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应该听过一个病。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今日要讲的这故事,便与之类似。
饱受迫害的犹太人,希望德国获胜。
《灭绝的年代1939-1945》里,有个喜欢写日记的犹太人卡普兰:
当他听到法国停止了抵抗,心情十分低落,说,哪怕最悲观的人,包括我自己,也从未预料到如此可怕的消息。
当听到英国人并不屈服,会继续干下去之后,兴奋地写道,英国人正在战斗,就连法国人也会在其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的土地上进行战斗。
他还敏锐地观察到,德国人需要的是短期闪电战,他们没法在持久战中生存,时间不在他们一边。
但跟很多人一样,他发现,希特勒那些看似狂妄的计划,到目前为止,都是一一实现了的。
因此,他不免生出这样的感慨:
对于我们来说,在我们的特殊处境下,再也没有一场其起因被归咎于世界犹太人的失败战争更危险的了。我们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我们可能同样无法避免为一场胜利的战争付出代价,但是那种代价不会如此可怕。
(犹太人老照片)
这些翻译过来的句子,比较难懂,我们捋一捋。
其一、德国人之所以发动战争,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犹太人要统治全世界,所以必须主动出击。
其二、如果德国人失败了,必然被宣传成世界已被犹太人控制,他们反犹,还是对的。且,会把失败的愤怒,加倍报复到犹太人身上。
其三、如果德国人胜利了,他们会宣传是自己挫败了犹太人的阴谋,还是会继续迫害犹太人。
卡普兰认为,第三种情况好于第二种,虽然都是迫害,但程度会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他作为一个犹太人,为免遭受最残酷的那种迫害,希望德国快点胜利。
如果按一般规律分析,还真是这么回事。这就是会思考的普通人的想法。
(德军和犹太人)
可纳粹们,并非普通人,他们不是人。
卡普兰觉得和平一来,处境自然会好转,是不可能实现的。
毕竟,人家要的,是你犹太人全部被毁灭。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7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