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被誉为“东亚双雄”,是19世纪中后期两个着名的改革者。他们是如此的相似,两个人一直惺惺相惜。作为两位“总理”级别的领导者,一个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一个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但同样是轰轰烈烈的改革,李鸿章推动的洋务运动最终功败垂成,而伊藤博文则推动完成了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走向了强盛。那么为何李鸿章最终输给了伊藤博文? 里面的原因很复杂。
伊藤博文是日本的首相,虽然他是一位杰出领导者,在明治维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的成功与日本的大时代有关。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民改革,换成别人也未必做的会差。不过伊藤博文是很有能力的,是一位成功的补锅匠。他推动了日本的宪政,调和了日本国内的矛盾,使得日本顺利的实现了权力和制度的过度,让日本走上了发展的快速路,伊藤博文对日本是有巨大贡献的。
而李鸿章则不然,李鸿章虽然是清政府的实权人物,和伊藤博文地位相当,但李鸿章的权力远远没有伊藤博文大,李鸿章只是洋务运动派系中的一个领军人物。不管是朝中的满人保守势力,还是左宗棠等其他洋务派系都和他关系非常紧张,李鸿章的北洋只是势力最大的一个派系而已。李鸿章本人的影响力甚至比不上恭亲王奕?,李鸿章只是慈禧手里的一位裱糊匠,一个背锅侠。
广告百万钻石免费发放,粉装直接穿上身
从深层次讲,洋务运动只是一场以军事变革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没有触动国家的根本,没有进行彻底的改革,失败是必然。但从浅层次讲,李鸿章的洋务建设只是这次洋务运动的一部分,而且处处受到掣肘,能有那么大的成功已经难能可贵。
李鸿章热衷于洋务,推动了洋务运动,他建立了江南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现代企业,打造了现代化的淮军和强大的北洋水师。经过20年的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全面压倒日本,北洋水师在长崎事件中非常强硬,李鸿章甚至发出了战争威胁,最后日本只能服软,向中国赔礼道歉,赔款放人。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成果可见一斑。
李鸿章精通洋务、擅长外交,又有战略眼光和政治手段,本来可以做的更好,但他遭到了以翁同龢为首的保守派和左宗棠等其他洋务派的反对,他的改革步履维艰,他只能靠讨好慈禧获得有限的支持。事实上,慈禧对他又倚重又戒备,李鸿章和他的北洋处境并不怎么样。强大北洋水师10年间竟然未添置一兵一舰,让日本海军慢慢超过了北洋,在黄海海战中把北洋舰队打的狼狈不堪。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仅靠李鸿章一人之力很难改变清政府走向衰落和灭亡的命运,李鸿章这个裱糊匠其实已经做得很不错了。李鸿章是个难得的人物,如果生在一个开明时代或许是一代名相。甲午战争后伊藤博文曾经感慨:如果将李鸿章换成我,他会比我更成功,如果将我换成李鸿章,我也不会比他做得更好。
当然李鸿章也有缺点,最大的缺点也许就是他的愚忠。不过从为人臣来讲,他在当时也算得上栋梁。清政府搞洋务靠他、打仗靠他,搞外交靠他,背黑锅也靠他。在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找人顶雷去马关签约,当时谁都不愿意背这个骂名,李鸿章被赶鸭子上架,当了背锅侠,被逼着去了日本。李鸿章在会谈中据理力争,用挨了一枪的代价免去了清政府1亿两的赔偿。用慈禧太后的话来说:难为你了。
马关条约后,李鸿章这位被伊藤博文视为唯一对手的领袖人物离开了朝堂,从此深居简出,期间被清朝上下视为“救星”,又不得不当了几次裱糊匠。不过此时的李鸿章已经风烛残年,加上操劳过度,没多久就倒下了。1901年,李鸿章忧病而亡,慈禧太后得到消息后,留下了泪水,因为她知道大清朝再也没有李鸿章这样既忠心又有能力的裱糊匠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7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