图抢一把,吃顿饱饭,抢不着,就会换个地方继续抢,则求战不得,必然退却。

果然,铜马义军多次挑战刘秀大营,刘秀开启静默模式,铜马义军耗了一个多月,没有粮食吃,趁夜南逃。

刘秀这才纵兵大击,而吴汉的突骑屯集在鄡县东南的清阳,两下夹击,追至馆陶这里,大破铜马义军。

铜马大部被迫向刘秀投降。但刘秀这边整编还未完成,东南方向,高湖、重连义军又打过来了,与铜马军残部合兵一处,向北突进。

刘秀只好暂时停止整编,带着吴汉、耿弇等与高湖、重连、铜马余部大战。

双方在华北平原上展开了大练兵,你追我赶,打一忽儿,跑一忽儿,再打一忽儿。

竟然从馆陶向北打到了蒲阳山,相当于从今天的山东聊城打到了河北保定。

终于在蒲阳山这里,刘秀军彻底击败了高湖、重连、铜马部。

随后,刘秀对所有投降的义军进行收编。

起义军领袖都被封为列侯,但起义军心里仍然很忐忑。刘秀于是来了一出单枪匹马进敌营,做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起义军人心才得以安定。

通过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刘秀得到了近二十万精锐步兵——类似于曹操的青州兵。

从此,刘秀有了不依附于河北豪强的私兵。

刘秀把这些兵分配给诸将,像邓禹、冯异、姚期、朱佑、祭遵、臧宫、傅俊、王霸这些早起心腹随从都得到了大量部属,可以与上谷帮、信都帮分庭抗礼了。

而刘秀所有指挥得动的兵力加起来有几十万,关中诸将都因此称呼刘秀为“铜马帝”!

收编铜马等部义军之后,不久在河内郡射犬又有赤眉别帅与大彤、青犊等十余万义军聚集。

刘秀再次率众赶往射犬,悉数击破。

这一次,刘秀不再用封侯招降了——二十万铜马军,足以让他在与河北豪强的博弈中占据优势。

至于其他的农民起义军,刘秀安排你们回家种地。

王莽末,全国穷苦农民参加起义的数百万人,无数人埋骨他乡,最终只有铜马、重湖、高连的少数义军领袖完成了阶级跃迁,不亦悲乎!

谢躬就是在刘秀南击射犬义军时被干掉的。

射犬,是个小集镇,又称射犬聚,在河内郡野王县,今天河南焦作市境内。

刘秀出征前,跟谢躬说:“我去打射犬,如果大彤、青犊、赤眉别部被击败,在山阳县的尤来部必然要北逃;这时候,以谢公的威望,出击尤来,必然大破之。”

谢躬同意了。

事情不出刘秀所料,刘秀击败聚集在射犬的起义军后,在山阳的尤来义军果然向北窜逃,进入隆虑县境内。

隆虑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着名的林州红旗渠就修在这里,在大山之中,地形险峻,易守难攻。

因而谢躬带兵出战,并没有获胜,反而和尤来义军拼了个两败俱伤。

所以,刘秀是玩了一出驱虎吞狼?不仅仅如此。

在谢躬带大军离开邺城进军隆虑的同时,刘秀安排吴汉与岑彭袭击邺城。

兵多将广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谢躬带走了邺城的大部分精锐,刘秀这头大军在外,在邯郸仍然有猛将锐卒。

吴汉不单单是猛将,脑子还好使。

谢躬出征后,留大将军刘庆与魏郡太守刘康一起守城。

吴汉先给刘康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很精彩,尤为精彩的是开头。吴汉写道:“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

意思大概是:“我听说,第一等智慧的人,不会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而求侥幸;第二等智慧的人,能够利用危险火中取栗;最笨的人,是对危险无所察觉,或者满不在乎最终自取灭亡。”

这里,第一等智慧的人的做法,始终能给我们的生活以启示。

举个例子,投资股票,在一个基本面差的股票上重仓,就是典型的“处危以侥幸”。

刘康呢,已经处在危险之中,所以,他选择了吴汉提出的“因危以为功”,投降了。

刘康不是弃城投降的,他逮捕了刘庆和谢躬的老婆孩子,开城投降。

谢躬战败而归,还不知道刘康已经投降,带着数百轻骑刚进城,就中了吴汉的埋伏。

谢躬被吴汉亲手击杀,余众全部投降。

就这样,刘秀在河北的眼中钉、肉中刺被除去了。

最后,我们看一眼,刘秀调虎离山除掉谢躬的战争地图。

各位对地图敏感的,应该注意到了,刘秀的势力已经抵达河内郡,在黄河北岸、洛阳对面来去自如了。

至此,刘秀已经完全控制了幽州十郡国,冀州十郡国,司隶的河内郡也接近完全控制。

刘秀控制区内,仍然有数股义军流窜,但大体上,在整个汉帝国国土上,他已经是可动员地盘最大的第一地主了。

当然了,算上名义控制区,更始帝刘玄仍然是第一,赤眉樊崇等算是第二。

但这两股势力,内部矛盾重重、新封诸王各自为政的是更始政权,无组织、无纪律、本质仍是流寇的是赤眉义军。

最重要的是,这两股势力要彼此掐架了。

三国鼎立,赤眉和绿林要死掐,超然物外的刘秀可太开心了。

战术后仰,什么叫位面之子啊!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写简明中国政治史,每早六点,厕上一观,可通天地之气。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8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