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初,曹操不顾袁绍大军集合近十万大军威胁许昌的巨大风险,亲自率部突袭徐州。自以为曹操不敢进犯的刘备获悉这一消息后,猝不及防。经过短暂交锋,刘备兵败,不得不带着残部逃往冀州投靠袁绍,身在小沛的妻儿也落入了曹操之手。随后,曹操围攻下邳,并将关羽生擒活捉。至此,关羽第二次来到了曹操阵营。
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为人,极力拉拢。关羽的态度如何,史料中没有记载。但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显然他是做出了投降曹操的决定。不过,关羽通过张辽提出了一个条件。这一条件见于《三国志•关羽传》。关羽是告诉张辽的:“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这段话的意思很直白,感谢曹操的不杀之恩,同时要在战场上为曹操立下战功,之后再回到刘备的身边。这番话令曹操非常感慨,也做好了关羽随时离开的准备。
同年五月,官渡之战正式打响,曹操与袁绍首次较量的战场位于黄河渡口的白马地区。袁绍派出的是河北名将颜良,而曹操则是亲自上阵,关羽、张辽和徐晃这三位降将随行。也正是这场战斗,令关羽名扬天下。据《三国志•关羽传》载:“(关)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由此可见,颜良的确是死于关羽之手。
在紧接着进行的延津之战中,又有一位袁绍军队的名将被杀,此人便是文丑。文丑死于何人之手呢?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认为是关羽所为,因为书中有明明白白的描述。然而,小说毕竟不是历史。在史料当中,并未出现关羽斩杀文丑的记载。因此,导致文丑被杀者另有其人。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从前文的描述中得知,在白马及延津之战期间,曹操身边的大将共有关羽、张辽和徐晃三人。在关羽和张辽的传记中均未提到文丑之事,唯独在徐晃的传记中对此事有所记载。《三国志•徐晃传》中的原文是这样的:“(徐晃)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由此可见,文丑之死与徐晃有关。
官渡之战,是汉末决定中原霸主地位的关键之战,而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又是此战的揭幕战,意义重大。关羽斩杀了颜良,令曹操兴奋异常,立即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亭侯,是秦汉时期二十等爵中的最高等级。该等级分为三种,县侯、乡侯和亭侯。汉寿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地名,位于当时的荆州武陵郡汉寿县。这次封赏显然是曹操对于关羽斩杀颜良的嘉奖。
在官渡之战中,因战功而获封侯的曹军将领并不多。在这寥寥数人中,除了在官渡之战后期被封侯的张合之外,还有一人便是徐晃,他被晋封为都亭侯,与关羽的汉寿亭侯是同样的等级。从这两个封爵来看,也可证明文丑之死与徐晃有关。不过,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丑之死虽然与徐晃有关,但未必是徐晃亲自动手斩杀的。如果是徐晃亲自斩杀了文丑,相信在史书中也会留下与关羽斩杀颜良一样的具体描述。
参考书籍:《三国志》
文丑不是关羽所杀,他应该是兵败以后,死在乱军之中。
《三国志》对文丑之死,记载比较简略。
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三国志魏武纪》 官渡大战,袁绍先锋文丑率领骑兵五六千进攻延津。曹操骑兵不到六百,以关羽张辽为先锋,横冲敌阵。袁绍军大败,文丑被斩杀。
这一段记述,交代了战斗的过程和结果,却没有记载到底是谁杀了文丑。那么既然张辽关羽是此战的先锋,使他们两个杀了文丑吗?很显然不是。
在张辽传中,对延津之战和斩文丑一事,没有任何记载。如果张辽真的斩杀了文丑,一定会明确记载的。因为阵斩敌方大将,是非常勇武的表现,对一个武将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后来远征乌桓,张辽阵斩踏顿。传记中就进行了专门叙述。由此可知,文丑真不是张辽杀的。
那么是关羽杀的么?也不是。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三国志关羽传》
关羽传中,详细叙述了他匹马斩颜良的壮举,只字不提延津之战和斩文丑之事。说明延津之战关羽虽然也是先锋,但与斩颜良相比,没有那么出彩。
关羽斩颜良之后,直接封汉寿亭侯。如果又杀了文丑,同样的功劳,曹操却没有任何表示,这不合常理。
综上,文丑也不是关羽亲手杀的。
我们回想延津之战的情形。文丑人数虽多,但是中了曹操的诱敌之计,忙于抢夺战利品,阵容不整。此时,曹操命关羽张辽率领精锐骑兵突然杀出。文丑军瞬间崩溃,狼狈逃窜,文丑不甘心失败亲自搏杀,却难以力挽狂澜,在杀了几个小兵之后,文丑寡不敌众,被乱军杀死。
这应该就是历史的真相吧。
