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康熙帝的三皇子无心争夺皇储,为何会卷入政治漩涡中

青年必读 2023-09-22 05:25:53

他重情重义为人耿直,本无心参与政治斗争,之所以涉足“九子夺嫡”完全是出于情感上的本性使然,此人便是(康熙帝)清康熙圣祖仁皇帝之三皇子——诚隐郡王爱新觉罗•胤祉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九子夺嫡”这段历史广为人知,也常常被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整个事件充分反映出中国封建会社时期权力斗争之残酷,勾心斗角、冷酷无情,为了获取最高统治权,完全置亲情于不顾。然而本文主角却是这场事件的“另类”人物,他重情重义为人耿直,本无心参与政治斗争,之所以涉足“九子夺嫡”完全是出于情感上的本性使然,此人便是(康熙帝)清康熙圣祖仁皇帝之三皇子——诚隐郡王爱新觉罗•胤祉。

爱新觉罗•胤祉(后因雍正皇帝即位,为避讳而更名为爱新觉罗•允祉,本文以未更名为准,其兄弟名同用未更名)生母是荣妃马佳氏。荣妃应该是康熙比较宠爱的一名妃子,也是生育最多的妃子,其中康熙前十位皇子有五位都是马佳氏所生,其地位可见一斑,只可惜活至成年的只有一女一子,胤祉就是其唯一成年的儿子同时也是她最小的孩子,经历了多重丧子之痛后的荣妃看透宫禁事变,在后宫中过着平逸的生活。

也许胤祉受到其母亲的影响,对政治似乎并不热衷,但是胤祉在文学和书法,以及骑射方面都极为出色,在众皇子中绝对算得上是佼佼者,其主持编纂的两部大书《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影响深远,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宝库和百科全书,清史大咖阎崇年先生曾评价: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然而就这样一位无心争夺皇储,置身研究科学学问的皇子,为何一生几次受到皇帝处罚,最终落了个囚禁而终的下场呢?除封建专制社会政治斗争这一客观原因外,笔者认为,也和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和方严刚峻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1、放松自我约束酿成大错

▲1699年康熙皇帝读书像,时年45岁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分封皇子,这一年胤祉被晋封为诚郡王,同时被晋封为王爷的皇子只有大阿哥胤禔为直郡王(皇四子胤禛,五子允祺,七子允佑,八子胤禩仅封贝勒),由此可见此时康熙皇帝对于自己三儿子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然而翌年九月,他因在敏妃丧百日内剃头,受到康熙皇帝的责罚,被降爵为贝勒,王府里自长史以下都被不同程度的惩处(这里简单说一下,这位敏妃就是十三阿哥怡亲王胤祥的生母)。

大清王朝有明确规定,皇家丧礼大臣百姓百日内不可以剃头,剃头就是犯罪。虽然敏妃生前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册封,但去世仅七日便追封为贵妃(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被追封为敏妃),可见敏妃在康熙皇帝的心里是有一席之位的,你胤祉居然百日内公然剃头,显然是大不敬,因而遭到处罚。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胤祉为人行事很不谨慎,自我约束比较放松,对一些“小来小去”的错误行为很不在乎而酿成大祸。

2、晋封亲王到达人生顶峰

虽被降爵处罚,但是胤祉并没有就此消沉,他本就对政治不感兴趣,对皇储之争也不大热心。他有他喜欢的事情,那就是文学、书法和科学,在这段时间他组织自己的那些布衣门客们(如陈梦雷、杨文言、周昌言等)编纂书籍,那部较有影响的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就在这段时间完成(成书于康熙四十五年),在这其间,康熙皇帝知道他这个三儿子在科学知识方面较有造诣,于康熙四十三年命胤祉勘察皇宫三门的底柱,胤祉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而这部着作也着实让喜爱科学的康熙皇帝为之大赞。

▲爱新觉罗·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第三子

自康熙四十六年之后,康熙皇帝每年都会到胤祉府邸举行家宴成为惯例,这对于胤祉来说是极大的荣恩,侧面也反映出康熙皇帝对三儿子的喜爱。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分封皇子,胤祉被晋封为诚亲王,这次晋封除了复立太子有功(下文详述此事件)外,其文学、科学成就绝对是主要因素

其后,康熙皇帝又任命胤祉率领庶吉士何国宗等人编修律吕、算法等书籍。谕曰:“古历规模甚好,但其数目岁久不合。今修历书,规模宜存古,数目宜准今。”(《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康熙五十三年成书并进献康熙皇帝,康熙帝命他将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书,亲自命名为《律历渊源》。至此可以说胤祉其个人的人生成就达到顶峰,文学以及科学方面的造诣绝对在众兄弟之中首屈一指。

康熙五十九年又晋封其子弘晟为世子(封世子就表明其亲王爵位可以世袭一代,而并非依照例律降爵承袭),俸禄与贝子相当,这是康熙皇帝对胤祉成就的又一更高的肯定。胤祉通过其皇子身份的天然优势以及自身文学、科学的良好修养为自己人生赢得了较高的成就。然而进入雍正皇帝时期,胤祉的人生便急转而下,削爵禁锢,罢黜世子,其悲惨遭遇都与政治斗争是不可分开的。

3、削去爵位幽禁抑郁而终

▲清朝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帝组织了全国优秀的天文数学家,集体编纂了一部我国科技史上具有很高价值的天文数学乐理丛书《律历渊源》

