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元朝末年,时局动荡不安,中国大地硝烟四起,曾无比强大的大元帝国,终究还是因为自己日益腐败的统治走向了下坡路。《孟子·离娄上》中说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善待人民,导致自己失去民心的政权,终究是会被人民推翻的。
01
朱元璋揭竿而起,在和元军的争斗中屡次大捷,赢得了不少百姓的拥护。后来,因为元惠宗向北逃去,并坚持沿用“大元”的国号,因此历史上人们也把这个政权叫作北元。虽说朱元璋已经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了明朝政权,但元朝仍是如《六代论》所讲一般“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四股元朝势力,仍然盘踞在中国大地上,妄图复辟元朝。
▲朱元璋剧照
这些元朝残余势力,对于朱元璋新建立起来的明朝政权来说,仍然是一种极大的威胁。但朱元璋并没有因此犯愁,因为他的麾下精兵强将多如牛毛,必然不会输给那些早已被他打散的元朝势力。其实在这些势力当中,朱元璋最在意是元朝名将扩廓帖木儿,而不是元惠宗。
▲兰州王保保城遗址
扩廓帖木儿还有一个汉人名字——王保保。此人是深谙排兵布阵之法的谋士,也在战场上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甚至还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就在蒙古和明朝的一次大决战中,元朝大将王保保和朱元璋手下的徐达展开了一场极为残酷的战斗。
02
王保保作为元末最后的名将,战绩十分不错。当元朝大都被攻破后,王保保率军退守到甘肃境内,还曾在漠北大败明军,使得元朝的军队实力得以保存下来。而徐达,此人乃是明朝开国头号功臣,他一生征战沙场,屡建奇功,为朱元璋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因此极受朱元璋的重视,而这也正是朱元璋派他去除掉王保保的原因。
▲徐达画像
朱元璋本有意要招安王保保,可一心都想要光复元朝的王保保毫不领情,仍然坚持同朱元璋战斗。于是朱元璋就一面做出爱惜人才的样子,一面派出自己的得力干将徐达去收拾他。根据相关史书上记载,当时王保保手中的兵力有30万之多,而徐达的兵力现在已然不可考了,但一般人们都认为徐达带了50万或者10万。
▲蒙古骑兵剧照
但不少的史学家认为,王保保的兵力应该是被夸张了,毕竟当时北元气数已尽,基本难以形成如此庞大的军队。又有人从后来徐达俘虏的元军人数推算出,王保保带领元军大约在10万左右。如果这个数据无误,那么也可推算出徐达所带领的队伍也会在十万人左右,毕竟生性多疑的朱元璋,是不会贸然将50万的兵力交给下属的。
03
徐达和王保保的这场战争,并没有如电光火石般一触即发,双方的军队都选择了僵持。可王保保只知僵持,却全然不知徐达的腹中早已有了对付他的良策。在两军相持的过程中,每当王保保的军队要休息了,徐达就会命令士兵们发出各种声响,各种鼓声乐声震耳欲聋,吵得王保保的士兵根本无法入眠。
▲王保保剧照
可王保保对这样异常的情况没有丝毫察觉,反而觉得徐达的军队也和自己这边一样睡不好,就这样,他一步步地走进了徐达的陷阱当中。一天,按前几天的情况来说,明军这边应该噪声不断,可没想到此时却分外的安静,导致早就睡意昏沉的元军士兵们什么都顾不得了,纷纷倒头就睡。
▲徐达庙殿近照
这时,徐达便抓住时机,带领士兵突袭王保保的军队。已经睡晕过去的元军士兵们,还来不及清醒就已经被明军俘虏。王保保见大事不好,就立刻带着自己的妻儿亲兵突破了明军的包围,去到了上都,而其他的元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徐达的俘虏。
结语
这场战役最后以徐达的全面胜利,北元的全军覆灭惨败而告终,北元政权之后也一蹶不振,再也无法挽回颓势,对朱元璋造成任何威胁。其实归根结底,王保保的失败就在一个“势”字上边。要说王保保的统战能力未必就会逊于徐达,只是因为当时的元朝气数已尽,就算是天降神兵也难以扭转乾坤,而王保保的负隅顽抗也不过是元朝的最后挣扎而已,难以挽回大势。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