历史上的颜良是被关羽所杀,文丑则是在与曹操军队交战的时候,死于乱军之中。这在《三国志》当中都有记载,应该是比较真实可靠的。《三国演义》则是说颜良文丑都死于关羽手上,是为了衬托关羽的勇猛无敌而已。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背后隐情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大凡作战,一靠武艺,二靠胆量。 尤其是单兵对接,同等武艺的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反之,倘若技不如人而一味胆大往往也会适得其反。搞不好,还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因此可以肯定的讲,作战技术和心理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完美结合,才能取得战斗效益的最大化。
在《三国演义》中,武艺上乘者很多,关羽关云长就是其中的一个。关羽的特点在于,不仅武艺高超,而且心理素质也非常过硬,一般人甚至是与其武艺相当的人根本不在其眼中,临阵对敌往往是一招制胜,绝不拖泥带水。当然,对待像吕布、黄忠那样的对手往往就要另当别论了。
关羽之勇,早在剿灭黄巾军时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当两军遭遇,先是张飞将程远志副将邓茂刺于马下,接着关羽又“跃马舞刀直出”,搞得程远志是“心胆皆碎,措手不及”,结果被关羽一刀砍为两段。很显然,程远志的武艺和心理素质都属一般,一见关羽,先自害怕,手忙脚乱,稀里糊涂就成了人家的刀下鬼。
这一战,其实只是对黄巾军作战中很小的一次,并没有让关羽闻名于天下,显达于诸侯。而真正让其名声大震并从此为之骄傲的,自然还是后来跟随刘备讨伐董卓的那场战斗。当年,董卓乱政,曹操发出矫诏,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
不料出师不利,刚一开始就遇到了劲敌,各路诸侯手下数员大将连连被华雄斩于马下。危急关头,关羽自告奋勇,及时上演了一幕摧枯拉朽式的大剧。华雄可谓勇将,但面对技高一筹的关羽却显得力不从心,眨眼功夫就被人取了性命。“温酒斩华雄”,一下子将关羽的勇猛形象跃然纸上。
还是华雄技不如人,被关羽斩于马下也在情理之中。但后来关羽又连续斩杀河北名将颜良、文丑,就显得有些出乎意料了。当年,关羽为报曹操大恩,在曹操连连败阵的情况下,“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飞奔前来”。
见关羽到来,颜良竟然没做任何反应,就被关羽斩于马下。刚开始看这一节的时候,总是搞不明白。想那颜良本是武艺高强之辈,怎么会不经一个回合就被斩于马下呢。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细节,那就是颜良见关羽前来,“恰欲问之”。
这下问题就出来了,两军对阵,颜良不小心应对,还要问什么呢?
原来,颜良辞别袁绍的时候,投靠袁绍的刘备曾经叮嘱颜良:“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有此嘱咐,因此颜良见关羽前来,还以为是来投奔呢。没打算迎敌,结果被关羽轻易取了性命。颜良死得冤枉,其始作俑者就是刘备。
后来延津诛文丑就更富有戏剧性了。本来颜良被斩,文丑就对刘备有意见。结果文丑前去迎敌的时候,刘备不顾文丑的极力反对,又要跟着同行。最后文丑没办法,只好与刘备分兵前行。等文丑与曹操的先头部队接触之后,张辽、徐晃首先出战。文丑见二将前来围攻,先是一箭射掉了张辽的盔缨。张辽再赶,又被文丑射中座下战马。
见张辽危险,徐晃急忙来救,与文丑战了几个回合,因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徐晃慌忙撤退。就在文丑率兵追击之时,关羽突然出现,拦住了文丑。见关羽突然杀出,文丑仓促应战,结果不到两合,“文丑心怯,拨回马绕河便走”。这一走不要紧,关羽因为骑得是赤兔马,比文丑跑得快,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
要说文丑,刚开始一人力敌张辽、徐晃二将尚且从容自如,毫不畏惧,今拒一人反被要了性命。事实就是,张辽、徐晃的武艺一点不比关羽逊色。更何况,当年磐河大战时,赵云与文丑也只是打个平手。而今天,面对武艺与赵云一般的关羽怎么反而力不从心了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其实,文丑之死,一者是受颜良被斩的影响。因为关羽名气渐大,武艺也被无限夸大了,有此阴影自然对文丑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二是文丑不该逃跑。两军相遇勇者胜,一逃跑就失去了主动权。而关羽骑得又是曹操刚刚赏赐的赤兔马,几步赶上,文丑也就成了刀下鬼了。
从此中可以看出,颜良、文丑死得的确有些窝囊,也有些不明不白。而关羽,当然逃脱不了投机取巧的重大嫌疑。但事实终归是事实,颜良、文丑就是被关羽斩首的。或许正是这样的结局,才使关羽的勇猛形象更加突出,俨然成了无敌于天下的人物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颜良、文丑至死都不明白,一身的好武艺,因了不同的机遇和情形,让事情变得如此糟糕。早知道关羽武艺并不比自己高强,沉下心来放手一搏,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一时疏忽大意,直叫竖子成名。此时,九泉之下的颜良文丑恐怕肠子都悔青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46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精选好图:二战名将范德格里夫特