胤祉之所以能参与皇储夺嫡的政治斗争,完全是性情使然。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并将其关押,大阿哥胤禔屡次向康熙皇帝“揭发”太子恶行,例如说太子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并不完全属实),并且暗地里潜蒙古喇嘛巴汉格隆诅咒太子胤礽,这在迷信的封建社会是极其毒辣、阴险的行为。胤礽与众皇子唯与胤祉关系要好,这是因为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在胤礽出生不久便去世了,康熙皇帝就安排胤祉的母亲荣妃马佳氏抚养胤礽,所以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十分要好。

胤祉看不下去大阿哥等人对太子的迫害,于是他决定挺身而出,要知道此时太子已废,帮助太子就是跟其他阿哥集团对立,将来皇权落入其他阿哥手中,胤祉极可能会因此遭到迫害,但是他并没有想那么多,他想到的就是兄弟情谊,舍我其谁?于是胤祉开始暗中调查大阿哥行迹,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了大阿哥诅咒太子劣行,并找到物证,情况属实,遂汇报康熙皇帝。

此时康熙皇帝被再议立太子事宜搞得焦头烂额,无奈之下也有意要复立太子,刚好这个汇报给了康熙皇帝一个台阶,遂于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以“皇太子劣行乃是被皇长子胤禔私下里阴谋魇镇”为由,复立太子并将大阿哥削爵囚禁,同时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胤祉也便就成为了“太子党人”。

▲爱新觉罗·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后来事情的发展诚如大家所知,胤礽太子位再次被废,最终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也就是雍正皇帝。对于胤禛的继位胤祉是不满的,继位之初朝中上下一时充满关于继位的流言蜚语,而胤祉就是这些流言的宣传者之一,这让雍正皇帝十分恼火,责令胤祉去看守景陵(康熙皇帝陵寝),此时受到责罚的胤祉如能收敛一些,过些时日也就平安了事了,但是胤祉对于这个惩罚大发牢骚,认为作为亲王不应该看守皇陵,被雍正皇帝得知,因此加罪其世子弘晟,罢黜其世子之位,成为闲散宗室。

雍正皇帝感慨说“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本人认为雍正皇帝这是真心话,如果雍正真想“找茬”的话,根本就不能给胤祉机会,看看胤禩集团那些兄弟们的下场就知道了。

雍正六年,胤祉向苏克济索要贿赂事发被人弹劾,胤祉在雍正皇帝前与王公大臣辩驳,态度很可能比较傲慢,甚至表现出对皇帝的不尊重,雍正皇帝责备其无视君臣之礼,当时大臣商议给胤祉处罚是削夺他的爵位并囚禁在家,但是雍正皇帝说“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允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只降其爵位为郡王,但降罪责于其子弘晟,弘晟被宗人府囚禁(弘晟没少跟他阿玛吃瓜酪)。

▲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

虽然雍正皇帝因对其兄弟迫害而被后人诟病,但本人认为,雍正皇帝这两段对胤祉的评语是真心的,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雍正皇帝十分清楚胤祉的政治资本,也了解胤祉的才能,更清楚胤祉对自己继承帝位的种种不满不屑。应该说就目前雍正皇帝对胤祉的惩处是留有情面的,有意想通过对其子弘晟的处罚来警示胤祉。我们可以设想,假如胤祉能够收敛一些,不参与、不宣传流言,态度上稍加谦卑隐忍,我想很有可能胤祉会被雍正皇帝委以重任,只可惜这些都是设想。

真正让雍正皇帝对其“忍无可忍”是在雍正八年五月,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去世,本来在雍正八年二月的时候,兄弟二人矛盾缓和,胤祉被复晋封诚亲王(从这点可以反映出雍正皇帝对这位三哥的态度),但是谁知胤祉在胤祥的葬礼上表现极“不尽如人意”,清史稿上记载短短一句话“怡亲王之丧,允祉后至,无戚容”。

假如胤祥仅仅是一位普通的亲王,你胤祉作为兄长参加葬礼时这种表现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胤祥可是雍正皇帝最信任最亲近的兄弟,是皇帝的“肱骨”是皇帝的“臂膀”啊,可以说胤祥就是国家的“2号首长”,你这种漫不经心的表现并不仅仅是对胤祥无礼,简直就是根本不把雍正皇帝放在眼里。

▲爱新觉罗·胤祥(1686.4.16—1730.5.4),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与雍正胤禛关系最亲密

所以随后庄亲王胤禄弹劾胤祉:允祉乖张不孝,昵近陈梦雷、周昌言,祈禳镇魇,与阿其那、塞思黑、允娥交相党附。其子弘晟凶顽狂纵,助父为恶,仅予禁锢,而胤祉衔恨怨怼。怡亲王忠孝性成,允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

胤祉下宗人府议罪。雍正皇帝遂命夺其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被囚禁,弘晟然仍被禁在宗人府。雍正十年,胤祉在禁所中郁郁而终,享年55岁,朝廷还是依照郡王等级将其安葬。乾隆二年,乾隆皇帝追谥其为“隐”。在我们扼腕其悲惨结局的同时,也不得不叹息他的“咎由自取”,可怜之人,往往总有可恨之处。

历史上雍正皇帝确因对其兄弟的迫害而被后人诟病,但就胤祉的人生结局,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源于他的性格缺陷,与雍正皇帝的迫害关系不大。胤祉重情义不畏强权,但也不注重细节,对自己的行为约束过于放松,甚至藐视皇权,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嗤之以鼻,对领导的批评教诲不以为然,最终得此大祸而郁郁而终。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如何处理领导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很值得借鉴的,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谛!

来源:碎片阅览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8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